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OV、小米,華為,我對三種國產手機模式的重新思考

|沙龍精選自點拾投資(ID:deepinsightapp)

文|朱昂

導讀:隨著智能手機在逐漸完成滲透,國產手機品牌也完成了一次洗牌。過去的TCL,波導(手機中的戰鬥機),夏新,聯想等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小米、Oppo、Vivo、華為等。我們先看到了小米奇迹,之後華為成為國內手機份額最大的生產商,而根據2016年底的數據,Oppo又成為新的王者。

本文試圖從OV、小米、華為三者的商業模式去思考他們的差異,以及未來智能手機的展望。

另類傳奇OV: 渠道為王

步步高出身的OV是過去幾年國產手機崛起最大贏家。

連過去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也提到了OV的成功之道:渠道為王。根據IDC最新的數據,OV的出貨量已經超過了華為,成為了手機市場的老大,兩者合計的市場份額高達30%。

這兩個同由步步高創立的手機品牌,在過去幾年中深度耕耘線下渠道,特別是在互聯網接受度還沒有一線城市那麼高的二三線城市區域,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古老方式,成為一個讓人意外的手機領軍人物。

如果我們進入三四線城市,就不會驚訝Oppo, Vivo的成功。幾乎每走五十米就能看到賣Oppo和Vivo手機的經銷商。OV的導購非常熱情,明顯受過統一的專業培訓。同時,每一個導購的微信會添加所有在他這邊購買手機的顧客,一旦出現問題就可以馬上聯繫,讓專人給你解決。可以說,OV的導購同時幹了售後服務的工作。

對於大部分四五線城市的人來說,很難去接受純互聯網渠道的小米。他們更需要去接觸這款手機,有人講解手機的功能,以及看得到的售後服務。

優秀的品牌宣傳。早在幾年前,OV就投放了大量資源在品牌宣傳,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OV是國產手機。我深刻的記得在《盜夢空間》推出后,小李子最火熱的時候,Oppo就曾經推出過一款小李子代言「Find Me」的廣告。

我們發現綜藝節目廣告,明顯代言OV都是最多的。李易峰、楊洋、楊冪、宋慧喬、TF Boys等都為Oppo代言過。「充電五分鐘,通話2小時」,強大的美顏相機功能等都成了他們鮮明特點。這就是OV在產品設計和廣告宣傳上對於人性的理解。

大部分手機在設計的時候,都忽視了女性自拍的「剛需」。過於注重系統,而忽視了簡單的拍照功能。OV通過一點點小的硬體改造,迅速獲得了女性用戶的認同。而快速充電功能,更多來自於其強大宣傳力。事實上,大部分手機今天在充電5分鐘后,都能通話比較長的時間了。

OV的另類「O2O」商業模式。我將OV的成功定義為一種另類的O2O模式。

互聯網時代的線上其實就是流量入口,通過互聯網的傳播力獲取用戶流量。在OV的體系中,他們的線上其實是傳統媒體渠道,通過大量的廣告投放獲得流量以及用戶的認知度。而在廣告營銷方面,OV做到了非常鮮明的產品特徵,清晰的品牌度,這也讓OV的廣告投放做到足夠精準(基本上都是在綜藝節目上)。

而線下Oppo的實體店也承載了服務體驗的功能,不僅僅是過去的傳統銷售渠道。由於OV給經銷商的利潤很高,OV的經銷商銷售熱情特彆強,又經過統一的專門培訓,成為了線下手機銷售的「海底撈」。

由於大部分三四五線城市的居民,對於複雜的配置完全不懂,也不理解操作系統之間的區別。基本上就需要拍照,音樂,通話這些最基本功能,外加聽到過的好牌子,再加上放心的售後服務。OV可以說滿足了這所有需求,也造就了手機廠商的傳奇。

性價比之王:小米

我是一個典型的MiBoy,忠實小米冬粉。上個月我剛買沒多久的小米5被偷了,重新買的還是小米5s。從性價比的角度看,小米絕對是我用過最好的手機了。而性價比,也讓小米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終端崛起中,最大的贏家之一。

在商業模式上,小米最早搶到了「去中間化」的紅利。當時大部分傳統手機商還是大量依賴渠道,而且手機的品種也非常多。小米的崛起很像當年Dell在個人電腦上的模式,通過去中間化的渠道,讓利給用戶。而且在產品種類上,更單一。

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能手機,可以通過下載不同應用來個性化手機,不需要再承載更多的功能。而且小米是新進入者,沒有任何的包袱。這也是為什麼new comers往往能顛覆傳統企業,因為他們的基因是全新的,沒有任何歷史包袱。當年諾基亞,摩托羅拉那麼多手機品種,而蘋果依靠單一品類迅速獲得了智能手機的天下。

說到蘋果,小米也是對於蘋果研究最深,最早的國產手機生產商。最早向蘋果學習了軟硬結合的商業模式。不同於蘋果依靠硬體收費,軟體免費的特點,小米是以成本價賣硬體,然後通過用戶的軟體付費來賺錢。當然,到了今天小米硬體手機也已經盈利了。而且基於小米的軟體操作系統,衍生出了一系列其他的硬體產品。當然,手機依然是這個公司最核心的業務。

由於很高的性價比,1000元不到就能買到優質,有品牌的小米智能手機。小米迅速成為市場份額最大的手生產商,闡釋了大量「紅白機」的市場份額。過去買手機的時候,常常會去火車站的電器城,那裡手機攤的人會根據你的要求組裝一個沒有品牌的「紅白機」。由於小米的出現,我們發現那些無品牌的手機越來越少了。

作為小米的用戶,也深刻感受到小米手機的業界良心。之前用的是紅米Note 2,雙十一的時候899買的。性價比真的非常好,而且怎麼摔也不壞。後來因為內存實在不夠了,就換了小米5。1700的小米5,基本上能給我對於一個手機所有的需求。

當然過去一年小米明顯受到了OV線下渠道的衝擊,出貨量同比下跌36%,市場份額也從2015年的15.1%下降到了2016年底的8.9%。其實從產品線來看,小米在2016年還是有小米5和Mix這樣的重磅產品。

我認為2016年小米的跌跌不休,主要在幾個問題:

滲透率到了一定位置后的線下渠道價值。小米是最早去中間環節,用互聯網的模式銷售手機的。這種模式會很快,而且在受過良好教育的一二線城市非常好。但是智能手機滲透率到了一定位置后,再向三四線城市滲透時,線下渠道就變得重要了;

由於小米「性價比」之王的特徵太根深蒂固,導致品牌低端化,上不去。在整個增長最快的2000-3000元手機機型中,缺少主力品種。小米大部分機型都是1000-2000元價位的。小米忽視了,大部分消費者對於晶元和功能並不了解,還是依賴於品牌力。

華為:品牌為王

華為作為最偉大的非上市企業之一,其多年沉澱的品牌對於其手機銷售帶來了巨大幫助。從2010年到2016年,華為手機出貨量每年都保持著「現象級」的增長:第一年300萬部,第二年2000萬部,到了2016年達到了1.39億部。大家提到華為,第一個反應就是靠譜。從一開始,華為就有先天的品牌優勢。這點不需要像OV,小米那樣重新去打造。

當然擁有品牌優勢並不是成功的關鍵,歷史上也有不少優秀企業在做手機上失敗的。我十年前就買過聯想的手機,體驗就非常差。所以光有品牌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從最初開始的時候,華為還是抱著「運營商包養」的心態,通過其先天優勢成為運營商的定製機。這也是當時「中華酷聯」的形成。這種運營商定製手機質量很差,但是量很大,而且更新換代很快。用戶對於質量的要求也不是那麼高。

華為早期的手機產品規劃是分為四個系列:D、P、G、Y ;分別是鑽石,鉑金、黃金、年輕;對應旗艦,高端,中端,入門。可是D系列因為麒麟的不給力而沉沙折戟,D2之後就被砍掉了,G系列也是不溫不火,Y系列則是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華為重新調整了戰略,將手機定位於中高端人群,隨著而來的就是後來大賣的Mate系列。大屏幕,金屬外觀,長續航時間,華為擊中了大量商務人士的痛點,疊加其強大的品牌,讓Mate系列幫助華為登頂國內手機市場。華為手機的UI處理系統也很強大,大量安卓手機的痛點是越用越慢。而華為手機能長期保持系統快速的處理狀態。

如果說會真正意義上出現一台高端手機,那一定是華為。當然,華為的用戶畫像和定價中,也相信其用戶會為品牌,品質支付更高的溢價。

三分天下,誰將一統國產手機的未來?

從商業模式上看,三者有著巨大差異,正是這些差異將決定手機的未來。

作為一個忠實的Miboy,我依然看好小米。當手機逐漸變成了消費品屬性后,其性價比將是最重要的部分。而只有小米的去中間化模式,才能帶來真正的性價比。過去幾年小米的問題在於定價策略過於低端化,我們從下圖也能看到明顯差異。在2000元以上價格手機中,小米幾乎沒有。但是隨著小米Mix的推出,以及後續機型的推出,我認為小米會逐漸進入高端手機市場。

同時,小米通過手機銷售帶動了其他硬體的銷售,包括路由器,手環,空氣凈化器等。一直以來,小米以平台化的思維在賣產品。雷軍是手機生產商中最懂互聯網的人。並且在深耕了五年手機市場后,小米對於供應鏈管理,生產線管理等行業know how也熟悉起來了。未來將把更多精力投放在產品的打磨上。無論是紅米Note,還是小米5系列,我的體驗都是非常優質的產品。

另一個核心點是小米的雲服務。通過最初的卡位獲得用戶后,我們這些用戶的大量照片都存放在小米雲。這導致用戶的遷移成本很高。這個思路也是和蘋果類似的,所以我一直說雷軍是對蘋果研究最深的人之一。

對於OV的線下渠道來說,我依然認為其核心還是賺信息不對稱的錢。畢竟大量三四線城市用戶的信息渠道並不廣泛,而線下實體店,品牌對於他們的吸引力就很大。OV也給了經銷商非常高的提成,也說明其手機定價有大量的利潤。長久看,我認為OV的渠道為王只是階段性產物,當然兩者已經做得非常出色了。

華為的品牌策略,將使其長期保持很強的競爭力。更好的商品品質,吸引更多商務人士,也帶來更強的定價權。然而華為更關注的是產品,在商業模式上還是純硬體思維,比小米的互聯網思維落後了一個檔次。

當然長久來看,產品力的創新是關鍵。所以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智能手機上的創新,包括雙鏡頭,指紋支付等技術。這也是未來手機產業鏈的新機會。在機型更新換代過程中,必然採用大量最新的硬體技術,在投資上也將拉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手機產業鏈供應商。而過去幾年,正是國產手機的崛起,也帶動了國內手機製造的工藝。

啟示:未來的手機產業鏈依然有大量投資機會

我們看到新一代的國產手機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無論製作工藝還是定價都不輸給全球頂級的手機生產商。十年前,無論是波導,夏新,還是TCL,在製作工藝和品牌上相比諾基亞,愛立信這些一線品牌的差距很大。

國產手機更多給人一種「民工手機」感覺。但是這幾年,無論小米,華為,OV等,他們的製作工藝和品牌完全不輸給三星等品牌。這也是製造業的崛起。我們同時看到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出口到海外,連美國都有小米,華為。在印度,手機賣的最好的也是小米,華為,OV這種。

所以未來越來越多手機產業鏈的投資機會將出現在。

在整個硬體製作環節,可以說已經是全球最好的了。而國內市場的充分競爭也會加速技術路徑的升級。整個全球手機基本上就是兩條路線:蘋果和非蘋果。蘋果模式由於iOS建立強大的軟體護城河,定價權來自系統端。而非蘋果的安卓模式,對於手機硬體的匹配要求就更高。這也帶來大量升級換代的需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