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度好文 | 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東北振興方案?

最近,微信群里對林毅夫教授主持的《吉林省經濟轉型升級研究報告(徵求意見稿)》有很多討論與爭鳴。「東北振興」、「再振興」始終未見成效,這幾年繼續「塌陷」,如何轉型發展是國家領導人極為重視並深感揪心的問題,人們高度關注「新結構經濟學」能否破解東北轉型發展難題,是十分自然的事。

目前學界爭議主要集中在:現行體制不變條件下政府產業政策能否破解東北振興難題;東北轉型發展應聚焦什麼產業。筆者去年暑期去內蒙古休假,到過滿洲里,近期也多次去遼寧和吉林開會,趁學界熱議之際,以「增量改革」為出發點,對這兩大問題發表幾點意見,供政府決策參考。

生產要素四分法和以人為本的市場導向

社會資本是傳統生產要素的粘合劑

世界銀行曾經將國民財富分為生產性資產、自然資本、人力資會資本四類。社會資本是一種文化與制度的混合物,決定著一個社會給定的資產在轉化為可持續福利方面為何比另一個社會更有效。或者說,社會資本積累決定著前三大生產要素增進國民福利的效率。這個四分法可以作為國家之間和一國內部地區之間資源秉賦比較優勢的有效分析框架。

就現狀而言,的國民財富結構存在失衡。

  • 重資產行業的固定資產和房地產等非生產性資產存在過度投資和泡沫;

  • 自然資源透支性開發,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 人力資本積累仍然不足,在勞動力供給的可持續性方面,在勞動者健康、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還有待提高;

  • 社會資本積累是有利有弊的。

社會資本 積累或包括文化在內的廣義制度,可理解為經濟活力、動力與國家治理能力的綜合決定因素,是傳統生產要素的粘合劑,因而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

在社會穩定、國家統一,進而保有全球最大潛在市場方面優勢明顯。城市土地國有制、行政配置資源的金融抑制政策也曾經發揮過促進增長、穩定經濟的積極作用。但是政府職能的扭曲,權貴憑藉權力攫取稀缺資源再通過市場兌現佔為已有的現行體制已造成嚴重的經濟不平衡問題和社會不穩定隱患。

從戰後70餘年的國際經驗來看,和平與發展與很多非洲國家無緣。作為世界級難題其原因複雜,但是缺乏有利於生產性投資的社會資本積累顯然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東北地區經濟塌陷而言,根植於本地傳統文化深處的「隱性體制」(劉世錦語)或潛規則顯然是窒息經濟活力、動力的社會資本「負資產」。資源秉賦與產業的比較優勢分析必須與廣義制度的比較分析相結合,否則必定會有重大缺憾。

產業發展應「以人為本」

產業定位需要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市場導向基礎上,應系統研究人口結構和收入結構。人口年齡結構給出本國居民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收入結構則決定了這些客觀需要在何時並以何種規模轉化為有購買力的市場需求。因此,東北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規劃需要建立在宏觀環境、現行產業結構和市場需求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基礎上。民營企業投資必定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吸引民間資本需要考慮產業發展的市場容量。國家投資也需要支持有持續市場需求的產業發展,以避免戰略資源的錯配或浪費。

當前產業結構存在嚴重失衡。由於以銀行為主體、以國家信用擔保為基礎的金融體系的扭曲,出現過度依賴抵押品和國有製成份的金融資源錯配,形成製造業、房地產業和地方政府基礎設施過度投資和重資產行業產能過剩的嚴重局面。目前製造業產能利用率在65-70%之間,過剩產能規模估計是加入WTO前的5至7倍。2015年國企和央企負債率分別高達74.5%和89.5%。在民間投資持續低迷背景下,基礎設施投資持續保持在20%的高增長,除了保增長外,也是為了消化過剩產能、避免國有企業塌陷引發債務危機。作為民營企業主戰場的紡織服裝等輕工產業,產能過剩也是十分嚴重的。生產的紡織品在全球範圍鋪天蓋地,以T恤生產為例,早在幾年前年產量就達到了500億件,全球每人每年7件的供應量。相信近十年來民營企業已經經歷了自發的市場調整,這也是產業資本遊離實業、脫實向虛的重要背景。因此,東三省的產業發展需要尋找新方向,尋求新突破。本土製造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穩中求進、轉型升級,決非規模擴張。

「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出發,筆者可對產業發展和財富結構調整的未來趨勢做如下推演:

  • 最終消費需求的演變趨勢是,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均收入的提高,物質產品消費的相對重要性下降;精神文化產品、體驗與即時消費服務的重要性增強。居民出境旅遊、休閑和度假已多年維持在1億人次之上,並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戰狼2」票房突破50億元的個案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文化產品及其多樣性選擇的「饑渴」。

  • 財富結構演變趨勢是,技術折舊、物質損耗以及共享理念的興起將共同導致物質財富需求及其市場價格的相對下降;精神文化財富具有共享性、耐耗性或永續性,其效用與市場價值將不斷上升。

  • 具有文化內涵和技術含量的物質產品生產能力(涉及製造業優化升級與消費品質量與品牌影響力的提升)、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能力、以及即時消費服務的供給能力的重要性日益顯現。

  • 發展水平的多層次性與多元社會結構將使各階層分階段先後繼起地進入到「后物質主義」時代

  • 生產將從標準化、大規模的生產方式轉向個性化、人性化、多樣化和小製作的生產方式。

  • 與此相適應,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將面臨不斷的創新與變革。

東北振興需要「增量改革」

筆者認為,以往東北振興政策未能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新資源被舊體制(特指根植於本地文化深處的隱性體制或潛規則)吞沒。有效率的企業組織是有效組織社會資源進行投資和生產的微觀主體,東北缺乏有效率的企業組織是東北塌陷的直接原因。以往中央政府所給的地區發展政策只是提供資金或增量生產資源,未能對培育有效率企業組織發揮積極作用。東北振興需要將重心放在營造有利於現代企業組織發育和成長的制度環境上。增量改革的內涵有兩點:

創設改革試驗與新產業發展的特別行政區

制度能否輸入?或者說在舊體制上能否複製新制度?如果不是不可能,那也是極端困難的。從正反兩方面經驗來看,美國在發展家推進「華盛頓共識」,試圖輸入有利於外商直接投資的西方制度,實驗證明是不成功的,甚至是很失敗的。相反,在曾經的邊陲漁村深圳建設經濟特區則取得了偉大的成功。其成功經驗就是「一張白紙可畫最新最美的圖畫」。新制度的植入不會有本土利益集團的干擾,新制度形成過程中從外部招商引資、引進人才、技術和勞動者,任何企業和個人都需要按特區的制度和規則行事。建設改革試驗與產業發展特區是以先進位度整合外來資源,排除了舊勢力扭曲新制度扼殺外來新生力量的可能性。因此,可在東北三省自然環境良好,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分別設立一個作為改革試驗田和新興產業發展基地的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具有地級市的行政級別,歸國家發改委直管,稅收由省市兩級政府分成。

國有經濟維持穩定,非公經濟自由發展

「增量改革」是漸進經濟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上世紀80-90年代,政府通過財政投入和銀行政策性貸款維持國有經濟穩定,同時促進非公經濟快速發展;在非公經濟壯大起來后,黨的「十五大」啟動了國有資本退出競爭性行業的戰略調整。虧損累累的國有企業通過民營化改革起死回生。民營部門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幫助國有部門消化吸收了數千萬下崗工人。國有部門就業已從本世紀初的60%下降到目前的15%。

筆者建議,東北過剩行業的國有企業改革應在強大的組織動員和形成社會共識的基礎上以分拆出售子公司/分公司的方式瘦身,或者以降薪休假、下崗培訓、帶職停薪等更為溫和的方式部分去產能,近中期以維持社會經濟穩定為直接目標。同時讓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在特別行政區自由發展。政府以土地和自然資源入股形成國有股權,以財務投資者身份分享企業成長成果,不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特別行政區初創時期實行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特別行政區官員可由中央政府從沿海開放省市幹部中選派,也可向社會公開招聘,行政和企業管理業績突出的優先錄用;在行政高效率基礎上實施高薪養廉的薪酬制度。

東北振興的新產業定位:

直接為人服務的最終消費產業

2007年人口佔全球19%,消費僅佔全球的5.3%,美國人口佔全球5%,消費卻佔全球的30.2%(瑞信,2008)。借錢給美國人支持其高消費的相互依存模式長遠來看對具有更大的戰略風險。經濟轉型需要需求側改革,即加大力度啟動內部消費需求,以減輕經濟增長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

有三個總和生育率數據可基本刻畫人口結構的主要特徵和消費需求的變化態勢。1961、1990和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6.1、2.2和1.047。50-60年代這一代的人數大約是後面兩代人的1.5倍,而且50-60后和80-90后這兩代人是財富已經積累和正在快速積累的人群。未來十餘年進入中產階級的人數將達6-7億人。因此研究這兩段年齡人口的消費需求將可鎖定未來大部分高成長產業的所在領域。

2020年,1950-1965年出生的人群年齡在55-70歲。其需求的排序應該是:健康、高品質食品、休閑娛樂和度假旅遊。相比較,80-90后一代的年齡在20至40歲,有著高品質食品、強體健身、文化娛樂、冰雪運動與野外體驗等等消費需求。除此之外,學習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因此在上述消費產品和服務業的發展中還可嵌入各類教育培訓項目。比如老年人的文化藝術鑒賞與體驗項目、年輕人的各類技能培訓以及供各大企業開展培訓的基地都可開設。東北三省完全可以藉助其冬天冰雪、夏天涼爽、春華秋實的氣候條件,較少污染的森林環境,以及多國文化與本地少數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比較優勢,建成中產階級休閑、度假和遊樂的人間天堂。

最後,需要放寬外資的市場准入,吸引國外領先的大健康、大文化企業進行直接投資,或以PPP的方式,將民營資本、外國資本與國有資本相結合,創設全球一流的文化娛樂企業,彌補現階段當地旅遊文化產業品位較低,品種單一的供給能力不足。

  •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