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放下那一切,不用害怕了

一大早,就聽到這個讓人傷心的消息!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20日晚10時許,美國搖滾天團「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貝南頓在美國加州洛杉磯的住宅內上吊自盡,年僅41歲。

查斯特·貝南頓有過兩段婚姻,留下6名子女,生前也曾有藥物及酒精成癮的問題。外媒稱,查斯特小時候曾遭成年男子性侵,讓他一直有輕生念頭。

有朋友說:

「愣是不敢相信。剛剛跑步還在聽《Battle Symphony》,歌聲鼓舞那麼多人走出困境,到自己怎麼就…」

「很意外,中學開始就喜歡他們的音樂,歌詞積極充滿能量,最終依然抵不過內心的痛苦。」

每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都是各自生命的意義。

他一直以來都飽受藥物以及酒精成癮問題困擾,他也曾在訪談中談及此事並坦誠,讓自己一戰成名的創作《My Suffering》以及林肯公園第一首獲得格萊美獎的歌曲《Crawling》,就是在講述自己酒精成癮的狀態以及心路歷程。

《Crawling》中歌詞「周遭一切逼我窒息」更是在表達他內心世界的吶喊。

他在受訪中坦言,自己並不想隱瞞這些過往,「這就是我,這就是我所寫出來的,我大多數的創作都是我心中另一種方式的反映,所以並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這讓我想起了不久前,因為遭受性侵而自殺的女作家林奕含,因為其少時遭老師性侵,後來創作了一本故事相似的小說。多年的憂鬱,最終她也選擇了結束生命。

她生前接受採訪曾說:「這個故事折磨、摧毀了我一生。」

林肯樂隊主唱查斯特也曾在採訪中透露,小時候曾遭遇成年男子的性侵,「每當想起來這些事情是發生在我身上,我就不寒而慄。」「我的生命一直都支離破碎。」

我們只看到在燈光下的他們,卻看不到他們背後的陰影。就像被性侵的孩子,好多的傷心難過,都藏在不被人看到的地方。

就像那些傷害,常常隱藏被人忽略的地方。就像那些痛苦,常常隱匿於被人忽視的真相。

看過一個短片,一群人去電影院看電影,發現每個座位上都放有一張寫著「秘密」的折頁。打開一看,裡面有個印有」秘密「的糖果。

「吃顆糖果,沒有人會發現。這將是我們之間的小秘密哦。」多麼充滿童真的話語啊,人們欣然的接受了這份驚喜的甜蜜。

於是,電影就開始了。

畫面出現了一個小女孩,椅子上有顆糖,她伸手去拿了,那顆糖和觀眾們收到的,是一樣的包裝。

然後,旁白說:你喜歡記憶中最初的那些甜味嗎?那些童年的秘密

畫面隨即跳轉到了十分鐘前,一個中年男人從這個女孩旁邊起來,拉了褲頭拉鏈,告訴小女孩:沒有人會發現。這將是我們的秘密。

一塊糖,從未吃得如此觸目驚心。

一顆粉紅糖果,包起了不可告人的秘密。甜蜜或陰影就在拆開的一瞬間,對於有些人,他們從童年開始,記憶卻並不是甜蜜的,甚至是折磨的。

一塊糖,帶來的究竟是甜蜜的記憶,還是永遠的心理陰影?

短片是華沙兒童基金會策劃的公益活動,提醒人們對於身邊的孩子多一個心眼,發現並及時阻止任何的性侵暴力,我們未曾看到的角落,他們的身心都在飽受摧殘。而這些影響,如果不及時干預或疏導,甚至會持續到一個人的成年,乃至終生。

去年,《聚焦》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

該片從2001年一樁雪藏已久的天主教神父孌童案件開始,講述一個名叫「聚焦」的特稿小組,用一系列嚴謹、真實的客觀報道揭秘了教會神職人員長期、大量猥褻兒童的醜聞的經過,電影基本上就是當年調查事件的視覺化還原,堪稱一部新聞深度調查報告的教科書。

讓觀眾觸目驚心的是,並不是沒有人發現神父孌童,而是孌童內化在天主教體制內並被其默認的現狀。

這個現狀能維繫到21世紀,就因為宗教擁有特權從而屏蔽了外界的認知。正如在片中,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的那個年邁神父,他承認就像幼年時被神父強姦過一樣,已經習以為常。

長期以來,「性侵害」總會讓我們聯想到女性,一些新聞報道也表明女童是性侵的主要受害者。其實,男童遭受性侵害的事件也不少。

由於性侵男童的事情曝光較少,不少的家長甚至會認為性侵男童是小概率事件。據媒體報道,在一些幼稚園和國小中,為避免尷尬,老師會刻意避開男童,只對女童進行防性侵教育。而學校和家庭的忽視無疑讓男童更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也使得同性之間的成年人猥褻兒童行為更加隱蔽。

很多地方,成年人喜歡拿男孩的生殖器開玩笑,還有男性長輩當著男孩說黃段子,甚至彈捏孩子的生殖器。有的家長覺得不妥,但是礙於面子,怕被別人說小題大做,所以沉默了,還有的家長完全不以為然,他們認為男孩子,這有什麼。

美國曾爆出件引髮網友熱議的事,美國蒙特利公園市有一名華裔婦女,帶著一名身穿開襠褲的小孩在公園散步,附近居民看見之後,認為這屬於父母的不檢點行為,一位白人女子報了警。當警方了解到孩子穿開襠褲是為了隨地大小便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然而,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隨時可見。孩子沒有得到隱私的尊重,這會給孩子的羞恥感造成了多大的困擾?他又如何學會尊重別人的隱私?孩子的隱私從小就沒有得到保障,這給猥褻兒童行為帶來了多少便利?

再看看微博、論壇上隨處可看到的,引誘兒童、侵犯兒童的照片。

7月16日上午,豆瓣網友曝光了某知名大V關注大量戀童賬號,直指其有戀童癖的嫌疑。

沒過多久,這名大V又被發現在貼吧有關注戀童ID的賬號,並且建立運營了一個疑似戀童的網站。

我沒有怎麼關注這件事,但是無論真相如何,還請所有的家長們警惕:那些有戀童癖的人無處不潛伏,你的在意,就是對孩子成長最好的保護。

今天早上聽到查斯特自殺的消息,我很難過,他的音樂曾陪伴過我,也陪伴過很多人吧。在老家的房子里,我還存有一盒他的磁帶。

為什麼他會選擇這樣的方式離開,這自然有他選擇的意義。他有名有利有很多光環和冬粉,但這些年他一直飽受內心的折磨,童年被性侵的陰影揮之不去,知己好友的離世令他猝不及防,內心深處的傷疤需要酗酒和毒品來麻痹,他過得並沒有想象得那麼好。

所以,他還是選擇了離開。

也許,早年的經曆始終無法釋懷,你選擇以這樣的方式向世人告別。實在不願相信,但還是流著眼淚敲下了這些文字。

Leave out all the rest, don't be afraid.

放下那一切,不用害怕了。

作者:吳在天,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行業從業7年,始終在自我成長的路上。

微信公眾號:不懂點心理(ID:bddpsy)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