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IPO回暖,上半年25家醫藥類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總市值超1500億

本文轉載自「動脈網」微信公眾號

IPO回暖,上半年有25家醫藥類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總募資金額超過百億,總市值超過1500億。作為「永遠的朝陽行業」,醫藥行業以其高成長性和逆經濟周期備受資本市場青睞,上市之後股價走勢表現強勁,最高漲幅超過800%。

動脈網對上半年登陸資本市場的醫藥類企業進行了掃描,並與過去幾年的數據進行了對比,鳥瞰醫藥類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

1上半年IPO企業數已超去年

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於今年7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IPO市場回暖好於預期,2017年上半年境內IPO企業數量增長了213%,境內上市融資額也增加了160%達到了160億美元。

大盤表現良好,加上證監會對IPO審核流程予以提速,今年上半年(截至7月31日)登陸資本市場的醫藥類企業也遠超以往。

數據顯示,自2012年開始,醫藥企業就持續在IPO上發力。2012年,有11家醫藥企業成功IPO;2013年間,證監會開展了嚴格的IPO公司財務審核,IPO一度中斷;2014-2016年,IPO重啟,醫藥類企業重新在證監會排隊審核,IPO企業數量略有回升;今年僅截至7月份,就有25家醫藥公司成功IPO,遠超過去幾年的年平均值。

另據動脈網此前統計,截至今年5月中,在IPO排隊的醫療健康企業數量達到56家,按證監會審核狀態,預計今年登陸資本市場的醫療健康類企業將超過40家,創歷年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數新紀錄。

我們對近五年IPO的醫藥企業募資情況進行了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IPO的企業募資達到了歷年之最,金額為122.5億元,在其他年份僅有2015年全面IPO募資金額超過了百億。

另外,我們對新近IPO企業的市值進行了統計(截至7月31日早盤收盤止),發現在已成功IPO企業的總市值方面,今年上半年IPO的企業並無明顯優勢。以遠超去年的企業數量在總市值上基本與去年持平,尚不及2015年的水平。

歷年上市醫藥類企業現市值

這也可以從側面說明醫藥行業是一個相對較為成熟的行業,行業的領先者已經通過登陸資本市場的方式獲得資金等優勢,進一步穩固自身的主體地位。而資本市場的新貴多為技術先髮型企業,當前規模較小,但更有成長性。

綜合而言,以今年的IPO數據與歷年的對比可以發現,在市場大勢向好的情況下,醫藥類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意願更加強烈,證監會對新股上市的鼓勵態度也讓醫藥企業IPO開閘。

2平均每周有一家企業IPO

下面我們將具體對今年IPO的醫藥企業數據進行分析。首先看今年上半年登陸資本市場的醫藥類企業的總表,從1月6日到7月31日止,共有25家醫藥類企業成功IPO,按時間來算,平均每8.4天(約一周)有一家企業IPO。

數據截止日期為7月31日

具體到每月上,並無特別的時間規律,分佈較為均衡,7月份,共有6家企業成功IPO,達到本年上市的一個小高潮,上市企業包括醫藥商業的大參林、醫療器械的英科醫療、基因領域的華大基因等。

從所屬行業來看,化學製藥是最熱門的領域,企業數達到10家,生物醫藥次之,有6家企業;其他如醫療器械、醫藥商業、中藥生產、專用設備等領域也有分佈。

從募資金額來看,今年上半年IPO的醫藥企業募資金額表現並不算突出,募資1-3億的企業數為5家;大部分企業的募資金額集中在3-5億區間,募資金額在10億以下的企業數為23家;募資金額在10億以上的企業有2家,分別為新天葯業和賽托生物,募集資金額度分別為11.85億和10.74億,其他如大參林、榮泰健康、基蛋生物等募資額度也較大。

從上市后的增長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上市的醫藥類新股及次新股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平均漲幅為173.98%,即上市後市值約翻番;漲幅在1-100%區間的有5家(大參林首日漲幅44.01%,預計還會繼續看漲),漲幅在100-200%左右的企業有14家,數量最多;康泰生物、開立醫療、華大基因漲幅均超過300%,尤其以康泰生物掛冠,漲幅達884.43%。

從截至7月31日早盤止的市值來看,上半年IPO的企業市值分佈還是比較均勻的,100億以下每一市值區間均有2家及以上企業,其中20-30億區間的企業數最多,達到7家,40-50億區間的企業數次之,企業數為5家;市值超過百億的企業有三家,分別為華大基因、大參林、康泰生物,其中華大基因作為NGS第一股,當前市值224.17億領銜。

另外我們還統計了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的市盈率數據,據此判斷該類股在資本市場成長的持續性。

據我們統計,今年上半年IPO的醫藥類新股發行市盈率均在22.98左右,而醫藥類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在50,意味著新股上市之後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

我們統計了上半年上市的新股及次新股的兩組市盈率數據,TTM和LYR。前者的計算公式為當前股價/最近一年的每股盈利,代表了當前股價與歷史業績的對比情況;後者的計算方式與之類似,是當下股價與上一年年度指標的綜合,計算公式為當下股價/去年年報每股收益,可評價該上市公司的成長性。

今年上半年IPO的醫藥股TTM的平均值為50.18,最小值為建友股份26.80,最大值為康泰生物135.16;LYR平均值為40.58,最小值為歐普康視20.43,最大值為康泰生物138.29。

綜上,綜合來看,受IPO開閘影響,醫藥類公司在今年上半年也迎來IPO高潮,僅1-7月份的數據就超過了過去全年,IPO企業數量、融資規模等均創下歷年新高。

醫藥行業本身是一個相對較為成熟的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醫藥類龍頭已經悉數上市,在新技術、新趨勢影響下,尚有小規模的創新性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如生物製藥、新材料、基因等。

另外,受政策鼓勵民資進入醫療服務領域影響,醫療服務標的發展勢頭良好,看好未來發展。

3具體案例分析

華大基因成立於1999年,早期參與了 「二十世紀三大科學工程」之一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了1%的人類基因測序任務,奠定了華大在基因科學領域的技術優勢。

之後,華大基因在2001年完成水稻基因組計劃,代表率先在世界上完成水稻(秈稻)基因組的工作框架圖和資料庫,相關論文刊發在《科學》雜誌封面,給華大基因帶來國際影響力。不過彼時華大基因尚在科學院框架之下,商業前景和盈利模式都還不清晰。

2007年,華大基因創始人汪健辭去北京基因組副所長職位,帶著華大南下深圳——華大基因回歸民營身份。這一年,華大基因陸續購入illumina、Life、羅氏等公司購入多台基因測序儀,開始部署商業化基因測序。

2010年,華大基因一次性從illumina購入100多台基因測序儀,這筆華大公司歷史上最大的一筆訂單,也讓華大成為全球最大的測序中心。2012年,華大以1.176億美元拿下美國基因測序儀器生產商CG公司,開始布局基因測序上游業務。

從上市歷程來說,華大基因上市路亦堪稱坎坷。早在2014年,華大就啟動了內部的重組,以明晰股權架構;2015年2月,華大開始新一輪融資,引入深圳和高玉林、人壽等機構投資者,總投資金額達20億,是華大基因上市之前的最大一筆融資。

2015年8月,華大基因公告稱擬在國內證券市場IPO,同年12月向創業板遞交招股書,進入排隊審核;2016年12月,創業板回復,華大基因「申請文件不齊備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華大基因IPO終止審查。

招股書披露,華大基因主營業務為基因檢測,向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基因組學類診斷和研究服務;近三年華大基因年度營收為11.31億、13.19億及17.11億,凈利潤達0.58億、2.72億及3.5億。

到今年3月,華大基因上市申請獲得反饋,上市進入最後衝刺階段。7月14日,華大基因在創業板舉行敲鐘儀式,拿下「NGS第一股」。上市之後,華大基因連續18個交易日漲停,截至8月10日收盤,華大基因報收106.40元/股,總市值達425.71億。

康泰生物成立於1992年,由財政部和深圳市政府批准組建,當時承擔的業務為引進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項目;2002年,康泰生物進行股份制改造,進入上市輔導期。之後,康泰生物進行了多輪重組,引進社會資本。

康泰生物招股書披露,其主營業務為人用的疫苗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釀酒酵母)(10µg、20µg、60µg三種規格)、b 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麻疹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無細胞百白破 b 型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苗等產品,自設立以來公司主營業務未發生重大變化。

康泰生物為國內最早從事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釀酒酵母)生產的企業之一,目前兩個生產基地分別坐落於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工業園和北京市大興區中關村科技園區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另有佔地 6.24 萬平方米的康泰生物光明疫苗研發生產基地正在建設。

康泰生物擁有國內先進的疫苗研發中心,通過多年來不斷的研發創新,現已形成產品線豐富、產品結構優良且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疫苗產品梯隊,除已上市的 4 種產品以外,康泰生物目前在研項目24 項,其中 4 項已申請藥品註冊批件,8 項已經獲得臨床批件,3 項已經申請臨床研究,9 項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目前公司已獲得專利 27 項,其中發明專利26 項,實用新型專利 1 項。

生產銷售模式上,康泰生物實行「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主要終端客戶為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接種單位,根據市場銷售情況及預測來制定銷售計劃並指導生產。財務數據顯示,康泰生物近三年年度營收分別為3.03億、4.53億、5.52億,凈利潤分別為0.31億、0.63億及0.86億。

開立醫療的前身開立有限成立於2002年,由姚錦鍾主導創立,姚錦鍾是超聲儀器工業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之一,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從事超聲儀器的研發與製造,歷任汕頭超聲儀器研究所所長、汕頭超聲電子儀器公司副總經理及總工程師等。2014年開立有限進行股份制改造,並進行工商變更。

開立醫療主營業務為醫療診斷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開立醫療已經形成全系列醫用超聲診斷產品,並向醫用內窺鏡領域延伸,產品線圍繞醫療診斷設備領域逐漸多元化。

銷售網路上,開立醫療在全國29個省級行政區設立了分公司或辦事處,國際銷售和服務網路覆蓋美國、義大利、俄羅斯、德國、巴西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財務數據顯示,超聲診斷設備是開立醫療的主要營收來源,佔到其總營收的90%左右,醫用內窺鏡、配件等佔10%左右。

近三年開立醫療營收為6.40億、6.86億及7.19億,凈利潤為1.31億、1.06億及1.30億。上市之後,開立醫療總市值一度超過百億,截至8月10日止,開立醫療報收20.68元/股,總市值82.72億。

大參林成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廣州,是一家集醫藥零售、醫藥製造以及醫藥批發為一體的集團化企業,其主要從事於中西成藥、參茸滋補藥材及中藥飲片、保健品、器械及其他商品的直營連鎖零售服務。

招股書披露,大參林年均全國新增門店數為400家左右,到2016年末,大參林合計擁有門店數量2409家。廣東是其大本營,有1809家門店,廣西、河南次之,江西、福建、浙江也有覆蓋。

數據顯示,大參林近三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4.51億、51.52億及61.54億,2015年、2016年年均營收增幅為15.84%和19.14%,遠超同期醫藥零售增速及上市連鎖藥店營收增速。

7月31日,大參林舉行上市敲鐘儀式,首發新股4001萬股,募集資金9.89億。大參林在招股書中稱,募集資金將用於醫藥零售網路的建設和物流中心等的建設,要在三年內增加1300多家門店。

從對標案例來看,大參林和早先上市的醫藥零售連鎖一心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區域性龍頭,且希望在上市之後衝擊全國市場。一心堂在2014年上市之後門店數量以每年600-700家的數量擴張,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擁有超過4000家門店。以此計算,未來三年內,大參林門店數量或亦可突破4000家。

就整個醫藥零售市場而言,據商務部數據,醫藥零售市場規模已增至2015年末的3323億,預計2016年將超過3500億。而隨著醫藥分開、處方外流等執行,未來醫藥零售市場還將持續擴大,受益標的包括區域性龍頭、已上市龍頭等。

目前,醫藥零售上市公司包括一心堂、益豐、老百姓等,今年擬登陸資本市場的零售藥店包括漱玉平民、健之佳,醫藥零售市場將進一步併購整合,資本將成為重要助力。

截至8月10日收盤,大參林報收37.91元/股,總市值151.64億,為醫藥零售主業上市公司「第一股」。

附:IPO首發申報公司信息

En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