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兩學一做」看典型:西城區踐行「紅牆意識」樹標杆!

絕對忠誠、責任擔當、首善標準,是西城區踐行「紅牆意識」的時代註腳,也成為西城區將「兩學一做」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深化拓展的抓手。

「長期以來,西城人形成了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的優良傳統,『紅牆意識』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從1999年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正式提出「紅牆意識」概念,到2014年西城區委將「紅牆意識」上升為全區工作指導思想,伴隨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開展和常態化,西城區不斷豐富和深化「紅牆意識」的內涵。

西城是離紅牆最近的地方,要做到沒有「較好」只有「更好」的首善標準,靠的是精益求精和不斷創新。

讓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讓離紅牆最近的地方,成為跟百姓最親的地方。

絕對忠誠·責任擔當·首善標準——北京市西城區踐行「紅牆意識」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上)

金色琉璃、蒼松翠柏掩映下的紅牆,一側連接著中央黨政機關,一側連接著地區幹部群眾——地處中央政治中心、首都功能核心區,生活和工作在北京西城區人們,都有一種自豪感和責任感,要維護好這一抹最特別的紅。

絕對忠誠、責任擔當、首善標準,是西城區踐行「紅牆意識」的時代註腳,也成為西城區將「兩學一做」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深化拓展的抓手。

絕對忠誠: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成為自覺

「長期以來,西城人形成了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的優良傳統,『紅牆意識』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西城區委書記盧映川說。

從1999年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正式提出「紅牆意識」概念,到2014年西城區委將「紅牆意識」上升為全區工作指導思想,伴隨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開展和常態化,西城區不斷豐富和深化「紅牆意識」的內涵。

區委宣傳部的馬克思主義經典品讀、區委黨校的「習語精讀」、區紀委的「紅蓮」講堂、西長安街街道的紅牆讀書會、實美職業學校的「每月一黨課」、金融街街道的全國首個社區廉潔教育基地……西城區各級黨組織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創新學習載體,探索方法途徑,搭建多元化學習平台,打造出一批學習品牌,保證學習教育全員覆蓋。

對於領導幹部這一「關鍵少數」,西城則將學習由「軟任務」變成「硬約束」。西城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同區域科學治理結合起來,特別是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高城市發展水平、保障好民生等重大問題上,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幾年來西城區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開展調研累計700多次,其中下到基層調研比例超過70%,完成重點課題並已轉化為工作成果50餘篇,推進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為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的習慣。近日,在報國寺「百姓論壇」,來聽講的居民邵大爺對記者說:「馬上『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就要開幕了,得給全世界展現咱們北京最好的一面。」

邵大爺說,現在出門遛狗,隨身戴著手套和塑料袋,不僅管自己家的狗,看見別的狗拉了糞便,都得幫著拾起來,「這一點一滴都是在為『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做貢獻。」

責任擔當:敢於動真碰硬「釘釘子」

「兩學一做」常態化,西城區提出,在「做」上深化拓展,堅持學做互進、知行合一,從具體問題改起,從具體事情做起。

「黨支部建在項目上」,就是「兩學一做」常態化的一個具體舉措。2015年啟動的白紙坊地區重點棚戶區改造項目,是西城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棚改,總佔地面積約29.2萬平方米,涉及居民總戶數近5600戶。項目啟動之初,指揮部就成立了臨時黨委,黨員們每天挨家挨戶做工作,耐心講解政策;棚改區全體黨員帶頭簽約,不當「釘子戶」。在3個月的協議預簽期內,白紙坊地區重點棚戶區改造的兩個項目簽約率均超過97%,黨組織真正成為了民生工程一線的主心骨。

如今,在功能街區、產業園區、商務樓宇、重點工程、重大項目中,在改革發展前沿,在社會管理關鍵點上,西城區不斷優化黨組織設置,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這片核心區域也不可避免地患上了「大城市病」,違法建設、「開牆打洞」、地下空間出租以及背街小巷環境髒亂等現象屢禁不止。

今年2月28日起,西長安街道和平門地下空間清理騰退工作開始啟動,和平門小區8棟居民樓地下空間剩餘9200平方米違規使用房屋徹底騰退,地下空間出租現象一去不返。

敢於動真碰硬,今年以來,大柵欄地區最大面積的單體違法建築被拆除、展覽路五天進行四場拆違工程、新街口啟動全市最大平房保護區——西四北平房保護區的整治……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下,具有北方服裝市場風向標之稱的「動批」,首個撤牌的「韓國城」天皓成服裝批發市場已經變成「寶藍金融創新中心」。不少商戶已經疏解到天津、滄州、石家莊、廊坊等周邊地區。「騰籠換鳥」的升級改造,讓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更加優化。

首善標準:「總書記和我們是街坊鄰居」

「總書記和我們是街坊鄰居。」一位「西城大媽」對記者說。一句玩笑話背後,既是西城特殊區位的體現,也是群眾維護和諧穩定政治責任的體現。

在西城,有著這樣一批忠實的紅牆守護者——「西城大媽」,他們身穿紅馬甲、臂彎紅袖標、頭戴小紅帽。2015年「西城大媽」幫民警破獲多起惡性案件,2016年「西城大媽」提供各類違法線索萬餘條。

「我們就紮根在紅牆外,要以最高的服務水平,最嚴格的工作標準為黨和國家交答卷。」男版「大媽」譚道亮是西交民巷社區黨委書記,總是帶頭沖在第一線,累計志願服務超過4500小時。

西城是離紅牆最近的地方,要做到沒有「較好」只有「更好」的首善標準,靠的是精益求精和不斷創新。

「嘀嘀嘀……」4月23日中午,西單商業區綜合管理辦公室的警鈴響起,發出人群聚集風險藍色預警。工作人員立即拿起對講機通知保安:「君太百貨門前過街天橋人流密集,請速到現場疏導。」

這次預警是由人群聚集風險預警系統發出的。預警系統中的圖像智能識別裝置,根據固定探頭捕捉到的人流信息,計算出人群流量、密度和步行速度等參數,並通過軟體模型判斷出實時人流狀態,同時預測未來10分鐘這一區域短時人群聚集態勢,一旦超出預警標準,立即報警。

類似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手段還有很多:長安街、二環路等主幹道縮短交通處警時間至3分鐘;制定全國第一個城市環境分級分類管理標準,如長安街兩側垃圾不落地,金融街行人可席地而坐,衚衕保潔15分鐘一巡迴。

離紅牆最近,也要跟百姓最親——北京市西城區踐行「紅牆意識」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下)

地處首都功能核心區的西城區,是展示古都文化魅力、大國首都形象、代表基層治理品質的一扇窗口。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西城區踐行「紅牆意識」,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努力肩負起「人民的名義」,為民擔當,力爭「讓離紅牆最近的地方,成為跟百姓最親的地方」。

「我們這不能有『丁義珍式』窗口」

「我們這沒有『丁義珍式』窗口,也不能有『丁義珍式』窗口。」西城區綜合行政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文瑞指著辦事窗口說,「131個窗口不裝一塊玻璃,90厘米的檯面高度是找專家測算過的,保證飛沫不會傳播,同時人與人之間不會產生距離感,老百姓怎麼舒服怎麼來。」

「以前名稱、標識、布置不統一,隱沒在街巷裡,手機地圖都找不著。」郭文瑞說,西城區綜合行政服務中心主要面向企業法人,老百姓個人的事主要在基層社區便民服務站辦理,「神經末梢都要打通。」現在西城區各街道公共服務大廳和各社區服務站都採取了類似的標準化建設。

標準化建設不僅是統一辦事大廳外貌,更是對行政服務辦事流程的再造。西城區2011年啟動行政服務標準化試點,將全區2000多個對外行政服務事項,轉化為699個標準事項,統一整合85個公共服務事項。如今7個行政服務國家標準中,西城區創立的就有6個。

「之前老百姓辦事跑斷腿,背後的原因是各委辦局互為鉗制,難在協調。通過標準化,引導各部門梳理各自的事項、流程、要件,整合行政服務標準體系,提高辦事效率,把百姓辦事的路疏通了。」郭文瑞介紹,辦理企業註冊,提前在網上進行預審,服務中心現場只需在一個窗口遞交一次材料,15個工作日就能辦理成功。

「下個月就將打通12個委辦局的所有事項,到明年,老百姓在服務中心的任何一個窗口能辦理所有事項。」郭文瑞說,這不僅是簡單的窗口合併和流程再造,更是政府思維方式的轉變,「站在老百姓辦事方便的角度,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給老百姓添堵就是給中央添堵」

作為首都核心區,緊鄰「紅牆」的特殊區位特點,使西城區長年肩負著重大外事活動的交通安全保障任務。怎樣既保證外事出行的安全通暢,又盡量減少對社會交通的影響,讓老百姓出行不添堵?

西單交通大隊大隊長齊繼偉介紹,過去東西道路行駛外事活動車輛,可能提前三個燈崗就綠燈等候,南北方向社會車輛通行的壓力非常大。現在變成提前一個燈崗或者兩個燈崗等候,縮短了外事活動車輛通行時間,減少了社會車輛的等候時間。

此外,西城交通支隊將傳統的交通管制模式升級為「疏導為主、綠波放行」的交通疏導機制。在第一時間獲取外事出行安排時間表后,設定信號燈變燈安排,精確到秒,最大限度節省外事活動車輛通行時間。在「兩會」等重特大活動期間,採取管制措施的時間細化到秒,並通過「卡頭不卡尾」讓需要保障的車輛與社會車輛交替行駛,最大限度放行社會交通。

「只有我們多麻煩,群眾才能少添堵。」齊繼偉表示。今年一季度以來,通過努力,他們所在轄區道路擁堵的報警率下降了56%

「讓領導與民同行,讓路於民,還路於民,這是十八大以來中央的要求。給老百姓添堵就是給中央添堵,既服務好中央,又服務好百姓,才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齊繼偉說。

北京兒童醫院是二環一個交通「堵點」。西單交通大隊副大隊長徐憲輝介紹,「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西城交通支隊要求民警對照黨章,找作風差距。通過調整就診車輛排隊位置、優化周邊路網、科學調整公交站點、繪製周邊停車場誘導圖等手段,加大違停車輛執法及現場疏導,「現在路段通行時間縮短了10多分鐘,擁堵程度下降不少,由於車多擁擠等原因造成的車輛剮蹭等交通事故也少了很多。」徐憲輝說。

為民服務要完善到「最後一米」

家住織女橋東河沿的居民張大媽日前在自家院門口等來了「送證上門」。

張大媽今年60歲,按規定可以辦理老年證,享受尊老敬老的優惠政策。在西城區長安街街道,年滿六十周歲的轄區戶籍老年人信息會自動被大數據平台篩選出來,平台智能向符合辦理條件的老年人提供政策提示。證件辦理成功后,再由街巷長「送證上門」。「不光老年證,現在好多證件辦理都能服務進家。」張大媽說。

西長安街街道辦主任桑硼飛表示,通過大數據+政務服務的形式,讓服務為民完善到「最後一公里」的「最後一米」。

「知屋漏者在檐下」,民生短板在哪裡,百姓自己很清楚。政府要「雪中送炭」,避免「錦上添花」,就必須充分聽取被服務對象的意見。北京西城區提出,2017年起全面建立民生工程民意立項機制,「必使政府聽命於正當民意之前」。

為解決社區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和困難,西城區興華社區設立了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怎麼用好這筆經費?興華社區黨委的做法是,在經費下撥前先進行民主討論,通過議事協商會、樓門院長會等百姓參與方式,提前徵求大家的意見建議,了解居民的需求,然後再做出使用方案。

西城區區委書記盧映川表示:「離紅牆最近,更要離百姓最近。通過民生工作民意立項的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才能真正辦好百姓希望的實事,讓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讓離紅牆最近的地方,成為跟百姓最親的地方。

(新華社記者:烏夢達、梁天韻、張蔚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