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陳忠實不只是有《白鹿原》

視覺 供圖

陳忠實逝世一年後,《白鹿原》再次成為最火的當代文學作品。從剛剛落幕的電視劇,到時下火爆舞台的話劇、舞劇,再到鹿原影視城成為陝西省的又一文化地標,有關《白鹿原》的話題層出不窮。凡提及陳忠實必談《白鹿原》,然而,《白鹿原》問世之前的陳忠實,鮮為人知。

一波三折求學路

1955年,13歲的陳忠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國中。對當時的農村來說,考上國中就像以前考中秀才一樣榮耀,然而,父親陳廣祿卻不禁悲從中來。作為貧苦農民,如何同時供應兩個兒子讀中學?經過一番思想掙扎,他決定砸鍋賣鐵也要供倆兒子上學。但條件所限,陳忠實上學的行囊比哥哥寒酸了許多:哥哥的行裝是一套全新被子、褥子和床單,而到陳忠實,僅剩一條破被子。吃的方面,一袋自家做的雜麵饃饃便是一周的口糧,吃飯時用大搪瓷缸接上開水一泡,就是一日三餐,不見半點油星。

即便如此,一個學期后,陳忠實仍然因為貧窮不得不放棄學業。休學后,他每日照看年幼的妹妹,領著她在村子里東遊西逛。有一天,鄉鎮書記來西蔣村辦事,看見帶妹閒遊的陳忠實,誤以為是個痴獃兒,就問他為什麼不上學。陳忠實回答休學了。書記再問為什麼休學,陳忠實則閉口不言。好心村民告訴書記,這孩子學習成績極好,而家裡供不起,索性休學看小孩了。書記一聽大為光火:「新社會還有這等事,豈不是本鄉的恥辱么?」如果沒有這句話,也許陳忠實還要走一段更坎坷的路。在書記的幫助下,學校不僅免除了陳忠實的學雜費,並每月配給8元錢助學金。自此陳忠實終於可以安心讀書了。

困窘浪漫文學情

少年陳忠實特別敏感、自尊、要強,面對來自城市的同學,他無法不「顧影自卑」。正是在這種困窘中,陳忠實「居然」喜歡上了文學。他十分詫異,這件浪漫的事居然「發生在一個穿粗布衣服吃開水泡饃的人身上」。這一年,陳忠實受趙樹理的《田寡婦看瓜》啟發,仿寫了一篇三四千字的小說《桃園風波》,受到語文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賞。第二年,《西安日報》發表了他的短詩《鋼、糧頌》。這是他第一篇印成鉛字的文章,時年16歲。從此,他踏上了文學探索之路。

工作后,陳忠實陸續在《西安晚報》上發表了詩歌、小說、散文等不同類型的作品,但終究影響有限。1971年,大批文學報刊創刊、復刊,大多數驚魂未定的老作家出於諸多顧慮難以專心創作,於是大批工農兵業餘作者脫穎而出,陳忠實便是傑出代表之一。從1973年到1975年,陳忠實先後在《陝西文藝》上發表了散文《水庫情深》、小說《接班以後》《高家兄弟》《公社書記》等作品,成為《陝西文藝》的重點培養對象。更值得一提的是,三篇小說無一例外被改編成電影劇本,其中《接班以後》被改編為《渭水新歌》,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攝製而成並公映全國,陳忠實受到了舉國矚目。

人生成敗看「無畏」

也正源於此,1976年,工農兵作家陳忠實應邀在《人民文學》第3期發表短篇小說《無畏》。當時,正處於「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中。《無畏》寫的是一個農村基層青年幹部,依靠自己的信仰與覺悟,頂住巨大壓力,堅持與「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的縣委書記鬥爭,丟官罷職亦在所不惜的故事。這篇火藥味濃厚的小說被刊於《人民文學》最顯赫的頭版位置,緊隨中共中央和北京市委關於「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公告之後。然而隨著「文革」結束,在其他知識分子重獲解放感時陳忠實卻跌入了人生最低谷。因為《無畏》,他接受了輪番政治審查,甚至被指認為該小說的發表與「四人幫」有染。

1978年,在問題查清之後,36歲的陳忠實卻主動申請到西安市郊區文化館工作,進一步脫離行政職務,以專心從事創作。在文化館一間廢棄的房子里,陳忠實把文化館藏書中所有契訶夫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網羅殆盡,反覆研讀。他要重新證明自己:陳忠實並非從此一蹶不振。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忠實陸續創作了《南北寨》《徐園三老漢》《信任》等五篇短篇小說,再度獲得文壇認可,其中《信任》榮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至此,可謂陳忠實的短篇創作之路一帆風順,但是一個偉大的作家總是無畏挑戰。1982年,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發表了。陳忠實讀過之後,坐在椅子上,感到「一種癱軟的感覺」,它源自《人生》所創造的「完美的藝術境界」帶來的「藝術打擊」。3個月後,陳忠實開始創作中篇小說,其中《康家小院》榮獲上海文藝出版社舉辦的《小說界》第一屆文學獎(1981-1983),自此中長篇小說成為他新的文學訴求。

「墊棺作枕」《白鹿原》

1985年夏,陝西省作協連續召開「長篇小說創作促進會」,鼓勵作家積極嘗試長篇小說創作。路遙當場表態要寫長篇小說,會議結束后便留在延安開始起草《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陳忠實默默在心裡許下了《白鹿原》。某種程度上說,陳忠實和路遙之間隱隱有種你追我趕的競爭,但很顯然,這是一種良性的競爭,所謂人才往往是成群出現,也許正是基於這種相互砥礪。1991年3月,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而陳忠實苦吟了三年的《白鹿原》遲遲不成型。在一次會議上,好友李星甚至告訴陳忠實,你今年還寫不完長篇小說,就從這樓上跳下去。李星的話里浸透著「恨鐵不成鋼」的深情,最著急莫過於陳忠實本人。這一年他已經49歲,年近半百,可這部「墊棺作枕」的《白鹿原》何日出世猶未可知。

不久,陝西省委組織部擬調陳忠實擔任省文聯黨委書記,陳忠實力辭不就。他認為一旦接受調令,他將很難集中精力寫作《白鹿原》。為此,他兩次給省委寫信「如果不開除黨籍,我是不會調離作家協會的」,「如果作家協會人事不好安排,我心甘情願放棄現任的副主席職位,只要保留專業創作這個職位就心滿意足了」。其決心之堅,其定力之固,由此可見。

終於同年農曆臘月二十五,陳忠實完成了《白鹿原》。

回顧陳忠實一生的創作,幾乎所有的小說都以農村為背景,而且絕大多數主人公是鄉土精英。很顯然,這與他的人生經歷密切相關。毫無疑問,以上早期文學創作經歷對於解讀作家陳忠實極為重要,遺憾的是,除了未公開發行的《陳忠實集外集》(白鹿書院、陳忠實文學館編)外,在陳忠實的公開出版物中,1978年前的作品卻完全被排斥在外。出版社的謹慎可以理解,然而它為我們呈現出的卻不是一個完整的陳忠實。無論對於讀者還是研究者來說,都是莫大的損失。毋庸置疑,只有讀懂前期文本中的陳忠實,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後來的陳忠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