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以為治療癌症是醫生的事?聽聽醫生怎麼說

目前,癌症已成為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病。癌症的治療目的也從單純的將癌細胞「趕盡殺絕」變為更加註重患者的生存質量,不僅要活得長,更要活得好。但往往對大多數人來說,被確診為癌症是改變一個人生活的重大事件,震驚、恐懼、憤怒、傷心、孤獨、焦慮的感覺隨即產生。但是,很多患者對癌症存在很多的誤區,對治療和預防有很大的影響。

誤區

誤區1:治療癌症是醫生的事

在低收入國家,75%的人認為在制定治療癌症的方案時全都是醫生說了算,僅8%的人同意患者應該與醫生一起做決定。與之相比,經濟發達國家中72%的人認同患者與醫生共同決定的模式。在臨床中,往往是當患者的心態擺正了、思想樂觀了,再加上科學規範的治療,使患者的病情穩定,或帶病延長了生命,並且保證了生活質量。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關注個體的心理情緒波動,因為治療癌症不僅是醫生的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很重要。除了患者本人和醫生,家屬的責任也很重要。一方面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針對病人可能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另一方面,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防止發生併發症。

誤區2:只要用了抗癌產品,就不會得癌症

為了迎合人們不得癌症的願望,有媒體或商家大肆宣傳各式抗癌方法或抗癌產品。民眾不懂其中玄奧,於是趨之若鶩,殊不知,這樣做可能只是給商家白白送錢。癌症是一種多因素疾病,是一種基因層面的疾病。當危險因素四方來襲之時,僅僅靠一兩種手段,防衛一方,是不可能達到完全阻斷癌症的目的,而且商家所宣傳的「防衛」很多都未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

誤區3:癌症增多,只是由於人們壽命的延長

這種說法並不全對。隨著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人基因變異的概率的確會增加,但與此同時,癌症診斷及篩查技術也不斷改進。從前人們診斷腫瘤用肉眼看,現在用顯微鏡看,越看越細,就發現很多原本發現不了的癌症。

誤區4:不吸煙的人也得肺癌,所以不用戒煙

得肺癌的人群中,的確有不吸煙的人,他們自己不吸煙,但可能是二手煙受害者。有三億煙民,二手煙受害者卻達到了七個億,所以,不吸煙的人得肺癌也就並不奇怪。不論吸一手煙還是二手煙,除了肺癌外,還會導致其他癌症,吸煙和22%的癌症有關,遠離香煙起碼可以把患癌的可能性降低10%~20%。即便是老煙槍,戒煙後患肺癌的可能性也能下降15%。

誤區5:癌症等於絕症

在中低收入國家,人們對癌症的看法很悲觀。低收入國家,48%的人認為癌症沒有什麼治療辦法,患癌症就等同於被判死刑。在中等收入國家,39%的人持相同看法。與之相比,高收入國家中僅17%的人有此看法。這種錯誤的看法可能影響到人們參與癌症篩查的積極性,也非常不利於癌症的早期發現和治療。

誤區6:癌前病變是癌症

從正常組織到發生癌變的中間階段稱為癌前病變。常見的癌前病變有慢性子宮頸炎、纖維囊性乳腺病、結腸多發性息肉病、慢性胃潰瘍及萎縮性胃炎等為上皮非典型增生。癌前病變本身並非惡性,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很容易變為癌(或肉瘤)。因此,對癌前病變我們既不能輕視,也不能談之色變,要積極採取措施治療。

誤區7:腫瘤有傳染性

腫瘤本身並不具有傳染性。只是某些腫瘤的發生是與病毒有關,且這些病毒可以通過特定的方式在人人之間傳播。如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HPV(人乳頭瘤病毒)、導致肝癌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導致鼻咽癌的EB病毒等。也就是說是導致特定腫瘤的病毒具有傳染性。因此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避免被致癌病毒感染,對於預防腫瘤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

誤區8:上了年紀,才應該開始考慮「癌症預防」

年輕人也會得癌症。比如神經母細胞瘤就主要發生於兒童。而且,目前一部分中老年人得的癌症,已經呈現年輕化的趨勢,所以,癌症預防,應該從年輕時做起。

誤區9:痣多易得皮膚癌

"多痣的人患癌風險高。"調查顯示,61%的中老年人相信這一觀點。痣分為出生就有的原生痣和後天受環境、體質影響生成的痣。在青春期及女性孕期,痣可能會增加,中年時,痣的數量達到高峰。多數人身上的痣都屬於良性的黑色素痣,不必擔憂。如果痣出現色澤、大小、形狀等異常改變,應特別留意,可能表現為以下幾點特徵:逐漸往外擴散,直徑大於0.6厘米;有脫皮、出血、分泌物等現象;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模糊;顏色改變,由咖啡色變成黑色或深藍色;一顆大痣旁邊長出許多小痣。

誤區10:所有的癌症都會遺傳

癌症確有遺傳傾向,即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更易患癌。癌的家族傾向有兩種表現:一是多人患不同種癌;二是一個家族中存在某些特定癌的聚集。現代遺傳學研究表明,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大約5%是遺傳的,80%以上的癌症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癌症不僅取決於其遺傳因素,還要取決於受到多少致癌物和促癌物的作用。如:乳腺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子宮頸癌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環境因素對其起著很大作用。因此,即使與癌症患者有血緣關係,只要注意防範,做好自我保健,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也可將癌症拒之門外。

誤區11:癌症不可預防

許多人認為,癌症防不勝防,不知生活中該注意哪些方面。世界衛生組織提出,1/3惡性腫瘤可預防,1/3可治療,1/3可治癒,預防癌症的主動權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裡。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指出,防癌最簡單方法是多吃果蔬,可減少20%患癌幾率,並建議民眾每日至少吃5份蔬果、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入、保持標準體重、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戒煙限酒。只要堅守「預防重於治療」的第一道防線,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癌症危險因素,再加上定期篩檢的第二道防線,遠離癌症並不難。

誤區12:放化療一定會掉頭髮

調查顯示,76%的50~59歲受訪者認為"接受放化療一定會掉頭髮"。化療葯主要通過抑制癌細胞生長來起作用,但在治療同時會「好壞通殺」,使正常細胞受損,尤其對毛囊細胞、生殖細胞等產生破壞作用,比如乳腺癌化療葯容易造成脫髮。但有些針對胃腸道腫瘤的化療葯只對胃腸道黏膜細胞起作用,患者不會出現頭髮脫落。為心理上更易接受掉頭髮的現實,建議留長發的癌症病人在化療前先剪成短髮或小平頭。

如何避免進入誤區?

直面癌症

在一些環境中,癌症仍然是人們談論的禁忌,癌症患者往往遭到歧視,以至於患者都不敢承認自己是癌症病人。對於癌,誰都迴避不了,誰都需要防範,要採取綜合措施,正確判斷。直面癌症、正確認識癌症可以使患者得到早診早治,並為他們獲得高質量的診療營造好的環境氛圍。

體檢發現早期癌症

不少人認為,癌症早期無明顯信號,到發現時通常已是中晚期。事實上,乳腺癌、結直腸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幾種癌症,可能在無癥狀情況下,通過常規健康體檢及普查早期發現。部位較表淺的腫瘤,如皮膚癌、口腔癌,可在體檢時及時活檢確診。一些位於身體內部的腫瘤,也可能通過常規檢查早期發現,例如,無癥狀的早期腎癌、早期肝癌,可通過超聲波檢查早期發現。

對於癌症,我們積極應對

儘管癌症目前仍是醫學界尚在攻克的難題,但人類面對癌症並非束手無策。研究表明,在正確決策的引導下,相當一部分常見腫瘤是可以預防的。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腫瘤的重要內容。在全球、地區以及國家層面上的促進健康生活方式,對於降低因酗酒、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體育運動等導致的癌症發生是必要的。

晚期癌症別放棄

晚期腫瘤治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即以改善患者癥狀、控制疾病發展、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為目的。根據患者病情、年齡、經濟狀況、治療期望值等各個環節入手,做到「量體裁衣」式的治療。對於放化療等治療手段,患者不要過度擔憂。放化療雖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通過現有的手段能夠有效減輕,患者切不可因恐懼副作用而拒絕放化療。癌症患者的體質不適合放化療后可以結合中醫治療減輕副作用,改善癥狀。

癌症患者帶瘤生存

可能有許多人不理解,帶瘤生存不就是不治了嗎?有腫瘤在身體內,病情隨時都有可能惡化,這還能安全嗎?其實帶瘤生存不是聽之任之,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模式。

首先,要認清一個事實,人類征服腫瘤的夢想還沒有實現。WHO已經把腫瘤當作一種慢性病,因為其病情發展有一個過程,不能治癒,終身存在,跟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一樣。

其次有時候過分積極治療也是一種傷害,臨床上經常會遇到一些老年腫瘤患者,兒女們一聽說能夠手術,不惜一切代價治療,反而沒有獲得好的效果,這是因為老年人,尤其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體各種機能都已經退化,根本無法耐受手術、化療。此時完全不必去考慮消滅腫瘤,可以選擇單獨放療或其他治療,從而做到帶癌生存。

再次倡導帶瘤生存並也意味著保守等待不治療,如果能夠外科切除、放療等其他治療方法治好的,依然要鼓勵腫瘤患者積極治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