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改變世界的10部動作片,你看過哪部?

@前十網

爆炸!飛車追逐!槍擊!刀光劍影!動作片熒幕總是不乏大量驚險連連、火光四射的場景。如同其他類型電影一樣,動作片也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一些電影徹底顛覆了動作電影的原本含義。而一些導演則革命性地改變了人們模仿多年的熒幕動作的觀念。
在我們談論動作片之前,我們需要為之下個定義。有些電影明確標明自己的動作片身份,也就是說,影片是以動作打鬥場景為主,跌宕起伏的情節環環相扣。但是,有大量我們認為不是「動作片」的電影也出現了動作情節。通常來說,這些影片的其他方面比其動作情節更為突出,或者被歸為另一類更為人熟知的電影類型。諸如《黑客帝國》《終結者2》以及《星球大戰》明顯屬於科幻電影,但是這些影片里都有大量引人入勝的動作戲。戰爭電影和體育電影也是如此。
所以,與其著重於將動作電影看做一種電影類型,我們不如聚焦於各部電影對動作這一概念的看法。哪些電影用新的方式詮釋了「動作」?哪些電影成功到以至於改變了我們對電影動作的認識?無論是科幻片,西部片還是奔放型影片抑或沒有明確分界的動作片,這些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這些電影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以時間為序,跟我一同看看吧!

10.七武士

黑澤明(Akira Kurosawa)1954年的電影《七武士》是現代電影的標杆性作品。其實,在這份名單上餘下的每一部作品(儘管每一部都在某些方面影響深遠、意義重大),都受到《七武士》的影響。

並不是說在黑澤明執導之前沒有動作片,那些情節瘋狂的喜劇片和令人激動的西部片是最早且最受歡迎的。但是在這位日本導演涉足動作片之前,電影動作很大程度上只是意味著將鏡頭對準那些令人興奮的場景。黑澤明用一種全新的電影技術來描繪動作。他用多個機位拍攝同一個場景,其中一些機位以不同的速度拍攝。這就讓他得以使用慢鏡頭效果來突出某個鏡頭或使用不同角度鏡頭的高速切換來加快情節的發展。《七武士》創建了現代動作片的視覺語言。

看過《七武士》后,你就會發現許多現代動作電影中常用的手法。比如,組織一支由英雄、不合群的人以及反對傳統觀念的人組成的隊伍;各種感情糾葛;勇士們基於責任感而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因為這些事實在無人可做。上述的所有橋段都可能出現在任何一部犯罪片或者諜戰驚悚片中,但黑澤明無疑是開山鼻祖。

9.日落黃沙

如果這份榜單要有西部片的位置的話,那麼無疑是《日落黃沙》了。山姆·佩金法(Sam Peckinpah)在1969年的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幫亡命之徒集結到一起為了干「最後一票」,這部電影重寫了熒幕暴力。海斯法典(The Motion Picture Production Code),一部對好萊塢電影可描述的犯罪種類、性和暴力進行了嚴格劃分的法典,於1968年被廢除。這也就給了佩金法更多自由的空間來製作他心目中的現代西部片。

儘管《日落黃沙》確實用更多的暴力使得影片刷出暴力等級的新高,但使用的手法卻絕不止於此。佩金法將精心安排的槍戰和血淋淋的死亡作為電影的主要元素,強調了亡命之徒對於的生命的極度空虛感以及最終死於暴力的主題。這不單單是一部包含暴力的電影,而是一部講述暴力的電影。

佩金法的剪輯風格–快速剪輯,慢鏡頭,多角度多機位拍攝動作—啟發了許多後世的電影導演。很容易看出,佩金法本人就受到黑澤明的影響。

8.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

說到動作片就不得不提起功夫。這些電影都是以的武俠小說以及關於遊俠的民間傳說為原型的。它們在亞洲廣受歡迎數十年,不過19世紀70年代前,它們在西方觀眾眼裡大多只是作為新鮮事物存在。

然後,李小龍(Bruce Lee)隨之出現了。

李(Lee)是一個在武打上有驚人本領的魅力超凡的演員。由於他在香港公映的功夫電影大獲成功,李(Lee)帶著闖入美國電影市場的目標,參與創作並出演了《龍爭虎鬥》(Enter the Drogon)。這部電影由華納兄弟(Warner Bros)出版,在美國上映,並取得了兩千五百萬的票房。《龍爭虎鬥》(Enter the Drogon)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武打動作片,李小龍也成為一個優秀,富有熱忱的動作英雄,雖然它並不一定比一些僅在亞洲市場公映的功夫電影好。《龍爭虎鬥》(Enter the Drogon)在美國的成功改變了一切。美國的觀眾期待更多的功夫電影,還有看著李小龍的電影長大的導演們會繼續借用來自於功夫的元素運用進他們自己的電影中。你可以看到功夫對像《黑客帝國》(The Matrix)的好萊塢電影,還有成龍(Jackie Chan)與周潤發在美國的成功的影響。

7.星球大戰

你也許並不覺得《星球大戰》(Star Wars)可以稱作一部絕對的動作片。它更像是科幻片。或者是冒險片,抑或是太空劇。但是它又有劍斗,機槍戰,爆炸與追逐。毫無疑問,「星球大戰」(Star Wars)充滿了動作元素。

《星球大戰》是如何改變一切的,這點顯而易見。當它在1977年巡迴公演時,這部影片就取得了驚人的成功,但那份成功遠遠不僅是票房上的成就。《星球大戰》(Star Wars)成為了流行文化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一部電影三部曲又催生了另一個三部曲,並大量地發行,電視劇,漫畫書,遊戲,玩具,主題公園,小說和更多的電影。這是一種文化的力量。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機器人(Droids)與伍基人(Wookiees),絕地武士(Jedi)還有原動力(the Force)的世界,因為它們是普遍存在的。

好萊塢試圖模仿那樣的成功之路以走捷徑。電影產業的新意願是想在大預算的科幻動作電影上作賭博,他們希望像《終結者》(Terminator)、《異形》(Alien)、《鐵甲威龍》(RoboCup)、《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黑客帝國》(The Matrix)和其他一些科幻動作電影都能夠獲得像《星球大戰》(Star Wars)系列電影一樣的成功。當然,就算沒有《星球大戰》(Star Wars)在前面為他們鋪平道路,許多諸如此系列的電影一樣可以成功拍攝,但他們可能不需要那麼大的資金投入也不用請那麼多的大咖明星。

6.超人

《超人》(Superman)客觀地說並不是一部好電影。這是一部由克里斯多夫·里弗(Christopher Reeve)主演的優秀動作片,片中他化身身著亮藍色套裝擁有超能力的外星人。但儘管不是部好電影,超人卻依然在美國獲得了超過1億3千萬美元的票房,這也是該影片改變一切的原因。

《超級英雄》上映之前有少量超級英雄系列影片,卻未取得任何重要成就。超人(Superman)是DC漫畫公司旗下的人物。當好萊塢也感受到其取得的成功后,便開始嘗試複製。更多(卻不夠成功)的超人系列電影如法炮製。1989年,DC的另一個英雄,「蜘蛛俠」票房超過4億美元,超級英雄系列電影的黃金時代真正拉開序幕。

超級英雄主導了現代動作電影的市場。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復仇者》(The Avengers)《蜘蛛俠》(Spider-Man)《守望者》(The Watch Man)《X戰警》(X-Man)《鋼鐵俠》(Iron Man)所有都是熱映大片。此外還有很多不太成功或鮮為人知的超級英雄電影。還記得《坦克女郎》《超膽俠》和《綠燈俠》嗎?比起1978年,如今的超級英雄在流行文化中佔比更大,也正是《超人》的票房大賣打開了這扇門。

5.第一滴血

當你看到這份排行榜的名字時,你很有可能就想到了扮演約翰·蘭博(John Rambo)的西爾維斯特·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那發達的肌肉布滿污垢,頭巾包裹著后梳的頭髮,手裡緊抓著巨型機槍,臉上露出桀驁不馴的笑容。蘭博是80年代動作電影典型的象徵,那個年代動作片多半是無盡的暴力,無限的軍火和一個不可戰勝的美國英雄與愚蠢的共和黨壞蛋展開鬥爭。

但這部終極動作電影系列卻開始講述了完全不同的東西。第一部蘭博電影,《第一滴血》,發行於1982年,顯然是一部暴力、令人興奮的電影。但是它的主題複雜(一個越南的老兵回到家鄉尋找聯盟和敵人),結局灰暗緊張。《蘭博:第一滴血2》,誇大的續集,形成了80年代動作電影的模板。《蘭博3》以同樣的誇大形式給動作電影帶來了標杆。隨後一系列的肌肉男動作影星出現了。作者認為《第一滴血》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動作電影,也向世界展示了動作片終極英雄約翰·蘭博。

4.48小時

一個是風格獨到我行我素的幹練警探,另一個是不守規矩妙語連珠的貧嘴慣犯,這兩個人在影片中卻要共同追捕一個冷血罪犯。這情節聽起來是不是覺得有點耳熟?耳熟就對啦!這樣的情節已經成為了兄弟警探題材電影的經典模板,而《48小時》(48Hrs)則是這種電影題材的開山之作,只是《48小時》中的主角並不都是警察。

尼克•諾特(Nick Nolte)和艾迪•墨菲(Eddie Murphy)這對兄弟組合開創了兄弟警探題材的電影主題:針鋒相對的個性,出身背景截然不同,兩人的相處過程充滿了違和感,唯一不同的是在《48小時》中只有諾特是警察,而他的搭檔墨菲是一名被暫時釋放協助追查兇手的罪犯。相比起之後同樣是兄弟警探題材的電影,《48小時》的情節並不那麼輕鬆愉快,因為劇中的兇手是一名精神病人,而且打鬥場景也十分暴力,加上影片中的角色設定充斥著種族歧視,導致這部電影並不是很完美,但無論如何《48小時》開創了十分經典的電影模板,而且直到今天好萊塢仍舊在使用和拍攝這一題材。

兄弟警探題材的電影如今已經是數不勝數:《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尖峰時刻》(Rush Hour)、《小賊、美女和妙探》(Kiss Kiss Bang Bang)、《黑衣人》(Men in Black)、《比弗利山超級警探》(Beverly Hills Cop)等。更有甚者,在電影作品中已經出現了兄弟警探電影的變種題材,比如同樣是警探搭檔,但其中一名搭檔是一隻狗。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歸功於《48小時》這部經典作品。

3.英雄本色

在美國,吳宇森(John Woo)因他所執導拍攝的幾部動作大片而聞名,比如《變臉》(Face/Off)和《終極標靶》(Hard Target)。但事實上,香港才是他電影事業開始的地方,是他在動作電影上真正有所成就的地方。1986年,吳宇森所拍攝的電影《英雄本色》(A Better Tomorrow)成為了他第一部成功的動作電影,同時也開創了吳宇森式的槍戰動作電影題材。

然而這樣的風格並不是一出現就被觀眾們所接受的,慢動作的槍林彈雨,就連彈殼都在空氣中緩慢地翻轉落下,但事實上這樣的槍火交響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槍戰動作片的魅力所在。電影中的英雄角色幾乎都同時用兩把槍,常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破門而入,手指與扳機扣動之間,敵人盡皆應聲倒地,如入無人之境。雖然吳宇森的香港電影風格一直沒能很好的運用在他的好萊塢影片中,但他的《英雄本色》、《辣手神探》(Hard-Boiled)、《喋血雙雄》(The Killer)等作品卻引起了一些傑出的美國電影導演的注意。沃卓斯基兄弟在《黑客帝國》(The Matrix)中便借鑒使用了許多吳宇森式的視覺衝擊元素,而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的《落水狗》(Reservoir Dogs)則完全是對吳宇森的一種致敬。當然,吳宇森也從其他的電影導演身上學習借鑒了很多東西,黑澤明(Kurosawa)對他造成的影響非常大,在《七武士》(Seven Samurai)中就可以看到很多吳宇森電影的元素。

2.虎膽龍威

1988年上映的《虎膽龍威》(Die Hard)之所以成為史上首屈一指的動作片,是因為它擁有完美無瑕的劇本,超凡魅力的主演,與世隔絕的場景,令人窒息的打鬥以及經典難忘的對白。「咿哈!咿哈!」(牛仔口中的經典聲音)

但是《虎膽龍威》並不是僅僅因為它好看而改變了一切的(雖然它因為在聖誕檔上映而成為其冬粉們過節的傳統保留項目)。它標誌性的、完美的故事情節引得包括《48小時》在內的後來者們紛紛效仿。

《虎膽龍威》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麼?首先你需要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地點(《虎膽龍威》已經印證了在聰明人的手中,即使是一座市中心的摩天大廈也可以被塑造成與世隔絕的)。其次你需要一個孤膽英雄,一個沒有朋友、沒有戰友,除了自己的鋼筋鐵骨和踔絕之能以外無所依賴的真男人、鐵漢子。然後你要做的就是把他送進地獄。最後,你需要真正的關心他,而這一點也恰恰是很多模仿者忽視的。這個英雄應該是一個有吸引力的,紛繁複雜的角色。

令人唏噓的是,《虎膽龍威》的架構——一個相對獨立環境下的孤膽英雄——已經在電影製作中像病毒般的擴散開了。比如某部電影可能是《虎膽龍威》的飛機版?抑或是潛水艇版?

1.諜影重重

《諜影重重》(The Bourne Identity)是2002年上映的,同年上映的還有「007」系列電影中的《擇日而亡》(Die Another Day)。雖然《擇日而亡》的總收入是《諜影重重》的兩倍,但是在我們榜單上佔據一席之地的卻是《諜影重重》。 儘管都是國際諜戰電影,但是《諜影重重》里的是活生生的現實、冷酷殘忍的打鬥和逼真的汽車追逐場景,而《擇日而亡》里卻充斥著衛星末日武器以及人們利用DNA重組來改頭換面的未來科技。

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的冬粉們會非常好奇為什麼邦德自己不在我們的榜單上。「007」系列電影確實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但是卻很難說其中的某一部電影改變了電影世界的遊戲規則。然而《諜影重重》卻標誌著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在它之後的動作電影都試圖脫離科幻電影式的大反派情節,而轉向更加現實的、貼近生活的場景以及反面人物設置。「007」系列電影本身也經歷了徹底的改弦更張——在下一部的《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中,一個嶄新的詹姆斯·邦德以更加真實的面貌重現江湖。

在《諜影重重》之前,也有很多非常真實的動作電影先驅(比如《浪人》(Robin)),但是《諜影重重》卻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其系列電影的成功也對動作電影的表現形式有著深遠的影響。

是不是還沉浸在電影的世界中無法自拔呢?接著點擊更多的電影大片的鏈接來一探究竟吧。

翻譯:牛大力1+2/melody3+4/簡簡單單5+6/扛扛7+8/方瑾9+10+導語
審校:張茜 via
聲明:文章系前十網原創、翻譯,轉載請聯繫。
Ps:長期招募翻譯、原創志願者,感興趣者請加微信chimneycyc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