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不接觸大師,要想成為大師很難

天空中的太陽溫暖著我們活著的人,陳子庄生前感受到的卻只是孤獨與貧寒,但他的藝術成就是不容質疑的。他不該被社會遺忘。在盡情享用陳子庄先生留給我們的巨大的精神財富的同時,我們不禁發問,新時期的藝術家們,您將為歷史留下什麼?

已故國畫大家陳子庄先生的百餘件遺作於2001年年底在福建省畫院展出期間,由福建省文聯、福建省畫院召集省內知名畫家、學者40餘人舉辦了頗具學術意義的陳子庄藝術暨當代花鳥山水畫現狀及發展研討會。研討會由陳傳席先生主講,涉及了陳子庄繪畫的特徵評估、意義界定及當代繪畫現狀批評等頗多熱門話題。

陳子庄作品

在孤獨與高貴之間

很感謝福建省文聯、福建省畫院邀請我參加這次活動。福州我是第二次來,印象非常好,這次來這裡,主要是來看陳子庄的畫,隨便講一講,主講我不敢當。

來福州之前,我在桂林參加全國美協的一個會議。會議結束后,我便經廣州來到福州,因此,對一些問題還來不及認真思考。我想以座談的方式進行,這樣能講一些真正的東西,也許不夠有系統性,但對思考一些具體問題會有些幫助。陳子庄的畫,我是在1981年初首次在雜誌上見到的,他的作品立即引起我的注意,剛好那年我到四川考察,就特意前往看陳子庄的畫。當時,陳子庄的畫還沒引起人的注意,我給陳壽岳(陳子庄長子)講了陳子庄的重要性,他很高興,拿一大疊陳子庄的畫給我看,說:「你挑吧,你看中哪幾張,拿幾張走。」我說,我不能要,這些畫將來都是國寶,你一定要好好保存。他很感動,並一直與我保持聯繫。

這次,陳子庄畫作在福建展出,對我也很有誘惑力,陳子庄的畫我最初看了很激動,後來看畫集多了,我對他的評價又低了一點,這次看,又令我很感動。因此,我得出結論,是那些畫集印得不好,好畫一印就印差了、差畫一印反而好了。我這次寫現代繪畫史,是要把陳子庄作為蜀派的一個重要畫家來研究的。

我現在具體談我對陳子庄繪畫的看法,我覺得陳子庄的畫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他的畫有趣,就是說他的畫生動、自然、不做作、天真爛漫。畫畫要純真無雜念,不直率、不坦誠就成不了大家。

第二,陳子庄的畫畫得很松,松不是指結構松,而是用筆松,再就是散淡,尤其是書法家,終身追求的就是散和淡,散就是心無雜念,沒有負擔,就是自然而然、平淡天真,它跟趣是相輔相成的。當然,這需要修鍊,石濤的畫我不是十分欣賞,石濤的畫不如漸江,漸江就是弘仁。弘仁的畫格調高,完全沒有俗氣。

我曾專程到美國夏威夷的一家博物館看弘仁的畫,我現在想起那張畫我就激動,那張畫不皴也不擦,就是線條空鉤,每一塊石頭象晶瑩的玉一樣有透明感。天再熱,裡面都能散出一股寒氣。任何人畫畫,都應有一股氣,沒有這股氣,你的畫就是死畫。潘天壽的畫有一股霸氣。但是濁氣就不好。吳昌碩的畫,我對他評價不太高,把吳昌碩作為一代大師來評價,還有一些欠缺,但他比一般畫家要好得多,他的畫就有一股「濁」氣,使得他的格調降低了。

齊白石的畫就比他高,齊白石的畫沒有「濁」氣,他有一股「清」氣。但齊白石的畫也不是每張都好,好畫只有百分之十,你要看他百分之十的畫,你會非常激動、驚訝。齊白石這人貪財,你給他錢,他就給你畫,他的畫從來不撕,這對他的畫名有些影響。當然,評價一個畫家,只能用最好的畫評價他。

學陳子庄的畫的人也有不少,但大多數人只學到一點皮毛,就是因為缺少陳子庄那股氣,這股氣是最不易得到的。我們再講一下散淡,散淡要靠體會,但是你理論上沒有認識到,永遠體會不到。理論上認識到了,你還要實踐一段時間。劉文西就是字寫不好,他寫字非常認真,越認真越寫不好字。當然,寫字不能馬馬虎虎不用功。寫字要輕鬆,練字練一輩子,就練「散、淡」二字,散淡就是自然而然,下筆鬆動。

我小時候練字,認為寫字很容易,對著字帖寫象就行了,我臨王羲之《蘭亭序》,九年下來,一天也不間斷,最後還是沒寫好。書法沒人指導,是學不好的。不接觸大師,要想成為大師確實是不容易的事。因為大師是幾代人的經驗和智慧積累起來的,你從大師那裡可以用很短的時間就得到幾十年都體會不到的東西。劉文西寫字太認真,他越認真,腕就越硬,寫字就是要腕靈活才能寫好字,他就不懂這個道理。天下事,有知而不能做到,沒有不知而能做到的。

莊子說:「既雕既琢,復歸於朴」。開始要「雕」與「琢」,但最後是沒有雕琢氣的,是平淡樸實的。但如果沒有「既雕既琢」的過程,那就不會有太深的功力。功力就在「既雕既琢」中一步一步加深的。

在桂林的會議上,談到中西藝術的問題,有些人認為,的藝術是落後的,但我認為,的經濟落後,藝術可沒有落後,我們的大師,比如說象陳子庄這樣的大師,不能成為世界公認的大師,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的經濟實力太差。經濟落後,的藝術理論也不被人重視。六朝謝赫的《六法論》,就說到氣韻。畫人不強調人的外形,而注重表現人的風度氣質。

西方在文藝復興時期,還談論要「做大自然的兒子還是孫子」,他們的理論就強調繪畫要忠實於大自然,而畫一開始就直透藝術的本質----「畫者心印也」畫談的是「天人合一」畫就是寫自己,既不是大自然的兒子也不是大自然的孫子.這種感受西方繪畫到了近代才意識到而且多數受畫的影響他們的理論比我們落後了十幾個世紀。

外國人對的繪畫很難理解,對筆墨中豐富的內涵看不懂,只能看到外表的東西。當然,國外真正的大師對的藝術還是有認識力的。畢加索用毛筆學畫其中仿齊白石的畫就有五大冊每冊三四十幅,莫奈也臨摹過畫,他畫的《睡蓮》,從構圖到畫法,都很有畫的味道。但是,他們學畫,都歸到自己民族的特色。

董其昌提出書畫「尚暗不尚明」,暗是指用筆藏而不露,有內涵。但太「暗」也不好,壓抑自己的精神狀態,「四王」的畫都太「暗」,弘一法師的字也很「暗」,但他是內心修鍊的結果,是真實的流露,所以他的字境界高。陸儼少的畫不厚,用筆薄,所以陸儼少要成為大師很困難,陸儼少的畫能看不能學,潘天壽也不能學,陳子庄的畫可以學。陸儼少對古代畫論理解還不深,他雖然用筆方法基本正確,但缺少厚度,同時,他又沒有陳子庄繪畫的生動和趣味。當然,陸儼少還是名家,說他的不足之處,是提高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來講的,如果和一般畫家比較,他還是了不起的,當代畫家能達到這種水平的也不是太多。

我還要談一談內在美與形式美的問題。吳冠中的畫,有形式美,但缺少內在美。黃賓虹的畫就有內在美,內涵豐富。林散之書法的主要突破點,就是用筆的內在變化豐富。但林散之書法突破這一點,大家又把他捧得太高,林散之說自己的字比祝枝山好,但見到王鐸要低頭。他的字肯定不如王鐸,但他說比祝枝山好,也未必,雖然他用筆的內在變化比祝枝山豐富,但祝枝山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性情,應該說他們二人的字還是各有特點。明代中期的書法家中,我看還是祝枝山的字寫得好。

吳冠中在文章中提倡形式美,當然,作品的形式美也是很重要的,在功力相等的兩幅畫中,形式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最終的功力,不是看你的形式,而是看你的內在美。黃賓虹的畫不在構圖上講究,在形式上出奇,他在內在美上下功夫,黃賓虹的書法比林散之要高,書法界把林散之提得很高,把黃賓虹的書法放在很低的位置,這是不正確的。包括把沙孟海的地位也排得很高,那也是錯誤的。沙孟海的字,格調上還欠缺。很多人學陳子庄、學齊白石,達不到他們的境界,就是因為缺少內在美。形式的東西,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可以在偶然性的機會得到,而內在美,必須經長時間修鍊。

現在很多人不搞傳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傳統沒有理解能力。吳冠中小時候在偶然機會考了美術院校,後來學了法語,到國外留學,因為在國外掙錢困難,他又回來了,回來的目的並不是象他所說的是因為愛國,在國外又學外語,在畫和西洋畫上,都沒有學到多少東西。他在五十年代偶爾發表一些水彩,也不過是那個水平,到了八十年代,他和宜興的徐悲鴻美術館館長說,我的這個油畫,努力一下,可能還不錯,我油畫和別人不一樣,也許在將來美術史上能留一個指甲痕,但我的畫還不行。到九十年代初,他和北京的一位理論家說,繪畫,現在只有一個半大師,一個就是林風眠,半個就是我。到了2000年他講林風眠也不如他了。他對自己的定位逐步改變,大家一捧,他就飄飄然了。吳冠中發表那麼多關於形式美的言論就是因為他不懂傳統,不懂文化、不懂他膽子才大。

我再給大家談一談陳子庄的速寫,他的速寫應專門研究一下,或出一本速寫集。他的速寫不是完全寫實的,按自己的思路取捨,當場構思,改用毛筆畫出來就是一張好作品。畫畫用腦要多於用手,天才有一個共性,善於思考,敢於肯定,陳子庄的速寫用筆就肯定,而且很瀟洒,並能將傳統的用筆方法用到鉛筆中來,很富有變化。天才人物,他的興趣肯定不會是單一的,象畢加索,不光會畫畫,他也能寫詩,寫文章,搞陶藝。郭沫若是詩、書法、戲劇、考古、歷史,樣樣都通。陳子庄的興趣也很廣泛,對考古、古瓷器都有研究,而且武術高超,他豐厚的文化底蘊,又加上他拜過幾個高人為師,天份又高,所以他在繪畫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

現在的畫家主要問題是畫傳統的不懂傳統,畫現代的不懂現代,這是當代繪畫的一個悲劇,不懂傳統的問題我剛才已經談了很多,這個現代派,很多人都在攻擊,我以前不發表任何言論,現代派的畫家對傳統的東西不滿,他們力求繪畫有豐富的內涵,有哲學意義。在歐洲的美術學院,不請畫家去上課,而是請哲學家去上課,這種想法也是對的,但是藝術是自我表現的,你深沉,作品也深沉,你淺薄,作品也淺薄。你自己沒有深沉的文化內涵,沒有哲學頭腦,你力求在你的繪畫中有多深的內涵和哲學意義,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現代派的作品,大多數是不可取的。

陳子庄作品

出現上述現狀,我想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原因跟招生有關係。現在美術院校招生,主要考素描、色彩和速寫。因此,小孩從國中開始就畫素描、色彩和速寫,那是傳統西洋畫的基礎。學西洋畫的基礎來畫畫,這就有問題。而畫的基礎,主要是書法,是古典文化。不畫畫的小孩在讀書,而畫畫的小孩光是畫畫,不看書。畫畫只是技巧的提高,年齡大了,技巧還可以學,但讀書效果就非常差。我們的招生制度,促使小孩在最需要讀書的時候去學畫畫,你素描不好,色彩不好,就考不上大學。在大學裡面,有開設哲學課,古典文學課和外語課,學生都是應付的,很少有學生認真學,最近幾年,考研的學生才把語言抓了一下。二十幾歲讀古文已經晚了一點,何況這時候還是不讀,讀書少、練字也少,有些學校不教書法,即使有開書法課,學生也是應付一下,認為能搞好畢業創作就行。

陳子庄作品

我寫文章曾說過,劉文西、李琦、蔣兆和,年齡越大,畫得越差。李琦三十二歲時畫的《毛主席走遍全國》,那張畫畫得相當的好,但三十二歲以後,他的畫一天比一天差。劉文西的《祖孫四代》是三十歲畫的,《支書和老貧農》是三十二歲畫的,他的水平到頂了。後來水平就下降,問題在於他從小畫素描,不太讀書。

另一方面,經濟也是影響當代繪畫的一個重要問題,政治對藝術的干擾,你如果能充分利用,損失不是太大,也許你也能畫出很好的作品,比如說李可染、錢松喦的繪畫就是借政治的力量把自已推到一個高度的。糊裡糊塗永遠成不了大畫家,你必須頭腦非常清醒,成功人物都善於思考。只要動腦筋思考,政治力量不會阻礙你,經濟就會阻礙你。經濟的大潮,對的繪畫是一個很大的損害,經濟發達,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文化發展很急切的跟著經濟走,那就麻煩了。

就拿揚州八怪來說,商業的局限,導致了揚州八怪的畫格調不高,再就是很簡單。揚州八怪的畫迎合了小市民的文化口味,但對衝擊當時「四王」的死氣沉沉畫風有一定貢獻,因為做生意的人都是很有生氣的,不喜歡死氣沉沉。「四王」的畫,講究「靜」、「凈」,「靜」是安靜,古代的靜美要比動美高,「凈」是乾淨。揚州文化發達是以經濟發達為基礎的,但揚州畫家屈服買主、商人,商人要什麼畫,我就畫什麼畫,造成了的揚州八怪的畫格調低下。

陳子庄作品

第三個問題,這幾十年來,畫壇動輒講創新,講個人風格,唐、宋以前從來不提創新,也不提個人風格,恰恰有新意,有個人風格。過分的強調個人風格,不注重內在藝術功力的提高及審美的升華,那麼你表現的只是花樣,不要把花樣當風格,功力不夠,學養不夠,天天在搞花樣,這一點,對當代畫家也是有影響的。

最後我再談談繪畫的三個標準,就是現代的、民族的、個人的。我們看陳子庄的畫,他是現代的,他和明清以前的畫不一樣,他雖然學了吳昌碩,學了齊白石和黃賓虹,但他即不是黃賓虹,也不是齊白石,他有自己的東西,有現代感。一個民族要想發展,一方面要認真保存自己,二要強烈的吸收外來的東西,西方的影響,也是不能忽視的,不能說我們談畫的優越性,就否定外國的東西,外國的東西也有它的科學性。有人說畫窮途末路,但是,只要畫還有用處,人還欣賞他,畫就不會消亡。人在的文化土壤上,必須搞民族的東西,學習西方的東西,也要化為民族的東西。有些人認為傳統就是重複,傳統並不是重複,而恰恰是發展,不論是美術還是文學,古代凡是發起複古運動的,都在文學史和美術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迹。唐宋八大家都是復古的巨匠,文藝復興就是復古,就是恢復傳統,但復古不等於重複,而是「托古改制」。

現在看來,學習西方的東西來創造自己民族風格的幾位代表畫家,其成就還沒有趕上從傳統內部學習的大師,黃賓虹、齊白石是學習傳統的,但他們沒有重複傳統,時代不一樣,個性不一樣,自然顯示出自己的面目。民族藝術本身有一股原動力,能促使你發展,當然,能吸收一些西方的東西為我所用,那也是有必要的,有沒有民族氣質、現代感、個人風格是決定你能不能成為大畫家的三個條件。當然,個人風格不是你想追求就能追求到的。個人風格,一要強烈追求,第二要自然而然,強烈追求就是把想到的東西努力去做,沒有這一點,風格的顯露就要慢一點,但一開始就強烈追求,就很難有深度和厚度,要自然而然,要有長時間內在學養的積累和人文精神的修鍊。

好了,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古畫U盤

每晚藝術充電2分鐘

識別關注

微水墨

識別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