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郵儲步艷紅:回歸代客理財本源是銀行資管的方向

編者按:

近期,新浪財經推出訪談欄目《資管會客廳》,邀請數十位銀行資管業負責人,分享他們對未來資管黃金十年的最新觀點,其中一期欄目採訪了郵儲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步艷紅。央行觀察研究員李朝霞就此採訪內容撰寫了本文。

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業務(以下簡稱資管業務)應該說是從銀行理財業務發展進化而來。2004年一般認為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元年,商業銀行由於具有客戶優勢、網點優勢、資金優勢等各種天然優勢,使得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規模快速擴張,截止到2016年底,銀行理財業務的規模已達30萬億,佔全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的12%左右,超過整個資管市場規模的二分之一。資管業務的這種快速擴張必然會引起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變化。

隨著銀監會印發《關於切實彌補監管短板

提升監管效能的通知》,銀行資管業務不僅面臨著來自市場同業機構的競爭,同時面臨著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在小額貸款市場上搶佔了先機,彌補了傳統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市場的不足。另一方面,居民的理財需求日趨個性化,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使得商業銀行的利差制度紅利開始縮小,商業銀行不得不探索新的盈利模式,而資管業務自然成為商業銀行轉型的窗口。

近日,郵儲銀行(01658)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步艷紅在接受新浪財經採訪時表示,現在監管新規由「一行三會」出台框架式的指導意見,總結起來就是「三去一降一補」。「去」就是去通道、去槓桿、去套利,「降」就是降影子銀行的規模,「補」是補監管漏洞,這種大一統的監管體系有助於規範監管套利行為。

回歸受人之託代客理財的本源

無論是銀監會出台嚴格的銀行業理財管理文件,還是來自外部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客戶爭奪之戰,其核心都是倒逼銀行的資管業務回歸到受人之託代客理財的本源。商業銀行的資金和客戶優勢相當於啞鈴的兩頭,而資管業務是連接資金和客戶的橋樑,資金和客戶的這種天然優勢是券商、基金不能比的。客戶需要銀行從眾多的理財產品中選擇最能滿足其需求的產品,以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商業銀行需要將客戶進行細分,以滿足客戶精細化的理財需求。

商業銀行資管業務轉型之道

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使得商業銀行資管業務必須進行主動轉型。我們可以從內部管理和外部產品設計兩個方面來考察資管業務的轉型。內部來看,商業銀行需要提高風控水平,注重防控流動性風險,建立表內和表外的防火牆;外部來看,商業銀行資管應該向公募基金的方向轉型,在進行產品設計時要考慮風險、人群、市場環境變化等多維度因素。

2017年資管業務關鍵詞——創新

創新與挑戰並存,創新大於挑戰。權益類投資與資產證券化的規模還會不斷深入,資管業務的創新也是要根據實體經濟的特點和痛點來開展,為客戶提供更多的財富保值增值產品,為實體經濟提供多元化的融資體系和融資產品。同時銀行要不斷研究新的理財產品,從各個角度進行創新實踐,把控好資管業務的風險,由創新驅動發展。

以下為對話實錄:

新浪財經:我們現在比較關注大環境的變化。對於銀行業理財新規的出台,您覺得會對整個資管行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步艷紅:這幾年資管行業確實是在槓桿、監管套利這方面走的力度有點大,現在監管新規由「一行三會」出台框架式的指導意見,我總結就是「三去一降一補」。「去」就是去通道、去槓桿、去套利,「降」就是降影子銀行的規模,「補」是補監管漏洞,這種大一統的監管體系有助於規範監管套利行為。

我們認為新規是需要擁護和贊同的,這有助於資管回歸到受人之託代客理財這樣的本源上去。資管業務的發端就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從財富管理端來看,客戶有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從企業融資端來看,資管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服務和產品體系。權益類融資對於商業銀行來說有一個資本佔用的成本,而這個成本不能轉移給實體經濟。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同時又要滿足實體經濟降槓桿的訴求,因此只能發揮資管領域的資源,對實體經濟的融資模式進行匹配。

新浪財經:銀行業理財新規的出台會對資管業務產生哪些挑戰?

步艷紅:不可否認,新規的出台會對資管業務產生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是所有的資管都要向基金的方向轉型,由於目前大部分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是預期收益型,而預期收益型的理財產品銀行沒有辦法打破剛兌,因此要提取風險準備金。因為沒有辦法打破剛兌,剛性兌付的話會侵蝕表內利潤,這樣表內和表外的柵欄防火牆就沒有建立起來。另一方面是商業銀行整個產品架構的設計面臨著挑戰,像券商、信託,還有基金,他們發產品的方式和定位是通過募集去配置的方式,而銀行基本上是傳統的存款變理財的方式,這樣銀行就存在著產品和資產的期限錯配。我們認為最好是給一個過渡期,通過央行的這個宏觀審慎的監管和調控,來降低影子銀行負面的那些影響,同時也使得所有的機構從盈利模式的盲目擴張轉移到服務客戶的本源上來。

新浪財經:您認為商業銀行資管業務的優勢是什麼?

步艷紅:我想是這樣,所有的商業銀行,如果是和券商基金比的話,其實有兩塊應該是它傳統意義上比較強的,一個是大部分的銀行資管都是脫胎於金融市場部,就是它就是做固收傳統起家的,所以說這塊肯定是它的一個強項。因為很多的債權投資、固收的投資,都是基於他自己的客戶發展起來的,所以說他的風控能力、投資的收益能力,我認為可能不差於券商。再有一塊,就是非標。通過信託投資,委託貸款就可以把這個融資給到客戶手裡面,但是又沒有佔到央行管控的信貸規模上面。總之銀行的最大優勢是基礎客戶元豐富、風控體系完善。

新浪財經:我們知道郵儲今年是成立10周年,也剛剛在H股上市,您能跟我們談一下郵儲銀行資管業務的發展歷程嗎?

步艷紅:郵儲銀行是10年的歷史,理財業務也應該是10年的歷史。

我們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在外幣,通過存款的方式,就是變相理財的一種方式,給客戶推出外幣的這種理財產品。2007年3月份銀行成立以後,我們馬上去銀監會正式申請理財牌照,我們大概是在2007年12月26日拿到了銀監會批的理財牌照。所以說從那個時候到現在,其實理財業務也有10年的發展歷史,銀行整個也是同步的發展。

在沒有成立銀行之前我們創設產品的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從2008年一直到2012年,當其他銀行大規模在金融市場部發展理財業務時,我們行並沒有趕上這波高速發展的機會。在2012年年底的時候,可能規模只有兩三百億,和其他銀行是1/10數量級的一個比照。到了2013年,正好是整個機構改革,我們成立了專門的一個部門,然後專門成立自己創設產品的這種業務部門負責理財業務。

新浪財經:郵儲銀行資管業務已經有了10年的發展,您能跟我們談一下郵儲銀行資管業務未來發展的規劃嗎?

步艷紅:郵儲銀行資管部成立以後,應該說這幾年確實還是一個快速發展,基本上每年翻番。事實上雖然說發展速度比較快,但是因為它基礎相對的弱一些,所以說通過這幾年的追趕,應該說目前的發展階段也就是和發展比較好的股份制銀行基本上在規模、客戶的體量上面能夠基本上持平。

我們行保本理財基本上是沒有發展的,主要是表外理財,表外理財的規模在2016年年底和幾家第二梯隊的股份制銀行的規模差不多,像光大、興業、交行、民生,大概1萬億左右。但是和第一梯隊,比如工行、招行,就是他們可能還是2萬億梯隊的數量級,還有包括可能有幾家是在一萬五六的,有那麼兩三家,我們基本上屬於第二梯隊。

我們行最開始在快速發展的階段投資的能力相對弱一些,所以一部分是大量的通過表外的方式來配置的。隨著銀行發展輕資本業務的訴求,注重在資管領域投入更多的資源,我們可能在自身的配置能力上也有穩步的提升,所以說也是市場的一個變化,還有我們自身的一個變化,我們在逐步提升自己的投資和配置資產的能力。

新浪財經:今年或者說未來幾年中,郵儲銀行在資產證券化和權益類投資方面會有一個什麼樣的調整?這背後的想法是什麼樣的?

步艷紅:資產證券化和權益類投資,我認為可能未來在一兩年內還會不斷的再深入和深化,為什麼呢?因為像資產證券化可能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每一年或者每一個階段底層資產選擇和行業的輪動其實都是有差異的,就是說可能每一年他的主題和創新的點都不太一樣,只是就是說他都叫資產證券化,我們可能會隨著市場的需求和投資人的需求,不斷的豐富整個資產的類型。產品的形式我覺得可能也是會根據監管的要求,不斷的去創新,方向我認為,這一兩年我們可能沒有重大的偏離。

對於以上市公司為核心的權益類的投資,我們會從產業基金到上市公司的多元化融資方向擴展。由於我們有對產業領域的深入挖掘,因此我們在綜合化權益類融資或者說上市公司的定增、再融資、股質再融資方面會更深入。

對於資產證券化,過去更多的是以信貸、非標的資產進行資產證券化,未來我們認為企業應收賬款也會慢慢地資產證券化,這樣就會服務到實體經濟上面去。比如去年,可能很多的房地產他們的REITs,包括和房地產相關的商業地產,有很多的技術資產湧現出來,他們也需要通過資產證券化這樣的大平台去盤活它的存量資產,然後豐富它的融資渠道和融資形式。還有包括最近這兩年湧現出來的大的零售端的,包括P2P,也包括消費金融公司,還有金融租賃公司等等的這些融資主體,也會把更多的金融資產拿出來,作為ABS新的創新形式,這其實都是在推動整個融資市場不斷的前進。

新浪財經:權益類會佔到咱們總資產管理金額大概百分比是多少?

步艷紅:我們目前的佔比還比較小,因為很多的基金簽了以後投放是非常緩慢的,我們去年只是說簽約,可能量還比較小,因為項目的選擇也是逐步的要慢慢起來,包括央行的一些股改,還有一些併購,都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去推進的,他的退出可能也是需要經過兩三年和三五年的退出,所以我們現在應該說,通過前年和去年也都是剛剛開始布局,因為包括國家級的基金基本上要醞釀一年左右的時間才有可能做成,我們現在先把架子鋪好了,可能未來兩三年會圍繞著這些去做綜合化的融資,而權益類的,就是剛才說的,是所有的這些企業去槓桿他的一個訴求,和目前的債轉股應該是兩個不同的方向,但是手段可能是相近的。

新浪財經:郵儲銀行在資管業務方面,與其他的商業銀行相比,具有哪些優勢?

步艷紅:對於我們銀行來講,我覺得更多的還是客戶驅動發展的軌跡不太一樣,可能我們行資管業務的快速發展主要源於零售存款儲蓄端的利率市場化,因為利率市場化以後,各家銀行對存款的定價空間其實差異會非常大了,各家銀行會根據自己的成本和收益的管控,然後去確定到底採取什麼樣的定價策略。

隨著利率市場化,可能更多客戶有理財覺醒的意識,因為無論任何一款理財都要比存款的利率高,我們行因為是零售定位,大量的零售的客戶如果你不給他提供理財的話,他就會流失到其他機構,到了其他機構可能通過理財的產品給他吸引過去了,雖然一部分是解決了表內的這種壓力,更多的其實是一種客戶維護的手段。慢慢的我們銀行就從傳統做儲蓄開始,也開始通過理財這種方式給客戶提供產品。我們可能原來傳統上的是代銷其他的大理財的這種概念,但是隨著公司客戶融資需求的興起,我們滿足對公客戶融資需求起來之後,我們可能也就把非標做起來了,債券和非標的,我想我們是和其他銀行同樣有競爭優勢的。

那麼還有一塊就是,我們應該是從2015年開始,為了適應整個實體經濟去槓桿的的宏觀背景,我們重點在兩個方向上做了突破,一個是資產證券化這一類的業務,資產證券化的業務其實就是盤活存量嘛,就是有金融機構的槓桿、也有實體經濟非金融機構企業的這種槓桿,都是資產證券化的這種方式,甚至就是說有一些基建類的項目、重大工程的一些項目,都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這種方式去體現,我們在這方面是大量配置了專業的人員,也和相關的,包括和交易所這方面保持密切的政策和信息的溝通。使得我們行在最近這兩年,在資產證券化這個市場迅速崛起,目前已經應該在市場上排名前三位,應該在去年的時候排到第二了,我們整個配置。不光是配置,我們其實做了很多投行的工作,就是我們自己去設計產品,自己做風險切分,去找這種中介機構,然後包裝、上市,然後我們自己還投一部分,其他的就是市場化去消化。這是一個方向,就是說我們順著這個大的市場方向去做。

再有一塊,為什麼我們有這個實力?一個是我們其實認識的早,就是往這上面去配置資源。另一個就是因為我們確實是有資金實力,我們是重要的買方,為什麼他們這些機構願意和我們合作?因為我們的投資偏好決定了這些產品能不能發行成功,我們的投資標準有可能是這些產品發行的標準。

再一塊,權益類投資。權益類投資其實從前年開始就已經通過上市公司併購基金的方式積極的參與到所有的企業,其實他也是一個去槓桿,相當於現在我們說的是債轉股,事實上如果債轉股是對盤活存量的一個概念,而併購基金是一個增量的同時去槓桿的一個方式。假設我們說可能「兩高一剩」的這類行業,可能他需要債轉股去把他存量的一些債權資產負債率降下來,使得他的資產負債表更加美觀,然後降低整個企業的融資成本,這一個我認為可能更多的是集中在一些傳統的行業。

我們其實更多的是側重在戰略新興的這些行業,這些行業要擴張可能需要的周期比較長,事實上他們也有資產證券化的需求,就是他的資產負債率可能因為長期的這種負債成本高、負債率高,也要有降低資產負債率這樣的需求,但同時他又要擴張他的這個資本規模,更多的可能就是通過併購基金的這種方式。大型的可能就是由國資委,還有發改委、財政部發起的有一些國有的層級比較高的這些基金。還有就是央企自身的,有投資運作平台的、有資本運作平台的一些大型的央企,他們也是通過這種基金的方式,擴展自己在產業領域的這種優勢,然後進一步擴大他們在這個產業領域上下游產業鏈上面的影響力。

新浪財經:您認為在資產管理業務這塊,如何面對與互聯網金融所形成的競爭格局?

步艷紅:是這樣,其實如果說單把這個P2P和銀行的這個區分開的話,我認為應該處在不同的監管層面上,可能沒有辦法去做對比,也沒有辦法去同台競技。

如果是比較金融機構的話,我想其實更多的金融機構都在利用互聯網的這種手段去提升客戶體驗、提升品牌和產品的價值,包括現在銀行通過這種P2P的方式、手機銀行的這種方式,以及把理財嵌到不同的場景,甚至包括智能投顧這樣的方式,來能夠給客戶提供更好的財務管理的體驗,我想可能大家都會往這個方向去努力,最終一個目的,就是滿足客戶最精細化的需求。

新浪財經:如果讓您用一個詞來概括今年銀行業理財的這麼一個趨勢或者發展,您會用什麼詞來形容?

步艷紅:我覺得還是需要靠創新驅動發展,雖然創新這個事情每年都在說,但是創新的含義不太一樣。

我認為還是要跟著實體融資需求的特點和痛點去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這個實體經濟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客戶資金來源端,通過機構投資人的投資能力和技術手段,滿足他們財富保值增值的訴求。另一方面要和「三去一降一補」以及供給側改革相聯合,然後為真正的實體經濟提供多元化的融資體系和融資服務、融資產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迎合了未來直接融資發展,又符合了今後產業轉型過程中權益類產品的融資需求。我們作為機構投資人也要隨著政策的導向去研究這些新的產品,然後把一些低效的和不太受融資人歡迎的產品,向新產品慢慢的轉型,滿足客戶的需求。(編輯:姜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