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泉州西街古早味花包 花甲夫妻堅守百年老手藝

西街帶我回家 NO.6

老壽春花包店 郭淑貞

閩南網6月15日訊 跨過新華路,沿西街緩緩西行。車聲、人聲依然喧鬧,卻多了更濃郁的古早市井味兒。西街370號老壽春花包店裡,柳聲志和郭淑貞這對老夫妻,從凌晨3點多開始埋著頭忙前忙后。到早上7點多,店裡的大蒸爐已熱氣氤氳,蒸出了當天最後一爐子糕粿。

老壽春花包店,或許是泉城最後一家可定製花包的店鋪了

隔著這層摸不著的麵食香氣,你可以大膽想象:數十年乃至百年前的某個清晨,剛出爐的花包、壽桃、雞蛋糕燙嘴彈牙,卻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咬上一口。嘗過真材實料的古早味,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長輩那麼愛吃糕糕粿粿,而不是如今市面上高顏值的所謂「美食」。

花甲夫妻 堅守百年老手藝

沒有懸挂各種「老字號」、「名小吃」的招牌,但這家老店在街坊鄰居中頗有聲名。逢年過節、婚喪喜慶,重視禮俗的泉州人所需要的各種糕粿,花包、三牲、五牲、壽桃、蛋糕,在老壽春都可以定製。比如花包,是婚禮盤擔中的重要食物,傳統的老酵母發麵,花生碎、冬瓜糖、芝麻、白糖做餡,麵皮正中蓋上圓圓的紅雙喜。一口咬下去,香甜脆的口感瞬間讓味蕾得到滿足。

老壽春生意挺好的,四鄰八鄉的客人都慕名前來。這也許是泉州城裡最後一家可以定製花包、壽桃等各種糕粿的老店了。為什麼不去爭取各種「金字招牌」呢?提問的話音剛落,老夫妻竟都停下手頭的活,異口同聲地嘆氣道:「老了呀!」後代要不要傳承?在花甲之年的夫妻心頭,這是個不痛不癢的問題。「做糕粿也是門手工活,既不會餓死,也不能暴富啊。」郭淑貞感嘆,「賺一萬元,那就得賣一萬個糕粿。手工吃不通啊!」

支持老夫妻撐下去的理由,就是把爺爺柳壽春創辦的這家花包店,儘可能地延續下去,哪怕多開一天也好。當年,店鋪傳到郭淑貞公公手上時,大家已開始稱它為「老壽春」了。郭淑貞娘家住在柳家隔壁巷子曾井巷,早年母親去世,她12歲就外出賣菜掙家用。做事利索的小姑娘很得老柳家的欣賞,便幾次三番託人去說媒。1979年郭淑貞嫁入柳家時,爺爺剛去世不久。老柳家不知是否有意,自爺爺和公公淡出經營后,便將這傳承的事交給了手腳麻利的媳婦。

丈夫柳聲志以前跑車當司機,清晨出門前會幫忙把和面的辛苦事做完。「我喜歡拼了命地把活幹完,再舒舒服服地坐著休息。」郭淑貞笑道,自己性格要強,事情沒做完就總掛著心。柳聲志退休后也全心投入老店,夫妻倆一起把生意做得妥妥噹噹的。

古早味花包,滿滿都是老泉州人的記憶

銷匿的老店 也曾糕粿飄香

郭淑貞說,剛嫁到柳家時,西街從鐘樓到西郊,算上他們家,不超過三家鋪子賣饅頭等糕點。現在一條街走下來,賣吃的店數都數不過來。真正嚴守古法製作的商家,卻少之又少。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在東街、西街一帶賣傳統糕粿的,還有「福泉珍」、「飴美」等。「飴美」已銷聲匿跡,「福泉珍」雖數十年來聲名顯赫,但後繼乏人,近年來偶爾會在節令時做些潤餅銷售,但如今知曉這個老字號的人已經很少了。

「福泉珍」後人戴植楠帶著我們找到了已90歲高齡的老夥計林錫國。說起老東家,算不清自己今年高壽的林錫國,清清楚楚地記得那些琳琅滿目的珍饈的一道道製作工序。「福泉珍」不止做糕粿,還做冬瓜糖、蜜橘、蜜李、蜜桃,自家後院就有一大片的蜜橘林。「福泉珍的東西賣得比一般店貴,但生意還是很好。夥計們每天從早忙到深夜,只要你夠勤快,錢都賺不完呢!」林錫國回憶道。

鄰里稱呼創始人戴洪恩「阿歪伯」。阿歪伯在清朝光緒年間創辦了福泉珍,林錫國十六七歲時到店裡學手藝。他手腳勤快,很得頭家賞識。到上世紀50年代末,福泉珍被整合到新門街糖餅廠,其第二代掌門人戴爐生帶著夥計們一道,成為糖餅廠的師傅。後來,福泉珍的手藝處於後繼無人的狀態,這一百年老字號便逐漸淡出了泉州人的視線。

後人講,「福泉珍」如果傳到現在,也該有110多個年頭了。現在西街149號,還能看見「福泉珍」小小的簡易的木板招牌,卻已沒有了百年老字號的底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