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聲快訊】納西族語言遺產系列叢書4卷本首發,意義深遠…… / 黨建+脫貧攻堅 建幸福鄉村

傳播麗江新聲音 做有價值的內容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麗江新聲】

1、納西族語言遺產系列叢書4卷本首發,意義深遠……

2、【基層黨建】黨建+脫貧攻堅 建幸福鄉村

1、納西族語言遺產系列叢書4卷本首發,意義深遠……

7月22日上午,由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文字出版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的納西族語言遺產系列叢書之《納西族勞作歌選》《納西族長調選1》《納西族長調選2》《納西語台詞選》4卷本首發座談會舉行。





據了解,納西族語言遺產系列叢書是由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原巡視員、雲南省少數民族語文指導工作委員會原主任木禎、麗江市委宣傳部部長江勇、麗江市旅發委主任和仕勇策劃。玉龍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玉龍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玉龍縣民族文化與社會性別研究會共同實施的搶救出版納西族語言遺產系列叢書項目。





雲南省民語委辦公室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 、麗江文化研究會、納西文化研究會 、麗江市納西文化傳承協會、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玉龍縣非遺中心等單位代表參加座談會。楊國清、和鍾華、和學光、李之典等系列叢書顧問及和愛月、石春等藝人及家屬代表參加了系列叢書首發活動。

玉龍縣民族宗教事務局負責人在致詞中表示,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迎來了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基於對納西文化高度負責的歷史精神和嚴峻現實,玉龍縣民族宗教事務局開啟了為期10年的納西族語言遺產系列叢書編寫項目。今天《納西族勞作歌選》等4部叢書首發與觀眾見面,凝聚了雲南省民族宗教委、雲南省民語委、雲南省民族出版社及市縣各級各部門、廣大納西文化熱愛者與社會同仁的無數心血。

麗江文化研究會、納西文化研究會會長楊國清先生在叢書首發座談會致辭中就納西族語言遺產系列叢書四卷本首發表示祝賀,並對采編人員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謝。他認為系列叢書四卷本首發在納西族文化保護傳承、語言文字傳承方面具有開創性、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據系列叢書主編之一的和潔珍女士介紹,項目旨在挖掘、記錄、整理、編輯、出版一組納西族口傳文獻數據,包括音頻和文本,著重從歌謠、故事、諺語等多維度語言實體入手,為納西族語言資源的搶救、保護、應用和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礎信息。





據悉,該項目在雲南省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搶救保護專項經費的資助下,在麗江市委宣傳部和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於2011年4月正式啟動,采編人員深入到麗江市玉龍縣、古城區各鄉鎮,寧蒗縣、永勝縣納西族聚居鄉鎮,迪慶州、大理州、四川涼山州木里縣俄亞納西族鄉、依吉鄉等納西族聚居地區,挖掘記錄了納西族童謠、勞作歌、台詞、對聯、長調、短歌、童話、故事、典故、情歌、婚喪調、節慶歌、謎語、猜調、諺語、祝詞、祈禱語、祭文等語料,經過分類梳理,準確記錄,反覆核對,適時增補,到2014年底,編寫出了《納西族童謠選》《納西族勞作歌選》《納西族情歌選》《納西語台詞選》《納西族長調選1》《納西族長調選2》《納西族長調選3》等部分叢書初稿。





從2015年起,在民族文字出版出版資金的資助下,納西族語言遺產系列叢書由雲南民族出版社根據采編成熟情況開始陸續出版,納入首期規劃的有《納西族勞作歌選》《納西語台詞選》《納西族長調選1》《納西族長調選2》4本。







從事少數民族語文指導工作多年及該系列叢書主編之一的趙慶蓮老師表示,有幸參與到這項工作當中,采編人員不辭辛勞深入山鄉村寨挖掘、記錄、整理,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項目實施得到了有序推進。這4本系列叢書的首發出版,從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的角度上來講,意義深遠而重大。







進一步保護和傳承優秀的納西族傳統文化,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歷史使命,需要各級各部門與全社會通力合作,共同為傳承工作奉獻各自的力量。玉龍縣民族宗教事務局負責人在座談會上進一步呼籲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同仁繼續為推進納西文化傳承工作而不懈努力,讓納西族語言遺產系列叢書其他卷本早日與觀眾見面。(麗江日報)

2、【基層黨建】黨建+脫貧攻堅 建幸福鄉村

麗江市玉龍縣九河鄉是傳統的農業大鄉,農業人口佔全鄉總人口的92%,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全鄉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51戶971人,貧困人口集中於河源、金普兩個貧困村。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九河鄉黨委將「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發展思路貫通精準扶貧全過程,立足九河實際,創新工作方法,找准結合點,把村級黨組織建成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堅強戰鬥堡壘,組建33支黨員志願服務隊,積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全力推進精準扶貧取得實效,力爭如期完成與全縣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九河鄉黨委、政府始終將產業脫貧作為「造血式」扶貧的重要舉措,緊緊圍繞「山區發展特色藥材,壩區半山區發展蔬菜烤煙」的產業發展思路,認真落實生態補償機制,探索生態保護髮展與生態脫貧、產業脫貧相結合的新路子。通過政府主導推動、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互動、能人大戶促動、幹部幫扶聯動措施,在貧困戶自願的條件下,整合貧困戶扶貧產業發展資金,探索「黨(總)支部+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

九河鄉金普村是省級重點貧困村,在貧困戶自願的前提下,整合貧困戶扶貧產業發展資金,探索「黨(總)支部+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

金普村黨總支書記張懷軍於2014年5月成立麗江普源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公司與台商企業昆明川達食品公司簽訂了山葵種植採收合同,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發展山葵種植及銷售。目前,公司在原先200畝山葵種植基地的基礎上,流轉土地15畝建設公司廠房、加工廠、冷庫、標準化育苗大棚,進行山葵精深加工,帶動近157戶423人發展山葵種植產業,全村種植山葵700餘畝,農業產值超過600萬元。

2015年,有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10名黨員參與山葵種植,每戶平均年收益近4萬元。為帶動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脫貧,2016年,在金普黨總支的引領下,該公司下成立了「金普84邁康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將全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為合作社社員,在建檔立卡戶自覺自愿的前提下,將政府和三峽集團補助的產業發展資金56.2萬元入股到該合作社,按照每戶2畝的標準流轉土地168畝種植山葵。貧困戶村民除可在基地得到分紅收益外,還可優先到基地務工,獲得勞務報酬,增加收入。

產業發展資金實行專戶專人管理,專人督查使用。確保產業發展扶持資金用於產業發展,因地制宜發展訂單農產品,讓建檔立卡戶入股入社分紅股金,穩定提高建檔立卡戶收入。

山葵種植產業已成為金普村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成為了金普村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的一大亮點。同時積極鼓勵由黨總支下屬的支部書記和黨員為帶頭人的拉巴山種養殖合作社、金龍藥材種植合作社、玉龍縣新樂村家樂種養殖專業等合作社通過「黨(總)支部+企業+合作社+基地+黨員+貧困戶」的模式發展山葵、重樓、黑山羊、肉牛、蜂蜜、本地土豬等種養殖業,帶動了198戶625人的發展。

金普村黨總支在認真總結各支部在產業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的經驗的基礎上,在公司和合作社中成立「兩新組織」黨支部,切實發揮黨支部帶頭引領作用,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助推金普村脫貧致富奔小康。

在金普村黨總支和麗江普源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帶動下,還引進了旭原藥材種植有限公司、鳳祥旺生態種植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外來企業在金普村大馬坪、小馬坪一帶流轉土地1200畝,發展重樓、當歸、党參、黃芪、貝母等中藥材種植,進一步促進了金普村產業發展,有效帶動金普、河源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近務工,同時壩區9個村委會的剩餘勞動力也大批量到該基地務工,實現貧困群眾家門口務工增加收入,為產業脫貧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一系列脫貧政策的落實和三峽集團對特少民族整族幫扶項目的實施,金普村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大改善,產業發展取得顯著實效,民風民俗明顯轉變,民族文化進一步得到保護和傳承,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建成了同奔小康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

河源村是九河鄉另一個省級重點貧困村,位於九河白族鄉西南部的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核心區域的老君山九十九龍潭腳下,全村14個村民小組28個居住點分佈於方圓108平方千米的叢山峻岭之中,有白族、納西族、普米族、傈僳族、漢族五個民族。村黨總支立足資源、抓住特色、優化結構、發揮優勢,形成中藥材、畜牧業等生態農產業。積極探索「三生共贏」扶貧發展模式,在脫貧致富奔小康路上闖出一條別具一格的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了生產、生活、生態共贏。

河源村在三峽集團的幫扶下,調動普米族群眾和建檔立卡戶群眾的積極性,共種植中藥材重樓135畝,附子485畝;養殖高山黃牛276頭,黑山羊1250至,養蜂1500箱。

為保護該地區生物多樣性,河源村黨總支多次拒絕了烤煙等對生態平衡有影響的發展機會,嚴禁使用農藥化肥,堅持將生態保護放在第一位,鼓勵村民發展林下經濟,目前,採摘野生蟲草、竹筍、木耳、香菌已成為當地居民一筆可觀的收入,傳統靠山吃山伐木為生的原始生活習慣已被人們淘汰。(麗江黨建先鋒網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丨

麗江完美宏願服務中心開業組織愛心獻血活動 / 教育部高校學生資助熱線電話開通……

編輯:章麗清初審:和昇終審:唐燕京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