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保障不足需求提升,得健康險者得天下!

健康險似乎正在步入快速增長階段。

進入2012年以來,健康險開始高速發展,保費增速顯著快於壽險與意外險。海通證券非銀孫婷團隊日前發布研報指出,受到人口老齡化且預期壽命延長、醫療費用快速攀升、基本醫保保障不足、醫保基金赤字壓力加大、多重政策助力發展等因素影響,商業健康險在醫保體系和人身險業務中的地位必將顯著上升,保費可維持較快增長。重疾險規模增長能夠大幅提升NBV,並增加死差貢獻;醫療險發展有助於打造大健康產業生態圈。健康險的長期發展可促進價值持續提升。

上述研報指出,未來商業健康險在人身險中的佔比必然提升。一方面來看,人口老齡化、預期壽命延長、醫療支出占GDP比例上升、居民健康保障意識增強等因素將聯合導致健康險在人身險中的佔比長期持續上升。另一方面來看,《「健康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企業和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商業健康險在多重政策推動下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以下為海通證券非銀孫婷團隊研報的全文內容:

得健康險者得天下!

投資要點

健康險2012年開始高速發展,保費增速顯著快於壽險與意外險。受到人口老齡化且預期壽命延長、醫療費用快速攀升、基本醫保保障不足、醫保基金赤字壓力加大、多重政策助力發展等因素影響,商業健康險在醫保體系和人身險業務中的地位必將顯著上升,保費可維持較快增長。重疾險規模增長能夠大幅提升NBV,並增加死差貢獻;醫療險發展有助於打造大健康產業生態圈。健康險的長期發展可促進價值持續提升,繼續推薦。

商業健康險正處在蓬勃發展期。1)隨著健康保障需求、目標人群(中高端人群)和市場滲透率的激增,2012-2016年健康險保費收入的年均複合增速高達42.3%,遠遠高於人身險的其他兩大險種——壽險(14.9%)和意外險(17.5%)的增速水平,並且同比增速逐年提升。2)近年健康險保費的增長主要來自於重大疾病保險與醫療保險,2016年個人業務和長期業務的保費收入佔比分別高達82%和81%。3)2016年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的凈利潤逆勢明顯改善。4)上市保險公司的健康險佔比顯著上升,2016年國壽、平安、太保、新華的健康險佔比分別同比提升0.9、2.1、1.3和6.1個百分點。

未來商業健康險在醫療保障體系中的重要性必然提升。1)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廣泛但保障不高,2015年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超過95%,但基本醫保占醫療費用的比例僅為56%,而個人支出佔比高達40%。目前部分地區的醫保基金已經出現赤字,醫保制度的可持續性面臨挑戰。2)的基本國情(經濟新常態、人口基數、城鄉差別)決定了全民醫保的保障程度有限,不可能支撐起類似英國的國家(全民)醫療保險模式。而商業健康險能夠補充醫保缺口,提升保障程度,也可服務高端市場,為高端客戶提供差異化的優質醫療服務。

未來商業健康險在人身險中的佔比必然提升。1)人口老齡化、預期壽命延長、醫療支出佔GDP比例上升、居民健康保障意識增強等因素將聯合導致健康險在人身險中的佔比長期持續上升。日本人身險行業2000年至今以第三領域保險(健康保險等)為主的經驗能夠佐證我們的觀點。2)《「健康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企業和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商業健康險在多重政策推動下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直接貢獻:重疾險業務能夠提升NBV,並增加死差貢獻。1)平安2016年長期保障型業務的新業務價值率高達82.9%,遠遠高於長交儲蓄型(31.0%)、短交儲蓄型(15.3%)和短期險(27.2%)的水平。重疾險保費的快速增長既能拉抬首年保費的整體增速,又能通過佔比的增加大幅提升新業務價值率,從而促進NBV實現更快增長。2)平安2016年NBV中利差佔比僅為33.9%,死差、費差等其他差佔比高達66.1%。重疾險佔比的增加能夠提升死差貢獻,改善利潤結構。

潛在貢獻:發展醫療險,打造大健康產業生態圈。1)保險公司有能力利用銷售醫療保險掌握的客戶和資金,進軍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行業,直接向客戶提供從預防到診療的全方位服務,從而打造大健康生態閉環。2)實踐方面,保險公司正在以自建、參股、戰略合作、併購等方式進入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領域。

健康險的長期發展能助力價值持續提升。上市保險公司資產端負債端均向好,利率上行與價值轉型邏輯依然成立且逐步驗證。目前股價對應人壽、平安、太保、新華保險2017年PEV為1.02、1.02、0.92、1.03倍,繼續推薦。

不確定性因素。權益市場下跌導致業績估值雙重壓力。

1. 現狀:商業健康險正處在蓬勃發展期

1.1 健康險主要包括疾病保險和醫療保險

健康險以被保險人的身體為保險標的,主要包括疾病保險(以發生約定疾病為給付條件;給付型)、醫療保險(以發生約定醫療行為為給付條件;報銷型)、失能收入損失保險(以因意外傷害、疾病導致收入中斷或減少為給付條件)和長期護理保險(以因年老、疾病或傷殘而需要長期照顧為給付條件)。與壽險相比,健康險具有顯著特徵:1)保險事故發生概率高;2)損害程度和情形多樣、認定專業性強;3)涉及三方主體——保險人、被保險人、醫療機構。

1.2 健康險2012年開始高速發展,保費增速顯著快於壽險與意外險

隨著健康保障需求、目標人群(中高端人群)和市場滲透率的激增,2012-2016年健康險保費收入的年均複合增速高達42.3%,遠遠高於人身險的其他兩大險種——壽險(14.9%)和意外險(17.5%)的增速水平,並且同比增速呈現出逐年提升的態勢。2016年健康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67.7%至4042.5億元,在人身險的佔比升至18.2%,較2011年的7.1%大幅上升了11.1個百分點。2017年1季度,健康險保費收入1599.8億元,同比增長36.9%,增速維持在高位。

1.3 健康險市場目前以重大疾病保險業務、個人業務和長期業務為主

近年健康險保費的增長主要來自於重大疾病保險(個人業務、長期業務為主)與醫療保險(團體業務、短期業務為主),而失能收入損失險和長期護理險尚未起步。由於疾病保險的業務模式較為簡單成熟(類似於壽險)且不存在醫療控費難題,其保費規模與盈利水平顯著高於仍處於發展初期的醫療保險,並已經開始為大型上市保險公司貢獻價值與利潤。受此影響,健康險市場以個人業務、長期業務為主,與國際成熟市場以團體業務、短期業務為主的結構存在明顯差異。2016年個人業務和長期業務的保費收入佔比分別高達82%和81%。

1.4 健康險業務整體盈利能力開始改善

壽險、產險、專業健康險公司都有經營商業健康險的資格,目前有超過120家保險公司開辦了商業健康險業務,在售健康險產品超過6500份。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已擴容至7家,分別是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崑崙健康、和諧健康、太保安聯健康、復星聯合健康、瑞華健康。

近年來健康險業務的盈利能力仍處於早期階段,大部分公司賠付率高於80%,費用率也相對較高。當前健康險整體盈利能力較弱的原因包括:1)醫療保險方面,公司與醫療機構合作不暢,無法介入醫療服務來控制醫療費用支出;2)與社保系統對接不暢,系統開發維護成本高企;3)服務鏈條較長,風險管理難度較大;4)保費規模較小,尚未形成規模經濟效應;5)行業同質化競爭激烈。

但2016年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主要健康險公司的凈利潤呈現出顯著改善的態勢。其中,人保健康在2016年投資收益同比下滑11%的情況下,實現凈利潤275萬元,較2015年的-1.35億元大幅改善。平安健康的虧損也從2015年的1.16億元收窄至0.64億元。和諧健康則屬於「資產驅動負債」的「平台類」保險公司,數據意義較小。

1.5 上市保險公司的健康險佔比顯著上升

上市保險公司在推進價值轉型(「保險姓保」)的過程中,健康險(重疾險為主)作為主要的長期保障型產品實現了銷售規模的快速增長和業務佔比的迅速提升。2016年新華保險的健康險保費同比大幅增長42.3%,其佔新單保費的比例增至20.9%,較上年提升6.1個百分點。其中「健康無憂」系列產品實現首年保費65億元,在市場眾多重疾險產品中佔據領軍地位。此外,2016年人壽、平安、太保的健康險佔比也分別同比提升0.9ppt、2.1ppt和1.3ppt。2017年1季度,預計各家健康險業務佔比較去年同期進一步大幅提升。

重疾險的新業務價值率高於年金險、兩全險等偏理財型保險產品,其新單保費規模的迅速增加能夠顯著提升當年的新業務價值,成為貢獻價值的新增長點。此外,醫療險由於經營模式較為複雜,仍處於發展的探索階段,但已成為各家大型保險公司在大健康產業領域的重點突破方向。

2. 前景:未來商業健康險在醫保體系和人身險業務中的地位均將顯著上升

2.1 商業健康險在醫療保障體系中的重要性必然提升

商業健康險的發展空間受到國家醫療保障體系的影響重大。全球典型的醫療保障體系包括:1)國家(全民)醫療保險模式(如英國、澳大利亞);2)社會醫療保險模式(如德國、法國和日本);3)商業健康保險模式(如美國)。商業健康險在以上三種體系下的發展空間逐級遞增。實施「 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屬於「社會醫療保險模式」,具備強制繳費、廣泛覆蓋和基本保障等特徵。目前商業健康險在整體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性偏低,2015年健康險的賠款和給付僅占當年衛生總費用的1.86%。

2.1.1 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廣泛但保障不高,醫保基金面臨赤字壓力

基本醫療保險目前處於「廣覆蓋、保基本」的階段,保障力度不足。截至 2015 年底,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 13.4 億人,覆蓋率超過 95%。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分別接近 80%、 70%和 75%。但 2015 年基本醫保占醫療費用的比例僅為56%,而個人支出佔比高達40%,遠遠高於其他主要國家,反映出基本醫保保障不足,個人醫療費用支出壓力較大等問題。

2.1.2 商業健康險可補充醫保缺口,提升保障程度,服務高端市場

的基本國情(經濟新常態、人口基數、城鄉差別)決定了全民醫保的保障程度有限,不可能支撐起類似英國的國家(全民)醫療保險模式。商業健康險作為以市場為導向的支付方式,可增加社會保障的收入來源,減輕國家醫保基金的負擔,同時緩解個人醫療費用支付壓力,提高社會醫療保障程度。

市場機會1:商業健康險能夠補充醫保缺口,提升保障程度。基本醫保的保障範圍有限,對於藥品目錄、醫療服務設施和支付標準以外的醫療費用均不予報銷,對於服務項目、非疾病治療項目、特定治療項目、診療設備及材料均不予保障。商業健康險(醫療保險)可通過拓展保障範圍和提升保障程度,向廣大客戶提供更全面更優質的健康保障。

市場機會2:商業健康險能夠補充高端市場,提供差異化的優質醫療服務。基本醫保與高端人群的需求不匹配,往往伴隨著醫院可選範圍小、病房擁擠、排隊時間長、問診時間短等一系列問題。高凈值客戶對醫療服務的價格敏感度較低,要求高效的醫療服務與舒適的就醫環境。因此,保險公司可通過發展高端醫療保險來滿足高端市場需求。

2.2 商業健康險在人身險中的佔比必然提升——日本經驗

人口老齡化、預期壽命延長、醫療支出占 GDP 比例上升、居民健康保障意識增強等社會和經濟因素將聯合導致健康險在人身險中的佔比長期持續上升。日本人身險的相關經驗如下:

日本人身險行業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主力產品更迭明顯,生死兩全保險、定期生死兩全保險、 終身壽險、第三領域保險(健康保險等)逐一登台。

1、 1955-1965 年以生死兩全保險為主。原因在於經濟和人口發展初期,居民的儲蓄需求很高,尚不願意接受所交保費最終大概率會「顆粒無收」的死亡保險。

2、 1966-1980 年以定期生死兩全保險為主。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戶主為了保證穩定的家庭經濟來源,死亡保障需求逐漸加大。在這種趨勢下,定期生死兩全保險定期部分的死亡保險金和滿期保險金(生存保險金)的倍率從最初的 2-3倍向 15 倍、 20 倍、 25 倍等高倍率轉變。 這種產品既能提供高額死亡保障,又有生存保險金,因此既符合傳統保險消費觀念(儲蓄),又滿足隨著經濟發展而急速高漲的死亡保障需求。

3、 1981-1999 年以終身壽險為主。這個時期,日本中老年人口增加,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長放緩,中老年人群「保費更低、死亡保障更多」的保險需求不斷增加,從而激發了對終身壽險的需求。

4、 2000 年至今以第三領域保險(健康保險等)為主。隨著平均壽命的逐年上升、「少子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形成、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疾病治癒率和有效控制率的提升,人們的觀念從「為遺屬留下更多生活費」轉變為「為自己生前準備充足的醫療費用和養老費用」,長壽風險的重要性已顯著超越死亡風險,死亡保險人均保額迅速減少,而健康險的增速大幅提高。 2008 年以後健康險、防癌險和長期護理險等第三領域保險產品成為保費增長的重要動力,業務佔比由 1995 年的12.3%攀升至 2014 年的33.6%。目前日本保險公司看到了以健康保險為中心的第三領域保險產品的廣闊前景和巨大的市場規模,正在竭力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和多樣化,並提供諸如介紹醫生及醫療機構、醫療諮詢等附加服務。

2.3 商業健康險在政策推動下必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2016 年 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 健康 2030」 規劃綱要》,提出要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落實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到 2030 年,現代商業健康保險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顯著提高。

2.3.1 稅優健康險 7 月起推廣至全國

2017 年 5 月 2 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保監會聯合下發《關於將健康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範圍實施的通知》,要求自2017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政策規定,對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 元/年。

截至2017年3月31日,全國稅優健康險保單總件數為67272件,總保費僅1.1億元。稅優健康險銷售規模不達政策預期的原因在於:1)「帶病投保」、「不得拒保」、「不低於80%的醫療保險簡單賠付率」等規定降低了商業保險公司在個險渠道推動稅優健康險銷售的積極性;2)每月僅 200 元的稅前抵稅額度對客戶吸引力較弱;3)投保環節多且複雜。目前稅優健康險的發展空間有限,但若產品政策得到合理調整,銷售情況有望大幅好轉。

2.3.2 商業保險公司經辦大病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

2016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鼓勵委託保險公司經辦基本醫保,提出「鼓勵創新經辦服務模式,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基本醫保的經辦服務」。基本醫療保險轉交商業保險公司經辦處於試點階段,首批試點定為安徽、江蘇、青海、福建等 4個省市,其中安徽成為第一個基本醫療保險經由商業保險公司經辦的試點省份。 此前,保險公司已經廣泛參與了新農合和大病保險的經辦管理。

雖然業務本身的盈利性較弱(「保本微利」),保險公司經辦大病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能有利於在當地拓展商業健康險業務:1)成為最早進入醫療保險的市場主體,取得先發優勢;2)能夠率先取得醫療數據和客戶資源,加強與醫院之間的合作關係,從而拓展自身健康險業務;3)可利用平台針對當地客戶進行二次開發。

2.3.3 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2016 年 7 月,人社部發布《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用 1-2 年時間,在上海、成都、廣州、青島等 15 個城市試點,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力爭在 2020 年前,基本形成適應社會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 2017年 2 月 28 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要求「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適銷對路的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和服務,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長期護理保障需求。

長期護理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的探索與起步能夠為商業健康險業務帶來新的增長點。

3. 直接貢獻:重疾險業務提升 NBV,優化利潤結構

3.1重疾險佔比增加能夠提升新業務價值率,促進 NBV 實現更快增長

上市保險公司均在進行價值轉型,提升長期保障型業務佔比。長期保障型業務主要包括終身壽險和重疾險(多以「終身壽險附加重疾險」的形式銷售),因此價值轉型的過程一般會伴隨著重疾險佔比的提升。平安 2016 年年報披露長期保障型業務的新業務價值率(按首年保費)高達82.9%,遠遠高於長交儲蓄型(31.0%)、短交儲蓄型(15.3%)和短期險(27.2%)的水平。由於新業務價值= 首年保費* 新業務價值率,因此相同規模的長期保障型首年保費帶來的 NBV 分別是長交儲蓄型(多以「年金/兩全險附加萬能賬戶」的形式銷售)、短交儲蓄型、短期險的2.7 倍、5.4 倍和3.0 倍。所以2016年平安的長期保障型業務在首年保費中的佔比為33.7%,但在NBV的佔比卻高達74.5%。

可見重疾險保費的快速增長既能拉抬首年保費的整體增速,又能通過佔比的增加大幅提升新業務價值率,從而促進 NBV 實現更快增長。2012年以來,上市保險公司重疾險等保障型業務佔比顯著上揚,短交儲蓄型業務相應大幅減少,同時新業務價值率持續提升,印證了我們的判斷。隨著未來健康險(包括重疾險)在醫保體系和人身險業務中的地位持續上升,上述改善的趨勢仍將長期持續,有利於壽險新業務價值和內含價值的持續增長。

3.2重疾險佔比增加能夠提升死差貢獻,改善利潤結構

由於前些年兩全險和年金險等偏儲蓄型產品在保費中的佔比極高,利差幾乎是保險公司利潤的唯一重要來源。而重疾險和壽險等保障型產品佔比的上升能夠提升死差貢獻,平衡保險公司的利潤結構,減少利潤對於利率與投資收益率的彈性,增加業績的穩定性。

作為長期堅持價值經營、壽險業務結構最優的境內上市保險公司,平安 NBV的三差結構體現了價值轉型的成果,2016年壽險NBV中利差佔比僅為 33.9%,死差、費差等其他差佔比高達66.1%。而重疾險等長期保障型業務的 NBV中利差佔比22.0%,死差、費差等其他差佔78.0%。可見重疾險佔比增加能夠明顯提升死差,為利潤貢獻新的增長點。

國際經驗方面,日本壽險業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盈利模式:大量的死差益和少量的利差益。隨著壽險、健康保險等保障型業務佔比顯著提升,死差益成為日本壽險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且維持穩定,受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小。2008-2011年,由於整體利潤萎縮,死差益佔比一度超過 100%,當前死差益佔比穩定在60-70%。日本風險控制機制完善,每五年發布一次「完全生命表」,每年發布一次「簡易生命表」,經驗數據更新及時且累積豐富,從而有效防範了保險風險。

4. 潛在貢獻:發展醫療險,打造大健康產業生態圈

作為通過保險產品擁有大量客戶資源和預付資金的支付方,保險公司具備延伸至下游服務產業,從而在風險發生后直接向客戶提供優質服務(而非單純補償金)的潛力。若保險公司能夠成功地經營、管理乃至整合下游服務行業,那麼公司就可以獲取三差之外、來自服務本身的新利潤池。

具體至醫療保險和與其緊密關聯的大健康產業,保險公司可基於通過銷售醫療保險掌握的客戶和資金,進軍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行業,直接向客戶提供從預防到診療的全方位服務,從而打造大健康生態閉環。

實踐方面,保險公司正在以自建、參股、戰略合作、併購等方式進入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領域,具體包括線上醫療諮詢、線下醫院診所、智能硬體、養老社區等多種形式。如平安打造「平安好醫生」和「萬家診所」,泰康和陽光保險投資成立民營醫院,眾安保險與微醫集團合作推出互聯網醫院門診險等等。其中,上市保險公司的相關情況整理如下:

1、 人壽提出「 致力成為最大最好的健康養老產業服務提供商」。 2017 年 3月,人壽集團出資120億元成立國壽大健康基金,用於投資和設立醫療機構。此前,人壽投資康健國際、華大基因等境內外企業,與淄博市中心醫院、國葯租賃就合資設立醫院簽署協議,並且發布「國壽嘉園」健康養老品牌,進行北京、天津、蘇州、三亞「三點一線,四季常青」的養老養生戰略布局。

2、平安提出聚焦「大醫療健康」產業,包含醫療服務、醫保、商保和健康雲等業務板塊,並探索「管理式醫療」路徑。1)醫療服務:打造「平安好醫生/萬家診所」,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整合醫院、體檢中心、健康監測機構、診所、三甲醫院醫生、自建家庭醫生團隊等優質醫療資源,搭建一站式、全流程、O2O 的健康管理及醫療服務平台。2)醫保和商保:雙管齊下,打通並成為整個醫療服務閉環中的支付方。3)平安健康云:通過雲平台與試點城市上百家醫療機構合作,建立病人的電子病歷健康檔案,並收集病人數據和案例。

3、太保和新華保險聚焦保險本業,對於大健康產業的布局相對較少。

5. 投資建議:健康險的長期發展能助力價值持續提升

受到人口老齡化且預期壽命延長、醫療費用快速攀升、基本醫保保障不足、醫保基金赤字壓力較大、多重政策助力發展等多因素影響,我們預計健康險可長期保持快速增長與發展態勢。 重疾險保費的快速增長能夠大幅提升壽險新業務價值,增加死差對於利潤的貢獻,優化利潤結構。醫療險的重大發展能夠改善業務盈利水平,更有助於公司未來打造大健康產業生態圈。

上市保險公司資產端負債端均向好,利率上行與價值轉型邏輯依然成立且逐步驗證。目前股價對應人壽、 平安、 太保、新華保險2017年PEV 為 1.02、 1.02、0.92、1.03 倍,繼續推薦。

風險提示:權益市場下跌導致業績估值雙重壓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