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名高校教師的離崗創業嘗試

在微信上讀完《關於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關於「離崗創業」的內容,東北某高校教師田誠(化名)覺得自己終於等到了一直期待的消息。人社部3月22日發布的這份《意見》,支持和鼓勵專業技術人員掛職、參與項目合作、兼職、離崗創業。

已過不惑之年的田誠正在創業,合伙人是他的一名90後學生。他們認為自己找到了一個風口:2歲到12歲兒童的身體素質練習。目前已經有好幾個幼稚園與他們簽訂了戰略協議。一筆數量可觀的風投資金也正在協商中。

他能感受到,自己正處於一個「創業的最好時代」。可像田誠一樣走出第一步的高校科研人員是少數。根據科協2016年的調查,六成科技工作者有創業意願,但真正開始創業的只有2.5%,科研院所中這一比例僅有1.2%。

在田誠看來,他們被擋在了距離市場的「最後五公里」之外。而阻擋他們的,是關於身份的尷尬。

「你現在到底是什麼身份?算老師還是創業者?」

田誠一直覺得,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加入,是雙創浪潮的必然走向。

他創業的緣起是一個調研項目。這個項目本來會像各大高校很多項目一樣,申請幾千元的科研經費,出一份報告,就此完結。但田誠覺得可惜。他把項目介紹給了自己一名已經畢業的學生,又為他牽線搭橋。

這名學生請田誠出任CFO:錢上的事兒,你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干。這對年齡相差近20歲的夥伴協作順利。小年輕在前線衝鋒,老江湖在後坐鎮。

多項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創業熱情高,但成功率低。田誠反思,他們缺乏是「技術、眼光、資源和人脈」,而這正是老師們的優勢。

「實際上,一些學生的科技創業項目都是基於老師實驗室的成果,我們不願意走到台前來,只能找他們幫忙。」田誠介紹。

在哈爾濱奧松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於欣龍看來,鼓勵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是好事。「不少高教老師擁有核心成果,創業能將這些成果投入應用。如果一直待在學校里,很多就只能是論文了。」

田誠渴望能將全部的精力投注到創業上。可直到現在,他仍然沒有下狠心,徹底放棄高校教師的身份,投身市場。據他觀察,這種猶豫在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中是普遍的。

「但凡我年輕個10歲就不回頭了。」他感慨。

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之外,他還有一層現實上的顧慮;放棄了教師的身份,就不再是高校圈的「自己人」了。

「技術創業最重要的是不斷更新技術、迭代產品,和學校的聯繫斷了怎麼行呢。」田誠著急。

最尷尬的問題往往在與投資人會面時出現——「你現在到底是什麼身份?算老師還是創業者?」田誠自己也答不上來,他在心裡嘀咕:就不能都是嗎?

各高校的配套措施不知何時能跟上

田誠是在《意見》出台的第二天看到消息的。周圍的朋友們都知道他關注這事兒,有相關微信都轉發給他。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鼓勵和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研究制定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科研人員離崗創業的政策措施。各地紛紛出台相關政策。田誠關注的一條政策是,離職創業者可以停薪留職5年。

這一次,《意見》明確,離崗創業人員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係。本人提出提前返回的,可以提前返回原單位。離崗創業人員返回的,如無相應崗位空缺,可暫時突破崗位總量聘用。

這意味著,他們回到高校的後路沒有被斬斷。如果創業失敗,還可以回來,「試錯」的成本並不高。在田誠看來,對於有心創業又心存忐忑的技術人員來說,這是一顆定心丸。

更關鍵的是,「留職不停薪」。《意見》指出,離崗創業期間,依法繼續在原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繼續執行原單位職稱評審、培訓、考核、獎勵等管理制度。

這已經遠超過了他的預期。他大喜,衝去廚房通知妻子這個喜訊,還忙不迭轉發親朋。

《意見》還指出,事業單位專技人員在兼職單位的工作業績或者在職創辦企業取得的成績可以作為其職稱評審、崗位競聘、考核等的重要依據。

高興了一會兒,田誠很快冷靜下來了——「各高校的配套措施還不知道何時能跟上」。

他還記得2014年年底,教育部《關於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出台,要求各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生休學創業。當時自己的學生們也如今天的自己一樣高興,他提醒他們:冷靜下來。從中央政策到高校執行,隔著各級地方政府,還要協調高校的各方面,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落地的。

他坦承,直到接受採訪時,他所在的高校尚未就「休學創業」制訂出系統性的執行方案。

如田誠所預料的,北京兩家高校的就業與創業指導中心指導老師在接受採訪時均表示,已經聽說了政策,但具體的執行工作尚未開始。

對於田誠來說,在具體的方案出台前還有太多的不確定。比如,《意見》中規定,「離崗創業期間的工資、醫療等待遇,由各地各部門根據國家和地方有關政策結合實際確定」。

他最擔心的還是自己的身份。

一方面,能夠享受政策的創業者標準還沒有說法。田誠打聽到,學校對創業者有所分類:首創與非首創。前者只限於初創企業的法人。他能理解這背後的苦心:給創業公司打工和真正建立一份事業,促進雙創的分量是完全不同的。有所區分,可以防止有人利用政策。

可他覺得,儘管不是法人,自己對公司傾注的心血並不少。初創道路上無數個問題日夜盤旋在他腦海,思路往往在半夜襲來。他熱血上涌,翻來覆去要好好想清楚。這不免打擾了妻子的睡眠,田誠只得轉移陣地去沙發。日子久了,沙發上常備著枕頭被褥,因為他幾乎夜夜難眠。

另一方面,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界定也讓他擔心。高校的編製身份有科研、行政等崗位。田誠擔心自己的行政人員身份會不符合要求。

他的期待是:只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技術成果,並要將之轉化為市場價值,無論在學校是什麼崗位,在公司做什麼工作,都可以享受政策福利。

有了政策支持,他們的路將走得更穩

田誠教過創業課程,也為不少創業大學生做過指導。他冷眼旁觀,那些沒有政策福利也要創業的學生,往往更能成事。而有了政策支持,他們的路將走得更穩。

田誠也不太確定,《意見》的落地能否能夠搶在公司的擴大之前,自己最終能否享受到這份福利。但他確定的是,即使沒有福利,他也會繼續幹下去的。

「時代的趨勢不可抗。」他覺得。

即使未來離開,作為老師的那個自己仍然活躍在田誠心裡。他曾經多次給學生講過《創業計劃書》的寫作。他開始創業后發現,這份自己曾經多次強調重要性的文件,投資人可能只是拿過來看了眼封面,就丟在一邊。可是,通過這份計劃書的寫作,他梳理了自己對項目的認識,在談判期間準備充分,最終敲定了合作。

這是他從前不知道的,他已經在計劃將來再回學校,給學生們好好講一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