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陳先達:只有文化強國才有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問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現的新問題。著名哲學家陳先達先生認為,「文化安全不是消極防禦,而是強化文化自覺和自信……只有文化強國才有文化安全。」

陳先達:人民大學哲學院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哲學組組長。195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1956年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著作和論文曾獲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兩次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兩次獲吳玉章獎金一等獎。

原文名:《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節選,標題為小編所加

建立文化強國、保障文化安全並不是拒絕文化文流。文化安全與文化交流不是對立的。以為強調文化安全就會妨礙甚至拒斥文化交流;或者要文化交流,就不能強調文化安全。這種說法,是一種似是而非的二元對立的思考方式。在當代經濟全球化和西方強勢霸權的政治格局下,容易為在文化交流掩蓋下的文化入侵作辯護。

文化交流是人類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文化交往現象,與西方、與周邊各國,至少從漢唐就開始有文化交流。我們古代曾有過兩條絲綢之路,一條是陸上的,從長安,經河西走廊,出玉門走蔥嶺這條路;一條是海上的絲綢之路,從廣州、泉州、揚州,穿過馬六甲的海上絲綢之路。經過兩條路,既有貿易,又有文化交流,當時並不存在文化安全問題。漢代,佛教傳入,或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學向外傳播,無論是輸出或接受,都沒有政治目的,而是友好文化交往。

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向外輸出商品和資本的同時,也輸出西方文化,包括西方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和西方的資本主義觀念。雖然,這種文化的輸出有些也包括殖民文化的內涵,但總的說來具有進步作用,因為它是較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本主義文化觀念向仍然處於封建的東方社會的國家的流入,客觀上對封建文化是一種外來衝力。例如,自明清以後,西方通過耶穌教士的傳教,人向西方學到了一些先進觀念和科學知識。尤其是五四時期,科學與民主觀念,對社會和知識界起了很大的啟蒙作用。當時,也不存在文化安全問題。雖存在國家被殖民化或被瓜分的危險,但這不是來自文化入侵,而是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的殖民主義。其中包含著某些文化入侵的因素,但它是經濟和政治殖民的必然結果。

文化安全問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現的新問題。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必然要求,隨著國家經濟往來的加強,也會發生文化上的交往。這是一種好的交往,是文化上的相互吸收,相互學習,它是表現文化包容性和民族文化發展的方式。人並不拒絕西方文化。凡是對別國的文化採取開放和樂於吸收的國家和民族,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表現,也是促進本民族文化發展的正確態度。文化交流不涉及文化主權,不涉及文化侵略、文化霸權,而是文化上的互補和相互借鑒。

文化安全是另一種性質的問題,它不是拒絕文化交流,而是防範處於經濟和技術強勢地位的某些西方發國家把它的核心價值觀念作為一種軟實力,通過各種方式以文化名義向別的國家進行文化入侵,以達到它的經濟和政治目的。美國領導人在演講中就坦言,當今世界是英美主導的全球化世界,聲言西方是全球活動的催化劑,要由自己的思想力量領導。西方的確一直在用人權外交、價值觀外交作為手段,輸出他們的核心價值觀念,迫使其他國家就範。並且因為他們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容易利用互聯網以及他們掌握的各種高科技的、新的傳媒手段做到這一點。這就產生了文化安全問題。世界上一些地區和國家發生的一些所謂「顏色革命」,其中一個原因不能說與此無關。這種價值觀輸出和人權外交,與其說是文化交流,不如說是意識形態的入侵。因為它並沒有先進的文化內涵,沒有科學知識含量或思想智慧,而是以符合西方資本主義利益的核心價值觀念為手段的思想滲透。

對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這是全球化背景下面對的新的文化挑戰,如果西方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流文化,如果在意識形態領域中失去自己的文化主導權,失去了話語權,就會鋪設一條通向「顏色革命」的思想之路。

文化安全問題不是針對文化交流說的,而是針對文化霸權說的。不是針對文化交流說的,而針對意識形態入侵說的。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大國,擁有強勢的技術手段,尤其是網路的優勢地位,更容易進行意識形態的入侵。文化交流與文化安全是兩回事。文化需要交流,安全需要防範。文化安全不是消極防禦,而是強化文化自覺和自信,積極創造具有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這既是安全的文化屏障,也是以我們的創新文化進行世界文化交流。只有文化強國才有文化安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