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80后90后還在相親?第一批95后已經離婚了

對於年輕的他們來說

沒有什麼錯誤是不可以補救的

包括婚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ONE文藝生活(one_hanhan)

上周四,我正忙得焦頭爛額,我那個96年的實習生小姑娘跑來跟我請半天假,理由是要去民政局離個婚。

「你結過婚?」我驚恐萬分。

「是啊,我老公是我用微信搖一搖搖出來的。」實習生小姑娘打了個哈欠:「不過結婚一個月,覺得沒什麼意思,就約好今天去離了。」

此情此景,除了准假,任她揚長而去,你還能幹什麼呢?

這是我今年第二次見識到離婚的95后。

年初,我收到大學室友熊老師的邀請,去參加他妹的婚禮。「你妹不是95年的嗎?」我一臉懵逼,抱著獵奇的心態去了婚禮。他妹確實活潑可愛,新郎也高大帥氣,看上去很般配。上個月,他妹離婚了。

「陪我喝個酒」,熊老師說。從他的語氣我聽出來,他還沒喝,就已經醉了。

她想要的

不過是「膚淺」的快樂

最近出爐了一份《粉紅z世代——95后數據報告》,巨長,107頁,還上了熱搜。我仔細研讀了裡面婚戀觀的部分。

報告說,95后對未婚先孕的接受度很高;相比起經濟水平,95后更在意三觀是不是相符;在結婚方式的選擇上,54%的受訪者選擇「旅婚」;大部分人對「裸婚」的接受度也很高……

看來95后對結婚這件事很放鬆。不過,我感興趣的是這份報告沒講的事:95后離婚。

《婚姻法》規定,男性最低適婚年齡為22歲。1995年出生的男性今年剛符合標準,所以,今年至少是95后男生的「結婚元年」。

95后女生的「結婚元年」是兩年前,因為女性最低適婚年齡為20歲。

然而無論20歲結,還是22歲結,在一線城市都實屬罕見。只有哪天他們離婚了,跳出來嚇你一跳,你才反應過來,what?他們居然結過婚?

熊老師的妹妹林兒就是如此。

熊老師和我都屬於比較傳統的90后,都有一個談了很多年的女朋友,將婚嫁視為不可輕舉妄動之大事。原因是,我們都覺得這婚,一結估計得結很久。

在林兒眼中,我們可以說是老古董了。

林兒和她老公(現在是前夫了)是同一家醫院的實習醫生。林兒看上他,只因為他是全醫院最帥的。在遇見她老公之前,林兒談過十幾個男朋友,還有數不勝數的炮友。

「等一下,數不勝數是多少個?」我問熊老師。

「她說二十來個。」

我知道,身為哥哥,熊老師的心情有點沉重。於是我安慰他,「約炮也沒什麼嘛。」

「你丫別起鬨,我說的不是這個」,室友開始抽煙了,「問題是,我發現她,好像只能約炮,不能結婚。我妹說他們離婚是因為,在床上『沒感覺了』。你說這算什麼事兒。」

在熊老師眼裡,他妹妹從小就是個浪人,生性自由。

林兒的第一次戀愛在國小,第一次性經驗在初一。熊老師北上讀書、工作,每次問妹妹在幹嘛,林兒回復最多的就是」出去浪「和」找男人「。

所以,當林兒決定跟實習醫生閃婚時,熊老師的內心是欣慰的。而當他們閃離時,熊老師的內心是崩潰的。

他不理解,妹妹為什麼把性生活和不和諧,看成婚姻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林兒最初喜歡上她老公,就是因為他帥。在充滿中年男醫生和中年男病人的醫院裡,他就像一股行走的荷爾蒙。兩個人在一起,不就圖個爽字么。

結婚五個月,22歲的林兒就後悔了。婚姻並不是她想象的那麼膚淺。

除了肉體上的快樂,還需要兼顧來自兩個家庭的壓力,以前喜歡一個人乾的事情,也漸漸不能做了。浪漫被賬單掩埋,肉體被婚姻禁錮,就連滾床單的頻率也在飛速遞減,林兒甚至覺得兩個人都沒有性趣了。

而她最初想要的,不過是「膚淺」的快樂。

終於有一天,林兒向新婚老公提出了離婚,理由是她覺得,「結婚好無聊」。出乎意料,她老公竟然如釋重負,答應了。

熊老師最不能理解的是最終番:離婚後,林兒和她老公——現在我們可以正式稱為前夫了——開始約炮。

「我妹的理論是:約炮很容易,談戀愛就很難了,婚姻更是無解。」熊老師頭髮都快抓禿了,絕望地告訴我,「她說一結婚,連身體都不是自己的了。」

我仔細思索了一陣,覺得,他妹說得沒錯啊。

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發布的《2015年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數據顯示,95后的初戀平均年齡為12歲;第一次性行為的年齡平均為17歲,相比於80后的22歲,提早了5年。對性的態度,95后整體上也更加開放。

我們80后、90后在青春期偷看和暗自羨慕的美國青春性喜劇故事,對95後來說,都是日常了。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95后的進步。

可能對他們來說,相比起婚姻,單純的戀愛或滾床單,要輕鬆得多。

為了孩子而離婚

差點忘了,我表妹也是個離了婚的95后。

表妹是在閩南長大的香港人。她19歲結的婚——兇殘的香港法律規定,18歲就能合法結婚。

表妹的老公小她幾個月,高中同學。可能出於「在大陸的港澳台會互相吸引」這條神秘的原則,他們高三就談起了戀愛。

兩個學渣一談戀愛,就雙雙考到江蘇某二本院校去了——他們堅持填同一個志願,堅持大學四年都膩在一起。

大三那年,我表妹懷孕了,在男朋友的呵護下,每天頂著大肚子去上課,期末考結束正好到香港待產。那年九月,一個健康的男嬰誕生,我成了舅舅。第二年春天他們補辦婚禮,表妹的男朋友成了我妹夫。

《95后數據報告》中關於未婚先孕的調查,超過四分之三的的95后選擇"先上車,後補票"。

如果未婚先孕,就把孩子生下來,結婚。顯然,他們做了大部分95後會做的選擇。

我的妹夫,高大帥氣,禮貌得體,缺點是過於聽從我表妹的話,這為他們年幼的婚姻蒙上了甜蜜的陰影。

因為香港的房價太貴,大學畢業后,他們在深圳租了套房。我妹夫隻身到香港找工作,因為學歷不好,並找不到什麼好工作,只能在香港親戚家幫幫忙。每天深圳香港來迴轉,通勤時間三小時以上,回到家,妻兒都睡著了。

迫於生計,我表妹在帶娃之餘做起了微商。也差不多在那個時候,我屏蔽了她不勝其煩的朋友圈。她的世界,逐漸只剩下代購食品的九宮格和她兒子的九宮格。

有了孩子,事情變得身不由己。妹夫常常應酬到很晚,每個月那點工資必須充公,我妹死死抓住這個家庭所有的收入來源,為了給孩子買更好的尿布,更好的奶粉。這種枯燥的生活維持了兩年後,我那個稚嫩的妹夫終於發現自己是生活在幻覺里。

「哥,我發現我不愛她了。我們之間只剩下孩子。」某天下午,我收到妹夫的微信,內心無比尷尬。

「你想怎麼辦呢?」我問他。

「我想離婚。」

「那你就跟她說離婚吧。」我為我妹感到一點哀傷,又為我的剛正不阿不偏不袒感到一點自豪。

畢竟,他還是個孩子,一個已為人父但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較晚地迎來第一份戀愛,卻過早進入婚姻和家庭,如今,父愛成了他維持家庭的唯一理由。而愛情已經消逝了。

最終,他們和平離婚。至於兒子,他們打算一起撫養長大。

家裡的長輩痛心疾首,說他們幼稚魯莽,匆匆組建家庭又親手拆散。但我覺得,有了孩子還能做到好聚好散,很了不起。

多數奉子成婚的婚禮里,夫妻會因為孩子勉強在一起,或者等孩子「長大了」再離婚,三方都在承受痛苦。

我有點佩服我的表妹和前妹夫,他們能夠因為愛情在一起,也敢因為愛情的消散,不願一錯再錯而選擇分開。在有孩子的情況下,這麼做尤其需要勇氣。

離婚後,我可以好好談戀愛了

96年的曉琴是相親認識鄧宇的。

她被父母逼見了16個男人,土豪大叔小鮮肉,她都看不上。直到第17個,鄧宇。

見面吃完飯,她和鄧宇一起擠六號線各自回家。

車廂里剛好有一位坐在輪椅上的侏儒症女士,大家紛紛避開。鄧宇是唯一的例外。為了把那位女士送到站,鄧宇錯過了自己那一站。

因為這件小事,曉琴喜歡上了這個男生。

兩個人半年後結婚。曉琴認為只要人善良,其他都不重要。何況她的「都不重要」,其實什麼都有了:鄧宇在投行工作,開路虎,在東三環有套房子。

結婚後,曉琴才感到不對勁。鄧宇是心地善良,但他的善良是對世間所有人的大愛。對她,他好像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感,彷彿她只是一個每天一同吃飯,一同睡覺,將來還會一起生孩子的朋友。他們之間的感情,是冷淡的。

而曉琴對鄧宇的感情,似乎也是冷淡的。她喜歡他對每個人彬彬有禮的得體表現,其他的感覺,就說不上來了。

婚後三個月,曉琴和鄧宇在一個下雨的夜晚聊了一整夜,那是他們認識以來彼此最了解的一天。顯然,她追求的是高低起伏的愛情,他則希望平淡。兩人決定離婚。

曉琴媽以死相逼,威脅她不可以放棄這麼好的對象。曉琴說:「他條件是好,但我們的婚姻是一場誤會。我們三觀不符,就像兩個平行世界的人。」

曉琴的媽媽可能永遠也不明白,為什麼」三觀不符「也能作為離婚的理由,但這的確是95后的主流觀點。曉琴她們,已經不是母親那代可以湊合著過日子的女性了。

《95后數據報告》中關於伴侶條件的調查,大部分95后最看重"三觀一致"。

分手后,曉琴和鄧宇成了好朋友,他們每周都會見面,也會聊各自的戀情,比那三個月婚姻里還要親密。

「你們以後有可能談戀愛嗎?或者複合?」我問曉琴。

「也不是沒可能,」曉琴笑著說,「離婚後我才發現自己沒什麼戀愛經驗,現在倒是可以好好談戀愛了。

反正年輕,搞砸了也沒什麼了不起

當我們還在談論那些可笑的「相親價目表」時,第一批結婚的95后,已經離婚了。

說實話,我很佩服他們。

在「大人」看來,別說95后,90后的我們都太「幼稚」:對婚姻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潔身自好」,要麼不結婚,要麼結婚又輕易離婚,幼稚透頂。

接觸了幾對離婚的95后之後,我覺得恰恰相反,他們可能是想得更通了。

你說他們不懂男女之情,身經百戰的95后老司機反過來告訴你:相比起肉體的歡愉,跟一個人長久地談戀愛要困難得多,更別提婚姻了。

性觀念上更加開放,意味著他們更需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在「成長」這件事上,95后,起碼在身體上比我們走得更早。

那麼心靈上呢?

哲學家蘇珊·奈曼在《為什麼長大》這本小冊子里,專門談論了成長。她指出,從青少年轉變為成人,可能是一生中最艱難的時期。因為這是你第一次需要自己做出選擇,你頂著巨大的壓力:這個專業、這份工作、這段感情,都會影響今後的命運。而你也許要再過十年才會明白,沒有什麼錯誤是不可以補救的。

沒有什麼錯誤是不可以補救的,在這點上,95后想得比前輩們都要透徹。

前一陣有篇熱文講第一批離婚的90后,全文瀰漫著90后對婚姻的失望:

「事實似乎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婚姻格外脆弱。」

「一、不要早結婚。二、不要奉子成婚。三、不要自己餵奶,毀身材。」

「不得不說,在大多數的90后婚姻中我們還不能找到兩個完全獨立的『自我』。」

第一批離婚的90后,的確對婚姻充滿焦慮:他們平均年齡27歲,在社會打滾了幾年,開始感受到生活的不易,要獨立的自我,還是婚姻的穩定?他們很掙扎。

而我接觸的第一批離婚的95后,面臨的問題一模一樣,態度卻跟90后完全不同。離婚、結婚,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一種嘗試:反正還年輕,搞砸了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性生活不和諧,離婚;有孩子壓力太大,離婚;愛情消失了,離婚。既然結婚的理由有千萬種,離婚當然也可以不那麼沉重。

這幫離婚的95后,就像在RPG遊戲里開了掛的玩家,明明還沒到可以解鎖新地圖的等級,卻把今後的關卡都打通關了——雖然是草草通關,成績並不怎麼滴——但他們因此比其他玩家更有經驗,更清楚未來將要面臨怎樣的關卡。

你說,這些舉重若輕的年輕人,是真的幼稚嗎?

點擊圖片閱讀 | 人如何被洗腦利用?現實中的洗腦並不像《1984》中那麼明顯、激烈和暴力

點擊圖片閱讀 | 別談人情,讓我們發展純粹的金錢關係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