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明代漆器的特點

剔紅祝壽圖菱花式盤

剔紅祝壽圖菱花式盤 明初期從明代遺留下來的建築及室內用具來看,宮廷裝飾及器用不啻一座大型髹漆工藝美術展覽館。明代禮儀中所用大輅乘輿、儀仗皆有裝飾。宮廷建築裝飾,朱門金釘,金龍畫彩,殿內寶座、圍屏金漆裝飾等,都顯示著髹漆工藝的水平。民間床榻傢具雕花貼金,商店匾額金碧輝煌,棺材靈柩髹黑畫彩、雕花飾金。全國各地的廟宇也都離不了華麗裝飾的髹金額匾,凡此種種,都顯示了髹漆工藝在明代的普及。生漆應用之廣,漆器生產之盛,前所未有。

明代漆工藝的活躍與明王室對漆器的推崇與重視有著直接關係。為了滿足宮廷內外對生漆工藝品需求,還專門設立了生產製作御用漆器的官辦機構。宮廷內官監下設「油漆作」,御用監所屬「漆作」都承做漆工活計,專門負責圍屏、擺設、造辦填漆、雕漆、螺鈿等漆器。內府供用庫還特設丁字型檔,常儲生漆、桐油等物。明代的第三個皇帝朱棣(年號永樂)對雕漆情有獨鍾,不但自己珍賞,而且先後在永樂元年(1403年)、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五年(1407年)數次將雕漆作為貴重禮品頒賜給日本國王妃,總計近百餘件精美的雕漆盤、盒。由於漆器手工業的發展,明代用漆之多前所未有,生漆需求量劇增,官府和民間都很重視漆林經營。原先盛產漆的長江中上游各省,漆產量大增,長江下游的南京,也新建漆園,種植漆樹千萬株,以供需求。據《古今圖書集成》、《福建新通志》等書記載,在明清時期,西起雲南西部,東至遼寧東部,南起海南島,北至遼寧北部,都有漆樹生長。

剔黑花鳥葵瓣式盤

明初期明代漆器的品種,在宋元漆器發展的基礎上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明代漆器最為發達的、製作量最多的是雕漆,其次是戧金彩漆、戧金漆、描金漆、填漆、螺鈿漆、百寶嵌、款彩漆等。

1

明早期漆器

(1)

明洪武時期

明早期漆器指的是洪武、永樂、宣德三朝製作的漆器。山東鄒縣朱檀墓出土的漆器反映了明初漆器製作的水平。朱檀是朱元璋之子,這批漆器極有可能是皇家御用監所造。

明初的漆器至少有戧金漆和雕漆兩類。《明太宗實錄》卷二十四中記載永樂元年頒賜日本國王妃的禮物中,就有雕漆盒、盤、花瓶、果碟等。其裝飾圖案中主體紋飾有人物故事、寶相花、太平雀梔子花、太平雀葵花、蒼頭石榴花、牡丹花、石榴花、山雞葵花、鸚鵡長壽花、山雀茶花、竹梅,邊飾有香草、四季花、回紋等。明初的統治者比較喜歡雕漆,除了大量製作用來滿足宮廷需要,還把它們當作貴重禮品贈送國外。

雖然人們至今沒有見到有確切「洪武」年號的漆器,但朱元璋在位三十年,肯定製作過為數不少的漆器。 漆器研究專家、日籍華人李經澤從他本人收藏的漆器中分辨出三件明洪武時期的雕漆,即剔紅四季花卉圓盒、剔紅人物故事菱花瓣式盤、剔紅騎馬訪友圖方盤。這為人們進-步搞清明初洪武漆器的特徵提供了值得借鑒、參考的實物。

百寶嵌花卉方筆筒 明晚期

明永樂時期

現存明永樂漆器以傳世品為主,其中以剔紅居多,也有少量的戧金漆和戧金彩漆,如紅漆戧金八寶紋經板。

傳世的明永樂雕漆以盤、盒為主,兼有蓋碗、盞托、尊、小瓶、踏凳等,器形變化較少。明永樂漆盤是一種圓形盤,淺式,圈足,盤表面為一整體,沒有盤心與盤邊之別,所裝飾圖案給人以整體感,這種造型的盤以裝飾花卉為主;另一種盤的造型為盤邊呈葵瓣狀或菱花狀,八瓣、十瓣不等,盤內與盤邊裝飾的內容不同,盤內以山水人物為主,盤邊雕刻各種花卉。盒的造型亦有兩種,一種為平頂、直壁,平底微內凹,稱之為「蔗段式」;一種為蓋略隆起,器斜壁內收,底略內凹,稱之為「蒸餅式」。

明永樂雕漆裝飾圖案以花卉、山水、人物為主,圖案的處理具有一定的規範化。以花卉為主題的作品,一般雕刻在圓盤、蔗段式盒、蒸餅式盒上。其圖案的處理手法為在盤內或盒面布滿盛開的大朵花卉,四周枝繁葉茂,或襯托著含苞待放的小花蕾,花朵飽滿,畫面具有完美的整體感。花朵以奇數布局,有三朵、五朵、七朵之分。三朵著均勻分佈,五朵、七朵者,以正中為一朵稍大型的花卉,四周均勻地擺設著四朵或者六朵稍小的花卉,似眾星捧月,突出主題。以花卉為題材的雕漆,花卉之下一般不刻錦紋,而以黃漆為地,黃襯紅色,鮮明醒目。

明永樂雕漆,花卉滿布,留下的黃色地較小,有緊密之感。明永樂雕漆常用的花卉有牡丹、茶花、石榴、芙蓉、菊花、蓮花等。明永樂時還出現了雙層花卉的雕漆作品,即在漆盤內上下雕刻兩層花卉,如剔紅牡丹雙層盤、剔紅茶花雙層盤,上下兩層花紋自成體系,互不干擾,又互相映襯,章法有致,畫面富麗,耐人尋味,充分反映了明永樂時期工匠的高超技藝。

以山水、人物為主題的作品,一般雕刻在葵瓣式盤、蔗段式盒上。其圖案的處理手法為在盤內或盒面上雕刻人物故事,圖案下襯托分別代表天、地、水的三種錦紋。這三種錦紋與元代的處理手法相同,只是水紋的處理稍有變化。元代雕漆中的水紋有的似波浪滾滾,以彎曲的線條表現,彷彿水在不停地流動,而永樂時期的水紋基本固定為圖案化的紋飾,以波折形線條表現。在三種錦紋之上雕刻人物、亭閣。一般的布局為圖案的左側或右側雕刻一座亭閣,以曲欄圍出一定的空間,閣後置古松或垂柳,天上點綴流雲朵朵,人物活動其間。或攜琴訪友,或閑暇賞瀑,或高談闊論,或五老相聚。多數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清凈、悠閑的生活。人物比例的雕刻偏於高大,以突出人物的重要。

除了雕刻花卉、山水、人物圖案,明永樂時期的裝飾題材尚有孔雀牡丹、雲龍紋、雲鳳紋、靈芝螭紋等題材。

明永樂雕漆的款識處理與元代張成、楊茂漆器相同。明永樂雕漆的底,一般以黃褐色、黑色居多。款識在底內緣處豎刻「大明永樂年制」針劃款,字體秀氣,筆道纖細,似行書。在雕漆底部刻有明確的年號款識,以明永樂為開端。這為以後漆器款識的處理奠定了基礎。

明永樂雕漆在製造技法和工藝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這時的作品一般髹漆層次較厚,少則幾十道,多則上百道,與文獻記載的「漆朱三十六遍為足」有明顯的差異。其雕漆風格繼承了元代張成、楊茂的風格,精雕細刻,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細微之處處理得精細而又恰到好處。例如,花紋枝葉的脈理清晰而逼真,以不同的雕刻方法來表現枝葉的正背,花筋葉脈被處理得細膩入微,雕刻刀法嫻熟流暢,圖案的邊緣磨得圓潤光滑,不露稜角和刀刻痕迹。

(3)

明宣德時期

明宣德皇帝在位僅有十年,從傳世的明宣德漆器看,品種有剔紅、戧金彩漆等品種。明宣德雕漆的造型,盤有圓、方、荷葉式、菱花形,盒有蔗段式、蒸餅式、兩撞委角方盒,另外還有盞托等。其裝飾題材與明永樂時期基本相同,有花卉、雲龍、雲螭、山水、人物等。圖案的處理出現了「開光」技巧。在盒蓋上或盤內以蓮瓣式、葵瓣式、圓形作為開光,開光內裝飾一種紋飾,開光外裝飾另一種紋飾。開光一方面能突出主題,另一方面也能把兩種不同的紋飾分隔開來,同時也可起到美化畫面的藝術效果。這種方法在明、清漆器圖案中常被運用。

明宣德漆器的款識處理方法與明永樂時期截然不同,改明永樂針劃款為明宣德楷書填金款,在底部左側豎刻「大明宣德年制」。少數在蓋上刻款。明宣德刀刻填金款成為明、清漆器款識處理的典範。

2

明中期漆器

明代宣德以後,官辦漆器作坊出現了停頓狀態。造成停頓狀態的直接原因尚需進一步研究。學者們按照漆器發展的過程及漆器風格,把明宣德以後的正統至正德年間(公元1436-1521年)劃分為明中期。明中期的漆器開始從簡練、樸實、大方的風格向纖巧細膩轉變。這個時期的漆器品種有剔紅、剔黑、剔彩、戧金漆等。明中期漆器以雲南、甘肅製作的地方漆器較為突出。

這一時期雕漆作品的造型較之早期單調、劃一的特點有了明顯變化,出現了梅瓶、四方委角盒、八方形捧盒、提匣、碗、筆筒、方盒、方盤、大型的長方匣、長方盒、扁壺、高足碗、棋子盒等。這說明漆器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大。其實用性和觀賞性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明中期漆器的裝飾圖案更為豐富多姿。在以花卉為題材的作品方面,較之明早期果園廠那種整朵大型花卉為主題的裝飾圖案日趨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折枝花卉及花鳥題材的增多,如鴛鴦荷花、喜雀登梅、綬帶牡丹、茶花小鳥、蘆雁等。

以人物為題材的作品則不拘於早期那種攜琴訪友、觀瀑的題材,而以歷史故事為主。例如,五老過關、牧牛、文會、渭水訪賢、攜友秋遊、漁家樂、採藥、滕王閣、雀屏中選、郭子儀故事、岳陽樓、八仙人物、嬰戲等。

明中期漆器的雕刻風格有的保持了早期磨工圓潤、藏鋒清楚的特點,而有的作品則出現了鋒棱不夠圓熟的特徵。這說明了處於過渡時期的作品兼而有之的風格變化。此時,雕漆一般髹漆不厚,與早期那種髹漆層次厚、立體效果較好的風格略有不同。另一方面,無論是花卉題材或人物故事題材的作品均刻有錦紋,早期黃漆素地之上壓花的做法幾乎蕩然存,從而形成了錦上添花的表現手法。

雲南也是明中期製作漆器的重要地區。雲南漆器一般髹漆較薄,漆色暗,無光澤,構圖緊密,有繁縟之感。其造型有扁圓形盒、圓盤、雙耳扁壺、高足碗、棋子盒、碗等。雲南漆器雕刻的圖案不拘泥於一種形式,豐富多彩,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圖案中點綴有栩栩如生的螳螂、蜜蜂、游魚、螞蚱、蛇、蛙等多種小生物,還有象徵長壽的盤腸、靈芝,象徵幸福的孔雀牡丹和活潑可愛的雙獅戲球,傳說中的麒麟翼龍、雙螭、草尾龍等。這些圖案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

3

明晚期漆器

經過明中期八十餘年的緩慢發展,到明世宗嘉靖時期,漆器工藝出現了新的局面。這就是官辦作坊繼續大量製作漆器,具有宮廷風格的漆器製作重新佔據統治地位;漆器風格經過近百年變化,從早期簡練大方、圓潤精緻的風格演為崇尚纖巧華麗、繁縟細膩的新風格;漆器的使用範圍擴大,出現了箱、櫃、桌等新的漆器造型;漆器品種增加,除了剔紅、剔彩,戧金彩漆亦大量製作,漆藝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學者們一般將明嘉靖、隆慶、萬曆及萬曆以後的漆器劃分為明晚期漆器。

(1)

明嘉靖時期

明嘉靖時期的漆器品種主要有剔紅、剔彩、戧金彩漆。傳世的明嘉靖漆器仍以剔紅器居多。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的以綠漆為錦地,其上雕紅漆的作品。紅綠二色醒目,對比強烈,起到了突出主題的效果。明嘉靖時期的雕漆基本上有兩種風格:一種雕刻精細,刀法快利,鋒棱雖顯外露,但仍保持有明早期漆器那種圓潤光滑的特徵;另一種為雕刻不精,有粗糙之感,漆色亦不佳,不善藏鋒,雖有磨工,但不圓潤。

剔彩自明宣德時期出現以後,到了明嘉靖時期呈現出大規模發展的局面,傳世品較多。明嘉靖剔彩主要以紅、黃、綠三色交替,每色有相當的漆層。器物表面呈現出紅、黃、綠三顏色,一般是紅花、綠葉。若雙龍則以紅、黃區分,以紅色漆為龍鰭,以黃色為龍身,以綠色為龍發,似剪影式的效果;若鳳紋則以紅、黃、綠來表現其飛翅及長尾,三種顏色的變換,鐓美麗的羽毛,多姿多彩;若表現童子,則以紅、綠二色分飾衣、褲,以展現兒童的天真、活潑。明嘉靖時的剔彩與明宣德時期有所不同。明宣德剔彩的效果是磨顯出來的,而明嘉靖剔彩則分層取色明嘉靖時期的戧金彩漆比明宣德時期明顯增多。此時的戧金彩漆造型有銀錠式、梅花式、菊瓣式、方勝式等,製作工藝十分精緻。以戧金為圖案的輪廓線及葉脈紋理,在輪廓線內填以紅、黃、綠等色漆,紋飾磨平后具有繪畫般的效果。有一種戧金彩漆,先以填漆做成錦紋地,再戧金花紋,做法費工費時,但卻使器物有錦上添花之妙。還有一種特殊的戧金彩漆作品,其花紋之外既不是一色漆地,也不是錦紋地,而是密密麻麻的小圓圈紋。這種小的圓圈紋被稱為「攢犀」。《格古要論》「攢犀」條日:「攢犀器皿漆堅者多是宋朝舊做,戧金人物景緻,用攢攢空閑處,故謂之攢犀。」這段話表明攢犀的做法宋代已有,且製作得較堅硬,另一方面攢犀是與戧金工藝一起使用的,而不是單純的漆工藝。

明嘉靖時期器物的造型有所突破,出現了許多新的器形。盤類器物除了圓盤居多,亦有仿明早期的葵瓣盤、明中期的委角方盤,同時出現了六瓣盤、梅花式盤、銀錠式盤、茨茹式盤、荷葉式盤、菊瓣式盤以及由大小三個盤依次套疊的套盤。明早期的「蔗段式」盒仍繼續使用,只是比早期的略高一些,明中期使用的「捧盒」也較流行,新出現了缽式盒、壽字盒、銀錠式盒、方勝式盒、梅花式盒等。此外,還出現了瓜棱壺、櫃、筆筒、小桌、八方斗、春字盒、把鏡等新的造型。

明代漆器中刻有年款的以永樂、宣德、嘉靖、萬曆最多,也有少量的隆慶、崇禎款識。明嘉靖漆器的款識為刀刻填金楷書款,款識的位置均在器物底部正中。「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有三種形式,即底部正中豎刻款、從右至左橫刻款、豎兩行刻款。

由於明世宗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所以明嘉靖時期漆器的裝飾題材大都以長生不老、升仙、萬壽為主題,如五老祝壽圖、群仙祝壽圖以及表現仙山樓閣的題材等。出現了以文字組成的圖案。例如,以松、竹、梅纏繞組成「福、祿、壽」三字;以「福」字為漆盤的裝飾;雕三個壽桃,每桃上雕一字,組成「福、祿、壽」;以開光的形式,在器物上組成文字「皇圖億載,聖壽萬年」和「乾坤清泰,萬壽齊天」以及「萬年長生」、「萬年如意」、「萬壽永年」等。壽春圖是這個時期典型的裝飾題材,並對清代乾隆的裝飾圖案產生了影響。春字盒有剔紅、剔彩兩種,在蓋面開光內雕聚寶盆,盆內裝有盤腸、珊瑚枝、銀錠、古錢、犀角、火珠等,盆中升起霞光萬道,似熊熊火焰,火焰之上壓一個「春」字,春字中圓形開光內雕老壽星。以上幾種題材的作品均與道教長生不老的主題相關。此外,寓意長壽的松樹、仙鶴、靈芝、壽桃等也常常作為裝飾題材八卦圖、麒麟、獅子、海馬、大象、雜寶也是裝飾題材的一部分。

與上述升仙、長生題材截然不同,還有少數具有民間藝術風格的「龍舟競渡」、「貨郎圖」和「嬰戲圖」。龍紋仍然是這一時期漆器裝飾的主要題材之一。

明嘉靖時期漆器的錦紋表現形式也有較大變化,突破了明早期的三種錦紋形式,出現了「萬字錦」、「勾雲錦」等。有的甚至雕刻出五、六種錦紋,錦紋的比例較大,形成風格。

(2)

明萬曆時期

明萬曆時期漆器的生產製作較活躍,官辦漆器作坊仍佔據主要地位,漆器品種日漸豐富。除了剔紅、剔彩、戧金彩漆仍繼續製作,還出現了剔黃、描金漆、填漆等新的漆器品種,使漆器裝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明萬曆雕漆有剔紅、剔彩、剔黃三個品種,在造型、圖案、款識等方面形成了有別於其他時期的風格與特點。在器物造型方面,仍以盤、盒為主,兼有小櫃、爐、花觚、瓶、筆筒等,並出現了長方委角盒這一新的造型。在裝飾圖案方面,明嘉靖時期追求升仙、長壽的題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雙龍、龍鳳、祥雲、海水江崖為主題的圖案,並出現了祈求吉祥、太平的吉祥圖案,也有少數的表現人物、花鳥的題材,如剔彩晏子使楚漆盤、剔彩花鳥紋盒等。對錦紋的處理也較為獨特,比例緊湊,細密整齊,明萬曆前後均無此特徵。

明萬曆漆器款識的處理有別於其他朝代。此時的款識有兩種情況:少數的漆器底部豎刻「大明萬曆年制」款,多數的漆器款識加有干支紀年,款識的位置一般在器底的正上方。據不完全統計,明萬曆漆器款識出現干支紀年的有十一種。按其先後順序排列如下:

大明萬曆癸未年制:癸未,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

大明萬曆丙戌年制:丙戌,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

大明萬曆已丑年制:乙丑,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

大明萬曆辛卯年制:辛卯,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

大明萬曆壬辰年制:壬辰,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

大明萬曆乙未年制:乙未,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

大明萬曆甲辰年制:甲辰,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

大明萬曆丁未年制:丁未,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

大明萬曆庚戌年制:庚戌,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

大明萬曆癸丑年制:癸丑,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

大明萬曆丙辰年制:丙辰,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

其中「壬辰」、「乙未」二年的漆器數量最多,即明萬曆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之間。在漆器品種方面,以剔紅、剔彩最多,且出現了少量的剔黃作品。

描金是漆器製作工藝中的一個品種。描金漆的做法是在黑漆地或紅漆地上加描金花紋。沈福文先生撰寫的《漆工資料》上具體介紹了描金銀漆裝飾的製作工藝過程:「將打磨完的中塗漆,再髹塗紅色漆或黑漆,這層叫做上塗漆。乾燥打磨平滑后……推光達到光亮后,用半透明漆調彩漆。薄描花紋在漆器面上,然後放入溫室,待漆將要乾燥時,用絲棉球著最細的金粉或銀粉,刷在花紋上,花紋則成為金銀色。」

描金彩漆是「描金」加上「描彩漆」的做法,使一器具備兩種漆工藝,畫面絢麗多彩,富於裝飾趣味。明萬曆時期的描金彩漆作品有圓盒、長方形墨盒,均以紅漆為地描飾花紋。描金彩漆山水人物大圓盒是其代表作。

此外,明萬曆時期還有填漆、戧金填彩漆,花紋圖案與雕漆基本相同。

(3)

明晚期其他漆器

明晚期雕漆的製作和宮廷製作為主,兼有民間製品。明晚期雕漆以長方盒、高足碗、小碗居多。

明晚期剔犀漆器有黑面、朱面兩種,器形有小圓盒、兩層盒、圓盤、花形盤、盞托、執壺等。

款彩是在漆地上刻凹下去的花紋,再填色漆或油以及金或銀,俗稱「刻灰」或「大雕填」。款彩漆器一般胎子不宜太厚,以黑漆為地,先畫出花紋輪廓,把輪廓以內的漆剔去,再填以各色漆,紋飾有的略高於漆地,而有的則略低於漆地,有凹陷之感。

填漆,就是在漆地上刻花紋,然後用各色漆填進去,再打磨平滑。填漆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漆地上直接鏤刻出低陷的花紋,一種是在漆地上先用稠漆堆起陽文輪廓。前者用的較多。填漆梵文纏枝蓮紋盒是典型的明代填漆作品。此外,還有長方形梵文盒、長方形雙鳳盒等。

明代嵌螺鈿工藝仍繼續製作。明晚期出現了一位鑲嵌工藝名家——江千里,系明末揚州人,以制螺鈿漆器出名。當時曾有「家家杯盤江千里」之說。

百寶嵌是漆器鑲嵌的一種。錢泳《履園叢話》日:「周之法,惟揚州有之。明末有周姓者,始創此法,故名周制。其法以金、銀、寶石、真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瑪瑙、玳瑁、車渠、青金、綠松、螺鈿、象牙、密蠟、沉香為主,雕成山水、人物、樹木、樓台、花卉、翎毛,嵌於檀、梨、漆之上。大而屏風、桌、椅、窗、槅、書架,小則筆床、茶具匣、書籍,五色陸離,難以形容,真古來未有之奇玩也。」這段文字說明了百寶嵌製作的地點、時間、創始人、製作方法、裝飾圖案和製作的品種。百寶嵌作品始創於明末,而清代製作的較多。

添加收藏專家微信: 1743378244提供最新的資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