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的國家到底怎麼了?

約瑟夫·奈,哈佛大學教授。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國務卿、柯林頓政府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和助理國防部長。後來重回哈佛,曾任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現為該院教授

本文上部分摘自中美聚焦網英文原文載於Project Syndicate(2017-04-12),下半部分摘自約瑟夫·奈著作《美國世紀結束了嗎? 》,上標題為編者所擬,僅供讀者諸君參閱

我常到國外旅行,我的外國朋友們總是帶著不同程度的困惑問我:你的國家到底是怎麼回事?我是這麼回答的。

首先,不要誤解2016年大選。與一些評論相反,美國的政治體制並沒有被民粹主義浪潮席捲。事實上,我們有很長的反精英歷史。唐納德·川普與19世紀的領袖人物安德魯·傑克遜和威廉·詹寧斯·布萊恩、20世紀的領袖人物休伊·朗和喬治·華萊士是一脈相承的。

川普輸了近300萬張普選票。他通過在密執安、賓夕法尼亞和威斯康星這三個「銹帶」州製造民粹主義式不滿贏得了選舉,而這三個州以前是支持民主黨的。如果當初,這些州有10萬張選票另投他人,川普就拿不到選舉人票和總統職位了。

也就是說,川普的勝利,在在說明了美國社會與地域不平等日益加劇這個現實問題。J·D·萬斯最近的暢銷書《鄉巴佬輓歌》(Hillbilly Elegy)令人信服地寫出了加州和阿巴拉契亞之間的巨大差異。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安妮·凱斯和安格斯·迪頓的研究顯示,從人口統計趨勢看,沒有大學學歷的低收入白人比歷史上處在不平等底端的非洲裔美國人狀況更糟。1999年,沒有大學學歷的白人死亡率比非洲裔美國人大約低30%,但到2015年變成了高30%。

而且,曾經是白人工薪階層的主要高收入工作來源的製造業就業,在過去一代人時間裡大幅下降,降到只佔勞動力人口的12%。因此這些從前支持民主黨的選民,被川普改變現狀、讓製造業工作回歸的承諾所吸引。頗為諷刺的是,川普努力廢除巴拉克·歐巴馬總統的醫改法案會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糟。

我對我的外國朋友說的第二件事是,不要小看川普的溝通手腕。許多人反感他在推特上出言不遜和無恥地罔顧事實,但川普是一個電視直播老手,知道成功的關鍵是壟斷觀眾注意力,其方式就是使用極端語言,而不是慎重對待真相。

推特幫助他設置議題,分散人們對他的批評。對於那些讓媒體和學界評論家們感到不快的事,他的支持者並不在乎。不過,當他從永遠以自我為中心的競選,轉到試圖治國理政的時候,推特就變成一把雙刃劍,會嚇走他所需要的支持者。

第三,我告訴我的朋友們,不要指望他按常理行事。照說,一位輸掉了普選的總統在政治上會更加趨向中庸,以便博取更多的支持。小布希2001年勝選以後就是這麼做的。相反,川普宣稱是自己贏了普選,而且煞有介事地煽乎他的基本選民。

在國防部、國務院和國土安全部,川普任命了實實在在的中間派,而他的環境保護署和衛生與公共服務部人選,卻來自共和黨的極右派。他的白宮工作人員分成了實用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他本人則兩頭配合。

第四,沒有人應當低估美國的制度。我的朋友有時候說起,就好像天正在塌下來,他們懷疑川普是不是和墨索里尼一樣,是個危險的自戀狂。我告訴他們不必驚慌,美國在方方面面都不是1922年的義大利。政治精英經常是兩極分化的,美國的國父們亦是如此。

在設計美國憲法的時候,國父們的目標不是要確保一個和諧政府,而是要用監督和制衡制度來限制政治權力,使之不能為所欲為。有個笑話說的是,國父們創建的這種政治制度,連喬治王也統治不了我們,任何人都別想做到。效率低下,只是為了服務於自由。

現在還是川普總統任期的初期,我們並不確定今後會發生什麼,例如會不會有一次大的恐襲。到目前為止,法院、國會和各州正像麥迪遜所主張的那樣,在抑制和制衡政府。此外,行政部門的長期公務員們也是壓艙物。

最後,我的朋友們問,這一切對美國外交政策,對1945年以來美國主導的自由國際秩序意味著什麼?坦白講,我不知道,但我對崛起的擔心比對川普崛起的擔心要來得少。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帶頭提供關鍵的全球公共品,如安全、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相對開放的市場以及充當地球公域的管家,而包括歐巴馬在內的美國領導人,都在抱怨別人搭便車。雖然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存在問題,但在這一秩序下世界繁榮了,貧困減少了。不過,沒人能夠保證這一切還會繼續下去。美國必須與、歐洲、日本及其他國家合作,來管理跨國性問題。

2016年大選期間,川普是過去70年來第一個質疑美國同盟體系的主要政黨候選人。今年1月上台後,他和他任命的官員所發表講話,顯示這一體系很有可能延續下去。畢竟,美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主要來自於這樣一個事實:美國有60個盟友(而只有少數幾個)。

但是,有助於管理世界經濟和全球公域的多邊機構的穩定性如今變得更加不確定。川普的預算主管談的是硬實力預算,國務院和聯合國系統的資金被削減。其他官員則主張用「公平、平衡」的雙邊安排,取代多邊貿易協議。而且,川普正在摒棄歐巴馬為應對氣候變化所作的努力。我對我的朋友們說,我希望能在這些事情上讓他們放心,但是我做不到。

美國在衰落嗎?

約瑟夫·奈/著

摘自《美國世紀結束了嗎? 》

相信美國將永遠握有世界實力的主導份額是違背常理和歷史的。但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周期是什麼?政治實體是一種社會結構,它沒有明確的壽命,不像人類的肌體,一般來說一個世紀是極限(儘管科學終將多少延續這個極限)。

當你看著一個人時,通常可以判斷他是否在衰老,儘管這取決於你專註於哪項功能。例如,運動技能相對於精神敏銳。關於國家的數據是難以測量的,而時間的跨度可能更長。羅馬在公元117年達到了鼎盛,而西羅馬帝國直到大約三個半世紀后才崩潰,東羅馬帝國則一直持續到了1453年。

儘管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一些分析家和歷史學家們仍試圖追尋一個擁有支配性地位的國家的主導權興衰的歷史周期模式。1919年,英國地緣政治家哈爾福德·麥金德爵士認為,國家間不平等的擴大大約每一百年會導致一場爭霸世界的戰爭。

最近,政治學家喬治·莫德爾斯基提出了改變世界領導地位的百年周期:通常以大規模的戰爭開場,隨後是勝利者憑藉權力制定戰後和平條約將這種權力加以合法化,而這一權力最終將受到挑戰而衰退。

他還描繪了葡萄牙從1516年到1540年是佔主導地位的;荷蘭從1609年到1640年;英國兩度,第一次是從1714年到1740年,第二次是從1815年到1850年;而美國是在1914年到1945年的全球性戰爭之後佔主導地位的,直到1973年開始衰落。

一位新馬克思主義分析家伊曼紐爾·沃勒斯坦描繪了荷蘭霸權在三十年戰爭之後得以鞏固,隨之在1650年開始衰落這樣一段時期;英國的霸權在19世紀初的拿破崙戰爭開始,在19世紀末開始衰落;而美國的霸權開始於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並於1967年開始衰落。

這兩種方法都使用了世界大戰的日期作為美國世紀的開始,但兩種方法都將周期性「回歸常規」的1945年至1970年美國在世界產量中份額的下降曲解成了長期趨勢。因此,這兩種方法都無法解釋這樣一個事實:假設美國正在衰落,它又如何在世紀末成了世界上唯 一的超級大國?

還有許多其他理論被提出來過,但所有霸權主義和衰落的大理論,都因模糊的定義、以怪異的方式切割或拉伸歷史或在概念上削足適履的做法而吃了苦頭。試圖用一個世紀來確認一個國家始終是一個有點武斷的臆造。歷史不會重演,馬克·吐溫打趣說,有時是會有韻律存在,但我們應該警惕那些大多是在我們的腦海中迴響的韻律。

美國人擔心他們的衰落是有著很長的歷史的。在17世紀馬薩諸塞灣殖民地建立后不久,一些清教徒就開始感嘆早期美德的衰敗。在18世紀,國父們專註於羅馬的歷史,並擔心著新的美利堅共和國的衰落。查爾斯·狄更斯在19世紀曾指出,如果你只聽美國老百姓的話,那麼美國總是「被壓抑著,始終停滯不前,始終處在一個令人擔憂的危機之中,從來沒有好的事情」。

政治學家塞繆·亨廷頓提出美國20世紀後期衰落的五個階段: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19世紀60年代後期尼克松總統宣布了多極化之後;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運之後;20世紀70年代末蘇聯的擴張之後;20世紀80年代後期里根總統的財政和貿易赤字爆發之後。在21世紀,還必須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大蕭條之後的時期。

根據2002年的皮尤民調,55%的美國人認為美國在全球的地位比十年前更重要、更強大了,而只有17%的人表示了相反的看法。到了2013年,這些數字幾乎正好反了過來。正如詹姆斯.法洛斯所指出的,只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崛起成為一個全球大國,美國「衰落」說才常常論及落後於別人,即與他人有了對比。在此之前,衰落意味著未能實現期望——上帝的,國父們的,後人的——或是美國在過去的偉大日子裡所有的舊時美德。

我們從上述事例中可知,衰落更多的與流行的心理感受有關,而不是地緣政治分析,但它們也顯示出衰落的想法是如何觸碰到了美國政治的痛處。這個問題導致了黨派政治日常遊戲中無以數計的指責和辯解。正如亨廷頓所認為的那樣,如果這種觸痛只是促發了為改進而自我糾錯的努力,它將無礙大事。

但有時這種對衰落的焦慮可能會導致有害的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反過來,像2002年那樣妄自尊大的時期會由於過度延伸的政策而造成2003年3月美國入侵伊拉克那樣的傷害。總之,對美國實力的估計無論是輕描淡寫還是誇大其詞都不是好事。

在察看美國是否正處於「衰落」前,重要的是要注意到這個詞的詞義是不明確的,該詞把外部實力的相對減少和內部狀況的惡化或下滑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捆綁在一起了。前者是相對衰落,後者則是絕對衰落。這兩個觀念經常是互相關聯的,但並非必須如此。

17世紀時,西班牙由於內部的經濟問題而導致了外部實力的衰落。相比之下,荷蘭的經濟蓬勃發展,但荷蘭經歷了外部實力的相對衰落,因為其他國家(如英國)已變得更加強大了。由於亞得里亞海貿易路線的轉移,威尼斯共和國的外部實力相對衰落,但同時,其文化的進步仍然延續。

羅馬帝國西半部的崩潰並不是受到其他國家崛起的挑戰,而是由於游牧部落長期入侵的壓力,儘管每個部落都比羅馬更弱。公民腐敗、自相殘殺、行政和軍事效率的減損使得較弱的游牧部落洗劫了羅馬。內部的絕對衰落意味著羅馬失去了將它的實力資源轉化為有效行動的能力。

大英帝國是如何衰落的呢?一個大小與美國中等州相當的島嶼統治了四分之一的地球,這一事實反映了在民族主義傳播至世界每個角落之前,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浪潮中的地位。然而,這得益於英國成功地將內部的實力資源用於對外擴張。到1900年,很多人擔心英國是否有能力維持其地位。美國作家布魯克斯.亞當斯描述了他所看到的英國景象:因為較高的生活水平和不願接受布爾戰爭的傷亡而導致活力喪失。

但這一看法由於英國願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承受巨大的人員傷亡而遭到駁斥。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擁有最大規模的空軍和海軍,而大英帝國也達到了其最大規模。但外部的因素,如英德間長達三十年的博弈,新海軍強國如美國和日本的崛起,帝國內部的民族主義增長都降低了英國的相對實力。

也有絕對的內部衰落的跡象,如未能維持英國工業的生產力,特別是在新興的化工和電力行業以及為殖民統治者服務的教育系統,這一系統重視傳統教育而不重視科學和技術技能。成功的企業家追求成為土地貴族階級,而不是繼續作為創業者。資本的大量出口(超過8%的國民生產凈值)則是一個喜憂參半的結果,它造成了英國國內投資的不足。

不過,英國的主要問題是相對衰落。如果不是因為其他大國的崛起,英國的實力可以在國內問題的困擾中倖存下來。之前,我們曾審視了美國的國內問題,那麼,探詢相對衰落和可能向美國發起挑戰的是哪些國家是非常重要的。

推薦相關圖書:點擊底部閱讀原查看。

論權力 約瑟夫·奈 著

美國世紀結束了嗎? 約瑟夫·奈 著

世界秩序 亨利·基辛格 著

光榮與夢想(四冊) 威廉·曼徹斯特 著

美利堅共和國的締造:1776-1787 戈登·S. 伍德 著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或點擊底部「閱讀原文」查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