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海里飛出了一隻7米寬的「風箏」,那是啥?

蝠鱝(fú fèn)是一種古老的魚類。遠在恐龍時代,它們就已經在大海中遨遊,歷經滄海桑田,它們卻未曾改變。它們是鯊魚的近親,在分類學上屬軟骨魚綱鱝科,傳統上將它們分為蝠鱝屬(Mobula)和前口蝠鱝屬(Manta)。

成群的褐背蝠鱝(Mobula tarapacana)。圖片:Franco Banfi / NPL

初次見到蝠鱝,人們常會驚詫於它們怪異的外表。蝠鱝不像大多數魚類那樣具有紡錘形身段,它們寬大而扁平的菱形身軀,宛若浩瀚大洋中的一隻風箏,拖曳著細而長的尾巴,扇動著三角形的胸鰭,兩片胸鰭間的「翼展」甚至超過體長,如同在水中自在而飄逸地飛翔。

在水中「飛翔」的蝠鱝。圖片:Franco Banfi / NPL

飽受誤會的「魔鬼魚」

雙吻前口蝠鱝(Manta birostris)是體型最大的一種蝠鱝,它的「翼展」超過7米,體重可達1.3噸,憑藉碩大的身形、強大的力量和令人生畏的外表,也被人們稱為「魔鬼魚」。

「魔鬼魚」,雙吻前口蝠鱝。圖片:Peter Berhoog / Buiten-beeld

其實,蝠鱝是一種非常溫和的濾食性生物,沒有任何領地行為和攻擊性。它們主要以微小的浮游生物和小型魚類為食。蝠鱝扇動著雙鰭在海中悠閒遊動,張開大口吞入海水,層層疊疊的羽狀鰓耙濾去海水,留下食物。蝠鱝頭上有兩隻可以自由轉動的頭鰭,能夠用來驅趕和引導食物進入口中。

濾食的雙吻前口蝠鱝,海水裹挾著食物進入它的大口。圖片:Doug Perrine / NPL

長壽之魚為何瀕危?

蝠鱝主要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淺海區域,常能在近岸的珊瑚礁海域見到它們的身影。蝠鱝安靜而溫柔,強烈的好奇心驅使它們常常和潛水者一同暢遊。

蝠鱝的壽命可達50年,但它們的種群卻增長緩慢。它們是卵胎生,個體需要生長6~8年才能達到性成熟,每2~5年才能孕育生產一隻幼崽,任何形式的捕撈對於蝠鱝的種群數量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人類進行的漁業活動是蝠鱝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蝠鱝性情溫和、游速緩慢,漁民手持魚叉就能輕鬆捕獲。

漁民在獵捕蝠鱝。圖片:Jeff Rotman / NPL

除了少許地區,蝠鱝在世界各地並未受到應有的保護。巨大的市場需求驅使蝠鱝棲息地的漁民對它們大肆捕撈,使得蝠鱝的種群數量逐年下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將兩種前口蝠鱝列為瀕危級別。

不治病,反而致病

蝠鱝並非經濟魚種,人們並不吃蝠鱝肉,那,捕撈它們做什麼呢?蝠鱝的交易量之所以在過去十幾年裡急劇增長,很大程度上源於消費者的錯誤認知。

在,蝠鱝俗稱「膨魚」。一些消費者相信「膨魚鰓」(蝠鱝鰓耙的干製品)具有「藥用」和「保健」功效,能夠緩解神經緊張甚至治療癌症和不孕;然而,這些所謂的功效從未被科學證實。事實上,由於蝠鱝長期的濾食行為,鰓耙上富集重金屬,這使膨魚鰓不僅不能治病,甚至有可能對健康不利。

蝠鱝鰓耙晒乾製成的「膨魚鰓」。圖片:on.cc

人們推測,若將蝠鱝漁業轉為蝠鱝觀賞業,一隻蝠鱝能產生約一百萬美元的經濟價值,而殺死一隻蝠鱝只能換來區區幾百美元。

也許,只有讓漁民們認識到蝠鱝活著比死去更有價值才能促進對它們的保護,只有停止消費膨魚鰓才能真正挽救這個美麗的物種。

與潛水者同游的蝠鱝,怎麼忍心傷害它?圖片:Doug Perrine / NPL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