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31位逝者不留墓基、墓碑和硬質墓穴。這種生態環保的骨灰「入土為安」是北京今年推出的「自然葬」 | 清明特稿

近年來,北京市大力推行綠色殯葬建設,不斷豐富生態安葬形式、創新骨灰安葬方式,以綠色發展理念為科學指引,順應民眾入土為安的傳統習俗的同時,減少水泥石材等不可降解材料對土地的破壞和對環境的污染,掀開了現代殯葬文化新的一頁。北京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說:「北京市將不斷完善基本殯葬服務惠民政策,健全節地生態安葬補貼激勵政策。到2020年,骨灰安葬生態化比例達到年安葬量的50%,有墓地的區都要規劃建設和改造生態安葬設施。」

生命,將以另一種形式延續

——北京市啟動骨灰「自然葬」,生態普惠政策再加力

3月25日,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黑莊戶鄉大魯店村南的北京市長青園骨灰林基地,31位逝者的骨灰落地安葬。與傳統的殯葬方式相比,這31位逝者不留墓基、不留墓碑、不留硬質墓穴,安葬區域甚至沒有留下他們的名字。

這種生態環保的「入土為安」是北京市今年創新推出的骨灰「自然葬」,之所以稱其為「自然」,一是安葬區域通過植樹、植花、植草等自然生態景觀進行充分美化,二是骨灰罈降解后逝者的骨灰將真正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是繼「海葬」之後最為節地環保的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回歸自然 生態環保

這裡成為一座生命主題公園

長青園骨灰林基地是北京市市屬墓地之一,這裡建有該市第一座海葬紀念碑,每年舉辦共祭儀式供海撒逝者家屬追思親人,此外還建有志願捐贈遺體者紀念碑,生態殯葬氛圍十分濃厚。去年10月,北京市提出骨灰「自然葬」的設想以後,便首先將這裡定為「自然葬」示範園區和定點單位。

記者在長青園看到,已建成的自然葬區位於該園東南部,環繞在人工湖四周,面積約1500平方米左右。三月的北京乍暖還寒,但漫步在這裡卻暖意融融,春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據長青園骨灰林基地黨支部書記吳亞軍介紹,這裡種植了迎春花、白玉蘭、銀杏、百合、側柏等多種植物,還建有假山疊水和休息長廊,將「生命主題公園」理念融入墓園整體設計,讓逝者家屬能在放鬆愜意的環境中憑弔親人,感受鳥語花香、綠樹成蔭。

「建墓不見墓,遠看是公園,近看是景觀。」這樣的做法,得到了「自然葬」逝者家屬的一致認可。市民尹愛娟對此感到非常欣慰。「父親2015年9月去世以後,我就一直在找這樣一個地方。父親生前非常喜歡大自然的花花草草,還養了很多蜜蜂。選擇生態環保的安葬方式是父親生前的願望,他一直想有一個這樣的安息之處,讓生命回歸自然,得到永恆。」尹愛娟說,「父親在這裡安息,我們將不會再有不放心的牽挂和惦念。」

提升服務 尊重生命

讓逝者更有尊嚴地離去

根據北京市殯葬惠民政策,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骨灰「自然葬」,整個過程市民實現「零付費」。

「服務項目雖是免費的,但服務內容絕對是不打折扣的。」逝者家屬李揚說,「不論是從『自然葬』項目的宣傳和相關業務的辦理上,還是骨灰告別儀式和安葬儀式的設計上,都充分體現了尊重生命的服務理念,讓逝者有尊嚴地走,讓生者的心靈得到寬慰。」

在「自然葬」集體安葬儀式現場,記者看到來自承辦單位北京市殯儀服務中心的禮兵隊員和服務人員早早地在此等候,他們服裝整齊、儀態莊重、表情平和。為了做好集體安葬服務,他們提前數天就來到長青園進行演練。短短几十米的距離,他們演練了數十遍,有的動作甚至要重複幾百遍。來自河南的趙蛟是一名退伍軍人,正式成為禮兵隊員前,接受了長達五個多月的培訓,其間他學習了殯葬禮儀知識和軍事化禮儀動作,懂得了與逝者家屬如何溝通以及對骨灰如何尊重。他說:「今天送走的既有96歲的老人,也有28歲的年輕人,希望通過自己的服務讓他們更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儀式正式開始后,禮兵隊員邁著緩慢而整齊的步伐,將裝有31份骨灰的靈柩推入告別廣場。伴著現場播放的音樂,幾位逝者家屬已忍不住流下熱淚。全場默哀后,戴著白手套的禮兵隊員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個乳白色的骨灰罈取出,準備護送至安葬區。基於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每個禮兵隊員的身邊都有一個工作人員手撐黑傘,為逝者骨灰「遮陽」。

在安葬區,放置31份骨灰的穴位已提前挖好。在逝者親朋好友的注視下,禮兵隊員單膝跪地將骨灰罈放入其中后,先撒下花瓣,再用泥土將場地撫平,最後覆蓋一塊草皮,恢復了原有的自然景觀的樣子。此後,服務人員還為每一位逝者送上一束鮮花。

整個葬禮過程肅穆、隆重,有很多掃墓的群眾自發來給「自然葬」逝者送行,為他們敬獻鮮花。看著老伴如此莊嚴地離去,85歲的陳賢芳老人哭了,他說:「等我去世以後,我也想用這種方式回歸自然。」

科技融入 無限追思

用二維碼記載「他」的一生

一個古色古香的雕花木盒,裡面裝著手掌大小的銅製二維碼牌,這樣傳統與現代因素的結合非但沒有產生突兀的感覺,反而讓人覺得耳目一新。將二維碼牌置於手中,沉甸甸的,每一個上面都刻有一位逝者的名字。

這個二維碼,其實是一個微型墓牌,這是北京市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殯葬領域後送給「自然葬」逝者家屬的一份「禮物」。它將逝者的人生歷程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影像資料予以保存,承載了很多傳統墓碑無法實現的功能。

記者在現場掃描二維碼看到了徐奎(化名)老人的墓牌內容,裡面包含老人的姓名、年齡、生卒等基本信息,有親人為他撰寫的墓志銘,有多張珍貴的老照片,還通過時間軸的形式展現了他的人生旅程。

據工作人員介紹,逝者家屬可以根據逝者的年齡、職業、風格等選擇不同的電子模板,將逝者的人生故事得以更好地呈現。同時,上傳的照片和視頻將通過專業技術處理達到永久保真的效果。

北京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處長李輝說:「二維碼墓牌的使用,使逝者家屬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逝去的親友進行緬懷追思,是綠色殯葬和科技殯葬的完美結合,具有較強的人文紀念意義和生命教育功能。」

在長青園自然葬墓園,記者還看到這裡擺放的五台電子觸摸屏,來此祭掃的家屬可通過電子觸摸屏登錄人文紀念平台,逝者的生平簡介、照片及影像視頻資料即可呈現眼前,以供家屬追思緬懷。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逝者家屬選擇以骨灰「自然葬」的形式安葬親人,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多的綠水青山,這份大愛值得永遠銘記。

生命,將以另一種形式延續。(來源:《社會報》2017年3月30日第一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