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六款新式武器助力,俄陸軍實力將勢不可擋!

俄陸軍戰力世界一流,二戰期間蘇聯陸軍憑藉強大的國防能力、優異的作戰水平和頑強的戰鬥意志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德國鐵甲雄獅,為其贏得了傳世美譽。

蘇聯解體后,陸軍一直是俄羅斯軍隊人數最多、武器和戰術種類最豐富的軍兵種,其任務是在陸上反擊敵人的侵略、捍衛俄羅斯的領土完整和國家利益。當前,俄羅斯陸軍繼承了蘇聯紅軍的優良傳統,但也正處在現代化升級的轉型路口。

本文列舉的六種新型作戰武器,若敵人在戰場上與之相遇,一定會為之膽寒,絕對可以助力俄陸軍升級轉型:

一、天下無雙—「阿爾瑪塔」第四代主戰坦克

「阿爾瑪塔」的首次亮相,是在2015年的紅場閱兵式上,其科幻的造型贏得了現場觀眾熱烈的歡呼。

有英國媒體對此評論稱,「普京讓這件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亮相,這是發出一個強烈的信息,莫斯科決心在周邊和全球投射其力量。」

作為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坦克之一,俄羅斯對「阿爾瑪塔」坦克寄予厚望,它的確切命名是T-14坦克,這是俄羅斯陸軍研發的新一代重型坦克。它2006年開始研製,計劃2015年量產。

「阿爾瑪塔」採用底盤3人乘員艙前置+動力後置+無人炮塔布局,戰鬥全重在52噸左右,總體性能優於如今西方頂尖的三代主戰坦克。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將在2020年後裝備2300輛該型坦克。

「阿爾瑪塔」的橫空出世,標誌著俄軍在一系列技術上的重大飛躍。比如:多功能底盤、多層複合裝甲、無人炮塔、主動和被動綜合防護系統等。

「阿爾瑪塔」坦克的名字源於其新型底盤平台,「阿爾瑪塔Armata」一詞來自拉丁文和古俄文的「武器」,它是俄羅斯武器裝備通用化思想的結晶。

近年來,為了提高各類戰車的通用化水平,俄羅斯決定為30噸~65噸重的戰車研製一種通用型履帶底盤。烏拉爾車輛製造廠基於640工程「黑鷹」坦克底盤,吸收了其他作戰車輛的先進技術,於2010年成功研製出第四代統一載重底盤平台「阿爾瑪塔」。「阿爾瑪塔」主戰坦克也隨之應運而生。

當然,以這種底盤平台為基礎,還衍生出了步兵戰車、自行火炮、工程車輛、防空平台、重型步兵裝甲戰車等武器裝備。除了底盤平台外,「阿爾瑪塔」坦克的炮塔也採用了通用模塊化設計,其他同車族戰車的炮塔經過簡單改造后即可換裝到該坦克上,大大提高了坦克的可維修性。

「阿爾瑪塔」主戰坦克革命性地採用了無人炮塔設計,車長、炮長、駕駛員3名乘員並排坐在車體前部,這樣既方便安裝自動裝彈機,又可提高發生彈藥殉爆時乘員的生還概率。儘管採用了無人設計,「阿爾瑪塔」的炮塔仍顯得比較高大,這樣可擴大火炮射擊俯角,利於在起伏較大的山地地形作戰。在炮塔頂部後方,估計還安裝有一個遙控武器站,配備機槍或自動榴彈發射器,可以在城市戰中壓制敵方步兵、反坦克手。

「阿爾瑪塔」的最特別之處在於坦克內人員可在車體前部遙控操作而不必待在炮塔內,可盡量減少坦克遭遇攻擊時的人員傷亡。該坦克還具有先進的電子功能,坦克炮塔側面裝備了能夠用於敵我識別和為炮射導彈提供製導的毫米波雷達。

該雷達不僅可覆蓋360度範圍,而且能控制主動防護系統。炮長的觀瞄設備安裝在炮塔的一側,車長的周視觀瞄安裝於坦克頂部,兩者通過電纜將信息顯示在乘員艙的屏幕上,利於共同觀察戰場態勢和操控坦克主炮射擊。作戰減員時,僅有兩人即可操縱坦克繼續戰鬥。

「阿爾瑪塔」引入了戰鬥機雷達系統,讓坦克乘員能在較遠距離發現空中和地面目標。坦克裝甲防護艙還經過特別加固,與彈藥艙隔離,可大幅提高坦克被擊中后乘員的生存能力。

為滿足獨立作戰的需要,「阿爾瑪塔」改變了單純提高主炮口徑和加厚裝甲的思路,採用了大量最新技術,其信息化含量在當今世界坦克領域首屈一指。這使該坦克具有以下突出優勢:火控系統性能高,作戰反應時間短,搜索識別和打擊流程自動化,打擊精度高。

在火力方面,炮塔配備了全新設計的125毫米2A82-1M式滑膛炮,拋棄了沿用半個世紀之久的125毫米2A46系列滑膛炮。由於不必考慮火炮發射時泄漏到炮塔內的煙氣對人員的影響,新的滑膛炮取消了身管中部的火炮抽煙裝置,火炮的可用膛壓能設計得更高,炮口動能更大,使火炮的射擊精度提高15%~20%,射擊密集度提高1.7倍。

「阿爾瑪塔」坦克還能配備專門開發的152毫米火炮。屆時,它將成為主戰坦克史上最強大的火炮。坦克高大的炮塔還可擴大火炮射擊俯角,利於坦克在起伏較大的山地地形作戰。

動力方面,「阿爾瑪塔」坦克搭載採用全新的X構型渦輪增壓柴油機12H360,從而結束了俄式主戰坦克使用的V-2柴油機家族近80年的統治地位。12H360採用4氣缸水平對置引擎,凈重1550公斤,功率達1200馬力。如此強的動力,使其最高可達90千米的時速也超過美國「艾布拉姆斯」M1A2主戰坦克(70千米/時)。

坦克裝甲的厚度至今仍還保密。只知道,製造商利用了最新裝甲鋼。除了鋼,還有套瓷和複合層。這三種基本成分將保護「阿爾瑪塔」坦克免遭任何炸彈的打擊。

據俄廠商稱,「阿瑪塔」主戰坦克具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四級防護系統:

第一級防護系統為偽裝系統。確保在作戰過程中敵方無法定位「阿瑪塔」的位置。採用GALS技術,使車身形成可反射的特殊保護層,以達到偽裝的目的。

第二級防護系統為主動防護系統。當發現敵方反坦克武器飛來時,能夠迅速確定來襲導彈的種類和飛行軌跡,引導坦克及時規避或摧毀來襲目標。

第三級防護系統是在前兩級防護系統失效後用於摧毀導彈。

第四級防護系統採用隔艙化設計,將乘員與彈藥在艙室內隔開,可大幅降低由於二次效應爆炸起火造成的對乘員的傷害。

俄軍的評價是:與外國的同類產品不同,俄羅斯的「阿爾瑪塔」實際上沒有弱點,因此有可能成為世界最佳坦克。

二、近程之盾:「道爾-M2」防空導彈系統

道爾系列防空導彈是前蘇聯研製的野戰防空系統,可伴隨行進中的裝甲部隊提供防空掩護。初期型1986年開始服役,至今仍在不斷推出改進型。

「道爾-M2」是家族中的最新作品,2008年開始服役,升級雷達系統,並改用新型導彈,攔截能力再次提高。

2013年,俄羅斯開發出性能更先進的「道爾-M2」改進型防空導彈系統,其特點是打擊範圍更大、精度更高及導彈容量更大。

「道爾-M2」(Tor-M2)是目前最有效的短程防空導彈系統之一。能保護距陣地8-10公里遠的車隊,射速高達2.5秒,能擊落5米以下極 低空飛行的反雷達導彈。裝有先進的雷達和電子系統,能發現並分析144個目標,顯示20個最危險目標的信息,並同時攻擊其中的4個。由於重量只有15噸, 便於以直升機外掛方式運輸到各種難以到達的地方,包括建築物屋頂。

「道爾-M2」防空導彈系統使用新的9M338導彈,該導彈於2013年10月底成功進行了測試。試驗期間共發射了5枚導彈,目標為高機動靶機。其中3個目標正面擊中,另外兩個目標被戰鬥部起爆后產生的破片摧毀。

上述出色的成績表明,該獨特的防空系統有著驚人的精度,性能參數勝過了所有的計劃參數。另外,9M338導彈與之前使用的導彈相比尺寸更小,發射裝備的攜彈量翻倍,從8枚增加到16枚導彈。

據俄羅斯官方稱,改進型「道爾-M2」防空導彈系統和9M338導彈已經得到國家委員會批准大批量生產,以滿足俄羅斯陸軍的需求。金剛石-安泰防務公司稱,系統的下一步改進方向是在行進中捕獲目標併發射導彈。目前,導彈發射車需要停車兩到三秒才能發射導彈。

「道爾-M2」近程防空導彈系統是從「黃蜂」到道爾近程防空導彈系統族中最新開發出的新一代系統。該系統主要用於在各種作戰樣式下,包括在行軍期間,保護戰場上的陸軍摩托化步兵旅和坦克旅防禦空中目標的直接打擊。

「道爾-M2」系統與前一代多種近程系統一樣,用於有效對付並殺傷空-地類航空導彈、航空制導修正炸彈、反輻射導彈及其他新一代高精度武器、戰術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飛機、巡航導彈、直升機、無人機等兵器。與原型系統相比,「道爾-M2」系統提高了在火力對抗和無線電電子對抗環境下反擊現代空襲兵器密集空襲的效能。

「道爾-M2」系統最初開發為對付戰場上空高精度武器直接實施密集打擊的主戰兵器,即實際上作為「末層」主戰防空系統。在更靠近前沿(前線)的位置,部署「通古斯卡-M1」彈炮防空系統和「針」-C攜帶型防空導彈系統,前者優先對付火力支援直升機類目標,後者為直接掩護兵器。

「道爾-M2」系統主要包括作戰設備、技術設備、目標搜索探測設備、跟蹤制導雷達、作戰兵器等。 其中,「道爾-M2」系統的作戰設備主要包括9А331МК輪式底盤戰車(或9А331МУ履帶式底盤戰車)和9М338防空導彈模塊兩部分。

9А331МК/9А331МУ戰車作為自主作戰單位,保證在指定扇區內按照高低角進行圓形空域搜索,探測識別空中目標,分析空情,自動選擇最危險的目標進行射擊,捕獲、自動跟蹤目標,確定目標進入殺傷區的時刻,發射導彈,根據無線電指令自動將導彈制導到目標。

「道爾-M2」Э防空導彈系統還可以補充配置9С737МК機動式通用連級指揮所。9С737МК指揮所用於指揮控制戰車進行各種集群作戰行動,可與高層和中層防空進行通信。

9М338防空導彈模塊為聯裝結構,由4個內裝防空導彈的密閉式運輸-發射箱組成。在使用過程中,模塊內可以放置4枚、3枚、2枚或1枚導彈。1個模塊包含4枚導彈和2個裝填吊臂,總質量為1053千克。運輸-發射箱尺寸為444×1223×3005毫米(不含裝填吊臂)。導彈模塊安裝到聯裝裝置內,可以採用各類運輸方式進行運輸。

「道爾-M2」系統可以在遠、中、近程三層系統組成的統一防空系統內作戰,也可以自主進行作戰。在1個防空導彈火力單元系統內,兩輛戰車之間能夠交換雷達信息,組成基本作戰單位保衛1個目標,每輛戰車的車載探測雷達在各自的高低角範圍內進行空域搜索,為相鄰的另一輛戰車提供信息,擴展了目標的探測區域。

同時,戰車可以在兩部雷達中任意一部雷達的責任區內殺傷目標,提高了反空襲作戰效能,以及探測和殺傷低空飛行目標的能力。這種作戰方式的另一個優點是,當一輛戰車的搜索雷達發生故障后,可以使用相鄰戰車雷達提供的信息繼續作戰。

「道爾-M2」系統戰車可以在行進或停留狀態下搜索、探測、識別和跟蹤空中目標,並短暫停留髮射導彈。在完成1枚導彈制導到目標后,立即使用空閑出的射擊通道制導下一枚導彈,提高了防空導彈系統在敵方空襲兵器密集空襲條件下的作戰效能。

另外,戰車配有導航與地形聯測設備以及用於實時交換數據的電傳密碼設備,保證戰車與自動化火控系統連接、戰車之間互連(包括「基本作戰單位」方式),以及戰車與中程和遠程防空導彈系統連接,創建更加穩固抵禦火力殺傷的混編防空部隊。

三、坦克終極保衛者—「BMPT-72」導彈支援戰車

「終結者-2」(Terminator-2)坦克支援戰車2013年面世,其任務是在戰鬥中保衛坦克的安全。由於裝備有大量武器,能以猛烈火力壓制對手。

戰車裝有雙聯裝30毫米機關炮、一挺卡拉什尼科夫機槍、四枚帶激光制導系統的「攻擊」(Ataka)式反坦克制導導彈,火力壓制範圍6公里,在坦克可能成為擲彈兵靶子的城市巷戰中使用效率極高。與前一型號不同的是,「終結者-2」的底盤不是「T-72」式坦克,而是「T-90」坦克底盤。

所謂BMPT是俄文「Боевая машина поддержки танков」的首字母拉丁文縮寫,意思就是「坦克支援戰車」。其實,這種設計的概念早在阿富汗戰爭時期就提出來了,當時在阿富汗戰場,蘇聯軍隊就發現輕型BMP-1、BMP-2裝甲戰車不能有效對付山地步兵的襲擊,尤其是其武器射角太小,在崎嶇的山地行軍中遇到游擊隊從山上的伏擊時根本無法還擊,加上裝甲薄弱,使得站車成為游擊隊反坦克武器的活靶,為此,蘇聯在80年代就開始委託車裡雅賓斯克拖拉機廠(CTZ)進行新型坦克支援車輛的改進工作。

最早類似版本的裝甲支援車概念是採用T-72坦克底盤,在炮塔上安裝2門30毫米2A72機關炮,加上2具6管火箭彈發射器;另外一種設計是同樣採用T-72A底盤和相同的2A72機關炮,但是安裝2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反坦克導彈發射器。其他的設計還有裝甲加壓艙、自密封油箱,以及一些支持系統,如核生化過濾器及新型電池等。全部乘員7人。

而另外版本的設計是在BMP-3基礎上保留100毫米主炮和30毫米並列機關炮,同時安裝2挺7.62毫米並列機槍,不過這些設計只是停留在設計階段。

車臣戰爭的慘痛教訓讓裝甲支援戰車的概念再次被提出,俄軍研製這種武器的初衷是利用其良好的防護力、機動力和車載的強大且多樣火力伴隨坦克作戰,為主戰坦克提供火力支援,消滅敵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固定火力點、集群步兵以及其它威脅坦克生存的武器,使坦克能心無旁騖執行殲滅敵方坦克和摧毀防禦工事的任務。

這型火力支援車的出現,明顯提高了現役裝甲分隊的火力打擊能力,對於消滅無處不在的反坦克手,有效防止格羅茲尼式的暗算大有幫助。人們對這種綜合突擊能力極強的兵器給予了高度關注。

2002年全新設計的BMPT出現,而新型BMPT被命名為「終結者ТЕРМИНАТОР」。阿諾全身武裝到牙齒的強大火力超酷形象讓人對「終結者」一詞有著深刻體會,難怪俄羅斯人也這樣命名BMPT。

BMPT以T-72/90坦克底盤為基礎,按點面一體、遠近一體的方式,以「2+4+2+1」的布局進行了武器混合配備,共裝備有1座雙管2A42型30毫米機關炮,4具9M133「短號」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發射管,2具AGS-17D型3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1挺PKTM型7.62毫米機槍,榴彈發射器和機槍配一套電動機械式操縱裝置。

這種布局的強大火力可在5000米距離上摧毀敵方坦克或者堅固防禦工事,在直升機配合下能夠徹底清除直徑3千米之內的所有有生力量。

BMPT坦克支援戰車上的多通道武器裝備,主要有兩種模式:

第一種為固定式武器裝備,全部裝配在炮塔上,由瞄準手和車長操縱,包括2門2A42型30毫米自動化火炮、1挺PKTM型7.62毫米機槍(帶電子機械傳動裝置和PHK瞄準儀)、「衝鋒-T」型超音速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系統(發射裝置中有4枚導彈處於常備狀態,能穿透裝甲、鞏固掩體和指揮所),最大射程6公里,導彈口徑130毫米,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使用半自動化指揮系統和信息激光束引導,殺傷從裝甲設施、有生力量到低空直升機在內的各種目標。

第二種為隨車軍械,包括2套AG-17D型自動化反坦克火箭筒,分別位於前部兩側,方向射界在30度以內,由兩名操縱員控制,利用縱向獨立穩定的多通道瞄準具全方位探測點狀目標並實施打擊,可以單獨射擊,互不影響,能夠有效殺傷1700米之內的近距離目標,也可沿曲射軌跡開火,摧毀躲避在天然和人工掩體內的敵方目標。

由榴彈炮、導彈、機槍3類系統組成的多通道武器裝備,各有獨立的指揮系統,每分鐘可發射900發30毫米炮彈、600發30毫米榴彈炮、2000發7.62毫米機槍子彈,可同時壓制和消滅敵方大量目標。

為實施全天候動靜結合的火力打擊,BMPT裝備有計算機火控系統,自動化程度高。其組件包括PNK測距儀、光學系統、熱像儀和Agat-MR光電成像系統。為加強乘員之間及同坦克和上級保持暢通聯絡,BMPT坦克支援車還安裝了2部R-168型甚高頻無線電台。為加強全系統的指揮自動化建設,BMPT安裝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衛星定位系統配備了戰術數據顯示器和專用處理機,可大大增加BMPT的戰鬥力。

在動力系統方面,採用車裡雅賓斯克機械製造廠生產的最新型V-92S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000馬力。匹配自動變速箱,最大速度達到6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550千米。

傳動裝置有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具有變速和轉向雙重功能。能以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跨越3米深的溝壕和1.5米高的牆體。

這樣的機動性足以與主戰坦克並駕齊驅,協同作戰。可直接在坦克戰鬥隊列中使用,能執行一系列任務,能單獨作戰,也能與坦克、裝甲運輸車、步兵戰車、步兵協同,有效壓制使用榴彈發射器、攜帶型反坦克導彈系統、輕武器的敵方步兵,摧毀坦克和步兵戰車,擊退敵方直升機和低飛戰機的攻擊。乘員共有5人:車長、瞄準手、機械師兼司機、2名榴彈發射器操縱員。

四、「發射后就不管」—「山毛櫸-M3」防空導彈系統

在俄羅斯的國土防空和野戰防空兩大系列防空導彈中,只有「山毛櫸」是以植物命名的。這是個奇怪的現象,至今沒見俄媒體道出個中緣由。「山毛櫸」屬俄羅斯第三代防空導彈系統,而今世界上其他國家還無相同類型的導彈。它與S-300、「通古斯卡」-M1等齊名。

「山毛櫸-M3」(Buk-M3)防空導彈系統於2016年完成測試並裝備俄軍部隊。它能摧毀飛行高度為15米至35公里的戰術與戰略飛機、 直升機、巡航導彈及無人機,最大射程達70公里。「山毛櫸-M3」導彈裝有無線電控制和主動雷達系統,採用以「發射后不管」工作原理為基礎的全新 「9M317M」防空攔截導彈。

「山毛櫸-M3」最引以為傲的特點是採用全新數字計算機、高速數據交換系統和遠距離熱成像目標指示器,後者替代了之前山毛櫸系統所使用的遠距離光學跟蹤器。

「山毛櫸-M3」系統可以同步跟蹤並攻擊36個目標,其先進的9R31M攔截彈能夠擊落任何飛行物,包括高速移動物體,既使存在有源電子干擾,也能發揮作用。「山毛櫸-M3」系統還具有垂直發射能力,使其幾個攻擊海上目標又可攻擊陸地目標。

該導彈系統以發射連為基本作戰單元,裝備1輛指揮控制車、1輛搜索雷達車、6輛發射車和3輛裝填/發射車,具備獨立作戰能力。

俄方宣稱,「山毛櫸-M3」是世界上最好的攔截低空巡航導彈的防空系統。

五、無人機的夢魘—「銀柳」攜帶型地空導彈系統

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是地對空導彈系列中體積最小、質量最輕、射程最近、射高最小的一種輕型防空武器。

自誕生以來,已經發展了三代產品:

第一代代表產品是美國的「紅眼」和蘇聯的SA-7「聖杯」導彈。

第二代代表產品是美國的「毒刺」、英國的「吹管」和瑞典的RBS-70導彈。

第三代代表產品是美國的「毒刺」改進型、法國的「西北風」和英國的「星光」導彈等。

「銀柳」攜帶型防空導彈系統仍屬於第三代產品。

美國的「毒刺」改進型

「銀柳」(Verba)攜帶型地空導彈系統2011-2013年設計製造,2014年開始裝備俄軍部隊。可以藉助先進的電子設備在攻擊時分辨敵我。由於善於發現並攻擊隱身導彈及無人機,其作戰性能超過西方同類產品「毒刺」(Stinger)和「星光」 (星紋防空導彈,Starstreak)地空導彈及其前身「針式」(Igla)地空導彈。這一性能得益於其裝備了帶有新型三波段紅外自動制導彈頭的 「9M336」導彈。

「銀柳」攜帶型地空導彈的設計者成功地將自動制導彈頭的靈敏度增加了數倍,同時提高了其抗干擾能力。新系統能將攻擊目標的時間縮短十倍,此前的「針式」導彈攻擊目標的時間為3-5分鐘。

「針」式防空導彈系統

「銀柳」攜帶型防空導彈系統由9М336型導彈、發射裝置、地面無線電詢問機、機動式監控站、小型雷達、偵察和指揮模塊、攜帶型火控模塊、教學訓練設備等組成。

根據資料顯示,9М336型導彈的發動機使用固體燃料,具有優異的飛行性能和作戰能力,作戰範圍廣。該型導彈配備紅外導引頭,擁有3個工作波段,也就是說,其擁有3個可在不同波段獨立工作的圖像接收器,提升了截獲目標的可靠性。9M336型導彈的彈頭質量為1.5kg,打擊距離500~6400m,打擊高度10~4500m,導彈反應時間8秒。

作戰用途方面,該型導彈主要用於摧毀低空目標,為部隊提供防空掩護。該系統可以很高的精度毀傷雷達難以發現的低空目標,包括巡航導彈和無人機,還能對抗各種類型的紅外干擾,導彈性能較前代產品SA-18「針」式防空導彈有大幅提升。

「銀柳」在發現目標的距離和摧毀目標的區域方面具有很大優勢。它不僅優於俄軍目前裝備的「針-1」、「針」、「針-S」等防空導彈,也優於美製「毒刺-Block-I」型防空導彈。美國「毒刺」導彈的射高為3500m,比銀柳低了近1000m,「毒刺」導彈毀傷範圍為500~1000m(迎頭方向)或5200m(尾隨方向),也大大低於「銀柳」。

「銀柳」發射的9М336型導彈配有三波段紅外導引頭,導引頭可以自行確定敵方飛行器的狀態,還能篩選排除虛假目標的熱信號。俄制SA-18「針」式導彈也使用類似的工作模式,但其只有兩個波段。因此,「銀柳」就具備了較強的抗干擾能力。

此外,前期型導彈從發現目標到指揮員下令發射導彈需要3~5分鐘,而「銀柳」導彈使用新式自動化控制系統,導彈的反應速度僅為8秒,將這一周期大幅縮短。新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可幫助防空人員發現空中目標,確定其速度、高度和航向,提升了摧毀目標的概率。同樣,這種自動化控制系統還可以基本避免由於人為因素而導致的誤擊友軍飛機的情況。

「銀柳」不僅可以單兵裝備,也可安裝在船舶和直升機上使用。

六、智能火炮—「旋風」多管火箭炮

1963年進入蘇聯武裝的"冰雹"系統將在俄軍再使用10-15年。同時取代「冰雹」的122毫米「旋風-G」正在逐步接裝軍隊,「旋風」中借鑒了「冰雹」系統多年積累的經驗並採用了最新技術。

9A52-4式「旋風」多管火箭炮是俄羅斯最新型通用多管火箭發射系統,該型號是BM-30型火箭炮的輕型通用版,2014年「旋風-G」正式接裝俄軍。

「旋風」火箭炮總共有三種型號:

一種是122毫米口徑的「旋風-G」,將用於取代「冰雹」。另一種是300毫米的「旋風-S」,將用於取代「龍捲風」火箭炮。以及口徑為220毫米的「旋風-U」。

據悉,「旋風-G」的作戰效能超過「冰雹」的2.5-3倍,而「旋風-S」的效能則超過「龍捲風」的3-4倍。

「旋風-G」(Tornado-G)多管火箭炮是第二梯隊武器,用於對裝甲部隊提供火力支援,2011年經俄軍部隊測試,展現出優於其前身「冰雹」(Grad)及「龍捲風」(Smerch)的性能。

該火箭炮與其前身不同的是裝有衛星制導系統,並且每枚炮彈都裝有控制飛行的微電路。如今,「旋風」 的最高射程能達到90公里。「旋風」火箭炮可以在其發射的第一枚炮彈落地之前離開陣地。當最後一枚炮彈爆炸並摧毀目標時,火箭炮已經在距發射地點數公里遠的地方了。

「旋風-G」發射車採取KAMAZ350 8×8卡車底盤,發射車上配裝有1個可攜帶6枚火箭彈的發射箱(6根發射管分兩排配置,每排3管),該火箭炮可發射現役所有型號的「旋風」火箭彈。乘員包括駕駛員和車長。9A52⑷發射車長11.2米,寬2.5米,高3.15米,該車連同乘員和已裝填火箭彈的發射箱的總重達24650公斤。據悉,該車在疏鬆或鬆軟地面上行走時具有良好的機動性,並可通過空運部署。

裝有火箭彈的發射箱重6噸,並可由起重機進行快速再裝填。發射艙的設計模式和與車輛連接的方式均表明,設計者們計劃該火箭炮在未來能夠使用可配裝其它型號火箭彈或導彈的發射箱。

火箭發射箱能夠在3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升高或下降的動作,其高低射界為+15°~+55°,方向射界為0°~+30°。該火箭炮的發射裝置配裝有ASUNO自動火控系統,外加NAPP發射準備系統和通訊裝備,以便使乘員能夠通過無線電或電纜來與其它武器系統或指控裝置交換信息。

為了提高生存率,「旋風」系統由發射狀態轉入行軍狀態的速度也非常之快。俄軍方介紹稱,「旋風」系統可在首批發射的火箭彈落地前迅速駛離發射陣地,而在最後一枚火箭彈擊中目標時,發射車已遠離最初的陣地數千米。

2016年底,俄羅斯「合金」科學生產聯合體新聞處表示,俄武裝部隊已獲得首批該公司製造的新型「旋風-S」多管火箭炮系統,據稱其射程可達120公里。

據掌握,今後射程更遠的「旋風-S」將與「伊斯坎德爾-M」戰役戰術導彈共同構成俄陸軍導彈與炮兵力量的基礎。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