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裡是廣告 · 從電影的世界里看 AI

圖片:《速度與激情8》

原本只是街頭警匪片的《速度與激情》系列,近年來在續集中增加了不少新元素。不但飛機、坦克、導彈、核潛艇悉數上線,新作《速度與激情 8》還大秀了一把「黑科技」——炫酷的黑客 Cipher 利用遠程技術控制汽車,實現自動駕駛,用大量無人駕駛車阻擊了某國國防部長的車隊。

看到這一組鏡頭時,影院里接連響起了一陣陣驚嘆聲——除了感慨報廢的豪車外,恐怕就是被這種黑科技震撼了吧。

先於現實,我們對 AI 二元對立的想象

隨著科技發展,電影中的類似元素越來越多,出現的場景也越來越生活化;但在 1902 年,喬治·梅里愛拍攝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之旅》時,可沒有任何「現實」可參考——半個世紀后,人類才得以首次進入太空。

也許星際旅行的概念離當代生活還是有點遠,但人工智慧——這一逐漸被我們熟悉的主題,其實早已先於現實出現在電影《大都會》中,那一年,是 1927 年。

不知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固有的荒誕,還是導演弗里茨·朗悲觀的預言,作為人工智慧在大銀幕上的首演,機器人瑪利亞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破壞者」。

人類始終對未知的事物抱有恐懼和誤解。在這位「鋼鐵瑪利亞」的基礎上,影史上又誕生了《世界之主》等一系列邪惡的機器人。直到 20 世紀 50 年代,人工智慧發展的黃金年代,一大批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們開始探討研究智能系統的可能性——1950 年,圖靈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1956 年,科學家們在達特茅斯會議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慧」這個專業術語——人們開始了解人工智慧這個概念,並對它充滿希望,美國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司馬賀(H.A.Simon)甚至在 1965 年時預言,「二十年內,機器將能完成人能做到的一切工作。」

現實科技的發展為電影藝術的想象力提供了空間。這一時期,電影中的人工智慧除了繼續走「壞人」路線,也有一部分呈現出了人類「幫手」的形象。1956 年上映的電影《禁忌星球》中,機器人 Robby 就是一個復古版哆啦 A 夢。

互相追趕的電影藝術與科學技術

但導演庫布里克覺得,人工智慧的問題不會是如此簡單的二元對立。上世紀 80 年代初,他開始籌劃拍一部完全關於「人工智慧」的電影,這一次,他想回答一個問題:人工智慧和人類的關係究竟應該是怎樣的?他想創造出一種人工智慧,比 1969 年的《2001:太空漫遊》中的反派——HAL 9000 型計算機更智能,更有溫度,更理解人類,更懂得「愛」。用他自己的話說,人工智慧也可以是人類的孩子——他想要一場文化上的革新。

但這時,在經歷了十幾年的蓬勃發展之後,人工智慧的研究逐漸進入了低谷,此前過高的期望使得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研究智能系統的可能性。而也正是從那時開始,人們必須面臨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真的研究出了具有意識的智能系統,它還會不會受人類控制?會不會給人類的存在帶來威脅?

科學界尚未能回答這個問題,導演們卻紛紛在電影中給出了自己的猜想。《巨人:福賓計劃》、《西部世界》、《終結者》……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被描繪成了人類的敵人,這一點,其實是與庫布里克的希望、與人類創造人工智慧的初衷相悖的。

同時,由於庫布里克對技術與故事兩個層面上的偏執,這部電影的拍攝計劃一再擱淺,直到他去世電影也未能問世。在他去世兩年後,庫布里克的好友斯皮爾伯格才終於將電影搬上銀幕——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人工智慧》。

如今,距離這部電影上映已經過去了十六年,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生活中的人工智慧元素已經屢見不鮮;人工智慧這個概念,終於從科技板塊的一個小角落裡邁開腳步,進入了千萬普通用戶的視野里:從各種智能穿戴式設備,到手機上的智能語音助手,再到各大公司競相研發的智能化汽車。人工智慧並沒有像大多數電影中描繪的那樣成為「洪水猛獸」,反而正以人類助手的姿態覆蓋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速度與激情 8》中的自動駕駛,也是目前人工智慧領域裡最火熱的研發方向之一。

但智能化的時代來得如此之快,以至於我們尚未做出什麼反應,就被推在了人工智慧的面前,我們需要重新思考過去幾十年裡那些一再被拋出來的問題——人工智慧能夠代替人類嗎?它之於人類的身份應該是什麼?人類和人工智慧之間,除了創造與被創造者的關係外,還會有更深層的、精神層面的關係嗎?

這是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中無法迴避的問題。畢竟,人工智慧已經不是過去科學家們所擁有的專利了。如你所見,這股風潮早就席捲了電影界,儘管有一部分電影繼承了早期科幻片的傳統,繼續將人工智慧描繪成最終大 BOSS,但如今,越來越多的科幻片都開始試圖回答這一系列更深層次的問題。

拋開「善惡」,我們對 AI 的期望是什麼?

2013 年,一部關於人工智慧的電影《她》上映了,《她》試圖探討《人工智慧》片頭的經典問題——人類會愛上機器嗎?

這部電影看起來如此遙遠,卻又如此接近我們的生活,以至於很多人看完電影后都會思考一個問題,「有一天我會不會愛上我的 Siri?」

可是這個故事並不是一個結局完美的愛情故事。男主西奧多愛上了他的智能系統薩曼莎,但他的智能系統情人,還同時有著 600 多個情人和 2000 段親密關係。

兩年前上映的另一部關於人工智慧的電影《機械姬》同樣給出了悲哀的結局——男主被女機器人感化,力圖幫助女機器人逃出被困的房間,然而到最後才發現,機器人對他沒有任何感覺,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逃出這裡。

站在人類的角度上,這樣的結局無疑是悲哀的:人類也許可以愛上機器,卻無法希冀從人工智慧那裡獲得對等的愛。但考慮到人類關於 AI 的每一次探討,電影藝術都遠遠先於現實發展,而我們對於未知的事物又不可避免地抱有消極態度,因此不用奇怪這兩部電影有著如此悲觀的論調——它們至少讓我們明白,人類複雜多變的情感與關係,現在還不是機器所擅長的事,至今為止,真正能夠理解、寬慰我們的,始終是自己的同類。

比如,讓我們回到現實——當你在日本東京捷運站里按下求助按鈕時,那個貌似「高科技」的求助窗口裡就會探出一個頭來——這是前一段時間在微博上轉發量很高的一條微博,網友們紛紛表示這很有趣,還有人調侃到這個是「偽高科技」。其實它也恰恰說明了,人工智慧看似便利,可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常常需要一個真實存在的人來幫助我們。畢竟,很多時候除了解決難題本身,我們還需要一個能夠和我們真實地產生情感交流的同類來理解我們,讓我們在無力感中還能找到一絲慰藉。

所以,我們在感慨 AI 高智能的同時也逐漸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是機器永遠無法理解、無法模擬、無法替代的。我們需要人工智慧嗎?當然需要,因為它們運算更精確、運作更高效;但這就是我們所有的需求嗎?當然不是,我們還需要心靈上的撫慰、情感上的共鳴。

AI必不可少,人類也很重要

在這種情況下,將智能化的數據處理與人本主義的工作理念結合起來,便是平安開啟「平安 17 服務年」所努力的方向。

這一年,平安產險力圖將車險理賠服務提升一個層次。通過大數據優勢,平安產險在全球首推了「極速查勘、一鍵包辦」服務。「城市極速查勘服務」打破了傳統的查勘調度體系,未來,全國地市級以上城市的平安客戶,若在日間發生需現場查勘的交通事故,可在 5-10 分鐘內享受理賠全流程包辦。「一鍵包辦」服務則為車主提供全透明的代辦流程,讓車主安心。未來,平安車險客戶如遇交通事故,可通過平安好車主 APP、平安車險官方微信、95511 等線上線下渠道申請「一鍵包辦」服務,等待平安產險專人到預約地點取車,「理賠、修車」等全程無需參與,根據約定時間、地點即可取車。

而這樣「極智」服務的背後,是一個個溫暖的身影在路上奔走。2017 年的春節期間,平安共有逾 3000 位查勘員冒著風雪、趟著泥濘,用自己的專業和熱心堅守著全國線下 206 個城市的近 300 個護航網點,為近 6 萬車主提供著護航服務。這些被計算成為數字的逆行背影,換成一個個名字,是天津的李盛鑫——理賠十年間多次奔赴「7.26 特大豪雨」、「8.12 天津港危險品倉庫爆炸」等大災一線;是泉州的李財——每年颱風季都逆風前行,在「9.15 莫蘭蒂」颱風來襲的 6 天里完成了 287 筆車輛全損協議簽訂;是玉樹的更尕但周——始終堅守在這海拔 4000 米的高原,將溫暖的服務傳遞到這 26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21 世紀是互聯網與科技的世紀,我們享受著科技進步給生活帶來的便利,也會逐漸接受在這個過程中,自動化、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勢必要替代傳統行業的一些工作。然而最珍貴的、最不能被替代的仍然是「人」;科技可以創造出最高精尖的機器,但創造出美的是人類。科技可以幫助車主們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給車主們提供安心、舒適幫助的,是我們的車險查勘員們。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平安產險才能夠給每一位上路的司機提供安全且放心的保障。只有將科技與人身上不可代替的熱情與耐心結合起來,才能夠給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平安護航,一路平安。

本文由平安簡單生活事務所特約提供。

簡單生活,是物質生活無重壓,精神生活可愉悅的狀態。

簡單生活事務所,是平安在知乎上和你分享專業見解的地方。

讓我們一起為生活里那些與錢有關或者無關的問題找到答案。

所長說,難題未必靠 AI,專業貼心的查勘員可讓你的生活更簡單。

所長問,不如分享下你出險過程中遇到的貼心車險查勘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