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資中筠:《廊橋遺夢》中被忽視的寓意

《廊橋遺夢》中被忽視的寓意

《廊橋遺夢》的作者羅伯特·沃勒去世了。我接到兩家報紙的電話,要我談點什麼。其實我譯此書,本不是我的選擇,對作者也知之甚少。但是對這本書的寓意,卻有我自己的體會,已經寫入「熱潮褪去話廊橋」一文,初次發表距今剛好20年。我對記者的回答,都請他們參閱此文的有關段落,授權摘錄。但是記者追求的是時效,大約不太容易細讀。方今不少人在談論飛速發展的高科技,特別是人工智慧,將對人類帶來怎樣的影響。我注意到的《廊橋遺夢》中所要表達的恰好就是這個問題,不過當時所面臨的局面還沒有達到現在的程度。儘管此文去年已在我的公號上發表過,現趁作者逝世之際,摘錄其中有關的段落再次發表,希望這個問題引起更多的關注。

我所見到的評論大多著眼於愛情與家庭以及與之有關的倫理觀。書中所表達的另一層思想基本上被忽視,就是對高度工業化和市場化的現代社會的逆反。男主人公羅伯特·金凱就是這一逆反的化身。他的一切言論、行為都是竭力掙脫市場化了的世俗的枷鎖,追求歸真返樸。作者借金凱之口有一段簡煉而精彩的關於市場扼殺藝術的講話,裡面有許多警句。他作為攝影家所追求的是反映他自己獨特的精神、風格的東西,要設法從形象中找到詩意,但是這不合他所供職的雜誌編輯的口味,因為編輯想到的是大多數讀者,是市場。下面一段話十分精闢:

「這就是通過一種藝術形式謀生所產生的問題。人總是跟市場打交道,而市場—大眾市場—是按平均口味設計的。數字擺在那裡,我想這就是現實。但是正如我所說的,這可能變得非常束縛人。……以後我準備寫一篇文章題為『業餘愛好的優點』,專寫給那些想以藝術謀生的人看。市場比任何東西都更能扼殺藝術的激情。對很多人來說,那是一個以安全為重的世界。他們要安全,雜誌和製造商給他們以安全,給他們以同一性,給他們以熟悉、舒適的東西,不要人家對他們提出異議。利潤、訂數以及其他這類玩意兒統治著藝術。我們都被鞭趕著進入那千篇一律的大輪子。做買賣的人總是把一種叫做『消費者』的東西掛在嘴上。這東西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個矮胖子穿著皺巴巴的百慕大短褲,一件夏威夷襯衫…,手裡攥著大把鈔票」。

在另一處,金凱提到了現代科技和高度組織化的社會使人在精神和肉體上都退化。在「舊世界」里,人強壯而敏捷,敢作敢為,吃苦耐勞,勇敢無畏。而今電腦和機器人終將統治一切。人類操縱機器,但不需要勇氣和力量,也不需要上述那些品質。「事實上,人已經過時,無用了」。連性愛都可以用科學來代替。組織起來的社會、矯飾的感情、效率、效益等等使人失去自由馳騁的天地。更有甚者,人類通過對大自然的破壞和發明自相殘殺的新武器正在毀滅自己。

我認為這是在那個愛情故事背後貫穿全書的思想。羅伯特.金凱其人也是按這樣一種理念塑造出來的。這種思想推向極致,就產生了「從零度空間落下」這篇近乎荒誕派的文章,把自己想象成還原到原始人,進而一直蛻化到生命起源之前的狀態。其實,藝術與謀生的矛盾,市場扼殺藝術激情,這差不多已是共識,中外皆然。而且這種哀嘆非自今日始,不過於今為烈。任何生活在現代的人只要打開收音機、電視機,或者到商場走一圈自然有體會。每當我參觀中外藝術博物館時都有這種想法:而今而後,人類還會創作出這麼美、這麼精緻的藝術么?主觀上還有這個耐心,客觀上還允許這樣從容么?

近兩年有機會相繼參觀了兩次新建的上海博物館,那神妙的三千年前的青銅器使我心靈顫慄,而在玉器館中我更進一步發現,真正產生震撼力的美不可言的藝術都產生於商周時代!過去每見到這類古代文物總不免肅然起敬,驚嘆我中華民族之早慧,但是沒有那樣突出地感到早期藝術之不同於後代。也許要歸功於「上博」的燈光精巧和陳列得法,使觀眾能盡情細細欣賞每一件陳列品,同時也就突出地覺察到時代的差異。在那裡,處於20世紀末的我特別為公元前20世紀的藝術家(那時有這稱號么?)的那種永不可再的純真、樸實而又充滿想象力的藝術激情所震動。與方今由西方傳入的那種故作粗拙以示返樸的風格不同,那是在工藝上也相當精緻的。後世藝術家提倡師法造化,我想那時的人就生活在其中,與大自然渾然一體,那種本能的感受自非今人可比。到漢以後,特別是東漢以後,就漸趨雕琢、繁瑣,離自然越來越遠,到清朝的疊床架屋刻意雕琢就匠氣十足了。這裡的區別在於創作的動力是自發的創作欲還是為滿足別人的需要,即使不是面向廣大的市場也是為了取悅宮廷貴族。這裡不是要討論藝術史,我也沒有這個資格。我要說的只是在「上博」,特別是玉器館的感受。這感受與《廊橋》中金凱的議論和追求是一致的。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過,這樣一部輝煌的文學史(不包括現當代),特別是詩詞部分,大多是讀書人官場失意的業餘之作,而且不是賣文為生的,才見真性情。羅伯特.金凱沒有士大夫那樣的條件,他為追求自己的創作自由,把生活降到貧困線以下,最後潦倒以終。這是一個追求獨創的藝術家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中的命運。

另一個問題是科技高度發達是否會,或者已經造成人的異化和退化。一切都用機器人、電腦來做,人將不人。不但失去了個性、激情和藝術創造力,而且體魄弱化,智力也被扭曲、退化。可能有極少數的天才不斷發明出各種代替人力、人腦的新玩意兒,而操作這些玩意兒的絕大多數芸芸眾生所需要的智力卻越來越簡單、低下。「傻瓜」照相機之命名十分說明問題。就是那少數發明者的智慧也日益狹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跟著一個大輪子轉,越轉越快,身不由己。沿著命定的軌道不斷創新本身就是目的,對人類是禍是福或者來不及想,或者想也無法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古代先哲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深邃的智慧和擁抱自然的博大胸懷還能再有嗎?今世能出現比爾·蓋茨,但還會產生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以及的先秦諸子嗎?馬克思所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是生產力和人的道德智慧都高度發達,因此人只需要花很少的時間謀生,而有充分的自由和時間來從心所欲地從事藝術創造。也許目前這個階段是人類通向那個美好境界所必經的煉獄。但願在這過程中人沒有異化成非人,人類以及地球上其他族類的生存條件沒有被人類自己破壞掉。當然這種杞人憂天不論是否有根據,人自己似乎都是無能為力的。人類還是會爭先恐後地不斷發明徵服自然,同時毀滅自己的手段,跟著那個大輪子轉,像《紅舞鞋》里的舞人一樣一直轉下去,無法停下來。不論兒童是多麼純真可愛,童年是多麼值得留戀,人總是要長大乃至衰老,這是無法抗拒的。因此金凱這樣的典型只能是——如他自己所說——「正在消失的物種」。

書中的愛情故事如果單從弗朗西絲卡的角度看,不算新鮮:一個嫁到邊遠小鎮本性有點浪漫氣質的少婦,丈夫善良而不解風情,生活平靜而乏味,因某種機遇被激發起了潛藏的激情,圓了少女時代的夢。但是從羅伯特·金凱的角度看,就有其獨特之處,是與上述的思路相一致的。那是一種擺脫一切世俗觀念,還原到人的最初的本性,純而又純,甚至帶有原始野性的激情。天上人間只此一遭,如宇宙中兩顆粒子相撞,如果失之交臂,就億萬斯年永不再遇。作者調動了一切想象力塑造出這樣一個「最後的牛仔」,與這高度組織化的市場社會格格不入,處處要反其道而行,包括對愛情。這樣一種愛情註定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即使撇開弗朗西絲卡的家庭責任感不談,能夠想象她跟著金凱私奔,然後兩個人一起過日子白頭偕老么?那金凱還成其為金凱么?這就象林黛玉與賈寶玉終成眷屬,子孫滿堂一樣無法想象。每個故事有它自己的意境和規律,甚至不以作者的意志為轉移。

我想如果這本小書有一定的魅力的話,就在於作者以獨特的手法通過金凱其人表達了對現代社會的逆反心理,以及一種追求歸真返樸的情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