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麻醉領域,還有多少 「骨灰級」 理念?

溫馨提示:本平台已開通文章搜索功能,可關注后發送關鍵詞體驗。

麻醉醫生請加微信號mzysteam

過去,我們談過多巴胺,碳酸氫鈉,納洛酮,也討論過月經期間是否應該停擇期手術。很多情況下,一些古老的陳觀念,在左右著我們的實踐。這裡,我再列舉幾個 「古老」 到可以進入 「骨灰盒」 的理念,供大家討論。

一,麻醉意外:
這也許是最荒謬,最愚蠢,最能詆毀麻醉專業和麻醉醫生的用語了。什麼叫意外?無非是沒有預想到的併發症或死亡。內科,外科,婦產科,有沒有這種預料之外的併發症或死亡?為什麼他們沒有 「內科意外」,「外科意外」,「婦產科意外」 的字眼呢?無非是表明:他們做的是「正事」,而麻醉做的是鋌而走險,懸而不定的事。難道只有手術科室是在走正路,而麻醉是在高山跳皮筋?手術對病人,是一個刺激,有些臨界狀態的病人,特別是沒有優化好的急診病人,是有出現併發症或死亡的可能,但如果這本身是手術的需要,醫生和病人心裡都明白,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值得承擔的風險,預料之中可能發生的事件,有什麼 「意外」可言呢?難道外科手術,不要麻醉,把這個 「意外」 因素剔除了,手術就安全了?

有人會說,重病人,手術中死亡,可以理解,但有些比較體健的病人,由於麻醉醫生的錯誤處理,病人出現了不好,這難道不算意外?我要問你:內外科,就沒有病人本不該出現的併發症?內科病人,抗菌素用得不對,病人死於感染,算不算意外?外科手術,器械損傷大血管或實質器官,算不算意外?產科醫生,無故延誤,導致胎兒腦癱,算併發症,但也沒他們聽說他們稱之為 」意外「。意外哪裡都有,而把這個詞,作為掛在麻醉醫生頭上的尚方寶劍,動不動就拿「麻醉意外」作為一切問題的擋箭牌,遮羞布,是一種不科學,不負責任的做法。也許,幾百年前,外科醫生自己把病人砸暈了,再去截肢,砸過了病人死了,算是個「麻醉意外」,但這個理念,是陳腐的歷史遺迹。今天,麻醉是自己的科學,有理論,有操作,是科學,不是棍棒或迷 魂 葯。麻醉醫生做的一切是為了在 「本來要病人命的手術中,保全病人的舒適和安全」(ASA主席原話)。我們不要把 「麻醉意外」 掛在嘴邊,以訛傳訛,最後連麻醉醫生自己都人為麻醉意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就好像,謊話說 100 遍,也成了沒有人懷疑的語錄。

2,Rh-AB 熊貓血:
幾十年前,一部日本電視劇《血疑》,賺了人的大把眼淚,裡面幸子小姐的 「Rh陰性AB型」血,也同另一步日本排球電影里「幻影遊動」一樣,深深扎進人民的心裡。沒想到,這種浪漫故事的術語和情節,成了我們醫學界的「指南」:Rh-AB (即AB-)是稀有的「熊貓血「,輸血非要找到另外幾隻稀有的「熊貓」才可。

如果病人需要慢性,多次輸血,找到完全合適的供體,這是正確的。可惜的是這個理念,貫徹到手術科室和創傷外科領域,甚至可以做到寧可讓病人死,也不會輸 A-, B-, 或O-型血的地步。

根據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Blood_type),歐洲國家,AB- 型血液人口約佔 1%,美國約 0.06%,台灣約 0.02%,香港約 0.05% (大陸數據表中沒有)。也就是說,歐美的「熊貓」,比亞洲人略多。「熊貓」 雖然總體稀少,但在歐美這類患者到了需要緊急輸血時,如果沒有AB-,或來不及交叉,首先是可以上 O-,在AB- 或 O- 不夠時,可以上 A- 和B-。你也許會認為,不得了,O型,A型,B型,血漿里的抗A抗B,不會把病人的紅細胞都溶解了嘛?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風險,特別是在急診和創傷外科,由於血庫的紅細胞大多是從全血中分離出來,抗體的數目是有限的,況且,在外傷,失血性休克,病人已經生命垂危,同時正在接收大量液體也在稀釋抗體,同時就加上大家津津樂道可以「抗休克」的激素,所見的溶血反應是少見的。相反,大出血等緊急情況下,如果不輸血,病人必死無疑。

美國紅十字會發布的血型獻血和輸血表格,大家可以參考(圖,其中下圖是維基百科的另外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現方式)的血庫,是國人的心病:沒有血庫,或血庫準備不足,是基層醫院的通病,在沒有安全有效的轉診機制的情況下,很多外傷病人白白死於非命。對於AB-血型的片面認識,使得情況繼續惡化。追究其原因,是血庫沒有內行醫生去領導,靠檢驗科幾個非正規學歷去管理,腦子裡灌的是多年前的 ABO 宿論,不學習現代外科和急救指南,不注意到現代醫學實踐的結果,造成理論和現實脫節。

3,阿托品試驗:
Dehio 爺爺(1851-1927)提出的這個理念,現在還在部分醫生中使用。這個試驗究竟能說明什麼?它唯一能說明的,就是病人的心率對阿托品的反應不好。That's it !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意義。他老人家發明這個試驗的時候,是不會想到有 beta 受體阻滯劑的吧,也不會想到會有超級選手喝甲魚血到高原跑步,更不會知道,如今的心電圖,超聲,造影會給病人的心臟狀況提供更確切的資料。還有,最有效的心臟功能評估的方法是什麼?病史和體檢 !運動耐力,是心功能測定最可靠的方法:一個基礎心率 45 次的患者,平時挑擔行走 50 里,夜裡平卧大睡,從未因心跳慢而暈厥,哪怕阿托品試驗是個雙陽性,我也不會擔心。另一方面,如果病人很重,有傳導阻滯,即使試驗是陰性,我也不會掉以輕心,還是會把腎上腺素,臨時起搏器準備好,

術前評估病人,是一個綜合檢查和決斷過程。一個受過現代醫學教育的醫生,怎麼能單單靠一個結果的陰性或陽性結果來決定是不是手術呢?更何況這個試驗是一個片面而不能反應病情本質的東西。

4,術前用藥:魯米那+阿托品:
術前鎮靜是有必要的。我對病人在手術室里,緊張地睜著眼張望的狀況,是非常不習慣的。但術前鎮靜,用什麼葯?在什麼情況下用?是用 「百年老葯」 魯米那+阿托品嗎?是護工在接病人時,上電梯前用嗎?

給了魯米那,在電梯里,病人如果出現呼吸抑制,那護工會給病人口對口呼吸?阿托品為什麼要用?過去靠乙醚吸入誘導,分泌物多,給點阿托品可以乾燥口咽氣道。現在,乙醚是什麼氣味,有人知道嗎?再者,冠心病,50-60 年代,除了極少數高幹,老百姓是沒有那個福氣去得的,那是心率快了,對一般人群沒什麼影響。如今,冠心病人多了,用阿托品提高了心率,對心肌氧耗有百害而無一利,為什麼還要用阿托品作為術前用藥?

魯米那和阿托品,有聯合鎮靜的作用。麻醉醫生不在場,如此鎮靜,真可謂賊大膽啊。病人真是好,不胖不瘦,大多病人病情單純(病重的,要麼去了少數高級醫院,要麼家裡不願意出錢治),電梯里馬虎點,多沒事。今後就不一樣了,肥胖的,呼吸睡眠暫停的(注意,他們不一定都肥胖),老慢支的,冠心病的,會越來越多。再馬虎下去,日子將會越來越難過。

5,脫氧試驗:
我想,如此試驗的意思是:如果拔管后,病人沒有氧氣支持,仍維持一定飽和度,病人就可以安全送出手術室了。

這樣的試驗,在圍手術期,是陷阱,它給你的是一個安全的假象,老師們不應該向學生們推崇。術后的病人,特別是全麻,在殘餘藥物和手術疼痛的影響下,病人出現低量通氣,二氧化碳儲留,是理想之中的,他們要面罩給氧。你要是在送病人出手術室過程中,病人沒有戴氧氣面罩,你覺得自己象沒穿衣一樣不自然,你就是個好的麻醉醫生。病人術后,是要給氧,不是脫氧。給了氧,還要在經過訓練監護人員比較長時間的觀測,達到出 PACU 的標準后,才能送去病房。單純的脫氧試驗,病人脫氧多久是安全的?有沒有理論依據?肥胖的人和普通人有什麼區別?術中用的葯是脂溶性還是水溶性的?長效還是短效的?肌松葯中和了沒有?園子里術畢好好的,回到病房不明原因的死了,有多少這樣的病人?

6,司可林增加胃內壓,顱內壓,不能用於飽胃和腦外傷:
這個問題,過去間接討論過。這裡簡單重複:飽胃和顱腦外傷,最重要的是在採取防誤吸的措施(環狀軟骨加壓)的同時,迅速,完全地達到肌松,迅速控制氣道。誤吸最長發生的時候,是在氣道沒有控制,反覆試探,反覆面罩加壓給氧時發生。顱腦損傷時,氣道控制不了,二氧化碳蓄積導致的顱內高壓,比什麼都嚴重。

麻醉領域,還有多少 「骨灰級」 理念?

麻醉醫生集團30+省市微信群誠邀您加入!

2017西安第一屆轉化醫學峰會暨《轉化醫學電子雜誌》 編委會年會招商函

2017西安第一屆轉化醫學峰會暨《轉化醫學電子雜誌》編委會年會邀請函第一輪通知

首屆血管通路圍術期專家研討會

各醫療媒體:《精準醫學網》理事會誠邀您加入

品牌醫生時代,麻醉醫生集團鑄就您的品牌!歡迎您投稿!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