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他是劉備入蜀第一功臣,劉備對其信任遠超諸葛亮,丞相為何不是他

劉備提防諸葛亮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諸葛亮太「聰明」了,聰明到劉備甚至有的害怕。那麼,三國之中還有比諸葛亮更善於用計謀的人嗎?但是肯定,他就是法正。

劉備出兵打孫權發動夷陵之戰。姑且不討論是不是完全為了給關羽報仇才發動的戰爭。諸葛亮用盡渾身解數依舊沒有勸阻劉備阻止這場戰爭的發生。諸葛亮嘆息說:「若有法孝直在,定能勸說先主。」諸葛亮所說的是何方神聖?可以勸服劉備?

顯然諸葛說的就是法正。劉備與法正的淵源還得從劉備攻蜀開始說起。劉備入蜀時劉璋派法正孟達各領二千人去荊州歡迎劉備。

劉備雖然心裡是高興,但畢竟信不過這些蜀人,於是奪了法正兵,全部交給孟達率領,留守荊州,受諸葛亮和關羽節制。接著讓法正以謀士身份隨從入川,同為謀士的還有龐統。劉備入蜀之後,劉璋竟沒有發覺自己的軍隊有變動,直到劉備呆了一段時間,找到了借口準備對劉璋開戰。打了幾年,劉備得蜀。之後劉備論功行賞,法正作為謀士,受了重賞。後來劉備一直都很看重法正。對於劉備來說,諸葛亮是股肱,法正是謀主。都各有千秋,不同的作用,倆人共同輔佐劉備建大業,在大事上兩人是一致的。

史書也記載,諸葛亮很佩服法正的智術。

法正死後,劉備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並追謚為翼候。也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夷陵之戰,蜀軍大敗退回白帝。於是諸葛亮感嘆道:「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

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可見諸葛亮對法正在劉備那兒的作用是肯定的,法正能夠對劉備伐吳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話說回來,如果法正沒有死的話是不是能夠真的能扭轉乾坤呢?

其實從局勢上看也不一定,北伐想要打勝仗最重要的切入點是:「一旦北方有事」,說的就是如果曹魏或晉出現大規模內亂,那麼這時候趁機攻打的贏面要大得多,完全憑蜀漢自己的實力,還是有懸殊的。

劉備死後,諸葛亮掌握蜀國大權,那麼如果法正沒有死的話,蜀國會不會由法正掌權呢?覺得這個問題就見仁見智了。

在劉備正式稱王之前,他實際的「相」就是諸葛亮了,這一點,當時人看得很清楚。譬如劉備取西川前,別人議論他能否成功,就有這樣的話:「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以備之略,三傑佐之,何為不濟也?」諸葛為「相」,關、張為「將」,這還不清楚嗎?

其實說諸葛亮在劉備政權中擔任事實的相職,還有更明確的史料。《諸葛亮傳》:「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軍師將軍,是諸葛亮的正式官銜,但他乾的實事,卻是「署左將軍府事」。要知道,當時劉備的正式官銜,就是「左將軍」,而諸葛亮卻坐在「左將軍」的官府里,替劉備處理政務,這不是實際的「相」,又是什麼?

再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更是諸葛亮實掌相權的鐵證。國君不在,自然要由最重要的大臣替他主持國事。劉備主外,諸葛亮主內,君、相分工,不亦宜乎?這時法正跟隨劉備,出謀劃策,謂之「謀主」,與「股肱」相比,差了一等。

有人望文生義,竟把「足食足兵」理解為調兵調糧,諸葛亮的工作類似於「後勤部長」,其差謬豈可以道里計?「足食足兵」,典出《論語》:「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的意思是說: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必須使糧食充足,軍備豐裕,並使老百姓信任統治者。所以「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就是說他已經代替劉備在主持軍政大事,治理國家了。

而且法正的智術雖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法正在蜀郡的時候名聲就很不好。有記載,法正在劉璋手上做校尉時「為其州邑俱僑克者所謗無行。」意思就是說,法正的品行不行。後來法正投靠了劉備,擔任蜀郡太守后,「為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意思是說:法正心胸狹窄,由於大家曾經看不起他,就為過去的一點小小的恩怨,哪怕是一頓飯的事都進行報復,殺了好幾個人。

這事可以看出法正確實品德不怎麼樣。但是一個國家的丞相不但需要法正那樣的謀略。更要強大的人際關係,這樣別人才會去服你。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畢竟法正死了是不可逆轉的。所以誰也說不好假如他還活著會發生些什麼故事,所以後人們也只能扼腕嘆息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