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精準發力鄭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原標題:精準發力鄭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新鄭具茨山新型社區一期

登封市雅新園藝公司的流轉貧困村土地2000多畝,安置貧困戶勞力就近就業100多人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最光榮的使命也是脫貧攻堅。

2013年年底,鄭州市貧困村總數為248個,貧困人口23806戶90565人,主要分佈在登封市、新密市、滎陽市、新鄭市、中牟縣、航空港區、上街區等7個縣(市)區43個鄉(鎮)。

打贏脫貧攻堅戰,鄭州如何作為?近年來,鄭州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和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的重要工作來抓,完善推進扶貧開發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鄭州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第一組長、市長為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建立完善責任體系,明確了縣級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鄉村兩級的直接責任,各級黨政一把手的第一責任,分管副職的分管責任,工作隊、第一書記、包村幹部的幫扶責任,市直部門的協調責任,村級責任組對村級負總責的責任,督查巡查組的督查巡查責任等8個責任,逐級傳導壓力,同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易地搬遷群眾搬出幸福感

走進上街區五雲社區居民許志紅的家中,一派喜慶氛圍。她告訴記者,這是兒子年初結婚時布置的,一直不捨得摘下來。「我們之前住在老寨河村,房子差,交通不便,用水也不方便。搬到這裡之後,用水、用電、交通都很方便,生活比以前真是好太多了。以前在老家,孩子媳婦都不好找,搬下來之後,村裡沒有光棍孩兒了。」

許志紅家的生活變遷折射的是鄭州市貧困群眾實現易地扶貧搬遷後生活發生的可喜變化。

當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時,該如何改善這部分群眾的生活和生產狀況?將其搬遷到生存發展條件較好的地方,從根本上改變其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脫貧致富成為一種選擇。近年來,鄭州市因地制宜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引導貧困群眾向城區、鎮區、產業集聚區集中。

2013年,鄭州市出台了《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計劃》,決定對不適宜居住地區貧困群眾全部搬遷,並將易地扶貧搬遷補助標準提高到戶均4.5萬元。同時明確,按照新型農村社區「五通七有兩集中」建設標準規劃建設搬遷住宅,為搬遷群眾營造宜居環境。從2016年開始,鄭州市將搬遷補助標準由每戶4.5萬元提高到每人6萬元,其中3.3萬元用於建房補助,2.7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在政策推動下,鄭州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如火如荼展開。2013年至2015年,全市共規劃建設了登封君召雨露社區、新密袁庄扶貧搬遷社區、新鄭具茨山社區、滎陽古城社區、上街五雲中心社區等20多個扶貧搬遷社區,搬遷群眾近10萬人。

把貧困農民搬下山只是第一步,如何讓搬遷群眾有活干、有錢掙、能發展、快致富才是關鍵。

鄭州市高度重視搬遷後續扶持發展工作,以提高搬遷群眾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為重點,全方位拓寬貧困農民就業增收渠道。

積極推動遷出區土地流轉,讓搬遷群眾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鄭州市鼓勵搬遷地區加快土地流轉,實行規模經營,搬遷群眾享有土地流轉全部收益。在此基礎上,市、縣財政對將土地流轉給規模經營主體的農戶給予資金獎補。

加快社區周邊產業園區建設,讓搬遷群眾實現就近就業。目前,鄭州市幾大搬遷社區周邊均配套建設了產業園區,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

積極發展貧困山區區域特色經濟,讓搬遷群眾通過從事鄉村旅遊服務增加收入。鄭州市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堅持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與資源開發兼顧的原則,對全市貧困山區進行綜合開發,推動貧困山區區域特色經濟發展。重點打造了新密尖山風景區旅遊扶貧、登封唐庄深度山居體驗游項目、登封大熊山革命老區旅遊扶貧、滎陽市「世外桃源」、新鄭市「杏福時光」等一批鄉村旅遊扶貧項目。

通過易地搬遷及一系列配套扶持措施,群眾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易地扶貧搬遷已成為「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式脫貧工程。

產業扶貧群眾走上增收路

脫貧攻堅,既要「輸血」,也要「造血」。產業扶貧是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鄭州市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科學謀划,以龍頭企業為帶動,以合作組織為紐帶,以基地建設為基礎,積極探索「市場+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基地」五位一體的產業扶貧開發模式,效果明顯。

鄭州市從貧困地區的資源環境實際出發,努力發掘區域資源優勢,制定切實可行的縣區、鄉鎮、村產業發展規劃,著力培育一批科技產業扶貧示範點。在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過程中,鄭州市注重通過實施科技扶貧、扶貧貸款貼息等產業化項目,支持各縣(市)區加強龍頭企業扶持,培植和引進帶動能力強、產業關聯度大、輻射面廣的龍頭企業。同時,做優做強合作社,積極推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等運行模式,藉助農村種養大戶、營銷大戶和龍頭企業的生產、加工、銷售優勢,帶動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實現增收。鄭州市還積極開展農業實用技術、職業技能、文化知識培訓,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如今,鄭州市貧困地區的特色產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登封市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種植業;新密市發展果樹種植、農家游;滎陽發展特色種植,形成了「南抓核桃、柿子,北抓石榴、食用菌」的格局;新鄭市著重發展果樹種植、觀光採摘;中牟縣依託地域優勢發展水產養殖和大棚蔬菜種植。

在鄭州市中牟縣刁家鄉萬邦千禾農場的葡萄園裡,串串紫葡萄已經成熟。幾名園區工人嫻熟地採摘著葡萄,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以前種地累,種出來的東西還難賣。現在農業公司在我們這兒租地發展現代農業,我們不但能拿租金,還能在這兒打工掙錢,比以前過嘞得勁多了!」正在釆摘葡萄的該鄉付李庄村村民任記周興奮地說。

和任記周一樣,鄭州市不少貧困群眾在相關產業的帶動下,正走在脫貧增收的路上。

持續發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扶貧過程中,鄭州市根據群眾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轉、扶、搬、保、救」多措並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鄭州市堅持以「N+2」為主線,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為每個貧困村貧困戶量身定製脫貧幫扶計劃,「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其中,「N」指的是家庭人口數,一人至少一策。「2」指的是從發展產業、易地扶貧搬遷、低保托底等措施中選擇兩條以上作為對戶措施。

鄭州市還建立了以對人、對事、對時、對責、對賬「五對」為主要內容的推進機制。「對人」就是把貧困人口識別准,「對事」就是把脫貧措施找准,「對時」就是把脫貧時間節點定準,「對責」就是把責任划准,「對賬」就是把扶貧資金使用准。

政策體系構建上,結合實際,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深入推進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相關行業部門分別出台了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19項脫貧攻堅政策方案,形成了「1+19」政策體系。

鄭州市還積極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凝聚脫貧攻堅合力。2017年,市本級財政預算專項扶貧資金4億多元,目前已下達2.96億元。

扶貧「組合拳」取得明顯成效:2014年至2016年,鄭州市共完成貧困村退出225個,完成貧困人口減貧20360戶80011人。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尚有貧困村23個,未脫貧貧困人口3446戶10554人。

鄭州市的目標是:2017年,666戶2400人脫貧;2018年實現全部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脫貧退出。

目標已經明確,完成仍需發力。

2017年是鄭州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為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鄭州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薄弱環節,繼續以「N+2」脫貧計劃為主線、以「五對」措施為抓手、以「轉扶搬保救」為基本路徑,一手抓脫貧攻堅掃尾,一手抓脫貧成效鞏固提升,統籌推進「六個精準」,確保在全省率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政策支撐,措施精準。瞄準脫貧攻堅目標,鄭州信心百倍,步履鏗鏘。記者何可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馮劉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