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港漂的我去了一趟富人區豪宅,嘖嘖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黃博寧

► 香港浸會大學碩士,北京、香港、悉尼三地媒體人

香港社會一直說,這些年工資不見長,房價一路飆,年輕人上樓難,所以不得不上街。從2012年到2017年,我在香港停留了5年,住了5個地方,聽了幾十場涉及土地和房屋的論壇講座,進了上百戶人家。今天就來聊聊香港房子這些事。

換房記

我的第一個落腳點,是公屋的親戚家。公屋是港府為基層提供的租房,現在有30.7%的人住,租金非常便宜,1000至3000港幣不等。申請公屋要經過嚴格審批,對收入、資產都有要求,超過就要多交租金或讓出。公屋一直供不應求,從申請到住上要等4年或者更長。我住過的這套公屋,面積40平米,三室一廳一衛,一家4口住在其中。公屋一層有20至50戶人家,體積龐大,可以參照福建土樓。

香港擁擠不堪的公屋,來源:網易

第二個地方是學校的宿舍。說是宿舍,離學校有1個小時的路程。走20分鐘到捷運站,做20分鐘捷運,再走15分鐘,才能到學校。如果不差錢,可以下了捷運做小巴。然而15分鐘的距離,小巴要4塊錢,還要繞路,乘客隨時可以叫停,算上等車的時間,不比走快。宿舍大概50平米,兩間睡房,每間三人,一個大廳,每人一個桌子,不準煮飯。當時選擇,完全是由於便宜,每月房租不到2000,還省去了自己找房子的麻煩。每天一個小時的路程,也是體驗一下香港學生的感受。香港的高校和內地不一樣,不會給所有學生提供住宿,很多住在新界的學生,都要通勤3個小時或更多上下學。

第三個地方是居屋。居屋是港督麥理浩在上世紀70年代推出的「居者有其屋」計劃。政府以市價的60%至70%,將40到80平米的房子,以200到300萬的價格賣出。現在約15.2%的港人住在居屋中。麥理浩雖是英國人,卻深諳華人安居樂業的心理。居屋社區超市、健身設備、中國小一應俱全。某種程度上,居屋幫助鞏固了「港人」的身份認同。

按理說,居屋只能自己居住,不可以出租。可是精明的房東嗅到了商機,私下租給來上學的內地學生,一室一廳,大概不到30平米的房子,2012年租價8300港幣,4個人住,2張上下鋪,兩人住廳,兩人住卧室,廳里還擺放了4張桌子。條件雖然艱苦,房子依然槍手。我們畢業一走,房東轉手以9100的價格,租給下一波內地學生。

最後兩個是私樓,每個住了兩年,租金都接近2萬港幣。私樓是中產階級的居住區,每層只有6到8戶人間,住戶都是標準的白領或專業人士。兩套房子大概都在50至60平米之間,廳大概25平米,兩間小房子6平米,主卧稍大一些。想給卧室拍個全景,在門口都拍不到。屋子裡放下床、衣櫃、桌子,再放椅子都多餘,乾脆也就不用了。人們說,在香港能「三面下床」就是混的好。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上下鋪連「半面下床」都算不上,單間一般也只能左邊或右邊一面下床,那兩邊不是靠著牆,就是挨著柜子。在內地看來,這居住條件實在惡劣。然而對於港漂來說,有獨立房間,廳不住人,還在港島,就偷著笑吧。

港人喜歡以住哪裡看人的出身。無怪,香港70位立法會議員,只有3位出身政府的公營房屋,與45%的居住人口不成比例。3位公屋議員全部來自非建制派,分別是泛民主派的鄺俊宇、激進泛民梁國雄、本土派羅冠聰。從這個角度看,比起律師和商人,他們更能體會基層大眾的感受。而當上議員,薪水每月9萬,其人的公屋資格也被質疑。

豪宅

年中,我也走過不少住宅。豪宅里,印象最深的有兩套。一套是一位老師,住在九龍一處私樓的頂層,兩層打通,層高大概5米。這位老師出生內地,國小移民香港,一路學霸,留學英法,世界頂級金融機構高管。我聽其他知情人說,房子一個月租金就在10萬港幣以上。他的孩子有英國和法國保姆教兩國語言,他和太太分別和孩子說粵語和普通話。這種起跑線,如何是公屋人士能比的?而這位老師,絕對基層家庭出身,小時候住在著名的貧民窟九龍城寨附近。人家有今天的地位,路人甲乙丙丁又豈能不服?

還有一套豪宅,是朋友來港時在Airbnb上的短租,位於港島地地道道的富人區。所謂富人區,大巴根本不到,只有小巴通到捷運站。這種地方,要用身份證登記,樓下的物業打電話給住戶確認過,方可進入。我當時說上去,只是把朋友接下來。然而進去看到50平米的客廳,踏上陽台俯瞰港島的景色時,瞬間就出不來了。

了解才知道,這家主人是內地來香港的移民,生意人,常年在內地,有一個接班的兒子,一個從英國讀完大學回來的女兒。女兒之外,其他人常年不在香港,小女主人把房子放到Airbnb上,就是想多認識點朋友,一間房子每天400多港幣的租金,和整套房子每個月8萬的租金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房間的常駐人口只有菲佣,住在廚房後面黑暗狹小的空間,房間在她的打掃下一塵不染。

還有一種,地方大租金低,就是村屋。村屋都離城裡比較遠,有些在行山道、離島的村屋,會讓人覺得,這根本不是香港。村屋居住環境好,層高不說還安靜,一層有時能有70平米,兩層140平米,在香港妥妥的就是千尺豪宅了。一位友人的村屋,坐落在城市盡頭的捷運站,開車還要15分鐘的地方,包括天台上下三層,從窗戶能看到青山碧海。不過她早年就已經移民國外,現在打算以千萬港幣價格賣掉房子,徹底告別香港,與已經定居國外的孩子們團聚。

不過這些「豪宅」,都算不上頂級。真正的豪宅,是山頂、海邊的獨棟別墅,陽明山莊也只算入門。那些地方,只有私家車能到達。作為普通市民,只有周末行山的時候,可以遠遠觀望一下大宅里配套的網球場和游泳池。這種地方,一套港幣上億。

李嘉誠豪宅

住豪宅是極少數人。53%的港人住在私樓。私樓的居住環境明顯好於公屋和居屋。私樓附近,內地新移民、日本韓國人、白人明顯增加,菲律賓和印尼籍傭人也經常出現。不過,私樓住戶怨氣也最大。他們大多是拿固定薪水的白領或專業人士。夫妻兩人的工資還貸款,再養孩子、供保險、贍養父母,生活也是壓力山大。然而由於收入遠遠高於港府規定的公屋和居屋申請標準,所以享受不到。常有人抱怨,住公屋的人省吃儉用,可以在內地的廣東福建老家,甚至深圳買好幾套房子。私樓這群所謂的中產,卻只能辛苦供樓。

有好就有壞。我曾經去公屋採訪過兩位參加抗戰的老人。其中一位是江西人,黃埔軍校畢業,是遠征軍的一員,印緬戰場上從野人山走出,九死一生,與蔣經國同機赴台,官至國軍中將。命運的捉弄,晚年他竟然付不起尖沙咀每月4000多的房租,只能向港府申請公屋。現在98歲高齡,獨自一人住在貧民區,一套面積不到10平米的房子內。卧室面積約5平米,剩下是廚房和廁所。好在他本人還身體硬朗,能淡然面對人生的起伏。他跟我說,每月靠港府3000多的綜援,付800多的房租,交完水電費、伙食之後,還有富餘。

這還不算最差的。香港的棺材房、籠屋,每年都是傳媒報道的熱門話題。新民黨主席、前特首參選人葉劉淑儀曾專門體驗棺材房,表達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決心。不過,這些我就沒有親自見過了。從我的經驗看,港劇里的平民住房,比較符合大多數香港人的居住環境。而那些大屋子,基本都是騙人的。

新民黨主席、前特首參選人葉劉淑儀體驗棺材房

買房的事兒

在港買房難不難?所有大城市,買房都不容易。比如北京,平均月工資6000,房價6萬,一年不吃不喝買1.2平米,香港平均工資15000,房價10萬,一年不吃不喝買1.8平米。這麼看來,似乎香港買房子還容易點。香港的戶型沒有最小,只有更小,20平米一套的房子絕不是開玩笑。根據多年的居住體驗,香港的房子利用率極高,每一寸空間都不浪費。香港家庭一般有2個以上子女,本地人買房,多半父母愛莫能助,要靠年輕人自己奮鬥。

香港管買房叫「上車」,先買小的,再以小換大。兩居「上車盤」40平米左右,稍微好點的地段要400萬。以三成計,首付120萬。如果是結婚買房,一般60平米,首付約180萬。以畢業10年平均年薪25萬,每年存12萬計算,兩個人努力點10年買房有望。如果是港漂出身,父母幫幫忙,熬過7年換了永居,不用加罰印花稅的時候,還是大有希望的。

土地和房屋問題,一直是特首施政的重中之重。董建華上台的時候推出過8萬5計劃,可惜趕上亞洲金融風暴,功虧一簣。梁振英提出5年建7.5個公屋的計劃,基本完成,不過私樓的房價並未因此而放緩增長。而且,如果收入超過公屋和居屋的線,這些根本指望不上。新一任特首林鄭月娥打算搞「首次置業上車盤」,不過現在還沒有具體的計劃。

什麼人能買起房?港漂里最能買得起房子的就是保險從業者。香港買保險時查的嚴,核准一旦生效則險種全,理賠率高且及時。這幾年,內地發現了這塊藍海市場,保險成為香港為數不多蓬勃發展的行業之一。不少畢業就投身保險業,也有不少博士畢業,為了掙錢也毅然投身這一行業。有內地朋友幫襯的經紀人,顯然比純香港人有優勢。很多不過20多歲,已經偷偷買了一套甚至多套房子,晉陞為有產一族。

猜你喜歡

打擊台毒!巴拿馬宣布與台灣「斷交」 警方通報中財兇殺案最新情況 於歡案二審宣判結果:有期徒刑五年

轉載規範請後台回復:轉載

商務合作/廣告投放

[email protected]

QQ 2920915625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觀察者網」】

此新聞來源於新浪新聞app頭條頻道

http://k.sina.cn/article_1887344341_707e96d5019002gsy.html?cre=tianyi&mod=f&loc=9&r=0&doct=0&rfunc=52&tj=param_test&s=0&tr=12&fromsinago=1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