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紅臉出汗成常態,「微手術」大作用

原標題:紅臉出汗成常態,「微手術」大作用

河南省原陽縣紀委注重運用「第一種形態」,推進談話函詢常態化,做到問題早發現早提醒。今年以來,該縣紀委對違紀情節輕微的9名單位負責人進行了約談。圖為8月18日,該縣紀委負責人對縣直單位一名領導幹部進行約談。

楊磊 李雷 攝影報道

「把紀律挺在前面」——這是黨的十八大后逐漸流行,8900多萬名黨員、4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現在耳熟能詳的一句政治新話語。新的表述,意味著管黨治黨的理念創新。

新理念有了,保證其「落地」自然需要新的路徑。201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福建調研時強調,要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

自此,「四種形態」走進公眾視野,走進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傳承「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一貫方針和改變「要麼是好同志、要麼是階下囚」長期困境的創新之路。這其中,紅臉出汗漸成常態,是備受矚目的一大變化。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用好第一種形態

分析近年來查處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例,都有一個量變到質變、小過到大錯的過程。如果在剛發現問題時,組織就咬咬耳朵、扯扯袖子,一些幹部也不至於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等專家認為,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層層設置防線,特別是第一種形態,立足於加強對領導幹部的日常管理監督,有利於防止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

實現紅臉出汗「常態」,對黨組織而言,是要切實擔負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把對黨員幹部的教育管理監督做在平時、抓在日常;對各級紀委而言,則不啻為「方向性的扭轉」。庄德水說,過去有一種傾向,有了問題要麼不處理、要處理就「算總賬」,即所謂「要麼不得罪、要得罪就得罪死」。而要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就不能只看執紀審查的數量,更要注重談話提醒、函詢誡勉了多少黨員幹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對做好中管幹部談話函詢工作高度重視。過去,許多反映籠統的問題線索被擱置暫存,現在要本著對同志高度負責的態度,及時約談、函詢本人,要求其對反映的問題作出說明。如,2016年1月至11月,中央紀委處置反映中管幹部問題線索中,談話函詢1305件次,比2015年同期增長96.5%。

2017年初頒布實施的《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第四章就談話函詢工作作出細緻規定。

「現在,談話函詢越來越細,要求越來越高,剛開始我們還『壓力山大』,現在覺得是加強監督的好辦法,黨組織一直在看著我,讓我更加警醒。」上海市一名中管幹部說。

在中央紀委的引領、推動下,各級紀委針對收到的苗頭性、傾向性、一般性問題線索,約談被反映人或發函請其對被反映問題給出書面說明,逐漸成了常態。

多個省區市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全面從嚴治黨,必須用好第一種形態,抓常、抓細、抓長,讓黨員幹部真正感受到監督無處不在、紀律如影隨形。談話函詢為「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和「把紀律挺在前面」「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提供了政策和抓手,將第一種形態的作用充分釋放。隨著實踐的深入、制度的健全,「第一道防線」將會越來越規範、越來越高效,推動實現外部棒喝與自我警醒、他律與自律的良性循環。

板起臉來抓監督,主責在黨委

紅臉出汗要成為常態,離不開紀委監督責任的履行,更離不開黨委主體責任的落實。

「區委跟我談話后,我幾乎天天睡不好覺,心裡的烙印太深了。」天津一名市管幹部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感慨連連:工作幾十年,從區紀委到區政協,從副廳級到正廳級,從未經歷如此紅臉出汗的談話。

這名幹部記得,那天是2016年7月一個周六的上午,區委常委會剛結束,他便被叫住:「你別走,10分鐘後到會議室來一趟。」

進了會議室,他發現,區委書記和區紀委書記都在等他,「陣勢已經擺在那了」。

「今天,我們就反映你的有關問題進行談話核實,請你正確對待,如實回答。」區委書記開門見山,拉開了談話的序幕。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接下來的發問,一個比一個尖銳。

「你平時有什麼業餘愛好?」

「你有沒有佔用工作時間搞攝影?有沒有利用政協平台搞攝影?」

「民俗攝影大展你參與過幾次?介紹下資金使用情況。」

「辦展過程中,你有沒有收取勞務費?」

……

類似的談話場景,近年來在各地並不鮮見。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看似嚴管,實為厚愛。否則,明明第一種形態就能處理的問題,卻放任自流、養癰遺患,最後發展演變成第二、第三甚至第四種形態,這對組織和幹部都是沉重的代價。

抓早抓小,關口前移。各級黨委在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過程中,越來越多運用「四種形態」,特別是在用好第一種形態上多管齊下,板起臉來抓管理抓監督,使談話批評、函詢誡勉等成為日常管理監督黨員幹部的必修課。

如,安徽省十次黨代會閉幕以來,新一屆省委積極踐行「四種形態」,抓早抓小,對輕微性、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綜合運用批評教育、約談、函詢、誡勉談話等手段「治病救人」。2016年11月至今,全省按第一種形態處理1.8萬多人次;省紀委機關協助省委對省管幹部按第一種形態處理600多人次。

如今,從省級黨委到市、縣、鄉黨委,越來越多的黨委書記已經意識到,全面從嚴治黨,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主責在黨委。紅臉出汗要成為常態,黨委就得重視抓日常監督、抓嚴明紀律。

「紀委書記是消防員,一旦介入就意味著可能已是火勢蔓延、焦土一片、損失慘重;而各級黨委成員則是聯防隊員,在日常的巡邏視察過程中時刻撲滅火苗,就能避免火災發生,把損失降到最低點。」山東省一位基層黨委書記,引述媒體評論中的一段話,以此提醒班子成員「何為主責」「守土有責」。

是監督也是信任,防於未萌治於初起

談話函詢是推動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的重要手段,既是向有問題反映的黨員幹部了解情況,也是組織在給機會,體現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也因此,雖然紅臉出汗與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后三種形態相比,只能算「微手術」,但「防於未萌、治於初起」的作用卻不能小覷。

今年5月,經黨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印發《關於向中管幹部反饋函詢了結情況的通知》,要求認真分析評估函詢回復,對如實說明情況的予以採信並了結。隨後,中央紀委各紀檢監察室分頭向所聯繫地區、部門和單位的中管幹部發函反饋函詢了結情況。截至目前,已發出了結反饋1800多件次。

浙江省一名接到反饋函件的幹部說:「感謝組織的關心和愛護,函詢這種形式非常好,對幹部是提醒。我在收到函詢件后,專門召開了家庭會議,把函給每一個家人看。家人看后都表示要對我負責,今後要注意言行,嚴格要求自己。」

「微手術」的大作用,也在「大數據」中得到了印證。

「四種形態」提出的2015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談話函詢5.4萬件次;2016年,這個數字上升到14.1萬件次。與之相關的另一組數據是,2015年,主動向紀檢監察機關交代違紀問題的黨員幹部是5400餘人;到了2016年,有5.7萬名黨員主動向組織交代了自己的問題。

「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17.9萬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9.2萬人次,占『四種形態』處理總人次的51.7%……」2017年4月18日,中央紀委通報了2017年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紀律審查情況。7月20日,2017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紀律審查情況「出爐」——其中,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談話函詢11萬件次;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處理27.8萬人次,占「四種形態」處理總人次的56.6%。兩次數據均顯示,第一、二、三、四種形態佔比依次遞減,「常態、大多數、少數、極少數」的結構性特徵逐漸形成。

這為「把紀律挺在前面」提供了有力的實踐支撐: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這樣,黨員幹部就不至於突破底線而受到紀律處分,后三種形態自然會越來越少。(本報記者 陳治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