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師求學二三事之進京「趕考記」 | 史話

轉眼聯考進入倒計時,備戰聯考的師生們都已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你知道嗎?在近現代有一些名家大師也曾經歷過那些考試與求學的人生選擇。今天,我們和你一起看看他們求學的那些事兒。

茅盾《我的學生時代》

「中學畢業后,擺在我面前的就是以後的求學問題……母親把七千元分作兩股,我和弟弟澤民各得其半,即三千五百元……《申報》廣告欄上登有上海及南京的大學或高等學校招生的廣告,也登著北京大學在上海招考預科一年級新生的廣告。」

潘光旦《清華初期的學生生活》

「一九一三年夏天,當時稱為『留美預備學校』的清華學堂委託江蘇省教育行政當局考收中等程度的學生,名額只有十一個,而到南京應考的多到二百多人。一九一二年冬,我在『兩等國小』畢業后,父親從北京寄回家信,要我下一年應清華的入學試,儘管他於一九一三年春天在北京去世,這個遺命還是遵行了。」

茅盾報考北京大學

經過和母親的幾番考量之後,茅盾決定報考北京大學。據他講述,當時北京大學預科分第一類和第二類。第一類將來進大學部的文、法、商三科,第二類將來進大學部的理工科,報第一類的,只考國文與英文,茅盾自知數學不行就選擇了第一類。

當時北京大學的預科招生考試共分兩天,都設在上午。第一天上午考國文,主要要求學生在筆試中回答問題,以的文學、學術的源流和發展為主要考試內容。第二天上午考英文,考題形式為造句、填空、改錯、中譯英、英譯中以及簡單的口試。

在考完后的一個月,茅盾等來了自己被錄取的通知,他如願考上了北京大學預科第一類。據茅盾在《我的學生時代》一文中回憶,考入北京大學的那一年是1913年,是該校由京師大學改名為北京大學后第一次招收預科生,也是北大第一次到上海來招生。那一年,茅盾只有十七歲。

懷揣著夢想的茅盾進入了北大校園,開始了自己的求學生涯。據資料記載,當時北大預科第一類新生大約有200多人,分四個課堂上課,每個課堂約有座位40-50個。學生的住宿條件有些簡陋,宿舍分為樓上樓下各兩大間,每間約有床位十來個,學生大都用蚊帳和書架把自己所居圍成一個小空間。但這些在茅盾眼裡都是小事,能夠聽大師講課、吸收先進的文化知識,是一件讓他十分興奮的事情。

「教授以洋人為多,教授陳漢章教本國歷史……當時預科第一類規定,第二外國語是法文或德文,我選擇了法文,教法文的人,不懂英語,照著課本從字母到單字,他念,我們跟著學,幸而那課本是法國國小用的,單字附圖,我們賴此知道該字是指什麼東西。」

在熟悉了學習和校園環境后,茅盾很快喜歡上了外國文學,在一位美籍老師的教授下,茅盾先後學習了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威尼斯商人》和《哈姆萊特》等經典文學巨著,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和文學功底。但在他將要結束三年預科學習的時候,在1916年3月,時局動蕩,茅盾沒有繼續留在北大念書。

畢業后茅盾進入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從此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在北大的求學生涯不僅為他打開了眼界,學習了西方的文學精華,更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潘光旦求學清華學堂

雖然幾經波折,但潘光旦還是遵從父親的遺願,考入了清華學堂。據他回憶,當時清華分高等、中等兩科,各四年學制。高等科的學生,大部分是由學校直接考選的插班生,英文基礎普遍不錯,其中甚至有不少是南洋、約翰等大學的轉學生。

而中等科學生由於英文基礎一般,從他們進校門到「出洋」(赴美留學)則需要八、九年左右的時間。但潘光旦認為,養成清華「學風」的也正是這些中等科學生,他們受到清華學術氛圍影響的同時,也為清華校園帶來了很多青年人的思想和活力。

作為當時較有影響力的學府,清華學堂開創了很多教育的先河,不僅聘請、引進了很多美籍教師為學生上課,在學制管理和考核上也效仿美國的教育體系。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清華學堂曾效仿美國大學創用了的一種課業成績計分制,可譯為「權衡計分制」,這種計分法主要把學生成績分成五等:超、上、中、下、劣,劣就是不及格,被判定成績為「劣」的學科不得補考。因此,當時很多學生都會在大考時努一把力,免得陷於「劣」等。

但令潘光旦印象深刻的,還是清華學堂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這讓他曾一度「醉心體育運動而不得其道」。當時的清華學堂十分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僅重金聘請來自美國的教練專家,還開設了具有特色的「國術」運動,提倡與推廣的武術。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不讓學生變成專啃書本,足不出戶的「書獃子」,清華學堂甚至規定下午4-5時為「強迫運動時間」,在「強迫運動時間」中,學校的圖書館與全部課堂、自修室、寢室都會鎖上,只有體育場與體育館敞開著。

少年時的潘光旦在這種學術風氣的熏陶下和輕鬆的課外生活中度過了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歲月。除了積极參加各項體育活動之外,他還和老師、同學們一起旁聽過學校聘請的中外名家的演講、參與師生的演說辯論練習會、也觀看過學校師生自導自演的小喜劇或滑稽劇,據校史資料顯示,當時的清華學堂曾經有一個由學生成立起來的「戲劇俱樂部」。

1922年,潘光旦從清華學堂畢業,赴美留學,他先後進入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學習深造。早年的清華學堂生活,成了他日後學業有所成就的奠基,他也與葉企孫、陳寅恪、梅貽琦並稱為清華百年歷史上的四大哲人。

推薦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