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誰說是早戀問題?這個鍋孩子可不背!

近期,央視首部情感教育記錄片《鏡子》很火熱,其中張釗的早戀問題,也是家長普遍擔心的問題。

關於家庭教育中的孩子問題,家長可能聽得比較多的是這兩種觀點: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家庭的問題;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必然有一個問題家庭。

但我認為,也正如俞敏洪老師所言的,不能把所有黑鍋都甩給父母們去背,儘管父母對孩子會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的生存都承受著一些壓力,孩子也是。

所以,今天我想從壓力這個層面去探索問題,以張釗早戀問題作為個案,希望能夠給各位家長和孩子提供不一樣的思考角度。而壓力所導致的問題,也是許多父母所忽略的。

張釗,是一名18歲的高三學生,在和他同屆的學子們奮力備考時,而他卻選擇輟學了,一停下來就是4個月,被父母強制的送進了訓練營改造。

父親認為孩子不上學主要是因為早戀,而更令父親困惑的是,孩子從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原先都挺好的,自從早戀被發現之後,親子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拉開了,孩子還把父母趕出了家門。更甚的是,在跟父母發生衝突的過程中,張釗多次想要跳樓。

據訓練營的心理輔導老師說,張釗剛到營地時情緒非常激動,一到營地就哭,她還沒有見過像張釗這麼大的孩子哭成那樣的。老師還了解到,張釗17歲談戀愛,還想著跟那個女孩結婚。

不過,張釗向營地老師們坦露,他其實不是不想讀書,他還想考大學!

那麼,到底是什麼致使張釗走向了輟學這一步,真的像父親所言的是因為早戀嗎?

當壓力過度耗損意志力時,內心世界會失去平衡

現在,先來看看紀錄片中的張釗,關於輟學與早戀,他是如何說的。

進營地不久,張釗坦言:我不上學的原因,不是因為我搞了個女朋友,我才不願意上學。(其實那個學校,我一說這種話,我媽爸就會說)我說學校很壓抑,已經壓得我受不了了,我媽就會說,學校那麼多人,好幾千人都受得了,為什麼你受不了。我感覺我不是受不了,但是我是把心裡已經壓了很久的情緒全放出來了。

不過,張釗的父親看到這一段孩子的錄像時,他卻認為孩子說假話。

據這位父親分析:緣於學習跟不上,孩子會找很多理由,說學校的壓力大呀。孩子從高一就在二中就讀,高一和高二都沒有暴露問題出來,也隻字沒提到二中的壓力大。

然而,經歷差不多3個月的營地改造,張釗從營地出來,準備迎接6個月的聯考,他向工作人員坦誠,大意是:

對父母的改變抱著很渺茫的希望,要是連女朋友也沒了,那我什麼也沒了。我在尋找一種力量,也是在給自己找力量,最少能支撐我到聯考的力量!

而我相信,他真的是在想要尋找一種力量,或者說激發出更大的意志力,幫助他度過學習的壓力難關。

據美國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研究:每個人都擁有意志力,但意志力有限,人們做不同的事情所依賴的意志力是來自於同一個賬戶,使用了一次就損耗了一部分;意志力的運用分為四大類:控制思維,控制情緒,控制衝動,控制表現、績效和成績。

孩子是一個社會性的人,家庭和學校都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孩子需要控制成績的表現、在班級上的表現,在家長面前的表現,他還需要控制內心孤獨交往朋友的社交壓力,以及控制情緒等等。

尤其,當孩子離開父母和家庭的保護,到了學校會感到社會的關係、地位受到影響,有時同伴之間會產生不好的評價。一般而言,他們表現為情緒不穩也主要是來自於學習壓力和人際關係矛盾衝突的壓力。

而這些壓力,無不在耗損著孩子的意志力,用來努力控制和維持……

對於張釗而言,學校讓他感到壓抑,長時間沒法排解內心的這些壓力,就長期的耗損意志力,如果這時某些突發事件或其他方面,又需要他拿出更多意志力去控制和做出處理時,他就會接近於崩潰和失控……正如張釗所說的,「我感覺我不是受不了,但是我是把心裡已經壓了很久的情緒全放出來了。」如果他不釋放出來,他心理就病了。

加上外面的誘惑,在他意志力薄弱時,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就這樣走向了早戀,但這其實是他自救的一種方式。「早戀」成為他從另一個人那裡找到力量的方式,支撐他繼續走下來。其實,當我們內心世界不平衡了,每個人都會採取自己認為正確的自我保護方式。

及時疏導孩子的心裡壓力,就要把握親子之間的有效溝通

張釗被父母從訓練營地接回營地后,據《鏡子》這部紀錄片的後面跟進,其實張釗和父母接受訓練營的「改造」,效果並不顯著。

很大原因是,張釗的父母一味的認為孩子輟學是因為早戀,沒能設身處地的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孩子打開「壓力的心結」。而父母所採取的溝通方式始終不合孩子的心意,又是成為解決問題的一大障礙。

下面,一起來關注如何把握親子間的有效溝通,同時看看張釗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有哪些地方不恰當,以此來觀照我們自己。

1、關注孩子內心狀態,不要讓孩子的負面情緒一直持續著

對於學校的壓力和內心的壓抑,張釗曾有向父母流露過的,但他的父母沒有正視這個問題,還以「別人能承受得了,為什麼你受不了」來拒絕孩子的這種內心傾訴。

事實上,當孩子願意和父母流露內心時,是對父母的一種信任,或許也是他向父母請求幫助的一種方式。所以,父母們請多多關注孩子的內心狀態。有時候,父母看到孩子臉色很難看,應該及時去感受孩子的內心狀態,適當給予他疏導,不要不聞不問的,讓孩子這樣的心態持續著。更不要把孩子的內心流露,當成笑話!

張釗還坦言:在我的記憶中,我爸笑的表情很少,就算跟我媽一起,也一樣,他倆在一塊兒,除了吵架就是吵架,跟我在一塊兒,看電視,還是看電視,我現在想一想,最多的時間,還是在看電視。

由此,可以看出,張釗這一家人彼此的溝通較少,這也是許多家庭的寫照。

回到家裡,當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時,而父母習慣於把時間浪費在看電視刷手機等等事物上,也就錯過了孩子本想和父母好好聊天的機會了。所以,當父母怪孩子有什麼心事都不願意和父母講時,是否有想過是我們沒有給孩子敞開心扉聊天的機會呢?

2、避免言語的傷害,不要說氣話或撂狠話來挑釁對方的底限

張釗坦言:他們(父母)平時就說什麼,什麼事兒,你讓他干吧,他不敢幹,基本上他們想到我不敢幹的事,我基本上在高二下半學期差不多幹了個遍,三條高壓線嘛:帶手機,搞對象,還有打架。其實他們只要每次說這句話,你讓他跳下去,你看他敢嗎,他每次說完這句話,我想,再回家我就是孫子。

對於張釗想跳樓,張釗的爸爸不相信孩子敢這樣做,他認為這是試探性攻擊,孩子找到了父母的弱點,你怕什麼,我就說什麼,我就嚇唬你們。

這位爸爸還說,「曾經有一天,他出去了以後,說馬路對面有蓋高樓的,說要爬到上面往下跳,我說讓他跳,讓他上去,上,他都沒上去。」

不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也會說一些類似這樣的氣話或撂下狠話,其實這些言語最容易傷人。

一個人如果情緒舒暢的,心裡明朗,他是不會說出「想要跳樓、想要自殺」這些傻話的。他會這樣說,大概他內心世界已經失去平衡,情緒非常壓抑了。

父母不但沒有幫助孩子疏導這種壓抑情緒,還用這種言語強化孩子的負面情緒,難保孩子不會做出一些令人「後悔」的事情。不是有句話說,狗急跳牆嗎?

所以,溝通時好好說話,請不要挑釁對方的底限,孩子也一樣,父母也是。

3、衝突溝通的藝術在於引導,幫助對方探索正面的意圖

「溝通不是重在聆聽,而是重於引導」,這是在處理衝突時的溝通藝術。一些家長,在與孩子發生衝突矛盾時,習慣在情緒上尋求解決問題……這隻會讓彼此無法溝通。

張釗父母在發現孩子「早戀」時,就一股腦的大發脾氣,還被這個假象迷惑,苦苦勸孩子不要早戀,而孩子又不肯放手,彼此的衝突就來了。

正確的做法是,先以同理心去認同對方的情緒,把對方引導到一個順暢的溝通狀態中,聆聽事實,給孩子機會去陳述事實或是解釋,再是父母引導,和孩子一起探索正面的意圖,幫助孩子去理解他自己的意圖,這才是處理衝突的正確方式。

所以,在「早戀」這個問題上,父母與孩子出現衝突時,父母要引導孩子去探索自我,幫助他找到他早戀的真正意圖。如果問題的根源是壓力,那就和他尋找最佳排解壓力的方式,同時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其實,當父母想孩子改變,孩子也是想父母改變的,只是誰也卻不曾意識到,每一個人成長主要在於自己。

父母是因為有了孩子,才做了父母,孩子也是因為有了父母,才做了孩子,無論是做父母,還是做孩子,其實都需要學習。

所以,請給家人之間多一份信任和包容!抱著和彼此講和的心態,都學著為對方做出一些些改變,或許事情並不會太糟糕!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