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著名能源動力科學家陳學俊院士逝世

(1919.3——2017.7)

著名的能源動力科學家、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全國政協原常委,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原副主席、名譽副主席,科學院資深院士,發展家科學院院士,工程熱物理學會原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原副校長、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陳學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7月4日2時26分在西安不幸逝世,享年99歲。

陳學俊先生1919年3月5日出生於安徽滁縣,193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重慶)機械系,1946年獲美國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學位,1939年至1949年在重慶及上海中央工業試驗所工作,1947年起兼任交通大學教授,1950年起任交通大學專任教授、鍋爐教研室主任、動力機械系副主任。1957年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擁護交大遷校,舉家西遷。1957年至今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學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歷任教研室主任、動力機械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副校長、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80年當選為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6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現發展家科學院)院士。

陳學俊先生是熱能工程學科的創始人之一、多相流熱物理學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先生於上世紀50年代初籌建了高校中第一個鍋爐專業,開出了鍋爐專業的全部課程;籌建了高校第一個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組建了第一個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能源動力工程專家和教育家,為能源動力工程科學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結緣交大

創建鍋爐專業

1946年7月,陳學俊以優異的成績獲美國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學位,於1947年3月回國,決心為祖國建設服務。

陳學俊院士回國后即任交通大學教授,他認為,要獨立自主發展動力工程工業,必須結合實際,必須有所創新,必須開展科學研究,必須培養高層次人才。

歷史照片:陳學俊在實驗室

1952年,陳學俊主持創建了第一個鍋爐專業,1979年主持籌建了高校中的第一個工程熱物理研究所,1980年主持建成國內唯一一個壓力可達超臨界壓力的汽水兩相流試驗系統,1992年,他領導建成能源動力領域內唯一的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並領導該實驗室針對能源動力工業發展中的安全、高效節能等問題進行了持續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歷史照片:陳學俊與第一屆鍋爐專業研究所合影

陳學俊對鍋爐工業發展及制訂能源與動力技術政策作出了重要貢獻。二十世紀50年代及60年代,陳學俊參與指導上海鍋爐廠等一些電站鍋爐設計及第一台直流鍋爐設計。倡導發展超臨界壓力機組,主持進行60萬千瓦超臨界壓力機組初參數選擇的研究,提出研究報告。

70年代他主持並與上海汽輪機鍋爐研究所解決了上海南市電廠直流鍋爐的嚴重脈動問題,並對上海鍋爐廠生產的首台30萬千瓦亞臨界壓力鍋爐設計進行了理論計算。

80年代他提出「能源工業必須進行科技改革」,提出工業鍋爐大型化、火電機組近代化、城市煤氣化、工業窯爐高效化及機車電氣化等問題並進行了詳細地分析論證,為國家能源技術政策所採用,獲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頒發的「有重要貢獻獎」,載入國家科委藍皮書。對機械工業技術政策提出「發展機械工業基礎技術的幾點意見」也載入國家科委藍皮書。

歷史照片:陳學俊部分著作

1948年,陳學俊組織編寫了國內第一本熱能工程方面的刊物《熱工專刊》,1949年出版了第一本燃氣輪機著作—《燃氣輪機》。1950年他出版了《蒸汽動力廠》,1952年出版了《實用汽輪機學》,以後又相繼出版了《鍋爐學》(上)、(中)、(下)、《鍋爐整體》、《鍋內過程》、《鍋爐原理》等10餘部動力工程教材和專著。

80年代及90年代初,陳學俊結合科研及研究所教學工作,又主編了《鍋爐原理(上、下)》,編著了《能源工程概論》、《兩相流與傳熱—原理及應用》、《汽液兩相流與傳熱基礎》、及英文版《Two-Phase Flow and Heat Transfer》等著作,其中《鍋爐原理》獲機械委優秀教材二等獎,《兩相流與傳熱—原理及應用》獲第六屆圖書二等獎。

歷史照片:陳學俊獲獎證書(部分)

陳學俊院士在幾十年來堅持不懈的科學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這些研究成果對大型電站鍋爐的設計、生產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已用於國家主力鍋爐廠的設計和生產中,在電站(包括核電站)鍋爐的安全運行方面潛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極其巨大。

舉家西遷

交大西遷中最年輕的教授

1955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由上海整體遷往西安。陳學俊和夫人袁旦慶堅決擁護西遷決定,陳學俊在工會代表大會上講了遷校的正確性和重要意義,堅決主張動力機械系全遷西安。在交大校委會上,陳學俊代表交大九三學社組織表態擁護交大西遷。

歷史照片:陳學俊一家

1957年9月,陳學俊和袁旦慶帶著4個孩子,乘坐交大第一批基礎技術課與專業課教師的專列由上海來到了西安,他們將全部傢具及行李等帶到了西安。

臨行前他們將自己購置的兩間房屋交給了上海市房管部門。很多人都對他們夫婦說:「太吃虧了,保留到現在,那兩間在牯嶺路(國際飯店後面)的房子不是很值錢嗎?」但是陳學俊夫婦認為,既然去西安紮根西北的黃土地,就不要再對房子有所牽挂。

歷史照片:陳學俊與夫人袁旦慶

20世紀80年代末,陳學俊等老一輩科學家認識到動力工程多相流研究在國民經濟發展和能源動力、石油化工工業中的重要作用,申請在西安交通大學建設唯一的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1992年實驗室通過國家驗收。

在陳學俊的帶領下,經過多年努力,實驗室形成了一支知識和年齡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的研究隊伍。在能源、動力、石油、化工及環境等行業的科技進步中發揮著日益巨大的作用。

育人不倦

培育人才桃李天下

歷史照片:陳學俊在備課

自步入教育領域,陳學俊親自教過的學生有2500多人,可謂人才輩出,其中有多人成為兩院院士。1955年9月,交通大學鍋爐專業開始招收兩年制研究所,陳學俊指導的林宗虎於1995年當選為工程院院士,這一對西安交大院士師生被傳為佳話。林宗虎說他取得的成就都得益於陳學俊的培養。

歷史照片:陳學俊在指導研究所

除了對學生的悉心教誨,陳學俊還捐出大量資金獎勵莘莘學子。1996年,陳學俊將獲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的10萬元獎金,分贈給了安康希望工程和西安交通大學,以設立研究所獎學金。2006年,陳學俊院士又在學院內設「陳學俊優秀獎學金」,至今已獎勵學生百餘人,發放獎學金幾十萬元。2016年,在交大120周年校慶之際,陳學俊再次向學校捐款20萬元。

他還經常以自己歷盡坎坷、刻苦求學的經歷和「工程救國、科學救國」的信念,勉勵學生珍惜寶貴年華和幸福生活,勤奮學習、勇於探索、為世界之光。

歷史照片:陳學俊與學生合影

歲月如歌,從清晨走到黃昏,從黑髮走到白髮,無論是在風雲變幻的年代,還是在成功輝煌的歲月,陳學俊院士都堅持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在工程強國的逐夢路上留下堅實足跡。

工程強國夢 一世西部情

斯人已去,精神長存

陳學俊院士

我們永遠懷念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