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信息化 資源共享補短板

2016年10月13日至14日,清華附小的「1+X課程」課堂展示活動,不僅吸引了1000多名各地中國小教師前來參會,還有來自河南、廣西、吉林等地近3000名教師通過遠程直播的形式收看了課程。

2016年,是教育信息化的路線引領之年,特色教育信息化發展道路進一步確立,典型示範引導邁新步;2016年,是教育信息化的智慧工程開創之年,「互聯網+」教育研究孕育新突破,智慧校園規劃與建設如火如荼;2016年,是教育信息化的管理體系完善之年,教育信息化管理越發科學規範,教育管理信息化體系初步建成。

過去的一年,「寬頻網路校校通」加速推進,各地努力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加快學校網路教學環境建設,82%的學校已擁有多媒體教室,其中53%的學校實現多媒體教室全覆蓋,信息化應用基礎進一步夯實,教育扶貧網路全面鋪開。

1.教師曬課「熱火朝天」 優質課程「近在咫尺」

最近,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新風實驗國小教育集團的校園裡,教師間最常用的問候語是:「今天,你曬課了嗎?」2016年,「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在全國已形成了強有力的品牌效應。該活動自啟動后至2015年年底的1年多時間內,就有500多萬名中國小教師參與,曬課達300多萬節;在2016年的第二輪活動中,共有503萬名教師參與,曬課432萬堂。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通過互聯網、衛星兩種途徑,全年向各地教學點播發了總量超過423G的教學資源。

發展教育信息化,僅僅有硬體的支撐是不夠的,應用才是王道。教育的發展需要更多優質教育資源的支撐,其中就包括數量龐大、需求旺盛的數字教育資源。截至2016年年底,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已開通教師空間960萬個、學生空間470萬個,服務體系註冊用戶達到5800萬人。

為促進民族地區教育的發展,推進民族地區數字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2016年,新疆地區國小階段《數學》雙語數字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加速推進,南疆四地州748所學校共配備了1859套雙語教學資源。此外蒙古語、藏語等少數民族學科雙語教學資源建設相繼啟動,讓各地區的孩子共享一片「藍天」。

高校一直是數字教育資源開發的主陣地,而且有著自身獨特的技術和智力優勢。截至目前,高等教育領域已建成「大學MOOC」「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華文慕課」等若干在線課程服務平台,上線的慕課超過1400門、為高校定製課程(SPOC)5600多門次,選課超過3000萬人次。

2016年,共有170餘門優質在線開放課程走向世界,992門精品視頻公開課和2886門精品資源共享課在網上免費對公眾開放,高校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開放聯盟隊伍不斷壯大。網路孔子學院註冊學員超過60萬人,累計開設在線漢語課程30.5萬節,讓優質課程「近在咫尺」。

2.教學模式「變臉」 核心素養與能力提升並重

在福建省福州屏東中學出現了新氣象:基於智慧教室的「先學后教」模式已被廣泛認可和使用。這種模式的特點是:一切以學生的學習為導向、師生互動無處不在,教師利用網路平台發布微課視頻等預習資料,通過對學生自學情況的反饋制訂教學計劃,實現「先學后教」;課中,利用「智慧教室」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策略,實現「以學定教」;課後,利用「雲端補救學習平台」保留的學生學習過程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歸納,拓寬交流空間。

在普及應用的基礎上,各地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等理念為導向,探索形成了一大批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浙江省形成了杭州智慧教育「融創」學習共同體、寧波「空中課堂」、溫州創客教育、鎮海一對一數字化教學等一批信息化教育教學模式和機制創新案例;江蘇省形成了南京的「新三基」教育、無錫感知課堂、蘇州未來教室、南通智慧教育、泰州「泰微課」、揚州的城鄉學校網上結對等典型案例。

據《2016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報告》顯示,如今的信息化教學融合創新案例不斷湧現,網路學習空間應用逐步普及並深入。各地積極開展「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和應用,師生實名制網路學習空間開通數量已突破6300萬個。

3.思政德育微視頻「伴我同行」 信息化管理彰顯「氣派」

海英是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的一名新生,2016年上學期,剛接觸思政課的他就被深深吸引了:由於課程加入微課形式,課件短小精悍;教師將知識點分解,直奔主題、妙語連珠,使思政課變得有味、有趣;不超過10分鐘的短視頻製作簡單,便於傳播分享,可以隨時隨地學習。這種「人人可學可為」的教育教學新方式,一推出就受到包括湖南大學在內的許多國內高校師生的熱捧。

2016年,湖南省教育廳信息中心藉助省第五屆網路文化節的契機,開展「湖湘學子 e路成長」系列活動,內容覆蓋「兩學一做」、高校黨建、思想政治教育、機關團建等。其中的「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受到廣泛推崇:藉助網路大數據,把握學生思想新動態;打造校園雲媒體,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間;嵌入生活微時間,開發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資源;突出師生雙主體,構建網路思想引領新機制。

由於以前「注重道德說教、忽視道德體驗」,德育的效果表現不佳。如今,中國小德育教育也因信息化實現了創新。2016年的「夢——行動有我」全國中國小生微視頻徵集展播活動,在線報送微視頻作品30219件,有7698萬人次點播,網路投票1234萬餘人次,不僅參與面廣,最關鍵的是德育的體驗在廣大中國小生心中深深紮下了根。

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具有氣派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體系初步確立。2016年,覆蓋全國各教育階段的學生、教師、學校經費資產及辦學條件的資料庫全面建成,實現了數據的「伴隨式」收集,學生與教師「一人一號」、學校「一校一碼」;全國學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全國中國小校舍信息管理系統(二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管理與分析系統、安全服務、門戶系統與應用集成等11個「教育服務與監管體系信息化建設」項目已完成並通過驗收。

以上平台體系的建成,實現了教育的科學決策與治理,進一步豐富了特色教育信息化道路的內涵。2016年,全國中國小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共有2.1億學生信息入庫(其中在校生1.66億),全年實現網上辦理省內轉學502萬人次;學信網高等教育在校生電子註冊總規模達到4535萬。

代表委員說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陳群:

信息化手段填補城鄉教育鴻溝

目前,基礎教育的城鄉差距依然明顯,儘管近年來政府持續加大投入,但農村貧困地區「缺師少教」的局面依然存在。因此,現階段應更加重視和突出教育扶貧與教育脫貧的意義與作用,而教育信息化則是實現教育精準扶貧的有效手段。

當前,全國中國小有90%以上的學校已經實現了網路接入,「三通兩平台」的紮實推進為接下來教育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深度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首先,需要對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深度應用進行系統的研究,加強精準性和針對性。一方面,「城市怎麼用」「農村怎麼用」「教師、學生、家長分別該怎麼用」等問題迫切需要解答;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怎麼推」「怎樣動」還需深入思考。如今,雖然已立項了許多課題對上述問題開展研究,但依舊比較零散。建議國家層面應該有統一部署,以重大項目的形式來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為下一步的工作打基礎。

其次,要積極發揮教育信息化在教師培訓方面的作用。農村貧困地區教育水平的提升,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水平的提升。要藉助教育信息化手段對農村教師進行在線培訓,組建線上合作團隊,定期開展交流與研討。

再其次,要利用信息化做好個性化教學和學習。信息化手段恰好給個性化教育提供了實現機會。要注重教育領域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研發力度,使得教育大數據真正用到位,以幫助發現教育、教學規律,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實現更好的因材施教。(本報記者 王強 採訪整理)

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

利用雙師課堂推進資源均衡化

教育承載著國家的未來,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抓緊研究並統籌協調,推動優質教育資源通過互聯網向中西部教育欠發達地區輸出,讓教育信息化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力量。

教育扶助的重心,應由目前以校舍等「硬體」的扶助為主轉向辦學「硬體」扶助與教育資源和優秀師資等辦學「軟體」扶助並重。雙師課堂作為一種已被驗證的遠程實時直播互動教學系統,可幫助中西部地區加快引入東部優秀教育資源和教師資源的進程,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結推廣互聯網教育扶貧的成功經驗,加快教育資源的均衡化進程。總結已有的通過互聯網開展教育資源共享的成功經驗,大力提升各地信息化水平,以充分發揮互聯網低成本、高覆蓋的規模效益。

把培養師資作為重中之重。除了針對學生的教學,信息化平台也應成為中西部中國小教師的日常培訓平台。東部地區的優秀教師可通過遠程直播對中西部地區的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交流,共同教研互動,逐步縮小教學水平上的差距。

加大財政投入,支持中西部貧困地區購買優秀教育資源,留引優秀師資。在年度教育經費支出中列出專門預算,面向社會公開組織項目招標,公辦和民營教育機構都可參與。教育提升的關鍵,還是在於優秀的師資,因此政府應繼續大幅提升中西部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的教師薪酬和福利待遇,留引越來越多的優秀師資紮根貧困地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