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業界聚焦】上海博物館編了本有心機的《文明對比手冊》

正當「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在上海博物館舉行之際,在德國柏林博物館下屬新博物館也正在舉辦著由上博與柏林國家博物館合辦的「和埃及:世界的搖籃」特展。這兩場可謂異曲同工的文物展,無一例外的指向人類文明中一段段各不相同卻行不似而神似的古老記憶。恰在此時,上博編出《文明對比手冊》,以一個一個腦洞大開比較案例,嘗試對文明進行比較。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把世界看成一個無法絕對分割的整體,來講述其文明往事。在其中尤其強調的是各個文明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無法無視相互之間的差異,這些一度被割裂地觀察、講述的古代文明仍然具有的極大的共性。

然而,差異在哪裡?共同點又在哪裡?為什麼有些差異是發端於一些共同的基礎?為什麼又有一些共同的歸宿卻是來自不同的起點?

把這些曾經偉大而輝煌、相似而又不似的古代文明試作對比,或許會更有利於今天人們對其的理解。

《文明對比手冊》

第一眼看到《文明對比手冊》這樣的書名,我是想笑出來的。

文明怎麼對比?還能做成手冊,難不成還有什麼比較的程序與規則嗎?

翻開書的時候,帶著一種預備要被斯賓格勒與湯因比此類文明論者之「太陽的後裔」夯暈的心態,陡然發現了「文明的星河」、「文明的異色」、「文明的記憶」與「文明的膏腴」這樣四組文章。

這樣散文化的章節標題,一定是迷惑我們來的!別看章節標題如何優越輕鬆,內容一定凝重、苦澀、微言大義,給你講「土地的節奏」與「城市的節奏」,或者「挑戰與應對」,一定,一定是那樣的!

然而並沒有!

《文明對比手冊》所有的僅僅是從埃及到跨越了紅海、印度洋和南海的壯麗航道,基於宏大的信仰體系而成就的上下埃及統一的進程,自希臘、羅馬開始的古典傳統之不斷展開的、永不停歇的華麗樂章,以及自古代至中世紀的那些像划亮黑暗的流星一般追求理想信念的人們。

除此之外,《手冊》里還有很多充滿奇思妙想、腦洞大開的文明比較案例。

例如景德鎮瓷器與iPhone手機,這樣讓人乍一看百思不得其解的題目,卻在編撰者的巧思之下,把讀者帶上了一條關於人類製造業發展歷史的考察旅途,這樣的比較考察無疑也是關於人類全球化貿易的觀察與思考,甚至還是一段設計與創新之旅,也許還講述了一段關於人類手指的「觸摸」歷史,起碼還應該是關於全球文化交流的歷史。

上博藏清康熙景德鎮窯青花鹿特丹起義瓷盤

又比如關於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與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尤利西斯的凝視》的比較。這樣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作品,也在某種程度上被找到了關係。恰似一連串緩急有序的舞步,我們能看到編撰者如何在對於風景觀看的記憶的討論中,從古代山水畫中的傑作《溪山行旅圖》,緩緩移步到普魯斯特在《追尋逝去的時光》中以文學對風景與記憶的卓越表達,更進一步踏入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鏡頭中巴爾幹半島百年來瓦解中的風景。

北宋范寬 溪山行旅圖

普魯斯特描繪過的貢佈雷的教堂鐘樓圖

《尤利西斯的凝視》電影截圖

在《文明對比手冊》的第一個部分「文明的星河」,顏海英、林梅村、陳恆、朱孝遠四位學者分別在古埃及、古代中西交流、古典時代與中世紀四個領域做文章。

顏海英的《上下埃及行旅記——早期埃及統一國家的文化動力》,嘗試著對考古、史料與神話三種基本資料進行不同的處理,建構起三者間的關係,從而在理解古埃及人宇宙觀的前提下,對古埃及早期國家的起源有更深入的認識。

埃及國家博物館藏納爾邁調色板

林梅村《古代埃及與之間的海上交通》則根據考古發現,介紹古代埃及與之間的海上絲綢之路。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婆羅浮屠浮雕上的印度大帆船

在前一篇文章里剛剛認認真真探討了「古埃及早期國家的起源」,后一篇就開始說「古代埃及與之間的海上交通」,這也許會讓一部分人震驚。畢竟當我們看到埃及國家博物館藏納爾邁調色板上那一對長頸交纏的神獸時,不會非要聯想到馬王堆帛畫上的伏羲女媧形象的。

然而,當似有若無的文明的邊界將不同時代的地球分割成一個一個不規則的幾何形狀時,界內的人在獲得認同感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喪失的則是對界外除想象能力之外的其他大部分能力。

不可否認,內向的凝聚力塑造了古往今來留下眾多瑰寶的「重要」文明。恰似春秋時期的楚選擇了華夏而放棄了印度,或近代的奧地利(無論其被動或主動地)選擇了「奧匈帝國」而放棄了「德意志」,歷史上的某一群人在歷史關鍵節點有意或無意地選擇,既影響到了某一文明存續的能量,也創造性地在其來時路上鋪撒上了掩埋足跡的細沙。

一國、一族,乃至一種文明,有時候恰似歷史叢林中的獵人,他們的目的即捕獵足以彰顯其榮耀與輝煌的獵物,他們時不時小心翼翼地隱藏其自身的行蹤,為的是能獲得更寬廣的行動空間。

今人在回溯這些曾贏得輝煌與榮耀的老獵人的行跡時,想要正確認識其狩獵的過程並試圖從其經歷有所得益的話,如果不吹散掩埋在歷史小徑上的細沙,認真辨認其行進的足跡,恐怕少不了會付出過多的「愛的徒勞」。

「辨認」離不開「比較」。

於是在《文明對比手冊》的「文明的異色」、「文明的記憶」與「文明的膏腴」這三個部分,我們看到了編撰者的「雄心」(與心機)!

「異色」、「記憶」與「膏腴」,章節的標題特別「感官」,不正統卻與統轄的文章篇目相得益彰,參與比較的案例無不豐富多彩、珠光寶氣、有滋有味。

這十數個嘗試對文明進行比較的案例,包括二里頭龍形器與阿茲特克雙頭蛇、景德鎮瓷器與iPhone手機、元青花與其「歐洲兄弟」代爾夫特陶、古希臘的沃倫杯和電影《霸王別姬》、馬王堆的「T形帛畫」與古埃及「亡靈書」、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與電影《尤利西斯的凝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博斯的《塵世樂園》、蘇軾的《寒食帖》與伊斯蘭書法、《凱爾經》與雕版《西廂記》、古埃及、古羅馬與古雕塑、西周青銅器史牆盤與埃及學的「寶器」羅塞塔石碑、聖艾格尼斯杯與敦煌壁畫中的鹿王本生故事、西斯廷大教堂與晉南名剎廣勝寺水神廟。

偃師二里頭遺址龍形器

大英博物館阿茲特克嵌綠松石雙頭蛇雕塑

這其中有些比較是很有基礎的。被選擇出來進行對比的文明遺存,無論在各自的社會發展階段,還是在器物用途上,本身就有很多相似性。

比如關於二里頭的龍形器與阿茲特克雙頭蛇的比較或關於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博斯的《塵世樂園》的比較等。

北宋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局部)

博斯 塵世樂園(內聯) 普拉多美術館藏

在這些篇章中,能看到中外不同文明間,關於信仰、死亡、國家意識的不同思考,這些思考有著驚人的相似的途徑與脈絡,卻也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文明景觀。

其中有些比較則比較晦澀。編撰者選擇了一些遺存遺物,這些物品本身或許並不足以進行全面的對比,但是生產出這些輝煌遺物的人類或許擁有者類似的心靈狀態。

凱爾經

西廂記·窺簡

比如關於《凱爾經》與雕版《西廂記》的比較、關於古埃及、古羅馬與古雕塑的比較,以及關於西斯廷大教堂與晉南名剎廣勝寺水神廟的比較。

西斯廷禮拜堂全景

廣勝寺水神廟主殿內景

在這些篇章中,同樣列舉了異曲同工的文明表現,只是進行比較的雙方的相似點更加隱蔽,產生的影響則更加不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些篇章對於素材的選擇格外「觸目驚心」。讓人懷疑這些大膽的選擇是不是會挑戰嚴肅的讀者的心情!

這種「關公戰秦瓊」式的比較,選擇的或許是完全不搭界的對象,但是似乎還是終於找到了對象之間能夠構成鏈接的「蟲洞」。

羅塞塔石碑

牆盤

比如關於西周青銅器史牆盤與埃及學的「寶器」羅塞塔石碑比較的文章里的「與一個以語言和文學見長的城市為敵,該是多麼可悲的事」,或關於景德鎮瓷器與iPhone手機的「觸摸」,甚至以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與電影《尤利西斯的凝視》比較本身。

如果說「與一個以語言和文學見長的城市為敵,該是多麼可悲的事」這樣的引用已經讓人稍微上火了,那麼「觸摸」又是怎麼回事?!而范寬的《溪山行旅圖》與安哲羅普洛斯的《尤利西斯的凝視》又哪裡能比較啦?!

有什麼可比的?——翻翻書看大概就知道了吧!這本「匪夷所思」的《手冊》大概算是能稍微滿足一下讀者「開腦洞」的慾望的……

《文明對比手冊》最後附一篇《比較文明的目的、倫理和方法》,可能是編撰者在天馬行空之餘的自白,試錄一段,希翼讀者們能看出編撰者們「不可兒戲」的認真:

「關公戰秦瓊」是風馬牛不相及,故而沒什麼可比的,然而「哈德良」和「漢武帝」、「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呢?絕大多數情況下,倫理是微妙而難以把握的,而這恰恰決定了比較的有效和有意義與否。比人生軌跡,這兩組都沒什麼好比的,但如果是構建權威、帝國霸業,塑造文學人物的方式方法和想象的維度,這比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偉大的成功和偉大的失敗其實都很相似,和《比較列傳》一樣,其實是由此及彼,補充空白。未必準確,但絕對能幫助理解。理解文明比較的倫理就是掌握約束,是否能構成比較的平台,是否會淪為「偽比較」,緣起和目的的正當性固然是前提,目標和結果更重要,有些比較之所以無意義,並非學術前提出問題,而是回答不了「然後呢」這個問題。

《文明對比手冊》,上海博物館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7月

藝術博物館登陸以前,人早已形成了具有東方文化韻味的收藏傳統。但是的藝術品收藏與歐洲有很多不同之處。兩者最大的不同是,始終沒有自發地形成向公眾展示藝術品的風氣。其次,的藝術品不追求真實描摹客觀世界或者講述宗教故事,重視的是作品傳達的氣韻等難以言傳的審美境界。還有一點不同是,最有價值的藝術品是書畫而非雕塑,最有價值的書畫作品又往往出自社會地位較高的文人和官僚甚至皇帝之手,這與歐洲教會、皇室、富豪紛紛贊助職業藝術家、收購職業藝術家作品的風氣很不一樣。

的藝術品收藏傳統從先秦時期就萌芽了,當時哲學已經很繁盛,倫理色彩濃厚的美學思想對的藝術品創作與收藏都影響很深,道德成為衡量藝術品價值的重要準繩之一。之後的不同朝代鑒定藝術品優劣的標準有種種不同,但是先秦時期奠定的這一基礎沒有被真正動搖過。

自漢武帝劉徹「創置秘閣,以聚圖書」以來,皇室和宮廷便成為藝術品收藏的重要中心。《歷代名畫記》中記載:「漢明雅好丹青,別開畫室,又創立鴻都學以集齊藝,天下之藝雲集。及董卓之亂,山陽西遷。圖畫縑帛,軍人皆取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餘乘,遇雨道艱,半皆遺棄。」藝術品收藏在玄學盛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了許多具體而特別的品評標,這個時期也形成了不少書畫史和書畫品評的著作,對藝術品創作和收藏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宋、齊、梁、陳之君,雅有好尚」,至梁元帝「乃聚名畫法書及典籍二十四萬卷」。文人雅集活動此時也逐漸興起,這種活動是藝術品收藏界的重要交流活動。收藏者將秘藏的書畫珍玩展示給知己好友,往往還會有詩詞唱和、聚會宴飲、樂舞欣賞等活動與之相伴。這樣就在藝術交流中促進了友誼、潤滑了人際關係,也是一種體現品位與財富的方式。封建經濟逐漸走向高峰的唐宋時期,富起來的市民階層形成了更有世俗精神的藝術品收藏風氣,藏品種類不斷擴大,專業化、專門化成為收藏趨勢之一。到北宋時期,宮廷皇室收藏也達到了極為富足的階段,如宋徽宗組織大臣編撰《宣和睿覽集》《宣和畫譜》《宣和書譜》《宣和博古圖》等舉措。據宋·鄧椿所著的《畫繼》中稱:「徽宗皇帝……別無他好,惟好畫耳,故秘府之藏,充牣填溢,百倍先朝。又取古今名人所畫,上自曹弗興,下至黃居寀,集為一百帙,列十四門,總一千五百件,名之曰《宣和睿覽集》」。《宣和畫譜》20卷,共收錄了自魏晉以來的231位畫家所作的名畫6396件;《宣和書譜》20卷,收錄197位書家的名作1344件。從宋徽宗時期的這幾本書,便可窺見宋代皇室藝術品收藏盛期的概況。

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明清時期,的藝術品收藏門類已經十分豐富,書畫篆刻、玉器珠寶、傢具奇石、歷代文物等等都受到藏家不同程度的追捧。雖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演進方式導致了場場戰火,將許多皇室貴族的大宗集中收藏銷毀殆盡,但總是有種種珍品流散到民間。明清成了藝術品收藏集大成的時代,不僅體現在藏品種類多、數量大、藏家分佈廣這樣的特徵上,也體現在鑒藏著述大量出版和藝術市場空前繁榮這兩個方面。至乾隆、嘉慶年間,清朝宮廷收藏的各類藝術品數量驚人,並分多處保存,其中皇家編撰的著錄就有多種:《南薰殿尊藏圖像目》《茶庫貯藏圖像目》《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等。據以上著錄分析並統計,清皇室收藏的藝術品達數萬件之多,達到古代藝術品收藏的巔峰。

藝術博物館的歷史與未來

小編有話說

上海古玩鑒定交易中心是古玩收藏圈內最大最權威的交流平台和資源共享平台,上百萬古玩收藏愛好者的聚集地!廣大古玩收藏愛好者學習、分享和交流古玩真知灼見的家園。

了解古玩收藏實時資訊,去偽存真,傳承中華文化,保真交易,打造古玩交易保真品牌諮詢合作加微信18016388508,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收藏

長按指紋,自動識別二維碼,科學檢測鑒定只要2000,只有1%的人知道

·

來閱讀此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