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學佛,不是為了把佛學當做一種談資,而是讓我更懂得愛

我為什麼學佛?那就要先說說曾經的我為什麼煩惱。曾經的我,因為一段又一段不順利的戀愛而痛苦,付出的愛得不到同等的回報,得到的不想要,想要的得不到……

那麼,人的煩惱是從哪裡來的?

師父說過:「煩惱即菩提」。

第一,你眼睛看到的;第二,你耳朵聽到的;第三,你鼻子聞到的;第四,你舌頭能嘗到的;第五,你身體能夠接觸到的;第六,你意識當中能夠想到的事情。

——實際上這在佛法界稱為「六根」。所以很多人說,這個人六根不凈。

一個人不想煩惱應該守住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不要讓自己腦子裡有這些雜念,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想到的,都會讓你變得非常煩惱,煩惱來的時候,最怕有智慧的人,煩惱來的時候,最怕心能夠定得下來的人。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許多時候,人的毛病就是自尋煩惱,煩惱都是自己找來的。

歸根到底就是在生活中沒有學會放下,使身心背負著沉重的包袱,因而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累,越來越辛苦。

而且,人往往擁有的越多,煩惱就越多。

人的心念很重要,一個人深信好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好事就會發生。用好的心念去取代不好的心念,這就是修心。

所以對於「我們為什麼要學佛?」這個問題可以說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善根不一樣,經歷的人生道路也不同,於是學佛的目的也不一樣。

有人生活不如意,經常處在痛苦中,想通過學佛給自己減輕痛苦,有的人學佛為家庭平安、還有的求升官發財,還有一種學佛人想通過學佛解決自己的生死大事,往生西方、永脫輪迴。

然而,當佛珠手串,開始替代國人腕錶首飾所佩戴的位置,佛學,也慢慢開始成為越來越多現代人關心的話題。

然而,你又到底是為什麼而學佛的呢?如果發心不正確,一切努力可能都不會有好的結果。

前些日子,一位做文玩收藏品的朋友來交流一些佛學方面的問題。

談及學佛的目的,他坦言:

由於自己從事的行業圈子,無論是茶桌上、飯局上,抑或日常的應酬交流中,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講自己信佛,從而經常會談到一些佛法、佛學方面的話題。

想了解一些佛學知識,也只是為了在這些交談中自己不至於顯得一無所知。

萬事皆有因緣,來學佛的人,也各有各自的「因」,各有各自的「緣」。

只可惜,對於許多人來說,也只有一些各不相同的功利性的「因」,卻沒有實質上因為福報得聞佛法的「緣」。

有的人學佛,因為內心深藏的一些令自己不安的事,想通過佛法來安心;

有的人學佛,是因為遭遇了一些苦難災禍,想通過佛法來祈求平安;

有的人學佛,是因為精神的百無聊賴,想在佛法中找到一些寄託;

有的人學佛,只想把佛法當成一種所謂彰顯精神內涵、向別人炫耀的學識……

這樣的學佛者,並不能稱得上是真正與佛有緣,也不能真正算得上達到了學佛的根基,更不能真正獲得佛法的精髓。

當下的國人,許多人開始漸漸變得不再那麼執迷於佩戴名表首飾,而是在手腕戴起了手串,頸上掛起了佛珠。與此同時,正如許多通俗的佛學圖書,開始佔據許多機場、車站書店的暢銷書位置,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關心起了佛學。

拋除內心真正的需要,可能許多人也像那位朋友一樣,對佛學的興趣,也僅止於為了獲得一種茶桌飯局上的談資。

學佛講求發心,發心不正確,一切努力都不會有好的結果。

且不論因為一些膚淺、虛榮或功利的目的學佛,不可能真正觸及到佛法的真知。本身,日常我們在茶桌飯局上談論的那些「佛學」,也都是有著諸多認識淺薄的謬誤。比如,許多人常喜歡在花天酒地的飯局上講:「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相傳為道濟禪師(濟公活佛)名言的話頭,讓許多人在放縱自己酒肉慾望的同時,也想標榜自己對佛法的信奉。

其實,喜歡說這句話的人,幾乎並不知道它后兩句的內容,這個偈語的全文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正如一些武俠小說中記述的那些武林絕學一樣,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效法的。若非體質奇絕,一般人學習只會走火入魔。

而關於「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還有另一個典故,說是明末時張獻忠攻打渝城,強迫城外駐軍廟裡的和尚吃肉。

但是廟裡有個叫破山的和尚對張獻忠說:「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結果張獻忠答應了他。

於是破山和尚一邊吃,一邊說出了這句話。

這位高僧正是為了萬千百姓的性命才被迫破的戒,這與時下喜歡說這句話的酒肉之徒豈能相提並論?

再比如,許多人喜歡把《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做是一種輕佻戲謔的玩笑話。除了對佛經、佛法的大不敬外,他們的理解也嚴重沾染了內心不凈的想法。

事實上,在佛經中,一般所說的「色」,指的是世間一切有形和佔有空間的物質,並不是這些人所理解的情色。

當許多人抱著並不端正的目的,對佛法夸夸其談時,所犯的謬誤和過錯由此可見一斑。

真正的佛學,是一門在踐行中獲得真知的學問。離開了腳踏實地、真心實意的修行,一切的空談都沒有任何意義。

當我們通過學習來獲得佛學知識,知道了如此這般的「如是佛學」,更要依照佛陀教誨,學習向佛陀一樣如此這般地修行,從而做到「學佛如是」。

這也正是如是佛學所倡導的「如是佛學,學佛如是」的修學精神。

相傳當年佛陀降世,向四方各行七步,每一步落下,大地上便湧出一朵金色蓮花。

但願我們每個有志於學佛的人,都能踏踏實實將佛法落實於生活、落實於當下、落實於修行,而不是把佛學當成一種談資。

願我們,在生活中,每踐行一步佛法,我們的生命中都能盛開一朵清凈覺悟的蓮花!

對於我自身來說,我學佛以來、踐行佛法以來最深的感觸就是,當我再次擁有一段感情,內心即使會偶爾陷入情緒的怪圈裡,也會很快再次清醒的看到關係本質上都是無常的,讓感性與理性從分裂達到某種平衡。不會執著於一定要和對方長長久久永不分離的念頭。

會想要盡自己所能的善待對方,緣來了,惜緣。緣散了,隨緣。 當我試圖這麼做的時候,戀愛中的恐懼控制佔有的念頭也隨之淡弱,反而這段關係變得珍貴與平和起來了。

佛說「我執」。 是說,我們自己放不下自己。 放不下自己的自大,自滿,自卑,自私,自我等等慾望。 因為「我執」, 我們就會有「五陰熾盛苦」。 你的身體,你的造作,你的想法,你的所行,甚至你的意識,都會因為「我執 而痛苦, 並且你越是在意自己,這五種身心的假合,如火不熄,越燒越旺,熾熱不堪,你也會,越痛苦。

怎麼辦? 曾經看過這樣的問答: 問:怎樣的愛情算得上是真的愛? 答:我希望,沒有我,我的女人也可以很幸福的生活——我存在的意義就是讓她有這個能力。 是的,對於所求,放下我執,唯有把「滿足自己的私慾」轉變為「若她能真的好,那麼,有沒有自己的存在都毫不在意可惜。」 這樣,你就可以,在乎,但不執著;放下,但不放棄。

「人生這麼長,誰人又能說中結局」。我相信我今後的一路都會是歡喜的, 沒錯,一定是歡喜著的。因為我學佛,沒有把佛學當做一種談資,而是通過佛學,讓我更懂得愛。

風水不是迷信,運勢不是定數,關注風水就是關注命運,求緣問道,更多關於個人運勢預測、命理分析、事業前程、八字合婚、婚姻感情桃花運,相面轉運等!可聯繫師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