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汽車為什麼一定要有備胎?

△阿杜《他一定很愛你》MV截圖

《他一定很愛你》是新加坡歌手阿杜曾經爆紅的成名作品,而其中讓人印象尤深的歌詞莫過於「我應該在車底,不應該在車裡,看見你們有多甜蜜......」這句話。曾經涉世未深的小編一直對這句句歌詞不是很理解,為什麼阿杜要待在車底而不是車裡?認真腦補過這個畫面之後,更加感到好奇。

直到多年以後,我見到下面這張圖,才懂得作詞者的用心良苦~

△藏匿於車底的備胎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520,信息時代下的被消費和慾望催生的「情人節」,確實有很多有情人在這天終成眷屬,當然也有很多人和我當初一樣,在這天,讀懂了這句歌詞真正的意義...所以,你有故事我有酒,我們來聊聊去備胎的前世今生~

當然我們要聊的是車輛上所攜帶的正經備胎!並不是...嗯...你懂的...

備胎,顧名思義就是汽車的備用輪胎,主要作用就是為了防止汽車因輪胎損壞而拋錨。由實際使用需求而生,備胎的最初概念在汽車工業發展初期就已經存在。

當時汽車還是一件新興事物,與其配套的道路卻還停留在馬車時代,路面狀況較差並且還時常出現從馬蹄鐵遺漏下來的鐵釘。汽車的充氣輪胎經常會出現爆胎的狀況,於是乎當時的車企就為車輛配置了多條備用輪胎,用於隨時更換。

最初的備胎

世界上第一條車用備胎在1904年由Walter和Tom Davies發明製造,並進行了批量生產。而第一輛標配備胎出廠的汽車是Thomas B. Jeffery工廠生產的Ramblers(漫步者),這輛當時售價2250刀的5座轎車的廣告賣點就是:再加74美元就可以額外獲得一個帶輪輞且充好氣的備胎,可在輪胎損壞時直接更換,而這就是汽車備胎的由來。

雖然需要額外付費,但是將備胎作為賣點的Ramblers卻獲得了非常不錯的銷量,這無疑也引來了其它廠商的效仿,於是乎備胎這個配置得以廣泛應用,成了大眾購車的默認標準。而且當時的備胎基本上都是全尺寸的。

非全尺寸備胎的由來

至於開始使用非全尺寸的備胎就是80年代後期的事情了,關於為什麼要用非全尺寸備胎,不用猜也知道是為了降低汽車出廠時的成本,而第一條非尺寸備胎是由P. Fletcher為德國大眾研發車型時誕生的。

這種備胎相比正常的汽車輪胎更小,所以成本上要便宜很多,當然它們也就不能像全尺寸備胎那樣能用作正常的公路行駛,只能用於應急。但是話說回來,「省錢才是王道!」~於是乎,車輛出廠時裝備非尺寸備胎的情況變的愈發常見。

關於備胎的安置

在備胎剛成為汽車標配的20世紀初期,由於當時的汽車還大都採用著馬車車廂設計,所以備胎大都被安置在車架的兩側,不過之後隨著汽車造型的改變,這種安置方式也逐漸發生了改變。

我們印象中很多經典的老爺車也是採用了這樣的備胎設計,從這種安置方式過渡到其它安置方式也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

還有一類比較非主流的做法是將備胎安置在車頭位置,引擎蓋上或引擎蓋下,顯然這兩種方式都是欠考慮的。

置於引擎蓋上,不但會駕駛員的視線收到干擾,從發動機艙傳來的陣陣高溫也會加速備胎橡膠結構的老化;而置於引擎艙內,雖然不影響視線,但是高溫問題變的更加突出,相較於隱藏在引擎艙內省出的空間,個人認為沒有什麼必要。

而我們目前家用車最常見的安置備胎的地方就是尾箱地板下和底盤位置。這兩種安置方法的最大優點就是不外露,整體的美觀度比較號。但是缺點呢,就是要佔用尾箱(底盤)空間,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還有就是SUV車型特有的備胎安置於后尾門的方式,不少廠商還出於美觀和防止橡膠老化得考慮為備胎配備了輪胎罩,不過這種安置方式的缺點就是外露的備胎容易被盜。

不過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更新,隨著防爆輪胎以及更便利的快速補胎工具的推出,備胎已經開始逐漸從一些城市車輛的標準配置名單中被摘除。

更何況現在汽車都強調輕量化和低碳排放,背上備胎這個承重的「包袱」顯然與發展背道而馳,如果經常沒有跑長途和越野的需要,卸下備胎的利大於弊。

由此可見,汽車的備胎可能即將成為消失的配置,成為我們的記憶。不過,人類感情故事中的「備胎」將永存,以後當我們的子孫後代們再聊起「備胎」這個辭彙時,能聯想到的可能只剩下一個不怎麼甜蜜的愛情故事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