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正迎來「強勢省會」時代,給房地產投資帶來什麼啟示?

小英君注

幾乎是在最近一兩年間,合肥、鄭州、杭州、福州等多個中東部省會城市似乎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一改過去在經濟熱點城市中籍籍無名的狀況,成為「四小龍」或「新一線城市」中的一員。這背後,有地方區域發展思路的變遷和多年來優勢資源不斷向省會傾斜產生的效果,也有的是自身積累的積極因素產生質變的結果,甚至有的是國家意志的導向。

相同的是,這些省會城市在過去一年來集體用房價的漲幅證明了自己。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強省會」出現,不光是中西部地區歷來強勢的省會如成都、武漢、貴陽,一些東部省會如濟南、南京、杭州、福州等,都在逐漸走向強勢。

孫不熟老師的這篇文章,講清了這一現象背後的邏輯,對於房企和個人的投資抉擇,也是一種啟示。

來源:城市戰爭

作者:孫不熟

作為全國「首位度」最低的省會城市,山東濟南現在挺著急。在日前召開的山東省兩會上,濟南市市委書記與代市長均呼籲山東舉全省之力實施「省會戰略」,進一步支持濟南發展。

均衡發展一直是山東省對外展示的形象,但最近幾年面對武漢、鄭州、合肥等內陸省會的強勢崛起,山東淡定不起來了,「缺乏大城市」越來越成為外界對山東的刻板印象。濟南市委書記在山東省兩會上說,「鄭州已經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在2010年的時候,鄭州的GDP總量沒有濟南高,但現在已高出我們一截……濟南要有危機感,山東同樣也應有危機感。」

而在2016年全國GDP百強城市榜單中,山東17個城市中有15個上榜,在全國各省份中是最多的,但在最重要的TOP10榜單中,沒有一個是山東城市。另外,人口凈流入城市前10名、城市競爭力前10名等榜單中,也不見山東的城市。「群山無峰,缺少一個帶動力強的核心城市」,這是山東經濟的一個痛點,也是舉全省之力發展濟南的動力所在。

舉全省之力發展省會城市的呼聲不僅僅出現在山東。

首位度的計算方法是「省會城市」/「非省會城市中GDP最大的城市」(2015年數據)。

在安徽,全省正在努力把合肥打造成一個強省會,先是拆分巢湖,讓合肥變成濱湖城市,再是將省府搬遷至濱湖新區,進一步做大合肥,后是舉全省之力為合肥打造一個米字型高鐵戰略。在最新發布的長三角城市群規劃,合肥還與南京、杭州等量齊觀,並列為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最近幾年來,合肥就像一匹黑馬,極大地衝擊了武漢、南京等長江經濟帶的傳統中心城市,其房價也像火箭一樣飆升,榮列樓市「四小龍」之列。從2010年到2015年,合肥佔全省經濟的比重從22.04%提高到25.72%。

在河南,正舉全省之力將鄭州建設為國家中心城市,先是由省里出面引進富士康,后是拿下國內首個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牌子,助力鄭州成為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生產基地,並撬動千億級的電子製造產業鏈,帶動航空貨郵與中歐班列的紅火。在全國高鐵的「八縱八橫」戰略中,鄭州同時接入了京廣通道、歐亞大路橋通道、呼南通道三個幹線通道,再加上規劃中的一大批以鄭州為核心的省內城際鐵路,鄭州獲得了「米字型高鐵」的美譽,比之合肥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6年,鄭州不僅拿下自貿區的名片,還與武漢一起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在目前已獲批建設的七大國家中心城市中,鄭州是唯一一個副省級以下的城市,這再次讓鄭州大出風頭,河南舉全省之力發展鄭州初見成果。

在貴州,省會貴陽也是發展得風生水起,它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連續多年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它以超級樓盤聞名全國,體量之巨、規模之大,均冠蓋全國。現在,它還辦起了高端峰會,一年一度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在這裡召開,一年一度的大數據博覽會也在這裡舉辦,騰訊、阿里、富士康在這裡開建大數據機房,馬雲、馬化騰、郭台銘都是貴陽的常客。從2010年到2015年,貴陽佔全省的經濟比重從24.42%提升到27.53%。

在湖北與四川,武漢與成都兩個「首位度」最高的省會仍在繼續變強。相比2010年,2015年武漢GDP佔全省比重從34.9%提高到36.9%,成都GDP從32.85%提高到35.88%,如果計算國稅貢獻率,這個比例只會更高。

在江蘇與浙江,南京與杭州兩個省會城市越來越強。2006年,南京GDP只相當於無錫的82.6%,相當於蘇州的57.6%,但到2016年,南京已經超出無錫一個身位,相當於蘇州的67.8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以杭州為核心的浙北城市群華麗升級,而以溫州為核心的浙南城市群仍在艱難轉型,而在浙北,杭州的光芒又徹底掩蓋了寧波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計劃單列市。

在福建,省會福州正在提速,汽車、電子、玻璃等支柱產業穩步發展,經濟總量與泉州的差距正在縮小。在爭奪自貿區、高鐵規劃等政策資源上,福州也小勝了廈門與泉州,再次顯露省會城市的強勢。除了房價,福州大有潛力充當福建經濟領頭羊的角色。

只有廣東好像是一個特例,省會廣州在深圳耀眼的光芒下,顯得有些落寞,但如果不計深圳這個特殊存在,廣州在省內的「首位度」仍在強勢提升:2011年,廣州GDP相當於佛山與東莞的1.87倍、2.6倍,到2015年,這兩個倍數分別提升到2.26倍與2.9倍。

經過2016年一系列大手筆的產業布局,省會廣州的未來已經顯露出新亮色,廣東省長馬興瑞日前也提出,要讓廣州這台全省最大的「發動機」開足馬力,必須讓廣州擁有與副省級城市相配套的審批許可權、監管許可權和責任許可權……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把廣州打造成為華南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樞紐中心。廣州要做大做強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努力在全省發揮「龍頭」作用。

數據來源於各地統計局,為2015年數據

毫無疑問,舉全省之力打造一個強省會,不僅僅是廣大中西部省份的願望,現在也成了東部沿海省份的普遍目標,這其中的原因何在?

我想,第一個原因是區域均衡化發展的需求,國家希望在全國建設十個像北京這樣的可以承擔全國性服務功能的超級城市,而能夠擔當這一重任的最佳候選者就是省會城市。所以,近些年來,國家給很多內陸省會城市大開政策之門,包括國家新區、自貿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中心城市等政策蛋糕,內陸省會城市已經獲得與東部沿海城市等同的待遇。比如,去年就有成都、武漢、鄭州三個城市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第二個原因想必是跟現有的財政體制相關,省會城市往往是一省財政最大的現金奶牛,只有大力發展省會城市,省級政府才能獲得更穩定的財力支撐。

第三個原因,我們以前講過,那就是在爭奪話語權的潛在要求。

懂點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城市的規模與體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因為規模本身就是優勢。沒有一定的規模,城市的聚集效應與分工效應就不能達到極致,城市的多樣性、創造力與話語權就不能獲得。

大城市與小城市的最大區別是什麼?不是量的區別,而是質的區別,當一個城市的體量達到一定程度后,其資源配置能力、人才聚集能力、話語權就會呈指數級增長。舉個也許很不恰當的例子,襄陽與武漢的區別,不是GDP乘以3,而可能是話語權乘以100。

所以,一個省擁有一個強省會,不簡單意味著擁有一個經濟數據上的大城市,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強有力的資源配置中心、一個強有力的話語權——這個東西可以幫助各省在全國激烈的區域競賽中,贏得更多的資源、政策與人才。

想像一下,如果沒有武漢作為依託,湖北的高校資源、央企資源、鐵路資源,在競爭激烈的中部地區不會如此突出。正因為有武漢這個籌碼,湖北才顯得不那麼平庸,而擁有更大的可塑性與想像力。

再想一下,山東經濟比四川發達,可為什麼其「存在感」好像不如後者?我想,很大一個原因可能是四川有成都,而山東沒有一個在全國具備綜合影響力的大城市,曾經的青島勉強算一個,但今天的青島已經不是10年前的青島,而且青島的影響力只局限在經濟,而不是整體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力。

省會翻身哪家強?

DCJRJYH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