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17博鰲論壇有哪些「科技范兒」

摘要:

近幾年,博鰲亞洲論壇的科技元素不斷增強。本屆博鰲亞洲論壇依然颳起「最炫科技風」,在論壇上,科技大咖們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黑科技」發表了自己精彩見解;在科技體驗區,VR、AR、MR、智能機器人等「黑科技」產品備受矚目,吸引眾多嘉賓體驗互動。今天,界小編就為你梳理一下博鰲亞洲論壇上大咖們都聊了啥?展區「黑科技」體驗如何?還有哪些「黑科技」值得我們關注?

一、展區體驗「黑科技」

在科技體驗區,VR(虛擬現實)、MR(混合現實)、AI(人工智慧)、基因檢測等前沿熱門技術紛紛亮相,吸引了眾多嘉賓前去體驗。現在,界小編就帶你一起去體驗體驗。

1.VR漫遊海底世界,「瞬移」浩瀚星空

戴上VR頭盔,便立刻置身於奇妙的海底世界:腳下是一艘斑駁的古沉船,各種魚兒在周圍游來游去。船舷外是深不可測的海溝,透過深藍的海水,能看見不遠處色彩斑斕的珊瑚礁。抬頭看,天空的光線從海面上透下來,映著無數浮遊的粉紅色水母,場面極其夢幻。突然,側後方傳來一陣聲響,回頭看,一條巨大的鯨魚越游越近,眼睛、皮膚紋理都纖毫可見,還可以用手柄跟鯨魚互動,感受它皮膚的彈性。鯨魚眨眨眼睛、搖著尾鰭打招呼,慢慢游遠了……由於一切太過逼真,真假難辨。明明知道是虛擬現實,卻還是體驗了真實的恐懼、好奇、驚喜等種種情緒,整個過程令人著迷。

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又從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飛越至浩瀚無垠的宇宙。眼前呈現一片寂靜的太空,燃燒著火舌的太陽四周,九大行星沿著軌道轉動,而只要撥動手柄,體驗者就可以「瞬移」到任何一個行星近距離觀察。蔚藍色的美麗地球就在眼前轉動,浩瀚宇宙內有無數星系……那種浩瀚無垠而極其深邃的空間感,帶給記者前所未有的震撼感受!

「這款產品是我們公司主打的VR頭盔,今年是我們第一次把它帶進論壇,讓各國嘉賓都可以體驗虛擬與現實交融的樂趣。」布展企業相關負責人說,海底和星空只是其中的兩種場景,而他們已經開發的場景已經有3000多個,並且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加。隨著不同場景的切換,體驗者不僅可以漫遊海底星空,漫步羅馬街道,又或者縮小成亞原子大小的小人觀察分子碰撞……用戶可以突破空間的束縛,在虛擬環境中自由移動,與虛擬現實任意互動,享受獨一無二的舒適性和逼真的沉浸式體驗。

2.MR人體探秘

在微軟MR(混合現實)體驗區,戴上MR眼鏡后,眼前的現實場景依然清晰可見,但空中卻多了一個虛擬的人體模型,全身肌肉、器官清晰可見,體驗者可以圍著它360度走動仔細觀察,甚至可以把頭從胸腔探進去,仔細觀察跳動的心臟。而體驗者只要說「next(下一個)」,眼前模型立刻切換到「全身血管構造版」,再繼續切換,人體各種結構真實直觀、纖毫可見。

「想想看如果醫學院用這種技術來教學,那學生們看得多直觀,學習效果有多好!」微軟產品專家說,MR是真實與虛擬混合交融,將開啟人機互動的新方式。它更多是商用場景的應用,想象空間非常大,比如用它來解決「燒腦」的立體幾何難題,用它來交流立體的建築設計模型……隨著越來越多這樣的「黑科技」,它們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十分值得期待。

3.智能機器人成小明星

「汪仔你好,請問我是最可愛的女孩嗎?」在博鰲年會現場,這樣「撩」一隻萌萌噠機器狗「汪仔」。「當然了,你也太可愛了,能給我留個電話嗎,我們私聊?」汪仔不僅對答如流,還搞怪「反攻」,引發圍觀者爆笑。

幾天會期中,這隻長相萌、「智商」高的智能機器狗成為人氣爆棚的小明星,嘉賓、記者們都喜歡跟他互動聊幾句。「這個問題好難哦,你確定要這樣難為一隻狗嗎?」「拿小拳拳砸你胸口……」它整天被追問不「停嘴」,每每回答得詼諧幽默,給大家帶來歡笑,儼然是個智能「段子手」。

當然,除了講段子,「汪仔」也會幹正事,本屆年會共有多少場論壇、分論壇在哪裡舉行、海南的空氣質量怎麼樣……汪仔都對答如流,讓嘉賓輕鬆直觀地感受到人工智慧的應用。

二、大咖們聊「黑科技」

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過後,各個分會場開始了大開腦洞的對話:圍繞著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話題,一大波科技「大咖」們與未來「面對面」。大咖們都聊了啥?一起來看看。

1.虛擬現實

2016年被稱為虛擬現實(VR)元年。發生了哪些事情,使得這一年不同尋常?在 「2016:虛擬現實元年」分論壇上,眾多大咖分享了自己對於虛擬現實的看法。

華納兄弟董事長、CEO Kevin TSUJIHARA:現階段VR主要作為促銷、銷售的方式,下一階段會使用VR「講故事」。

Epic Games (Unreal)創始人、首席執行官Tim SWEENEY:VR在社交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VR對掃描用戶面部,捕獲用身體動作,在平台上進行共享,使用戶在不同環境中通過VR在一個房間里互相可見,能拉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

達索系統CEO、董事會副主席 Bernard CHARLES:VR技術不僅能夠應用在基礎教育,在職業教育領域也有廣闊應用前景,能夠提升工人的職業素質。

HTC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雪紅:虛擬現實顛覆了以前被束縛的思想,能創造出更多元更豐富的內容,會成為一個萬億美元級別的大市場。虛擬現實能提升教育質量。孩子可以在沒有教育資源的情況下,進入虛擬現實學習,他的成就絕對能比得上甚至超過教育資源更多的孩子。

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工程院院士趙沁平: VR產業發展有兩個瓶頸。一是VR內容製作,VR內容製作的生產率比較低。內容製作需要像電影電視劇一樣不斷的產生,才能滿足大眾需求。二是人才缺失,無論是設計人才與研究人才,還是產業化的人才,在國內都較為稀缺。

商務部前部長陳德銘:VR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起碼五年十年才會比較成熟。VR進一步發展需要依賴硬體、音頻、視頻和演算法等技術的突破。VR市場裡面有一些泡沫,需要經歷市場的優勝劣汰,讓這些泡沫破掉,過濾出質量高的VR企業。

英特爾高級副總裁Josh WALDEN:未來的VR能把不同感官感受變成現實,用戶不僅可以看可以聽,還可以嗅可以摸。

2.人工智慧

迄今為止,人類了解最少的還是自身,尤其是人的大腦。不了解自己的大腦,仿生的人工智慧和機器腦就無從談起。在「人工智慧:對話科學家」分論壇上,既邀請了研究人腦的自然科學家,也邀請了研究機器腦的科學家和企業家,試圖從人腦的角度理解人工智慧的未來。

百度總裁張亞勤: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目前在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方面是越來越大和越來越深,另一方面則是越來越簡單,不需要使用繁多的數據來重複學習。很多情況下,人工智慧不需要很大的運算模型。

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機器學習隨著時間的發展必然達到人類認知的水平,未來人類讓機器變得更加聰明,反過來,機器或許能讓人類也變得更加聰明。通過在教育領域引入人工智慧的概念,提升下一代人的整體知識水平。即可馬上決策,而且演算法也不需要那麼麻煩。

小i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袁輝:AI發展到現在已有60餘年,很多基礎信息實際上已經公開,近期AI重新崛起,所以從演算法或者技術基礎來講,全球都都出AI的早期階段。在這片人工智慧的藍海面前,大家都是小朋友,沒有一個人可以征服這片大海,對於中外各國來說,大家都處於同一條起跑線上。

搜狗CEO王小川: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在當今社會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人很笨但機器更笨,在20世紀的60年代和80年代,機器做了兩代人工智慧規則導向,均已失敗告終,因為人類把答案交給機器,但是機器沒有辦法認知。2000年開始第三次人工智慧規則導向,這次通過大數據把套路交給機器,將人類重複去做的事情讓機器學習,而且要重複非常多的次數。所以,當今社會的人工智慧用比較專業的辭彙描述,應該叫做「機器學習」。

清華大學教授魯白:人工智慧要發展,需要腦科學帶動人工智慧,而不是人工智慧帶動腦科學。人工智慧得益於腦科學中的一個理論,此外,腦科學里還有更多理論可以運用到人工智慧中去。但在目前,企業界往往沒有機會進入大學跟大學的教授和學生進行交叉互動,因此要通過建立企業界和大學的交流通道,促進腦科學與人工智慧之間的互動互通,推動二者之間的合作,促進人工智慧的發展。

Hanson Robotics首席科學家 Ben Goertzel:目前AI的發展階段是從狹義專業AI向通用AI過渡的過程。人工智慧將來會做一些更為廣泛和多元的工作。諸如管理企業時,使用專業的人工智慧很可能變成最高效的做法,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的通用人工智慧給社會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下一階段的人工智慧是來自於多個方面的,物理學、生物學、生命科學還有數據,將這些東西融合的越好,未來的人工智慧發展就會越有突破。

三、還有哪些「黑科技」值得關注

近年來,各種「黑科技」大量湧出,有的可能用作軍事打擊,也有的可以用來治病救人。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最近有哪些「黑科技」值得關注。

1.用激光改變大氣環境的地球物理武器

英國BAE公司近期表示其正在開發一種新型地球物理武器,即利用激光暫時調整大氣環境,能夠提高對敵方目標的視覺靈敏度,或者是阻止高能激光武器的攻擊。該新型地球物理武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激光來改變地球大氣中的電離層,從而幫助監視感測器更好的探測目標,或者破壞激光武器瞄準偵察平台。

BAE公司稱其為「激光導致的大氣透鏡」(LDAL),這一概念利用了克爾效應,即當對某種物質施加電場時,其折射率將發生變化。當高速脈衝激光行經大氣時會產生電荷,能使電離層改變為類似透鏡的結構。這種透鏡有兩方面作用,一方面可以通過折射作用改變電磁波的傳播路徑,使入射波被導入不同的方向,從而使高空偵察感測器獲得更多的聚光,提高對敵方目標的視覺靈敏度;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激光製造出「等離子體泡」,通過反射和衍射破壞入射激光束的傳播,阻止敵方高能激光武器的攻擊。另外,這種過程是可逆的,一旦停止發射激光脈衝,大氣就會恢復正常狀態,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BAE公司表示,有望在未來50年內將這樣的系統提供給戰場指揮官使用。

2.「流行性疾病預防平台」消除病毒性傳染病威脅

最近爆發的一些流行性疾病,如寨卡、H1N1流感和埃博拉等,表明全球衛生系統現有的工具和程序已經無法滿足迅速控制疾病傳播的要求,當威脅出現時,美國甚至全球都無法在短時間內研製出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方案。近期,DARP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生物技術辦公室提出流行性疾病預防平台(P3)項目,目標是創建一個技術平台,能在病原體被識別後60天內,向醫療人員提供可行的治療方案,且該方案能在3天內實現對患者的保護。P3項目將聚焦在三個領域進行創新性研究:培養所需的病毒用於評估治療方法;實現抗體的體外快速進化,並增強抗體效力;開發有效的核酸類藥物遞送方法。

3.「無線生物」探索電磁信號在生物系統中的作用

DARPA近期宣布啟動「無線生物」(RadioBio)項目,旨在探索電磁波是否會在細胞與細胞之間有目的地傳輸和接收,如果有證據表明的確如此,將研究能夠傳遞什麼樣的信息。該項目將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通過理論建模和模擬模擬電磁信號傳遞路徑,然後用實驗測試這些理論預測。第二階段開發試驗台,驗證第一階段中提出的信號傳遞路徑模型,並揭示生物及其他潛在應用領域的設計原理。該項目為基礎研究,即使證實了細胞間確實存在電磁信號,離實際應用仍需很多年。

4.模仿蝙蝠飛行的仿生機器人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航空機器人與控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研製出一款模擬蝙蝠外形與飛行動作的仿生無人機——Bat Bot。蝙蝠的翅膀構造十分複雜,具有40多個自由度,如果完全模仿所有的自由度將使得機器蝙蝠過於複雜導致無法起飛,因此研究人員們將自由度削減至五個,但仍使機器蝙蝠保留真實蝙蝠57%的飛行動力學性能。Bat Bot無人機總重僅93克,主要由一塊微處理器、一個6自由度慣性測量單元(IMU)、5個直流電機、碳纖維框架、翼膜等組成,其中翼膜部分使用的是碳纖維加強膜,厚度只有56微米,輕薄且強度高,翼展47厘米。相比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四旋翼無人機,蝙蝠機器人由於不使用高速轉動的機翼,聲音較為安靜,相對不容易被發現,且能自主飛行,因此可在危險區域更高效地進行偵查,或者輔助救災。

5.利用無人機和昆蟲機器人勘查災區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系統,可通過無人機和昆蟲機器人勘查大片未知區域(如災后倒塌的建築物),並初步繪製出勘測區域的地圖。

昆蟲機器人是指背部安裝片上系統的馬達加斯加發聲大蠊(一種大型蟑螂),利用神經肌肉學原理,將晶元與控制蟑螂腿部運動的腦神經相連,通過遙控的方式控制蟑螂行動。無人機通過遙控設備,將昆蟲機器人限定在特定區域內,在該區域內昆蟲機器人可自由移動,並通過無線電信號向無人機回傳數據。當昆蟲機器人彼此接近時,可利用無線電信號相互通信。收集分析昆蟲機器人的回傳數據,即可繪製出該區域的粗略地圖。完成對某個區域的數據採集后,無人機會控制昆蟲機器人移動到相鄰的未探索區域,重複勘察過程。

這一系統適用於在倒塌的建築物等GPS信號難以覆蓋的區域進行搜救。

6.仿龍虱型水下足式機器人

韓國防務研究所科研人員設計了仿龍虱型水下足式機器人,通過水下運動模式生成機制控制機器人的腿部動作和行進方式。

一般無人潛航器多採用螺旋槳推進方式,依靠槳舵系統操縱,機動能力較差。韓國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仿龍虱型水下足式機器人,運動機構為鉸鏈式仿生機械腿,能在海底爬行和水中遊動,更機動靈活,可滿足多種水下作業要求。研究團隊通過記錄和分析龍虱的運動動作,利用Matlab重構其水中前行方式,採用傅里葉均方擬合方法建立了運動方程。機械腿上安裝增量編譯器,監控各關節點的精確位置。機器人安裝視覺感測器,可根據前方環境的反光率來識別路徑與障礙物,實現自動導航與尋地。研究人員在水池中對機器人樣機進行了遊動及爬行試驗,機器人表現出較好的操縱性和機動能力,能夠有效躲避障礙物。

仿龍虱型水下足式機器人有遊動和爬行兩種運動方式,機動能力較強,可執行海底勘探、淺灘持續監視等任務。

7.OLED屏耍新招,不止曲面屏那麼簡單

OLED屏畫質鮮艷、省電、可塑性強,隨著其產能的加大今年將會有大量廠商採用這種屏幕,像不久前推出的vivo Xplay6、小米Note 2、華為Mate 9 Pro等曲面手機使用的都為OLED屏幕。

除了「曲面」這個噱頭外,OLED可以讓機身更為纖薄,也能實現屏幕常亮技術。

下一步的進階玩法就是「摺疊屏」了,不過這科技「太黑」,能不能在今年推出是個懸。

界小編結語:

「科技以人為本」曾經是諾基亞手機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語,以數字機時代,諾基亞確實也做到了「以為人本」。進入智能手機時間,諾基亞被三星和蘋果反超,雖然失去了手機龍頭的位置,但「科技以人為本」的理念猶在,只是被蘋果、三星、華為等企業來詮釋了。現在是一個科技暴發的時代,我們作為科技的創造者,還是希望科技最終能為人類造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