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果有一天你死在太空 屍體要如何處理?

1969年7月21日,當阿波羅11號飛船上的宇航員停留22小時后即將要離開月球表面時,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的辦公桌上放著兩份演講稿。

在意外事故的應急演講中寫著:「命運已經註定,那些前往月球進行和平探索的人,最終將留在月球上安息。」如果巴茲·奧爾德林與尼爾·阿姆斯特朗的餘生要在月球上度過,他們是否會時常凝視著40萬公裡外發著藍色光芒的地球?

自從人類首次乘坐火箭進入太空以來,我們只失去了18人,包括14名美國宇航局的宇航員。鑒於我們是在對太空缺乏相對了解的情況下就將人類送入太空的,這種傷亡率已經非常低。即使發生太空意外,也是所有宇航員集體遇難,沒有任何人需要救助。

但是隨著我們探索火星任務的臨近,個人的死亡率將會更高,無論是前往火星途中,還是在火星惡劣環境中求生,亦或是其他原因。火星上出現的任何問題(比如技術問題、缺少食物等),都可能導致宇航員陷入困境,最終只能自求多福。

目前,美國宇航局還沒有討論任何解決方案,但載人探索火星任務已經被探討了很長時間,最快有可能於2040年左右執行。美國宇航局的「火星之旅」計劃估計,往返火星需要長達3年時間,因此期間很有可能出現各種意外。

埃默里大學生物倫理學家保羅·沃爾普說:「最有趣的問題是:在前往火星或月球空間站的任務中,如果發生死亡事件會如何?如果屍體需要數月乃至數年時間才能被送回地球該怎麼辦?將屍體帶回地球是否現實?」

如今,宇航員進入太空需要搭乘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然後在國際空間站中駐留數月。由於宇航員在前往太空執行任務前需要進行詳細檢查,以確保其處於完美健康狀態,因此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上最多會遇到意外致死,比如太空行走失誤。

加拿大宇航員、國際空間站前指令長克里斯·哈德菲爾德說:「在最糟糕的假設中,太空行走期間可能發生意外。你可能突然遭到微小隕石襲擊,並對此無能為力。它可能在你的宇航服上留下孔洞,導致你在數秒內即喪失能力。」

在這種假設情況下,宇航員在喪失意識前大約可堅持15秒鐘。在他們被凍結前,最有可能死於窒息或減壓。暴露在真空中10秒鐘就可能導致人類皮膚和血管中的水分蒸發,然後屍體會像充滿氣的氣球那樣膨脹。

癱瘓30秒鐘后,宇航員的肺部會崩潰,即使他們還沒有死去。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死亡率很低,此前也從未發生過這種事情。但是如果真的發生意外,宇航員需要如何生存下來?

做好最壞打算

宇航員特里·維爾茨曾在國際空間站和美國太空梭上執行任務。他總共在太空中停留了213天,但他稱自己從未接受過在太空中處理屍體的訓練。他說:「我曾接受過急救方面的訓練,但從未學過如何處理屍體。」

對此,美國宇航局表示:「美國宇航局沒有為所有遠程風險準備應急計劃。在應對非計劃性在軌情況時,我們會基於實時的合作做出決定,包括與飛行行動局、人類健康與績效理事會、美國宇航局領導層以及國際合作夥伴等商討。」維爾茨也表示:「在長達16年的宇航員生涯中,我不記得曾與其他宇航員談論過有關太空死亡的話題。我們都知道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房間里的大象』沒有討論過它。」

儘管他們不喜歡討論這個問題,但美國宇航局的宇航員依然需要為同僚的死亡做好準備。但是美國宇航局對宇航員之死「眼不見為凈」的政策未必能維持長久。指令長哈德菲爾德表示,所有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的宇航員都會接受培訓,準備應對宇航員猝死事件。他說:「我們將這些事情稱為『應急模擬』,包括討論如何處置屍體的問題。」

在《宇航員生活指南》一書中,哈德菲爾德曾探討「死亡模擬」問題。他設置了一個「任務控制」場景:我們剛剛接到國際空間站的報告,克里斯去世了!人們馬上著手處理這個問題,我們要如何處理他的屍體呢?國際空間站上沒有裝屍袋,為此我們應該將其放在太空服中,然後裝進柜子里嗎?但是散發的屍體氣味如何處理?我們應該利用補給船將其送回地球嗎?亦或是讓它像垃圾那樣在重新進入大氣層時焚毀?在太空行走時將其拋棄,讓它在太空中漂浮?

正如哈達德菲爾德指出的那樣,太空中的屍體代表著重大後勤問題。事實上,屍體引發的生化危機無疑是最令人擔憂的問題之一,找到儲存屍體的空間同樣重要。由於美國宇航局缺少處理國際空間站上宇航員猝死的規則,空間站上的指令長可能會決定如何處理屍體。

哈德菲爾德說:「如果在太空行走時有人死亡,我會首先將屍體儲存在氣閘艙內。然後將他們密封在增壓服內,實際上屍體在太空服內腐爛的速度更快,而我們又不想聞腐肉的臭味,畢竟這裡不是公共廁所。為此我們會將他們放入太空服中,並存放在空間站中比較冷的地方。」

如果潛艇中有艇員死亡,而又無法立即將其送往陸上,他們會將屍體儲存在魚類附近,那裡的溫度最低,而且與生活區隔離開。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將垃圾儲存在空間站上最冷的地方,以免細菌滋生,並減少氣味。哈德菲爾德說:「我可能會將屍體始終儲存在這裡,直到有補給船帶其回地球,他們可以被放在聯盟號的第三個座位上,也可以儲存在氣閘艙內。」

凍干葬禮

美國宇航局可能沒有處理宇航員猝死的具體計劃,但該機構正在制定相關措施。2005年,美國宇航局曾委託瑞典生態殯葬公司Promessa幫忙,後者已經設計出名為「屍體回歸」的未經測試方案。這個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的系統利用名為冰葬的技術,實際上就是將屍體凍干處理。它不像傳統葬禮那樣產生骨灰,冰凍的屍體會被分解成100萬塊冰凍的碎肉。

在研究期間,Promessa創始人蘇姍妮·馬薩克與彼得·馬薩克與設計學院的學生合作,暢想前往火星途中可能發生的場景。在地球上,冰葬過程可能要使用液態氮冷凍屍體。但在太空中,機器臂會將屍體懸浮在太空船外面的密封袋中。屍體會在外面凍結1個小時,直到其變脆,然後機械臂會大幅擺動,將屍體變成骨灰般的冰骸。理論上說,這個過程可以將體重90公斤的宇航員變成22公斤重、手提箱大小的塊狀物,可被儲存在太空船中多年。

如果冰葬不好用,你還可以選擇「拋棄」屍體,讓它永遠留在無盡的虛空中。儘管聯合國已經就處理太空垃圾問題制定相關規則,但這些規則並不適用於人類屍體。美國宇航局行星保護辦公室發言人凱瑟琳·科利說:「當前,還沒有行星保護政策的具體指導規則,無論是美國宇航局還是國際方面的,為此已故宇航員的屍體很可能被放飛在太空中。」

但是物理學定律在這方面可能戰勝人類規則。除非我們在死者身上綁定迷你火箭,否則他們最終會跟隨太空船的軌跡飛行。隨著時間推移,屍體會堆積起來,這會讓火星之旅變得有點兒恐怖。

火星葬禮

但是與到達火星後面臨的危險相比,宇航員沿途死亡的危險並不算高。在宣傳自己的未來太空殖民計劃時,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曾公開宣稱:「如果你想去火星,需要有面對死亡的準備。」問題是,如果某人在火星上去世,他們可被埋在哪裡?

如果有人在前往火星途中去世,冷凍儲藏或冰葬都是很好的解決方案。可是火星表面上沒有太平間,太空船上通常也沒有太大的額外存儲空間。那麼,我們如何處理火星探險者們的屍體?哈德菲爾德說:「如果宇航員在火星上死亡,我們可能將他們葬在火星上,而非將屍體帶回地球。」

這樣的處理很有必要,因為返回地球是個漫長的旅程,屍體可能帶來潛在的污染問題。即使正在探索火星的探測器也被要求,不能將地球上的微生物帶到新的行星上。太空船在發射前也被反覆清理和消毒,以幫助保護火星上潛在的本土生命。但與探測器相比,微生物更有可能潛伏在屍體上。

這讓行星保護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但在火星上建立墓地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美國宇航局行星保護辦公室發言人科利說:「對於在火星上如何處理有機材料(包括屍體),我們不會作出限制,只要地球上的微生物被殺死即可。為此,火化是很有必要的。但行星保護確實需要制訂協議,以確保未來執行任務時不會束手無策。」

最壞假設

但是並非所有在太空中死亡的人都會被像麻煩的貨物那樣處理,有些屍體實際上甚至可挽救生命。太空可能是最後的邊界,但事情並非總是如此。人們已經花費數千年時間穿越困難的地形,以發現的名義將自己置於危險而奇異的境地。在這種追求過程中,數以千計的人失去生命。但有時候,死者甚至可以挽救同僚的生命。

你不要認為第二種可能不會發生在太空中。在《火星救援》一書中,作者安迪·韋爾描述了這樣的場景:戰神號太空船上的船員決定返回火星,拯救被困在那裡的同事馬克·沃特尼。戰神號系統操作員、最小的船員喬納森告訴父親,如果美國宇航局不為他們此行提供補給,他們也有「最後計劃」。她說:「每個人都會死去,除了我,他們會服藥而死。他們馬上就會那樣做,以便不在消耗任何事物。」他的父親問道:「那麼你如何保持生存?」她回答:「補給並非唯一的食物來源。」

在極端情況下,船員們計劃自殺,以便留下足夠資源給同僚,並幫助拯救沃特尼。生物倫理學家保羅·沃爾普表示:「這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人類犧牲自我拯救他人。事實上,這完全是可接受的行為。我們無法決定將要殺掉誰吃掉。但在很多時候,我們準備成為英雄,比如拉響手榴彈拯救戰友。」

沃爾普說,對於為了生存而食人的想法,許多人並不贊同。他說:「有人認為我們對屍體缺乏應有的尊重,但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吃掉屍體是能讓我們生存下來的唯一方法,那麼它是可以接受的,但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火星上如此荒涼,死氣沉沉,如果有意外導致食物供應中斷,它們很快會耗盡「代替食物(屍體)」。但是還沒有任何太空機構制定出火星食人的正式政策。

虛空之旅

相對於人類的誕生,人類進入太空的時間依然非常短暫。但是我們已經將探索的邊界擴展了數千年,毫無疑問,我們將繼續堅持下去,即使這個過程中充滿危險。每個宇航員或太空遊客都希望前往火星,他們最終將面對猝死或慢性死亡的現實。美國宇航局還沒有正式發布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應急方案,但他們已經準備好失去某些宇航員。

在傳記中,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的演講稿撰寫人威廉·薩菲爾回憶阿波羅11號起飛的細節。他說:「我們都知道,災難不會以突然爆炸的方式出現。這意味著,被困在月球表面上的宇航員可以與任務控制團隊溝通,但他們依然會被慢慢餓死,甚至自殺。」

事實上,美國宇航局已經計劃切斷與被困宇航員之間的通話,並為他們舉行正式的「海上葬禮」。但即使存在這種病態的假想情況,每個宇航員都知道,他們必須繼續前往月球。尼克松的後備演講稿中寫道:「其他人將會繼續追隨他們的腳步,並將找到回家的路。」

隨著我們進入充滿火箭發射和載人任務的太空時代,死亡的想法開始出現在每個宇航員和決策者的腦海中。宇航員特里·維爾茨也許永遠不會與朋友喝咖啡時聊死亡話題,但他知道進入太空時存在死亡風險。他說:「我認為這值得我們冒險,探索總是要付出生命代價,我確信這種情況會繼續下去。」

對於處理已故宇航員的屍體的現實選擇,包括吃掉、儲存在垃圾室、凍干碎裂等,都缺少對宇航員取得的巨大成就相匹配的尊重。但沃爾普認為,在太空中處理宇航員死後事宜中,人類不會太難適應。我們已經接受了世俗的想法,許多探險家死後暴屍荒野。沃爾普視珠穆朗瑪峰為未來火星任務的完美模擬:當人類死亡時,他們的屍體將永遠被留在那裡。

每年大約有800人登上珠峰,每年約有同樣數量的人因登山而死。第二年,依然有800人嘗試登峰。這些人想要成為探索奇妙而罕見未來的先驅。有了這樣的決心,他們甘願冒「付出最終代價」的風險。沃爾普說:「如果你攀登珠峰,你會知道,如果自己死去,屍體將被留在那裡。」

在珠峰上,沒有任何方法火化屍體,也沒有任何合適的場所安置屍體,更沒辦法將屍體送下山安葬。在珠峰上大約躺著200多具屍體,有些在積雪減少的時候依稀可見。每個從他們身邊路過的人都會意識到,他們正冒著生命危險攀登,他們登頂的幾率、獲得體面葬禮的幾率都很小。沃爾普說:「你需要接受這樣的現實,因為它就是攀登珠峰的一部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