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首艘貨運飛船發射目擊記

加油,天舟一號

軍報記者 王通化、鄒維榮、段江山

海天之間,浪奔浪涌。夜空凝視著椰林深處又一幅壯美的航天新畫卷——

公元2017年4月20日晚,文昌航天發射場,距離海邊約800米的發射平台上,高大挺拔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托舉著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靜待出征。乳白色的箭體上,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圖案在燈光照射下,格外醒目。

「5、4、3、2、1,點火!」19時41分,文昌航天發射場01指揮員王光義下達「點火」口令。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烈焰從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底部噴射而出,托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飛向太空。

這一刻,空間站時代迎來黎明曙光,我們在星辰大海的宇宙征途上又前行了一步。

這是收官的一步——按照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天舟一號飛行任務不僅是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收官之戰,也是突破空間對接技術階段的收官之戰。

這是嶄新的一步——天舟一號此次飛行,一個重要的任務是開展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驗證,即人們俗稱的「太空加油」。作為空間站技術的「最後一公里」,「太空加油」的實現,意味著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可以走得更遠。

「火箭飛行正常」「跟蹤正常」……發射場指揮控制大廳內,來自各方測控點的報告聲此起彼伏。夜空中,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劃過的航跡越來越長。此刻,天舟一號正奮力向茫茫太空進發。

「加油!加油!」發射場家屬樓樓頂,小女孩杜曉茜拉著奶奶的手興奮地喊著。杜曉茜的父親是通信系統工程師杜紅濤,此刻正在指控大樓通信席位上忙碌的他,也在心裡默默為天舟一號加油。

加油,天舟一號!

從火箭拔地而起的那一刻起,賈東永的目光就再沒有離開過漸漸沒入夜空的飛行航跡。「就像送自己的孩子出一趟遠門,儘管你對他充滿驕傲,但仍會不由自主為他鼓勁。」作為天舟一號總體總裝主任設計師,賈東永對這艘傾注了他和同事心血的首發貨運飛船充滿自信——作為載人空間站的重要組成部分,天舟一號開啟了載人航天器型譜化設計先河,可以根據任務需求進行「積木式」拼裝,堪稱最標準化通用化的太空「快遞小哥」。

加油,文昌航天發射場!

聽到點火口令的瞬間,文昌航天發射場氣象系統高級工程師郭學文下意識看了眼手錶,開心的笑容綻放在臉上。此時此刻,一個新的記錄在這個嶄新的發射場誕生:投入使用僅僅3次便實現了零窗口發射!為了這一刻,郭學文和同事們夜以繼日,研究了海南近40年來的氣象資料,一舉讓短時預報準確率達到90%以上。為了這一刻,工程師周湘虎過度勞累,視網膜脫落,左眼永久性失明,右眼裸眼視力僅為0.04。在他心裡,「火箭的轟鳴是最美的聲音,噴涌的烈焰是最美的風景」。

加油,航天人!

「火箭助推器分離」「火箭一級分離」「拋整流罩」……匯聚在指揮控制大廳的報告聲,如聲聲捷報不斷傳來。望著席位上一張張年輕的面孔,長征七號火箭控制系統副總設計師宋征宇的眼神里滿是自豪。他告訴記者,天舟一號任務團隊的平均年齡還不到34歲。這位1970年出生、參與完成「神一」到「神七」發射任務的青年領軍人物由衷感慨:「一代代年輕人的成長,是航天事業生生不息的原力。」

面朝大海,仰望星空。2016年4月24日,習主席在首個「航天日」高瞻遠矚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此刻,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發射,彷彿是在慶祝即將到來的第二個「航天日」。現場觀看發射的人群中,81歲的科學院院士劉寶鏞一連豎起三個指頭表達自己的激動:「這是天舟一號的第一次飛行、長征七號的第二次飛行、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第三次發射任務。一二三,都是嶄新的開始啊!」

「一二三」——新起點。從大漠戈壁到大涼山下,從黃土高坡到海角天涯,航天發射場開啟四足鼎立時代。

「一二三」——新起跑。從第一代運載火箭到新一代運載火箭,從神舟一號到天舟一號,航天夢正在加速前進。

19時51分許,天舟一號與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張學宇宣布: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此刻,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揮大廳內響起久久不息的掌聲。千里之外,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和北京航天城的工作人員也在用歡呼和擁抱分享著這份成功的喜悅。

此刻,在發射場移民安置區,63歲的薛漢英一家依然意猶未盡,他們在自家的樓頂上熱烈地聊著火箭,聊著飛船,也聊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

此刻,在全國各地,電視機前的無數觀眾也正在為天舟一號的成功發射振奮不已。天文愛好者黃海寧在微博上更新狀態:「祝福天舟,航天,加油!」

歡迎大家評論

小編會精心挑選留言

▋作者:鄒維榮、王通化、段江山

▋攝影:趙彥勛、穆可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