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何謂落魄

唐寅《王蜀宮妓圖》絹本設色,124.7×53.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人說我風流倜儻筆中情

不見我四下無人黯垂涕;

人道我折花抵酒花下眠,

不知我落魄滄桑世事見。

唐伯虎出身於一處小商之家,

幼既多才,

16歲於秀才試中拔得頭籌而聞名鄉里。

19歲時與徐氏成婚,

人生初始,貌已融融。

然而,

就在「人生四大幸事」已遇其二之時,

唐寅卻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沉重打擊。

25歲,

先是唐父去世:

「父沒,子畏猶落落」,

就在唐寅還未從巨大的喪親悲痛中掙扎而出時,

他的母親繼而西去;

禍不單行,

妻子難產,

兒子早夭,

妹妹亦華髮早逝,

一個個親人接踵離世。

唐寅《落花詩冊》蘇州市博物館藏本

現實的慘痛,

擊垮了一直順遂的唐伯虎。

親人接二連三的離去,

一度令他陷入絕望無以自拔,

家境也一落千丈。

患難之中見真友,

眼見唐伯虎日益消沉,

祝允明勸導他專註詩文,

以成就功名,振興家業。

所以說,天賦秉異之人一經喚引,

便發燦爛。

1498年,

29歲的唐伯虎以解元第一名中應天府鄉試,

潘江陸海,「冒東南文士之上。」

盛名之下,

大家閨秀何氏不計其喪妻之虞,

拜倒在唐伯虎的峨冠博帶間,

做其續弦。

唐寅 騎驢歸思圖 上海博物館藏

然而,

就當大家以為唐伯虎過盡千帆終可「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時候,

一場足以改變他命運的牢獄之災即將而來。

1499年,

30歲的唐伯虎進京參加會試,

其才學得到主考官程敏政的賞識,

甚至給唐氏的詩集作序。

然而,

因「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之事發,

程敏政捲入其中,

唐寅不幸受此牽連,

「放蕩無涯」之夢碎,

或此後再無翻身之念。

落魄的唐伯虎「涕淚橫集」,

於獄中給好友文徵明寫信描述被屈打之情形:

「至於天子震赫,

召捕詔獄,自貫三木,

吏卒如虎,舉頭抱地。」

弘治皇帝高度重視此案,

親抓這起科場舞弊案,

命令錦衣衛負責偵辦和審訊。

錦衣衛之殘酷眾所周知。

終於從磨難中抬頭而起的大才子,

又一次墜入深淵。

今者讀之,

唯長嘆當哭。

唐寅《行書絕句四條屏》之二 紙本行書 57.2×22cm×4 廣東省博物館藏

唐伯虎與徐經被永遠剝奪了參加科舉的資格,

在壽命普遍不長的古代,

程敏政入獄時候已算老人,

后被錦衣衛折磨得脫去人性,

出獄不久既亡。

那時的唐伯虎,

經過科考作弊案的傳揚,

已是聲名狼藉,

難怪其自序道:

「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

握拳張膽,若赴仇敵。

知與不知,畢指而唾,辱亦甚矣!」

人言可畏,

更何況他是個「雅資疏朗,

任逸不羈」的才子,

本有一腔「才雄氣逸」,

可如今......

后朝廷打發落魄的唐伯虎以窮鄉僻壤小吏之位,

而他不願委身其中,

於是重新回到家鄉。

然而,

原本「花吐雲飛」的續弦妻子何氏見他落魄至此,

似無翻身之望,

於是徑自離去,

另尋良人了。

《牡丹仕女圖》明 唐寅 紙本設色 縱125.9厘米 橫57.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命途無幸,妻離子散,

唐寅頓覺人生無望,

只願放浪形骸,

徹底拋卻對這功名人世間的期許青盼,

於是「放浪形骸,翩翩遠遊,

扁舟獨邁祝融、匡廬、天台、

武夷,觀海於東海,

浮洞庭、彭蠡」,

了無牽挂。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話雖如此,

但「以天為蓋,地為廬」僅是失志文人的避世說辭,

放浪日久,細軟已盡,

唐伯虎只得重返家鄉。

然而家徒四壁,四下無人之景,

只會令他反覆咀嚼這永世不得翻身的多舛命途,

其人心中之苦,

後人想之心絞。

唐寅《行書贈周良溫詩卷》紙本行書 26cm×43.2cm 天津博物館藏

如果事情就這樣結束,

我們一定認為,

唐伯虎來這世間定是以極刑之苦來還前世之債的。

所幸,

在他最艱難頹廢之時,

當年相識於青樓的紅顏沈九娘以其溫軟解救了他。

在沈九娘無微不至的照料下,

唐寅逐漸體味到生活本來的滋味,

兩人婚後以賣畫為生:

「閑來寫幅丹青買,

不使人間造孽錢。」

雖清苦,亦足樂。

後世僅知其「花前花後日復日,

酒醉酒醒年復年。」

卻不曾料到他被命運的巨輪碾壓到連殘喘皆不可的地步,

又是以何種勇氣,

仰天大嘯: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咲世人看不穿」。

唐寅 春山伴侶圖 上海博物館藏

後來,

唐伯虎用賣畫所得建起桃花塢里「桃花庵」,

並與沈九娘育一女,

喚作桃笙。

期間「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

酒醉酒醒年復年。」

日子過得倒也閑適。

唐寅《雨花台感昔詩札》 紙本 行書 27.5×3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中甘苦,

只有詩中人才能體會。

是啊!

空有「白衣卿相」之夢,

卻終究是有「失龍頭望」,

心中縱有不甘,

所作的也不過只有舉杯澆愁。

罷了!

妻子兒女,環繞身前,

自是怡怡。

然而,

或許人生真是要跟他作對,

年僅37歲的沈九娘因操勞過度,

於唐寅43歲時去世。

「相思兩地望迢迢,清淚臨門落布袍」。

此時,

筆者已不敢設想唐伯虎在經歷這短短43年人生的苦痛之後會有怎樣的心情,

或許來人世一遭,

就是要痛苦地一一送走身邊的一眾「過客」吧!

夜半微涼,獨坐庭院,

痴痴地,

觀花影綽綽,

竹影搖搖,

只當是「只恐月沉花落後,

月台香榭兩蕭條。」罷!

之後的日子,

唐寅信了佛,

再無續弦,

自號「六如居士」。

唐寅 吹簫圖 南京博物院藏

「生在陽間有散場,

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

只當飄流在異鄉。」

這是唐伯虎臨終時寫下的一首絕筆詩。

之前讀到,

自覺他或是生性張揚,

不懼生死無常。

現在想來,應是他早知,

世事不是人力可控,

縱你辛苦一生,

不該是你的,

終究都會失去。

1523年,

唐寅逝世。

死後無錢安葬,

多得朋友慷慨相助,

葬於桃花庵近處。

「書籍不如錢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

現在讀來這兩句,

您理解了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