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毒家學院#攝影圈古董級的傳奇品牌--EPSON RD1測評

毒梟小白老師介紹: 攝影器材圈毒梟,發燒友,十八線媒體人,前教育機構培訓老濕,色影無忌器材頻道編輯

各位毒友大家好,我是小白,歡迎各位喜愛相機器材的毒友在留言區向我提問,我會盡我所能幫助到大家,但是器材之路永無止境,希望我們一起學習~ 言歸正題~ 2016年的春節就這麼悄悄過去了,尼康,佳能,富士,理光(賓得),奧林巴斯,索尼等品牌也如同雨後春筍般紛紛讓自己的最新產品隆重登場,攝影器材界,儼然回到了諸侯混戰的年代。

在這個鄙視情懷主義,又喜歡用情懷坑爹的年代,各大品牌也一樣不能免俗,從早年的富士X系列,尼康DF直到奧林巴斯最新推出的Pen-f無不充斥著濃濃的復古情懷。 但又有多少人還依稀記得,其實早在12年前的2004年就有一家公司,他們生產的相機以復古和情懷來做賣點,曾經轟動一時,這就是愛普生EPSON RD1系列。

首先嘮叨一遍這台機器的具體參數: 2004年推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台數碼旁軸,這台機器集合了當時幾大巨頭之力,經愛普生調教,索尼索大好出品的610萬像素APS-C畫幅ICX413AQ處理器,確善能(Cosina)以福倫達R系列機身為藍本打造的金屬機身,參數如下所示: 快門速度1-1/2000、B iso(200/400/800/1600) 取景器放大倍率1:1(自動視差補償) 基線長度38.2mm,取景框範圍85% 疊影式實像取景(即黃斑對焦) 其他還有諸如~ 文件格式CCD-RAW、JPEG, 閃光同步速度1/125s TTL中央重點加權平均測光 測光範圍ev1-19(iso100)。

甚至它保留了諸多舊式相機的操作元素,例如對數碼感測器沒有什麼卵用的過片扳手,可以翻轉但是不能取景的背屏,和尼康35Ti一樣由東洋鐘錶大鱷精工(seiko)出品的機身儀錶盤,它能顯示:WB、剩餘張數、電池余量、圖像質量RAW,放到如今,這也十分炫酷.....

愛普生公司作為日本IMAGE業的巨頭與當年飛速崛起相機業務的COSINA儘管他們沒有數字影像技術。但他們深知相機產業100年未有之變局,只有抱團才能在大環境下險中求勝,愛普生和COSINA都希望通過這次合作來進軍主流相機市場,而他們打出的這張牌就是拉上當時尚屬小眾的索尼。 時過境遷,我們已經不能得知一起合作開發這台機器這幾家公司經過了多少激烈的討論,發生過多少有趣的故事或者事故,想必在當時那個年代,這幾家公司對這台瘋狂的小機器寄予了多麼深沉的厚望。

這台機器身上有太多傳奇機器的影子:徠卡M系列、蔡司依康系列、福倫達BESSA系列、柯尼卡巧思RF系列,從RD1系列的機器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他們的精華所在。 有人因此吐槽說R-D1系列是個借用BESSA機身的二手貨,但是因為是數碼相機,它的設計堪稱經典。它的機身保留了兩個旁軸相機乃至是機械相機的最重要的部分,過片器和倒片器。

雖然這是台數碼相機,無片可過,也無片可倒了,但是過片器還是保留了為快門上弦的功能,R-D1系列是一台「非常機械」的相機。只從外觀上,它比幾年後粉墨登場的徠卡M8與M9等數碼旁軸更加純粹。雖然這台相機沒有連拍功能但是它的耗電量非常小,因為吃電的快門的電力變成人力。而R-D1系列的倒片器是一個類似單反轉盤的東西,這個轉盤,控制的是菜單。 多年之後富士模仿旁軸樣式開發了X系列微單相機(它真的不是旁軸),都設置了多個轉盤,而沒有在相機另一側設置多功能按鈕,要復古,卻沒有了這個倒片元素,不知復古到六親不認的富士會不會覺得遺憾。 重點要說明下RD1系列的取景器,雖然黃斑比起徠卡M系列要清淡一些,但是取景器特別敞亮,攝影師可以睜開雙眼接近一比一等效取景哦。

最早的R-D1還配備了一塊2英寸翻轉屏,這是最能代表數碼相機的玩意兒了,單反相機普遍上翻轉屏都不知道多少年以後的事情了,愛普生也沒有免俗,但是他很討巧的為旋轉屏的背面增加了很復古的偽裝。

其實這個翻轉屏特別詭異,因為這個背屏其實並不能取景,廠家的解釋說:翻過去合攏后rd1就變成了一台膠片相機了........果然深藏功與名。 果然在2009,RD1系列的最後一款RD1XG就把這個翻轉屏設計取消了,事實證明,在市場大環境下,一切都要向現實妥協。 但是在那個年代,RD1系列曾經風靡一時,這些石破天驚充滿了個性的設計絕對是驚為天人的,而這些設計後來或多或少被後來的無數機器所借鑒。

很多人吐槽他的像素,說他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他的感測器。區區610萬像素在現在看來還不如隔壁老王的八星八鑽荷塘月色手機像素高,不過在當時600萬是一個標準像素。現在數碼相機來到了2000萬像素大關,甚至還有尼康和索尼等3600萬的神機,一個零頭都比R-D1系列多。但是比起像素,R-D1真正的硬傷是畫幅。因為無論是徠卡的正宗M,COSINA的ZM,VM,還是以前柯尼卡的KM,1.5倍的C畫幅都讓鏡頭大打折扣鏡頭。在1.5倍的角度之下,廣角鏡頭的優勢大打折扣。而對於習慣了全畫幅的人而言,他們也很難習慣X1.5之後的角度。

但是瑕不掩瑜,RD1系列的色彩,是筆者玩相機以來的最愛——暫時沒有之一。

這塊CCD從2004年的RD1用到2014年的RD1XG,早年聽聞CCD的玄學,有人說CCD還原膠片效果,完爆CMOS,我覺得那是因為早年CCD的技術相比較CMOS成熟很多,所以低感下確實CCD比CMOS色彩討好很多,但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實踐出真理。所以CCD的機器我曾經也收集過幾台,不論是賓得K10D,奧林巴斯E300還是徠卡M8,我一直在尋找那種傳說中CCD的味道,直到我拿到這台RD1S。

這塊由索尼——還沒大好——出品,編號為ICX413AQ的CCD,在當時甚至都還不流行稱呼為APS-C規格,而是喚作『1.8寸』規格(對角線標註法);似乎也是索尼涉足量產民用APS-C感測器的第一步。 這塊感測器承載了太多,簡直就是各大相機品牌的感情紐帶,賓得*ist D,尼康D100,還有美能達α7D以及本文主角,RD1系列都在用它......而R-D1一用,神TM就是10年。 誰能想到,許多年以後,這些品牌他們依然用著索尼的感測器,寫著自己的故事......

假如徠卡追求的是色彩的綻放,那麼愛普生RD1系列追求的就是色彩的演繹。在iso400之內,它會給你一種舒服的寫實感,也就是說,他能比現實環境更加讓人舒服,例如太陽強烈時,它能很恰當的表達出日式小清新的甜美;而在陰天霧霾時,它又能給人憂鬱而不沉悶的油畫感,這也就是為什麼,rd1系列的色彩非常具有膠片味道,貼近真實的膠片味道,近幾年富士一直標榜自己色彩多麼的膠片,多麼吊炸天,但比起RD1系列,濃濃的塗抹感高下立判,而且同樣沒有低通濾鏡的,明顯感覺RD1的銳度也一樣高出很多。

而在iso400以上開始,有人戲稱RD1系列會自帶膠片顆粒一樣的噪點,甚至有人還追求這種畸形的美,但是實事求是的講,噪點就是噪點,再怎麼美化,也不能掩蓋RD1S高感的遺憾,不過咱們話說回來,那個年代,其實高感都差不多,以現代相機的角度來看,顯然對RD1系列是不公平的,而且在這方面,時隔兩年之後推出的徠卡M8卻是不如RD1系列的,雖然採用了更大的APS-H畫幅,提高到1000萬像素感測器。自動快門最高速度達到8000,但是沒有低通濾鏡導致的色彩偏離,讓所有黑色材質的布料都變成了紫色,筆者當年也有幸收過一台M8,不但如此,我的M8作為早期版本還有突然死機現象,電量表示也不準,極其耗電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徠卡不斷出固件解決,直到M9都上市了,M8還在更行固件解決那些BUG,當然了,這是后話。

2009年,德國徠卡終於邁出了復辟的一步,那就是推出了M9相機。擁有1800萬像素的全畫幅CCD,這毫無疑問激活了50年來的所有M卡口和更久遠的L39鏡頭。而愛普生也在這一年,悄悄更新了他們的R-D1XG,而時至今日,數碼相機已經發展到了更高的境界,徠卡的M相機連光學亮線框都不要了,像素也突破了2000萬。佳能尼康的全畫幅單反都已經跌破1萬了,開始不斷普及,而索尼就更牛B了,連微單都能出全畫幅,價格比尼康佳能還實惠。而連賓得這些公司在重組后也已經開發了全畫幅,富士,奧林巴斯的復古系列也做的津津有味。而這時再看R-D1的數字硬指標,已經為時代所遺棄了。

愛普生R-D1系列也選擇不再競爭,退出了戰鬥。

在2008年宣布R-D1和R-D1S全面停產時,愛普生宣布不再進行相機開發;在2014年,宣布停產旗下R-D1XG相機,並且宣布這個系列不再會進行開發和升級。原價20萬日幣的相機也將以99000日幣的價格進行最終清倉。

小白我是個90年的攝影發燒友,技術很一般,這也不是一篇很嚴謹的測評文,各位毒友看看一樂就好~如果有什麼問題,再次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區向我提問~

寫這篇文章也不是想安利大家買買買,我是個懷舊的人,我想說的是對於這台機器,你可以說它糟糕的像素,甚至可以說它複雜的操作,但你不能否認它在當時誠意十足的設計與討好的色彩,這年代需要高效性能強的自動黑科技,也不應該忽略這些曇花一現的老古董。 因為忘記過去就是背叛明天。

更多毒物請猛擊下面圖片

長按下圖關注毒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