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宋代鬥茶,遠比你想象的複雜

要了解如何鬥茶,首先必須對宋代的飲茶法有了解。宋代的飲茶習慣與現在大不相同,要先將茶葉製成「茶餅」儲存,待到喝茶時,再將茶餅碾成碎末,經沸水沖泡成茶湯。
這種茶餅,被當時人稱為「團茶」。宋仁宗時,蔡襄製成「小龍團茶」,一斤值黃金二兩;宋徽宗時,用「銀絲水芽」製成的「龍團」,顏色雪白,每一餅的價格就要四萬錢,珍貴無比。
高昂的價格意味著製作工藝的繁複。想要製作一枚宋代的團茶,需要將茶芽蒸過之後,「入小搾(通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搾以去其膏」,如是幾次榨過之後,還要把飽受摧殘的茶葉放在盆里研磨,直到茶葉變成茶糊糊,再在茶糊糊里和入澱粉、龍腦等粘合劑和香料,倒進模具,製作成帶有各種花紋的茶餅。
《宣和北苑貢茶錄》中記錄的「大龍」團茶圖案
照我們現代人的想法,茶葉這麼又壓又榨,做出來的團茶還能有茶味嗎?然而宋代人的口味就是如此獨特。當時對茶味的要求,可以用宋徽宗提出的四個字來概括,即「香、甘、重、滑」。現代人說的「不苦不澀不成茶」,在宋代可是制茶工藝低劣的表現。
宋代的趙汝礪在《北苑別錄》里特意強調,製作團茶,一定要把茶葉里的「膏」,也就是茶葉中呈苦味、澀味的物質都榨掉,因為「膏不盡,則色味重濁矣」。
高級的團茶不僅在製作時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在沖點時也有很多講究。首先,要將團茶用茶磨或茶碾研磨成細碎的茶末。如果喝茶的量不多的話,也可以用小杵小臼把團茶搗碎。
宣化遼墓壁畫中的碾茶童子
鎮江出土宋代陶制茶碾
搗碎后的茶末要用細羅篩過,如果一不小心碾多了茶末,一次喝不完,可以把多餘的茶末先放到小罐里儲存。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沖點。
正式沖點之前,先要把茶盞放在火邊烤一烤,以免注入的開水碰到冷的茶盞迅速降溫。然後把茶末放到茶盞里,先倒一點點水,將茶末調成膏狀,再持茶瓶向盞中注水。為了保證水流對茶末的衝擊力,點茶所用的茶瓶,必須是下圖這種有著長長壺嘴的執壺。
宋青白釉瓜棱執壺 首都博物館藏
注水時,有條件的茶人還會用長柄勺、筷子或竹筅(音顯)在茶盞中「擊拂」。擊拂的手法類似於攪拌,使茶湯泛起宜人的細小泡沫,促進茶末和水的充分融合。擊拂結束之後,點茶的過程就算完成了。
宣化遼墓一號墓點茶圖,左邊的老者正用長柄勺擊拂,右邊的老者正欲往盞中注水
竹筅是一種圓形的竹刷,出現的時間相對晚一些,但是最便於操作的擊拂用具。南宋人昵稱它為「竺副帥」 但如何檢驗這盞茶到底點得好不好呢?這就要通過「鬥茶」來比試了。鬥茶的第一個指標是「驗水痕」。如果茶末碾得夠細,擊拂手法得當,茶末與水完美結合,茶湯就會「周迴旋而不動」,「著盞無水痕」,等到擊拂泛起的泡沫退下去之後,盞壁乾乾淨淨,什麼渣滓都沒留下。
如果茶末不夠細膩或擊拂手法不當,導致茶末沒有充分溶解,泡沫退下之後,勢必會有粘在盞壁上的茶末和水痕。一旦您的茶盞上先出現了水痕,這局鬥茶您就算是完敗了……
此外,鬥茶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就是鬥茶色。
正如上文所說,製作團茶時,要把茶葉榨來榨去,還要加入澱粉和香料,以達到「香甘重滑」的口感。由於茶葉的精華已被盡數榨掉,又有澱粉的加持,所以用團茶點出來的茶湯,是一種淺色的乳濁液。
宋人對茶湯顏色的要求,也是以白色為上品。甚至有要求更嚴格的人,提出了「黃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詳明」的理論,鬥茶時,「以青白勝黃白」。
那麼白色的茶放在什麼顏色的茶盞里最適合觀察呢?答案當然是:黑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