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天才捕手》:兩個男人的惺惺相惜與形影不離

精彩人生·需要寬度
原文轉載於荔枝娛評公號

....

電影與文學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電影人不斷思考的問題。如何在文學中吸收營養,如何從文學中學習方法,又如何能擺脫文學思維的束縛?甚至,80年代,電影學界還專門展開了一場關於「拋棄文學的拐棍」「電影與文學離婚」的大討論。但是《天才捕手》這部電影卻從一個非常感性的角度,給所有熱愛文學又熱愛電影的人以心靈的慰藉。

《天才捕手》是一部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這部以美國天才作家托馬斯·沃爾夫著名編輯麥克斯·珀金斯的真實經歷為創作藍本的電影,改編自A·司各特·伯格的傳記文學《天才的編輯——麥克斯·珀金斯與一個文學時代》。所以說,這部電影是基於文學的。同時,因為講述的是作家與編輯的故事,這部電影又是關於文學的。基於文學的電影,最困難的部分就在於要用具象的影像概括和展現抽象的文字;而關於文學的電影,更是需要用非常細膩的鏡頭展現完全不可視的創作過程。如此的雙重挑戰,無疑使這部電影的拍攝難上加難,但是《天才捕手》非常出色地完成了這兩點。

在形式上,為了用可見展示不可見,導演非常聰明地把音樂——這種同樣不可見但卻更容易感受的藝術形式融合了進來。我認為沃爾夫試圖向珀金斯闡述自己寫作理念的段落堪稱本片的華彩。一天夜裡,沃爾夫珀金斯帶到了自己最喜歡的爵士樂酒吧,請爵士樂手用充滿創造力的方式重新演繹了珀金斯最喜歡的音樂《Swing Gently Sweet Harlem》。當從來都不苟言笑、一直以清教徒面目示人的珀金斯終於跟著音樂的節奏,踏起步、打起拍子來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和他一樣,在那一瞬間理解了文學原創力的意義。文學、音樂、電影,儘管在藝術形式上被視覺與聽覺、時間與空間等多種標尺分隔,但是在那一刻,它們完美地結合,向我們展現了人類精神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在內容上,沃爾夫的小說是自傳式的,是關於他自己的創作的,而《天才捕手》這部電影也是展現他與編輯一塊創作的過程的。所有關於「創作」的藝術作品都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關於「局限」和「孤獨」。在這部電影里,有作家的局限,一種難以抵禦的創作衝動控制了沃爾夫,讓他的作品總是過於冗長;編輯也是有局限的,「我真的幫作者創造了更好的作品嗎?還是我只是讓它顯得有些不一樣?」任何從事創作的人都感受過這種自我局限,及其所帶來的絕望感、無助感和卑微感,而這些絕望、無助和卑微又全都化作一種深切的、無法排遣的孤獨。所以,狂狷的沃爾夫才能和剋制的珀金斯惺惺相惜,形影不離。天才專業戶裘·德洛和「臉叔」都奉獻了教課書級的演技。

在劇本選材上,《天才捕手》也堪稱是文學改編電影的典範。珀金斯的傳記,中文版足足570多頁,想要將這個容量的故事裝進90分鐘的電影里是不可能的,編劇必須有所取捨。那麼,他為什麼選擇了沃爾夫和珀金斯的故事呢?菲茨傑拉德和海明威同樣也是鉑金斯發現的天才,他們好像比沃爾夫更加出名,為什麼在這部電影里只露了幾面,僅僅作為沃爾夫的參照系存在呢?因為在沃爾夫身上,珀金斯的角色更像是父親。《天才捕手》的野心在於講述一個「迷失男孩尋找精神父親」的母題,並從一個歷史剪影的高度回望了美國文學的黃金時代,也就是一戰後「迷茫一代」的創作和生存狀態。珀金斯與沃爾夫的故事,更能代表珀金斯與一個文學時代。在這個略帶精神分析意味的故事中,妮可·基德曼飾演了沃爾夫的控制欲十足的姐弟戀情人,拿捏得精彩至極,入木三分。

最後,用一句從《天才的編輯》原作中摘錄的話結尾,爭取讓大家對珀金斯與沃爾夫之間的宿命感更有感觸——「麥克斯·珀金斯在一篇未發表的文章中寫道:『我第一次聽到托馬斯·沃爾夫的名字,就有一種不祥之感。每一件好事總有麻煩相伴』。」

原創劇評:

《青衣達芬奇》《皆大歡喜》《蠢蛋》《兩隻狗的生活意見》《北京鄰居》

咖推薦:

猜不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