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愛樂之城》:雖然全面利好,但還是沒能打破歌舞片的魔咒

2月14日下午兩點半,《愛樂之城》公映首日。一個不大影廳,幾乎被情侶擠得滿滿當當。

當頂峰娛樂(Summit Entertainment)的黑白廠標出現在片頭時,左邊鄰座的男生就小聲議論了一句:「這是60年代的老電影嗎?不會又是黑白片吧。」果不其然,當電影演到男女主角在天文台的一場重頭歌舞戲時,這位男生殺伐果斷地拉起了旁邊的女友中途離場了。

右邊的一位大姐顯得更耐心一些,只是一到歌舞片段的時候就用手機刷起了朋友圈。雪亮的手機屏在黑暗中熠熠發光,彷彿夜空中閃亮的星。再回頭一看,手機屏星星點點的冷光幾乎綴滿全場,倒是和影片「星空之城」的主題很合。

影片中段,灰綠色的簾幕前,當瑞恩·高斯林和艾瑪·斯通再次和著鋼琴唱起City of stars, 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 的時候,這位大姐好像突然看透了影片春、夏、秋、冬四段式的套路,感嘆了一句:「後面還有啊!」之後的五分鐘內,終於也非常有禮貌地離場了。

這時我才發現,我提前兩天搶購的「黃金地段」似乎並沒有什麼必要。影片才剛過半,一整排十幾個座位就只剩下4個人了。

銀幕上,男女主角的愛情童話走向了爭執頻發的秋天。影院里,觀眾也終於被衝突漸顯的故事線所吸引。

當石頭姐和高司令在餐桌上爭執,責備他為什麼放棄了自己拯救爵士的夢時,後排就已經有姑娘在小聲啜泣。等到男女主再次來到天文館前,「雲淡風輕」地好聚好散時,場內更是一片死寂,坐在我左邊的左邊的一個漢子,也窸窣地找起了面紙。

格里菲斯天文台,男女主角故地重遊,平靜告別

隨著洛杉磯著名地景標識棕櫚樹的繪景漸顯在銀幕上,影片來到最後一個段落。就在導演醞釀了快兩個鐘頭,正打算用一段「如果我們在一起」的平行時空徹底擊碎觀眾心底防線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伏擊在影廳出口處的工作人員,一聽到收場樂中那段恢宏的弦樂合奏時,便迫不及待地拉開了位於影廳前部的安全門,做起了離場準備。可怕的是,就在此時,旁邊影廳傳來了《西遊伏妖篇》的小刀會序曲的BGM。這世上就算有再甜的狗糧,也抵不過這嗩吶聲的激昂啊。於是,剛剛被石頭姐和高司令翩然起舞惹出的眼淚,又生生地憋了回去。我撫了撫胸口,只怕會留下內傷。

電影結束,隨著字體非常復古的The End 結尾畫面的「圈出」,觀眾開始緩緩離場。一對小情侶走在我前面,女生手裡還攥著擦眼淚的面紙小聲問男朋友:「你覺得這部電影怎麼樣?」男生先是小心翼翼地說了一句:「挺好看的。」頓了一會又接了一句:「就是,有一點假。」

以上種種,是我三刷《愛樂之城》的真實觀影經歷。

所謂一刷看故事,二刷看技術。當我把欠男女主角的眼淚都已經流盡,把導演玩得溜熟的長鏡頭和致敬梗都咂摸一圈后,三刷的話恐怕就是觀察觀眾反應的最好機會了。對這種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電影,觀眾的接受度究竟有多高?歌舞片是否真的有市場魔咒?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都具體、明白地寫在觀眾的臉上。

對於《愛樂之城》,無論是宣發安排還是輿論聲場,都堪稱全面利好。

媒體聲場上,先有金球獎摘冠預熱,後有奧斯卡十四項提名升溫,再加上討喜的卡司和炙手可熱的新星導演,國內的自媒、官媒紛紛化身自來水,在一個多月來多這部電影進行了異常全面地剖析討論。

有八卦風的報道,不僅舔屏高司令和石頭姐的高顏值,還對高司令一手666的琴技拜倒在地;也有迷影向的鑽研,不僅對長鏡頭的調度節奏逐個解析,還扒出影片中八十多個經典致敬梗;還有作者體的分析,通過串聯導演的創作序列,透視《愛樂之城》的類型突破;甚至還有文化批判向的解讀,結合外媒對此屆奧斯卡獎「不問政事」的炮轟,細說《愛樂之城》去實就虛的定調在如今的美國時局下有多麼政治不正確。

主演瑞恩·高斯林親自完成了劇中所有彈琴段落

在眾多媒評中,《文匯報》的一句話能夠大致準確定位《愛樂之城》的價值,並解釋其大受追捧的原因:「導演達米安·查澤雷在好萊塢飛快上升的軌跡,大致對應夏維爾·多蘭在戛納影展的(經歷),兩人分屬於兩套電影體制,但都是體制內乖巧的形式主義者。」

查澤雷一手能夠「一目了然地震懾觀眾」的功力,再加上符合美國主流社會核心價值的懷舊故事,最終鋪就了《愛樂之城》的奧斯卡之路。之後的一切追捧,都以這個小金人為起點無限延展。

主演艾瑪·斯通與導演達米安·查澤雷

至於宣發一面,主創頗有誠意的行、2月11日點映造勢和2月14日情人節檔登陸的無縫配合、首映日20.5%的排片,也算為這部愛情歌舞片開足了綠燈。可惜的是,《愛樂之城》還是沒能打破內地市場的歌舞片魔咒,以7077萬的中規中矩成績結束了它的情人節之旅,輸給了《極限特工:終極回歸》。

英版《愛樂之城》海報尤其突出了重獎加身

有顏值,有笑點,還有重獎加身,歌舞片到底做錯了什麼,那麼不受觀眾待見?影院里觀眾的具體表現,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

一方面,觀眾有偏好故事的習慣,而歌舞片的短板恰恰就在故事。對於與敘事關係不強的歌舞片段,影迷、專家能捕捉它的形式美,但對於普通觀眾而言就是拖緩節奏的冗餘。比如《愛樂之城》中,男女主角在天文館的一場戲,雖然有對經典的致敬,但觀影共鳴感就明顯弱於有敘事的「A Lovely night」一段。

另一方面,具體到《愛樂之城》上,雖然導演已經努力做到了「一目了然」的震撼,但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要辨識其中的「技術」趣味、文本間的指涉,還是有難度的。比如開場一段接近5分鐘的長鏡頭(事實上,實拍時是3個鏡頭,導演靠後期技術拼接到了一起),看出的影迷一開始就會被震撼,但對於看不出的一般觀眾而言,這就是一段有趣但冗長的開場曲。

《愛樂之城》開場長鏡頭劇照

如果拿建築做比,觀眾習慣的好萊塢動作、特效大片就像筆直的摩天大樓,而歌舞片則更像是巴洛克式的建築,一個講究簡潔高效,一個追求浪漫激情,看慣了前一種的摩登味口,要適應后一種的古典美恐怕還需時日。

【文/鐵皮小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