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自學成才?

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李尚志~~

很多人喜歡宣傳自學成才,認為他們不是老師教出來的。也有人說現在互聯網上有很多新工具,MOOC也將會顛復原來的課堂,老師也將被淘汰。正好我看了一篇提倡「大語文」教學的文章,其實也是

討論老師的作用的,

我就借題發揮講了我的意見,發到一個群里,引起一些爭論,促使我進一步思考,發表了更多意見。現在發到更多的群與大家分享。

1. 師父PK修行:

依我看,老師與自學的關係,有一句俗話早就講清楚了:

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每個人都需要有師父領進門,需要老師。也都需要修行靠個人:修行就是自學。

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也要經過自己思考才能理解消化老師講的東西,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理解消化就是自學。吃東西也是這樣,先要有東西可吃,相當於聽老師講課。吃進去還要消化才能變成自己的營養,相當於理解老師講的內容。

你說你是自學成才,沒有老師教。你靠什麼自學?如果你是看書,書的作者就是老師。看書與聽課都是獲取資源,只不過一個是耳朵聽來的,一個是眼睛看來的,沒有本質區別。又都需要經過思考理解和消化資源,也就是自學,也沒有區別。唯一的區別是,聽課不懂老師可以答疑解惑,看書不懂沒有人解惑,這就是老師的優勢。也許你會辯解,沒有老師我可以自己思考解惑。有老師你也可以自己思考解惑呀!更何況,你要看書自學就需要先識字,總得有人教吧。你說不是老師教的,是父母、兄弟、朋友教的。不管是誰教的,誰都是老師。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是說你每次出門都跟老師同行,而是同行的人都可以教你點有用的知識,都是你的老師。華羅庚被作為自學成才的典型,國中文憑都沒有,就靠自學成了數學家。在網上搜索關鍵詞"華羅庚的老師"就可找到"華羅庚尊師的故事,第一句就是"華羅庚1931年去清華大學工作后,每年寒暑假都會回鄉,總要登門看望他的老師韓大受、王維克、李躍波等人以及他的同學、朋友。"華羅庚還說"王維克先生還是我數學成績的第一個賞識者哩!"這些老師把華羅庚引進了國中數學之門。清華大學熊慶來把他引進清華大學,但還沒有達到數學家水平。熊慶來又派他到劍橋大學求師,這才修鍊成數學家。每一步都有師父領進門,每一步他都修鍊得很好,既有老師也有自學,怎麼能完全歸於「自學成才」而抹煞老師的作用。凡是「自學成才」的人,一定也是善於利用和吸取資源的,巴不得有老師來指導,決不會排斥老師。

2. 小語文引進門,修鍊大語文

有一篇帖子的題目《特級教師竟然是這樣煉成的》至少看見過10次。因為不喜歡這個教人爭名爭利的標題,一直沒點開來看。偶然點看一下,卻眼睛一亮,發現蒙塵的包裝下面藏著一顆珍珠。

其中描述特級教師張國生的第一段話就是:

一是特別注重字、詞、句的訓練。例如「我十分注意盯著那群註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許有個別滑頭的老斑羚會從註定死亡的那撥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撥去……」「盯著」換成「看著」行不行?「溜」換成「走」、「跑」行不行?他還聯繫生活實際講「溜」之妙——老師問:「昨天我還用過這個『溜』字,是怎麼說的?」學生回答:「您對我們說,明天聽錢夢龍老師的課,如果誰進不了這個禮堂,就想辦法從後門『溜』進去。」接著國生老師對著舞台下面問:「有『溜』進來的沒有?(笑)……沒人答應——他們不想答應,因為他們是偷偷摸摸地『溜』進來的……」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讚揚張國生的「大語文」。我讀過一篇文章嚴厲批評現在的語文教學定位於「理解和應用語言文字」是嚴重錯誤,需要用課外閱讀來彌補,這就是「大語文」。因此我想看看張老師的大語文怎麼做。

張老師「特別注重字詞句的訓練」,並且結合課文來講解「溜」這個字。這是大語文還是小語文?恐怕是小語文。但他又把學生生活實際中的「溜進來」「溜進去」來講解。這就是大語文了。所以,張老師不是用大語文滅掉小語文,而是用大語文幫助小語文講解字詞句。

為什麼要講解和訓練字詞句?不是為了應付對字詞句的考試,而是為了提高閱讀和表達能力。閱讀什麼?不止是閱讀課文,而是為了讀懂天下人寫的文章,還要自己寫文章讓天下人讀懂。正如上駕校不止是為了拿駕照,而是為了學會開車行天下路。因此要在駕校設置一些模擬路段來訓練。培養你的能力可以開天下路。語文書上的課文也是模擬路段,課堂上講解課文是培養讀和寫的能力,不是為了讀課文,而是為了讀天下文章。

課堂上無論怎樣講都只是模擬,都只是小語文。哪怕你再組織一些課外一閱讀活動,補充一些課外文章,也是增加一些模擬路段,增加一些新課文而已。書上的課文如果不印到書上去,也是「課外閱讀」,也是大語文,難道收錄進教材就降低了質量變成小語文了?其實,收錄入教材的,總還是精選的好文章吧?如果老師覺得還不夠,當然可以補充,還可以像張老師這樣結合現實生活來補充,就像除了駕校的模擬路段之外可以由老師帶著到校外路段訓練一下。但歸根結底,真正的走天下還是離開駕校之後。同樣道理,真正的大語文,是學生自己去閱讀和寫作。

3. 我的大語文與小語文

我讀中學時教得最好的老師其實是語文老師,我特別喜歡聽他講古文,古詩詞。自己課外讀了大量古典小說,古典詩詞,而且自己學寫詩。這就是大語文。現在有人讚賞我的文章寫得好。問是誰教的?是不是科大教的。我在科大是念數學,又沒念文學。誰教的?國小和中學老師教的。但他們並沒有把我教成現在的水平。現在的水平是靠課外閱讀,還靠社會的鍛煉。中國小老師教了基本的字詞句,這是小語文。後來我自己閱讀,這是大語文。大語文也沒把我教到現在的水平,社會的磨鍊讓我提高了思想水平,再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是超語文。科大的老師教了我的數學,也提高了我的思想水平,還有不少數學家本身就是文彩飛揚,確實提高了我的文學水平。還有到大巴山去經風雨見世面,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思想水平和文學水平。語文只能教我們把自己現有的思想水平表達出來。思想水平不夠,語文也無能為力。提高思想水平不是語文的任務和責任,因此是超語文。

那是不是說中國小老師教的小語文對我的語文貢獻最小?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我的語文也是這樣,中國小老師領進門,然後我才能自己修鍊大語文和超語文,達到現在的水平。如果我也像某些人那樣說自己的知識都不是老師教的、不是課堂教的,都是自己自學成才,那是欺師滅祖。不管老師怎麼教你,不自學都不能成才,最成功的老師就是讓學生有自學成才的能力,並且能夠發握這種能力不斷自學,不斷成為更高水平的才,而不是讓你離開老師就停滯不前了。反過來,沒有老師教你,給你吸收和消化幾千年人類智慧資源的能力,你也不可能靠一己之力把這些資源重新創造出來。

不但語文如此,數學也如此。老師教的數學,也是駕校的模擬路段。不是為了讓你一輩子就會做學過的數學題,而是讓你有能力利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發明新知識。老師教的是「小數學」,自己去應用才是「大數學」。不能要求老師包辦「大數學」,但老師應該開闢小數學到大數學的通道,把學生引入大數學之門去自由馳騁。

4. 我的師父與修行

我的第一個老師是我父親。父親是會計,沒念過國中。他的毛筆字寫得很好,也不知是讀國小還是讀私塾老師教的。但不管誰教,要寫好字必須自己勤學苦練。我還沒上學他就教我認字寫字,每天寫20個毛筆字,不過我一輩子的毛筆字也沒達到他的水平。會計當然會算術,整數小數的加減乘除都會,打算盤滾瓜爛熟。所以我上學之前他也把整數小數的加減乘除都教給我了,打算盤也教了。我上學之前從來沒讀過國小課本,只讀過成年人掃盲課本,也就是父親能教的這些內容。第一個師父領我掃除了文盲,進了非文盲的門。雖然是低水平的門,但卻給了我第一推動力,讓我以後在國小、中學、大學都修鍊得不錯,步步爭先。尤其是數學,可以說我每一步都是超前學習,都算是自學的。課堂上聽課的作用是查缺補漏。

父親不懂分數的通分,分數全部化為小數來運算,經常是近似值。後來我的叔叔來到我家,他讀過高中。就先教我分數通分,還有雞兔同籠之類的趣味應用題,還講很多歷史、地理、自然的知識,陳勝吳廣起義推翻秦朝暴政,哥白尼發現地球繞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煤焦油可以提煉糖精等,都是我聞所未聞的,極大地擴展了我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這使得課堂上老師講的東西都不是我陌生的。我再到書店去看各種書。老師講課的循序漸進和我自己修行的橫衝直撞相互促進,成就了我的國小和中學時代。我在高中時就想用定積分方法計算反比例函數圖象(雙曲線)與坐標軸之間圍的面積,得到無窮級數1+1/2+1/3+...+1/n+...,想求它的極限求不出來,就去問老師。如果是現在的老師,大多念過大學,知道答案,但恐怕會說:聯考不考,不用管他。那時的中學老師基本沒念過大學,有些自學過微積分,但也不熟悉。回答我:我們研究研究。研究一個星期之後,大概是集中了全校數學老師集體智慧,拿了一本書翻到某一頁,讓我看這三行:

1+1/2+1/3+1/4+1/5+1/6+.../1/8+

>1+1/2+(1/4+14)+(1/8+...+1/8)+

=1+1/2+1/2+1/2+...

我立即明白這沒有極限。翻回來看書的封面,四個大字「數學分析」。也許我做題的能力已經超過這些老師了。但老師在關鍵時刻的指引卻讓我再上了一個台階。

進了中科大,各門課的老師都是華羅庚栽培出來的,並且聽過華羅庚親自講課。真是聽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主要還不是每節課具體內容,而是他們講課都不照本宣科,而是提出問題講解決思路,帶領我們自己把問題解決,把課程內容發明出來。雖然只聽了一年課就文革了。但那一年課已經領我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進了一個高檔次的門,使我到大巴山教公社國小時還能靠自學繼續走下去,熬到文革結束,鄧小平重新上台,重新開始向科學進軍。

1977年,機會降臨,我報考中科大研究所。那時我在大巴山萬源縣教師範校。那時只說考政治,英語,數學分析,線性代數, 我自己覺得還學得不錯。1978年元旦突然收到通知,要加考專業課「抽象代數」。我在此之前從未聽說過這門課程的名稱,卻在三個多月時間自學完曾肯成參與翻譯的范德瓦爾登著的「代數學」,參加考試考了頭名,進入複試名單,可算是自學成才的典型。可是,我自己感覺自學得一知半解,因此比複試時間提前幾天到了科大,希望得到老師指點。老師卻讓我找我大學的同班同學楊金根指導,他早在1974年就回到科大,學過了抽象代數。他問我一句話:這本書你最喜歡的內容是什麼,最不喜歡的是什麼?我說最喜歡的是群環域,因為它們解決了五次方程求根公式問題。最不喜歡的是超限歸納法和形式實域,看了很多遍也不理解。他說很好。只考你喜歡的,不考你不喜歡的。我聽了大吃一驚。心想,如果早有人告訴我這句話,我這三個月可以少花很多時間去啃那些難懂的內容。

1979年春季,曾肯成老師安排我到北大去與段學復的研究所一起聽課。收穫最大的是丁石孫講的交換代數。剛開始學的素理想等概念是抽象代數中學過的,自己覺得懂了,習題也做了。但就不明白書中習題要把若干個素理想組成的集合叫開集或閉集。就去問丁石孫:圖像都沒有,定義閉集開集有什麼意義。丁石孫解釋:有圖像。素理想所含多項式的公共零點組成的集合就是圖象,可以考慮開集閉集,這就是中學稍微講了一點的多元高次方程組的圖象。我才明白,方程組的圖象也就是這些方程生成的理想的圖象。圖象分解為子集之並相當於理想「分解」為準素理想的交。這就是代數幾何的入門。這樣通俗易懂的入門,如果靠我自己去自學,打破腦袋也想不出來。我會證明素理想的子集是開集還是閉集,卻不知道這與數學分析中講的開集閉集有何關係。如果讓我自己去讀代數幾何,恐怕也讀不懂。

我第一次用英文寫文章去發表。我的想法,只要讀者能看懂我的數學推導就行了。把寫好的草稿送給老師看。他卻說「文章在於氣」,要一氣呵成。他親自改寫。不但把我寫的改了,他自己寫的也改了來改去折騰了很多遍。總共三頁紙的摘要,半天只改完半頁紙。我學到的卻不是他最後定稿的這幾句話,而是他修改的過程,從修改過程中體會到了他修改的原則和方向。回去之後,我按照新的體會把剩下的兩頁半草稿重新修改,下午再送給老師審閱。作好了思想準備再改一天到兩天。沒想到他一字沒改,就說可以投稿了。從此以後,我讀別人的英文文章,不僅能讀懂內容,而且能分辨文字的好壞。這讓我受益終生。

再講我學游泳的故事。我家在四川內江,在沱江邊上。我中學時代就學會了蛙泳的動作,但不會換氣。進了中科大,有了游泳池,到游泳池也只能夠游一口氣,12.5米,游泳池寬度的一半。我讓班上一個游永高手來指導我。看了我的游泳過程之後,一句話就指出了毛病:你沒吐氣,怎麼能吸氣?這句話簡直就是在教哲學:我一心想吸氣,卻忘了先吐氣,沒有先騰出空間,所以裝不進新鮮空氣。懂了這個道理,再下水就遊了200米。第二天再去就遊了1000米。這就是老師的作用:沒有教動作,只指出關鍵錯誤,我就能「自學」成才。沒人指點,我就很多年都沒學會。學會之後卻受益一生。尤其是2008年北航新建了恆溫游泳池,我從那時堅持游泳,2009年買次卡遊了70次,每次最低連續1小時游1700米,最高75分鐘連續游2100米,治好了重度脂肪肝。至今堅持每周至少兩次,每次45分鐘1200米,保持身體健康。那位教我換氣的師父現在游泳比我差多了,但他把我領進門的關鍵一步的作用卻繼續有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