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陳紅民論蔣介石29|蔣介石對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的反應

浙江大學蔣介石與近代研究中心是海內外唯一研究蔣介石的學術機構,以推動相關研究的「學術化」與「國際化」為目標。「浙大蔣研中心」公眾微信號將定期發送研究成果、動態等,為學界同仁與愛好者搭建交流平台。

本文原題《台灣當局對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的反應:以「蔣廷黻資料」與<蔣介石日記>為中心》,發表於《軍事歷史研究》2015年第1 期。

196210月,軍隊主動出擊,在中印邊境發起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方面稱為瓦弄之戰」,Battle of Walong)。亞洲兩個新興獨立大國之間的戰爭震驚了世界,舉世矚目,對日後兩國關係與亞洲格局影響亦深。目前學術界對這場衝突已有較深入的研究,成果頗多。但是,對於深切關注這場衝突並有一定利害關係的台灣當局的反應,卻限於史料匱乏,鮮有論著涉及。

筆者在整理編輯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Harvard-Yenching Library,Harvard University,U.S.A.)「蔣廷黻資料」Archives of Dr. Tsiang Tingfu)時,發現了時任台灣「駐美國大使」蔣廷黻與台灣「外交部」在中印邊境衝突期間的機密往來電報,透露出台灣當局對這場衝突關注與反應的一些片斷。現根據這些電報,輔以《蔣介石日記》與台灣媒體的公開言論,連綴成文,展示台灣當局在衝突期間的基本反應,冀以拓展對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的研究,揭示當代台灣史的某些側面。

一、對中印邊境衝突的判斷與複雜心態

1949年年底,海峽兩岸對峙的局面形成。印度是最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之一,在每年的聯合國大會上都支持「驅逐台灣,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提案。與印度儘管在邊界問題和西藏問題上有所分歧,但兩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保持著較好的關係。然而,從1959年起兩國間圍繞邊界問題和西藏問題的矛盾日益激化,並最終導致了邊界戰爭的爆發。

1955年周恩來與尼赫魯在萬隆會議

台灣當局在1962年認為,大陸困難時期正是其「反攻復國」的大好時機,加緊實施「反攻大陸」政策。當年1010日,蔣介石發表《告中共陸海空各級幹部官兵書》,攻擊共產黨政權,號召大陸各級官兵「倒戈起義」。國民黨中央在11月通過《光復大陸指導綱領》。 面對中印兩國矛盾的激化,台灣當局處境卻相當尷尬:一方面,台灣當局本其「反共」立場,對中共的所有行動理應表示「堅決反對」;另一方面,印度侵佔領土的行徑,又為堅持對全擁有「主權」的台灣當局所不許,況且印度在聯合國支持驅逐台灣的主張,其受到某種懲罰應是台灣當局所樂見。因此,台灣當局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對事態的進展難以表態。

台灣報紙十分關注中印邊境時局發展,不斷報道中印衝突的進程。19621012日《聯合報》以《邊境短暫平靜之後,印匪又起衝突》為題,援引美聯社的消息稱,中印邊境「西北部歷時11天的平靜,又被印度與中共間的激烈衝突所打破。」此後幾天,《聯合報》均在第一版顯要位置刊發中印衝突的報道,其標題分別是:《尼赫魯吁印人團結,支持對匪作戰》(1014日)、《印匪邊境情勢劍拔弩張,匪指印軍入侵稱將予以反擊》、《對印匪爭執,俄深感尷尬》(1015日)、《決逐犯境共匪,印軍集結藏邊,邊界昨又起新衝突》(1019日)。《聯合報》的消息取自美聯社,刊出時間距戰爭發生大致要遲3天。1020日,《聯合報》發表社論,根據中印雙方在邊境調兵遣將的情況,推斷「邊境可能出現一次較大規模的廝殺。」社論分析道:這次的衝突,中印雙方的說法矛盾。「共匪說印度侵入西藏扯冬地區,而印度則說共匪自九月八日起渡過克節朗河南下。究竟如何,很難分辨。因為,『麥克馬洪線』本身便是爭執的對象。所以,自匪方說,印軍侵入領土是事實,但自印方說,匪共的進入『麥克馬洪線』以南,便成為『侵略』。所以,匪印邊境的衝突,完全是前哨據點的爭奪戰。」

該社論發表的1020日,正是軍隊發起邊境自衛反擊戰的當天,考慮到當時電訊傳輸與報紙出版的時間,作者應該尚未得到戰爭爆發的消息。由該社論與此前的報道看,台灣最初幾乎是站在「超然客觀」的立場上來觀察事態發展,且預判中印將發生大規模的衝突。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Archives of Hoover Institution)收藏的《蔣介石日記》顯示,蔣介石在10月20日後的「上周反省錄」中首次提到中印邊境衝突:

本周印度軍隊向共軍攻擊,據印自報,激戰後逐退共匪數里,20日共匪新華社宣布中印邊境與東西區皆正在激戰中,並且自稱共匪受傷甚重,其意在對印度發動最後報復行動也。此戰雙方雖皆有傷亡,但決無結果,最後仍拖延乎。惟「泥黑路」小丑無恥,說不定從此屈服於匪共也。

根據蔣寫日記的習慣,「上周反省錄」通常是在周日寫,但有時也會在下周初寫,據行文推測,此篇應寫於20日之後。蔣介石在抗日戰爭期間訪問印度與尼赫魯見面,當時所記皆為「尼赫魯」,而此時以「泥黑路」代稱,並加上「小丑」二字,厭惡之情無可掩飾。蔣介石擔心的是尼赫魯被大陸打怕,從此屈服,而少了對大陸的牽制力量。

時代雜誌上的尼赫魯

1022日《聯合報》在頭版頭條的位置,刊出中印邊境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消息,標題是《匪印邊境衝突趨激烈,匪軍使用人海戰術,已陷印軍七處據點》,同時報道美國、蘇聯對戰爭的態度,配發了衝突地區的地圖。當晚,蔣介石在官邸會見赴台北訪問的太平洋美軍總司令費特爾上將,費特爾離台時表示,中印邊境衝突,不會導致台灣海峽局勢的緩和。 台灣完全不知大陸的戰略意圖與軍事部署,對於戰局始終是在琢磨猜測階段。

對於邊境衝突的演化結果,蔣介石基於過去對印度軍力的了解,斷定印度軍隊戰鬥力弱,難以長久抵抗。蔣介石記道:

11月2日)匪印戰爭如果美英徒供武器則作戰拖延,印度將敗無疑,以印人不能作戰也。此戰局終將擴大,其可能性比古巴大也。姑看美英如何處置。

11月17日)共匪本周來已佔領印東之華弄重鎮,此一行動或比以前佔領太旺之性質更為重要,而且印軍旅長與校官為共匪所俘者數十人,今後只有印度投降屈服,實無其他停戰之可能乎?

中印邊界衝突發生后,蔣介石因無法直接介入戰爭,其考慮最多的由此導致國際局勢與台海局勢的變化(包括美國對東南亞的介入、中蘇關係等)及對其「反攻大陸」的影響。如蔣介石注意到,雖然大陸與蘇聯意識形態方面的矛盾已表面化,但蘇聯在中印衝突中卻明顯站在大陸一邊。美國僅以武器支持印度,不直接出兵,是「幼稚行為」,但戰爭結果或許最終導致美國出兵印度洋,有利於台灣的「反攻」:

匪印之爭戰目前美國大運武器助印,此又是美國無計劃之幼稚之所為,但於我並非無益,以印度人怕戰不能作戰也,如其要驅逐匪共軍隊出「馬克麥洪線」以北,決非易事。而且印軍必敗,只有拖延時間使印度內部印共乘機擾亂擴大而已。最後將使美軍不得不參戰,以阻共党進入印度洋範圍乎?

其後,傳出蘇聯將依約向印度提供其購買的米格-21戰鬥機,蔣介石立刻聯想到,蘇聯也可能向大陸提供同一型號,這是他更擔心的:

俄共又稱米格21代機仍於本月開始對印度交貨,此一消息殊堪注意。其或對匪共亦已允許其供給同式飛機乎?此事對印度影響實不及對匪共之大也。如匪共果有該式飛機,則對我將來作戰之關係頗大也,不可不早作準備。匪在印邊或如期撤退,而其在兩線與拉達方面或不即撤。

簡而言之,蔣介石判斷中印衝突對台灣「反攻」是各有利弊,利大於弊:蘇聯在衝突中可能支持大陸,並可能供給大陸米格-21戰鬥機,這必然制約其「反攻大陸」;但美國支持印度,提供大量武器,若印軍能將大陸拖入久戰不能脫身之局,或因印軍戰鬥力弱而最終導致美軍進印度洋,均則對台灣有利。台灣高層官員中,也有人主張乘中印邊境衝突要求美國助其「反攻大陸」。如「行政院長」陳誠約「中央研究院」院長王世傑談對印度外交事,王世傑即建議,台灣可趁此時,「以說帖致美總統,闡述美應助我為對共匪軍事之進一步準備」。

邊防部隊對印度大規模反擊行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0月20日至28日,達成目標后停止追擊,政府提出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第二階段是11月16日至21日,至22日零時,軍隊在中印邊境全線停火,主動後撤。

1962年中印戰爭期間照片

當第二階段戰事又起時,《聯合報》11月19日以《匪軍攻破印軍防線,攻陷瓦隆向南推進》、《尼赫魯吁印人準備全面戰爭》為題大篇幅報道邊境衝突的情況,並配有衝突地區的地圖。當大陸再次宣布停火併主動後撤,台「外交部」發言人孫碧奇21日稱,台灣當局對大陸突然下令停火一事,「目前不做評論」,等待事態更清楚一些再說。孫碧奇推測,大陸突然在中印邊境衝突中停火,「可能又是中共的老把戲,企圖用談判來瓦解敵人的戰鬥意志。」 《聯合報》在社論中分析大陸宣布停火的原因,是已達到預期的目的:

共匪的突然宣布停火,其原因分析起來,不外乎:(1)匪俄之間已有新的協議,共匪在某種條件下接受了赫魯雪夫路線。(2)共匪恐懼美國的軍援印度,將使共匪陷於與印度的大規模戰爭而無法自拔,促使大陸政治與經濟雙重危機的更尖銳化。(3)共匪向亞非集團呼籲調停的無效,以及亞非集團的逐漸傾向於印度,使共匪感到被孤立的危險。當然,最主要的一點是,經過這次血洗邊界以後,共匪事實上已達成了他們排斥印度在西藏的勢力,以及打擊西藏反共運動之目的,因此他們樂於停火、撤兵。

總之,《聯合報》承認大陸是在取得一定戰績後主動停火與撤軍的。蔣介石則在11月22日寫道:大陸宣布自動撤退至1959年雙方實際控制線,「此乃為共產國際行動最大之轉變」,但台灣的「反攻計劃」並不受此影響。

大規模的邊境衝突中止后,台灣方面的關注重點也有所改變,12月3日「外交部」致電「駐美國大使」蔣廷黻,指示其面見美國主管遠東事務、來往於華盛頓與新德里之間的助理國務卿哈里曼Averell Harriman,詢問中印衝突與美國的態度:

密。蔣大使:(一)關於印匪邊境衝突事對以下各點我盼獲得進一步了解:(甲)印度政府有無新方案?(乙)印度擬否依據「麥馬洪線」向聯合國控訴匪共侵略?(丙)哈里曼訪印巴后觀察何如?邊境衝突將漸鬆弛抑轉趨擴大?印有無放棄中立及不結盟立場可能?印巴談判之展望如何?蘇俄可能採取之步驟如何?(丁)美方對印度及巴其斯坦有何具體承諾?(戊)印度拘禁華僑對親共與反共者之待遇有無區別?(二)希親訪哈里曼諮詢以上各點,並告以:(甲)倘印將本案提出聯合國,恐將引起匪共列席問題,並將涉及「麥馬洪線」邊界問題,屆時我被迫不得不宣布對此事之一貫立場。(乙)拘禁華僑事,希美方促請印度政府注意,切勿皂白不分,對所有華僑均采仇視態度。辦理情形報部。外交部。

台灣當局擔心的是,停戰後印度會向聯合國控訴「侵略」,倘若如此,則政府肯定要派代表去聯合國「應訴」,勢必又會牽出代表權問題,讓台灣很難堪。台灣當局對印度政府的政策無能為力,只能轉求美國婉阻印度向聯合國提告。

二、堅決反對美國關於「麥克馬洪線」的立場

印度敢於挑戰,與美國的慫恿有關。肯尼迪上台後對印度提供大量援助,支持尼赫魯政府在邊境採取軍事冒險政策。中印邊界衝突爆發后,美國認為是遏制的良機,有可能改變印度的不結盟政策。故美國國務院開始就指責侵略」,表示會以同情態度考慮印度的援助要求。1026日,美國駐印度大使加爾布雷思(John K.Gal-brait獲得授權宣布,美國承認麥克馬洪線一條傳統的、基本上被接受的國際邊界,美國完全支持印度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

美國的表態侵犯了的主權,台灣當局難以接受,通過各種渠道表達反對立場。「外交部」於27日電令蔣廷黻會晤華盛頓高官,表示台灣從未接受過「麥克馬洪線」,希望美方不要損害利益:

特急。密。蔣大使:(甲)美國大使館參事林乃德來部,告稱美政府將於數日內發表聲明,承認「麥馬洪線」為中印邊界,藉以譴責匪共,支持印度。本部立表異議,並請其就以下各點迅即電呈國務院:(一)我前曾向美政府說明,我並未承認該界線,並請勿遽爾採取立場。(二)我為美所承認唯一僉之政府,雖暫時不能有效控制中印交界之邊區,但終屬我法權管轄。美對該區域所有一切主張,應審慎考慮我方立場。(三)我為避免外界誤會,故對印匪邊境衝突未作表示。(四)倘美政府宣布承認「麥馬洪線」,我將被迫發表嚴重聲明,表示我未接受該線,以明立場。否則我政府恐將遭立法院質詢監察院彈劾。(五)美方如宣布承認「麥馬洪線」,必將激起我軍民強烈反感,我軍民及海外僑胞均寄望盟邦助我收復大陸,而美此舉實予人以輕易斷送我邊疆土地之印象。海內外輿論必將嘩然,群起抨擊,以致嚴重傷害中美友誼(六)匪用武力解決國際糾紛,美可譴責匪共支持印度之方式甚多,何以就此一糾紛事件,遽作不必要之裁定。(七)我正就古巴案多方支持美國,切望美政府萬勿就本案採取任何足以損我權益之措施。(乙)此事極為嚴重,且有高度時間性,我政府立場尤為堅定,希執事訪晤哈里曼或其他國務院更高級官員,剴切說明我方立場,請其緩發是項聲明。如鬚髮表聲明,則至少應避免提及「麥馬洪線」。辦理情形,希電部,並告劉代表。本電內容希知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劉代表。外交部。

電中提到的「劉代表」是台灣「駐聯合國代表」劉鍇。電報表明,台灣方面只是「為避免外界誤會」才未對中印邊境衝突作任何錶示,但如果美國貿然宣布承認「麥克馬洪線」,問題很嚴重,台灣有7條堅定反對的理由。台灣對美國的要求分為兩層:緩發支持印度的聲明;如發聲明,則絕對不能提「麥克馬洪線」。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台灣在「外交上」對美國依賴很強,卻也強調其在「古巴導彈危機」中支持了美國,作為「交換」。

台北與華盛頓間12個小時的時差,兩地黑夜白天完全顛倒,對於緊急外交事務的處理極為不利。蔣廷黻收到「外交部」的指令前,已發電報回台灣:

特急,極密。部次長:頃據國務院告,該院已於昨晚授權美駐印度大使於適當時間聲明,美政府承認「麥馬洪(Macmahon)線」為傳統及一般所接受之中印疆界。美方此一立場之決定系應美駐印度大使請求而作,以表明印度為匪共侵略之受害人。此事因須緊急處理,不及與我事先諮商,甚為遺憾。又柯爾克大使已同時奉令將美立場轉達我政府雲。又,第806號鈞電所提有關本案之指示尚未奉到。職廷。

由實際進程看,美國政府對台灣完全使用敷衍的「外交詞令」,在授權駐印度大使發表聲明后,且被追問的情形下才告知台灣方面,在事關主權的大事上「先斬後奏」。

蔣廷黻很是盡職,奉命后在27日晚(台北時間28日上午)緊急約見哈里曼,並在晚間去其寓所拜訪。他將談話結果報告台北:

特急。極密。部次長:494號電計達。807號電今日下午五時奉到后,職當即約見哈里曼,旋於同晚七時半偕江公使赴其寓所訪晤。職首告以頃奉政府急電,就美擬發表承認「麥馬洪線」為中印邊界事,我政府已將所持立場請美駐華大使館轉達國務院,不知彼已否接到報告。哈答尚無報告。職遂將鈞電指示各點扼要舉告,並強調稱我政府歷來從未接受「麥馬洪線」為中印定界,我舉國上下向認該線為英帝國主義果實之象徵,故始終堅決反對。此時美國如公開聲明承認該線,必將引起我朝野之強烈反感,屆時我政府必將被迫發表嚴重聲明,表示我未接受該線之立場,此與中美友誼自屬不利。抑有進者,大陸匪共無時無地不在宣傳美帝國主義之可恨,今美對英帝國主義之遺產竟表示應由印度繼承,此實予匪以反美宣傳一最有力之工具。深盼美能顧及我方立場,緩發此項聲明。哈謂,美政府當考慮我方立場,但不知美駐印度大使已否發表聲明。江公使當稱,葉格今晨曾電話告以國務院昨晚電飭美大使在新德里於適當時間(AT AN APPROPRIATE TIME)作此聲明,如能迅即電阻,尚能收緩發之效。職隨謂,美如擬支持印度,譴責匪共,發言方式甚多,但萬不宜公開聲明承認該線,以免親者所痛,仇者稱快。哈答,彼當即查詢此事,並對我方立場詳加考慮后,再予答覆雲。謹報,請鑒察。職廷。

見面過程中,哈里曼對加爾布雷思大使已發表聲明之事佯作不知,稱將「查詢」后答覆蔣廷黻。

台灣方面因情報滯后,對加爾布雷思已發聲明也一無所知,仍在努力阻止。28日,「副總統」陳誠接見美國前國防部長麥諾埃、駐台「大使」柯爾克等人時強調,「所謂『麥馬洪』乃過去英國侵略片面主張之邊界線,始終未予承認,請美國切勿提及此一名詞」。柯爾克表示,他已將台灣方面的意見電告國務院,「不知能否及時電令美駐印度大使修正其聲明稿。」台灣「外交部」將會見詳情電告蔣廷黻,令其再向美國務院轉達陳誠的意見。

麥克馬洪線」所包括的領土(紅色部分)

幾天的交涉中,台灣當局用盡各種方式阻止美國的聲明提及「麥克馬洪線」,得到的卻只是敷衍,美國我行我素,沒有因台灣的反對而有任何的改變(哪怕是在發表聲明的時間上)。29日,台灣「外交部」就中印邊境衝突發表聲明:

匪印邊境衝突已日益嚴重。共匪好戰成性,以滲透顛覆及武力威脅鄰邦為其策略,近內部困難重重,乃利用對外軍事冒險,以圖轉移大陸人民之注意而加強鎮壓匪區內之抗暴力量。至於所謂麥克馬洪線系英國在統治印度時期所片面主張之中印間國界,我政府從未接受,且堅決反對。鑒於匪印衝突中所涉及之中印疆界問題已引起國際間之注意,特就政府之立場再予著重聲明。

此聲明前半段「分析」大陸發動自衛戰爭的原因,重點是後半段表明台灣當局在「麥克馬洪線」問題上的一貫立場。此聲明出台的時間邏輯應該是:就在28日陳誠向「美國大使」表達過意見不久,台灣當局得到加爾布雷思發表涉及「麥克馬洪線」聲明的消息,被迫有所表示。可以說,是美國逼迫台灣不得不表態的。值得注意的是,聲明中未敢對美國有半點的批評與抱怨,連美國的名字都不敢提。蔣介石對美國的不滿只能在日記中發泄:

美國又做出了一件幼稚荒唐的言行。其美國駐印大使對印說,「馬克馬洪線」是國際所公認的界線,而且其美政府將即發表此種聲明以為袒護印度之表示,可謂荒唐之極,逼得我政府不得不先提出,政府從未承認此一界線,乃為此適宜之措施。嗟乎,美國領導自由世界,其知識淺薄至此,殊為寒心。

11月1日,《聯合報》發表題為《匪印衝突與中印疆界問題》的社論,全面闡述了台當局對中印疆界問題的立場。社論說,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並不知道中印武裝衝突是在哪國領土上進行的,盲目相信印度與英國所稱軍隊已進入印度境內百餘里,實際上,「麥克馬洪線」從未得到政府承認,是「無效的」。社論譏諷印度採取與大陸友好及在聯合國內的「媚共」政策,現在遭到武力反擊,「實在也可說是理所應當」。關於中印疆界的爭執,《聯合報》社論所持的立場是:

我們現在要告訴印度政府,也告訴世界各國,中、印兩國的疆界,必須等到合法政府反攻復國勝利以後,才能與印度政府一起重新勘察,正式劃定。印度與共匪之間,無論是經由談判也好,或是經由戰爭也好,都不能把這個問題解決。

此社論的說辭更多的是面向島內民眾,清楚地顯露出台灣當局面對中印衝突的尷尬處境:聲稱是的「合法政府」,保持對國家疆界的勘定權,但對現實的邊境衝突卻只能袖手旁觀,無可奈何;與美國等國結盟反對大陸,其立場卻得不到美國等國的支持。

台灣的各種反對未收到效果,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仍公開聲明,稱「麥克馬洪線」是「國際公認」的邊界。11月3日,蔣介石召見「總統府秘書長」張群等,要求對美國的聲明應加以「嚴重作書面抗議」,以表明台灣的一貫主張,此線「為英國偏面著造,而我從未承認也」。11月9日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向美國提出「嚴正抗議」,因為美國對「麥克馬洪線」所發表的見解,「顯與史實相違背」。

三、對印度態度的微妙變化

大陸與印度因邊境衝突的交惡,使台灣當局對改善與印度的關係產生了遐想。台灣「外交部」在11月底給各駐外單位發電報,強調中印戰爭錯綜複雜,「影響至大」,當局「縝密研討」認為有藉此機會爭取印度「積极參加反共戰線」的可能,提出了在各種外交場合下表態必須統一,不許有批評、刺激印度的六條規定:

(一)不發表譏嘲印度及尼赫魯之言論。(二)不主動討論「麥克馬洪線」問題,如被詢及,始說明我不承認之一貫立場。(三)不主動洽晤印度駐外使節,倘對方來訪,可以友好態度聽其意見,但不必即表示我盼與印復交之願望。(四)希望印度認清匪印戰爭乃印度反抗共產帝國主義之鬥爭,而非中印兩民族間之戰爭。盼印方避免傷害中印人民傳統友誼,對印境反共華僑之權益希予以保護。(五)與友邦或使節談及匪印戰爭時,可強調此乃世界反共鬥爭之一環。美英等國援助印度抵抗共黨威脅意義極為重大,但應從全球性反侵略戰爭觀點出發,否則目標不明顯,將被誤解為支持中立主義。(六)對印巴爭端,可表示在國際共黨侵略威脅下,自由國家必須清除矛盾,促成反共團結。

整個衝突期間,台灣始終宣傳戰爭是中共「內外交困」的結果、「滲透、顛覆及武力威脅鄰邦」的產物,藉以火上澆油,離間中印關係,希望印度方面能「覺醒」,斷絕與大陸的外交關係。台灣借美國助理國務卿哈里曼之口說出,「印度曾一心一意的想和中共做朋友,但這種努力被拒,而且被攻擊」,不結盟國家必須記住,「蘇俄與中共是不可依靠的。」

11月23日,蔣廷黻在美國對記者談話稱,中共在軍事上擊敗印度后,勢必會在南亞「加強推進顛覆活動」,下一個目標將是尼泊爾、不丹等國。蔣認為,印度尼赫魯政府已經意識到了與共產黨國家打交道的危險,「已經覺醒了一半,但還沒有完全覺醒。」「我不認為尼赫魯已下最大決心,將放棄一項不結盟政策或與中共完全絕交。」

時任台灣「駐美大使蔣廷黻

蔣介石對恢復與印度的關係取審慎態度,他12月5日寫道:對印度之政策「應取消極被動」,「不應加以樂觀」。 蔣注意到,中印衝突后雙方仍維持一定級別的外交關係,撤退了領事館,但卻「各留駐其代辦」。蔣介石對尼赫魯的態度是將信將疑:

觀泥黑路最近對印議會與軍隊所言者,稱中共過去所說的話中充滿了口是心非的譏哨(誚),整個事里顯然荒謬地不適當與錯誤。又稱如果中共自印度領土撤離,他將此邊境問題交由國際法庭解決雲。如其言果真,則其不與匪直接談判似有決心,而其受共匪之欺詐亦似有覺悟矣。

12月28日,「外交部長」沈昌煥在給蔣廷黻的專函中,提到了邊界戰爭以後台灣與印度在各地接洽的進展:「駐泰大使」杭立武在曼谷與印度外交官接洽保護在印華僑問題;「外交部司長」楊西崑烏干達與印度副外長梅嫩夫人晤談,梅嫩對楊西崑態度「極為懇切」,要其轉達對宋美齡的敬意,希望台灣能「早日收復大陸」;印度駐港專員向台灣「新聞局」駐港代表陳亦君表示,歡迎台灣記者前往印度採訪。台灣方面已「洽請」張國興以私人身份於明年初赴印,「先作初步觀察,約於一個月內返台報告」。沈昌煥還特別提到24日尼赫魯在公開談話稱,印度對人民與文化並無敵視,而對「匪共帝國主義侵略作風則抵抗到底」。沈昌煥對印方言行的樂觀判斷,決定派人先去做「初步考察」,字裡行間對改善與印度的關係充滿著期待。

在大陸與印度間因武裝衝突導致關係惡化之時,台灣的期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印度在當年聯合國大會「代表權」問題上,仍然支持驅逐台灣的主張,給了台灣當局當頭棒喝。

台灣當局在中印邊境衝突期間做的另一項工作,是保護在印華僑。當時印度發生較大規模的「排華」舉動,並以「安全」為由,在西孟加拉邊區、阿薩密邊區拘捕了約二千華僑,大約佔旅印華僑總數的六分之一。

為收籠海外僑胞人心,11月9日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提到保護在印華僑合法權益的問題:

此次匪印邊境衝突發生后,新德里學生竟在遊行中搗毀華僑商店,加爾各答方面我僑胞亦受騷擾與限制,印度政府事先未能予以保護,殊屬遺憾。吾人深盼印度政府尊重國際道義,迅采必要措施,以保護旅印華僑之權益。

11月26日,《聯合報》發表題為《為旅印僑胞請命》的社論,要求台灣當局絕不能因為沒有「外交關係」,就只發表「深表遺憾」聲明了事,而應多方努力以盡保護僑胞之責。 台灣當局曾通過美國政府向印度施壓,要求保護華僑。12月28日,「外交部長」沈昌煥向蔣廷黻通報近期與印度事務相關各項工作的進展,第一條就是通過「駐泰國大使」杭立武與印度官員接洽保護華僑的詳情:

匪印邊界衝突發生后,印度下令拘禁旅印華僑二千人左右,本部據報后迭經電飭駐泰、菲、越南各大使館,秘密洽請駐泰國政府(引者註:原文如此。應刪除「駐泰國政府」5字)洽印方,對反共及親共旅印華僑待遇應有區別。駐泰杭大使曾與印度駐泰大使秘密協商,最近杭大使已獲印度外交部官方保證,除阿薩姆情形特殊,印方不得不採取若干預防措施外,其他地區非共華僑,印度政府不致有歧視或不公平待遇,如有非共華僑遭遇虐待之個別情事發生,印度政府願知其詳並注意改善等語。

據此判斷,台灣方面為保護華僑方面進行的交涉,取得一定的進展。

綜上所述,發生在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使得聲稱「代表」的台灣當局陷入十分被動與尷尬的位置:因無從知曉大陸的戰略意圖,無法了解戰爭的進程,不能貿然表態。蔣介石等人判斷,這次衝突總體上使台海局勢朝著有利於其「反攻大陸」的方向發展。台灣當局也有著通過離間大陸與印度關係謀利的企圖。隨著大陸迅速宣布在邊境戰爭中停火,中印進入談判,台灣當局遂無隙可趁。在衝突期間,台灣當局堅決反對美國在「麥克馬洪線」上的錯誤立場,力圖維護領土與主權的完整,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浙大蔣研中心

微信ID:zhedajiangyan

蔣研中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