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究電子監管碼,這個鍋該誰背?

2月20日,國家葯監局的一紙公文,讓一直處在爭議的藥品電子監管碼有了一個階段性的定論。

這個文件就是關於暫停執行2015年1號公告藥品電子監管有關規定的公告。

這個公告發布日期恰好是一年前,2015年1月4日。

這個公告的主要內容是,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境內的製藥廠、批發零售企業,必須全部入藥品電子監管網,所有的碼必須「見碼必掃」。

2016年的這個公告,終止了這個文件,相當於承認了,在前一段跟批發零售葯企的鬥爭中,政府做了退讓。

藥品電子監管碼,從2006年開始,在蹣跚和反抗中前行,在2015年將要從生產到流通完全覆蓋時遭遇到最大的打擊。

一、

看似經過大風大浪的藥品電子監管碼,歷經親兄弟食品電子監管碼的失敗而不倒,卻在幾家藥品批發企業的輕量攻擊下轟然倒塌,是不是小概率事件呢?

一個簡單的公告其實並不能看出什麼,滿滿信號的釋放在十幾天之前。

2月6日,葯監局曾發出一個公告,稱「將妥善解決電子監管碼等歷史遺留問題」,看了這個公告,超先聲就斷定,國家葯監局要跟電子監管這個麻煩劃清界限了。

讓我們看一看全文。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12月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建立健全食品藥品追溯管理制度是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主體責任,所有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都必須對其生產和銷售的產品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並承擔全部法律責任。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可以給予必要指導。

各項監管措施的制定都要充分考慮其經濟性、有效性、公平性、合法性,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取得行政相對人的理解、配合與支持,共同維護廣大消費者利益。

對2006年以來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委託有關企業建設運營藥品電子監管系統的歷史遺留問題,對部分企業提出的實施電子監管碼過程中有關問題的意見,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正在認真研究並將作出妥善處理。

第一段中提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可以給予必要指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藥品追溯體系的主體,不是葯監局,而是企業,葯監局要從主導的位置撤出來。

藥品電子監管系統毫無疑問是國家葯監局從上到下推行的,並強制執行的,這句話在表明,國家葯監局將不會從事又臟又累的電子監管碼推廣工作了。

第二段中提出監管措施的制定要考慮其「經濟性、有效性、公平性、合法性,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這段就是反思和道歉。電子監管在上述的特性中,起碼是違反了一些原則,比如合法性,吸取意見方面,既然現在暫停,那之前的推廣肯定是沒有吸取各方意見,倉促行事。作為政府主管部門,做了錯誤的決定,哪怕是集體決策,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浪費,也得認錯。

第三段就是找原因。原因歸結為「歷史遺留問題」。

歷史遺留原因,是誰遺留的?

自然跟這屆班子無關,這是上屆領導留下的爛攤子。

主導藥品電子監管碼的前任局長邵明立已經退居二線,而原來負責執行的信息中心主任朱國富也已經不在其位。大換血后的總局,已經不需要顧忌太多,所以也能從容做出切割。

這屆葯監局的領導的態度非常明確:這個鍋,這屆班子不背。

二、

作為這次「分手」的一方阿里健康,可以說是受委屈的一方。阿里健康的公告稱,公司僅僅為藥品電子監管網提供技術支持和維護服務,其所有權歸屬國家葯監局。

阿里健康說,願意將電子監管網系統移交給國家葯監局。

如果說電子監管系統是一個未經充分民主決策、忽視了經濟性和可行性的錯誤決定,但這個坑,在阿里巴巴接手后,給填平了不少。

超先聲曾經寫過幾篇質疑藥品電子監管碼的深度報道,業內人士認為電子監管碼除了決策程序存在問題之外,另外的問題就是經濟成本高、效果不明顯。

電子監管碼上線,需要生產企業改造生產線,增加貼碼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流通企業需要增加掃碼和存儲設備。

從經濟性來講,經過生產線改造之後,葯監碼的成本分攤下來,邊際成本越來越小,再加上藥品生產企業都是搞技術含量高毛利的產品,幾年下來,這點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阿里健康最牛的一點是,是化腐朽為神奇,把中信21世紀幾乎做不下去的電子監管網改造成了一個技術標杆。

阿里健康對藥品電子監管網基於雲計算進行了技術架構改造,從網路、存儲、伺服器、緩存和分佈是框架等全方位重構。雖然數據量增加了四倍,處理時間卻縮短了20倍。

隨著大數據和雲計算的發展,原來的累贅竟然變得非常低成本和高效率。電子監管可以隨時供監管部門調取數據,提供實時統計分析,可以查處違法違紀行為等。

可以說,中信21原本想借政府專營之手,輕鬆獲取壟斷利潤。不過經營能力和技術能力實在乏善可陳,結果生生把好生意做成了爛攤子,最後不得不找下家套現。

經過有良好商業信譽、過硬技術和操作經驗公司的阿里健康改造下,電子監管系統重獲新生,但也引起了業界注意,再翻舊賬,發現電子監管系統在決策時的「原罪」,一擁而上,不明就裡將阿里健康踩在腳下。

這個鍋,阿里健康不會背。

三、

決策為什麼要慎重?因為決策錯誤的後果很嚴重。

既然中信21獨家建設和運營了藥品電子監管系統,肯定是拿到了國家葯監局的許可和授權,這個許可和授權,是長期的,阿里收購了中信21之後,這個授權自然轉移到了阿里健康名下。

市場經濟里,契約收到法律的保護。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是市場的參與者,政府違反契約,也要受到懲罰,要不行政訴訟法是幹嘛的?

所以,國家葯監局可以撕毀契約,回收電子葯監系統,但是有代價,除了政府權威和公信力受損之外,估計還會有一筆很大的賠償費。

在中央政府簡政放權、削減公共預算的情況下,能夠維持一般的日常運作已經很艱難了,想問財政部要一筆給企業的賠償金?局長在財政部面前開得了口嗎?

但這能了結一切嗎?當然不能。

剩下這個藥品電子監管系統,誰來管?這可是不折不扣的一筆國有財產,國家有關部門,有責任讓國有財產保值增值,隨意揮霍了,國家和人民可不答應。

超先聲之前已經分析,這個系統,非在雲計算和大數據有雄厚實力的國內公司不能做(涉及國家安全,不可能外包給外資公司)。

舍BAT,就無人能運營好,而BAT中,只有阿里的雲計算技術和商業化最好,2015年4季度收入8.19億元。

如果按照之前媒體透露,國家葯監局將葯監網移交給「第三方專業從事IT服務,但不涉及醫藥服務的企業」,要想讓這筆國資不被浪費,除了幾個巨頭,超先聲實在想不出誰有這資格。

繼養天和等藥房起訴國家葯監局之後,19家藥房發表聯合聲明,要求全面取消現行藥品電子監管碼,建議阿里健康徹底退出藥品信息化。

這些藥房,如果不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便是實在沒看清行業終局。

看似養天和一起訴,國家葯監局就暫停了藥品電子監管碼,似乎藥房在「倒碼」中是主力。

實際上,暫停監管碼是合力的結果,藥房起訴只不過是導火索。一直以來葯監局內部對電子監管系統有著不同看法,製藥企業抗議最激烈的時候,因為不牽涉自己利益藥房們還在看熱鬧。

經過阿里健康這兩年的改造,藥品電子監管系統並非完全無效,也能產生效益。這麼一個可以下金蛋的國有資產,可以暫停,但不可能被棄置,否則國資委這邊怎麼交代?

不管是藥房還是民眾,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但最終的決策,恐怕政府還是會尊重既有事實,讓國有財產利益最大化。

至於藥房呼籲阿里健康退出藥品信息化行業,就是無稽之談了。大家都是企業,市場競爭中有利益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在公平競爭規則下,誰都可以進入,誰能力強誰生存。

用輿論裹挾大眾,限制對手進入市場,於情於理於法都不合拍。

超先聲,王超的微信公眾賬號,關注互聯網和新科技。微信搜索「chao-xiansheng」,傾聽進步的聲音。

超先聲文章全部原創,都是赤裸裸的乾貨。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和公眾號,否則堅決找你麻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