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讓城鄉學生共享教育均衡 安定區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

定西市安定區先鋒國小校園活動豐富多彩。 通訊員 陳永剛

在定西市安定區,公園路中學是一所規模不小的城區國中,容納著2000多名學生就學。寬敞的教學環境、豐富的活動設備,讓這所學校與擁擠的城區學校相比,顯得格外不同。

安定區內官營中心國小是一所農村國小。新建的5層教學樓,標準化的操場,班班有多媒體教學設備,音體美活動器材齊全,論條件一點都不遜於城區學校。

在安定區,102所義務教育學校無論城鄉,全部都是標準化學校。該區從硬體入手,推動城鄉學校一體化發展;以教學質量和內涵提升為突破口,逐步縮小城鄉學校的差距。

提升城鄉硬體一體化

說到農村和城市學校,人們首先想到的也許是硬體方面的差別。城區學校教學樓好、活動室多、配套設施跟得上。而說到農村學校,人們往往會聯想到平房、土操場。

安定區雖然地處定西市的核心地區,但是城市學校擠、農村學校條件差的現象同樣存在。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安定區將全區的城鄉學校納入一個盤子考慮,藉助國家「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項目,城區學校擴容,農村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城鄉一體化提升義務教育辦學水平。

內官營中心國小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學校,學校就建在內官營鎮,附近的近1000名學生都在這裡上學。在2015年以前,這所學校僅有一棟教學樓,教學相應的配套設施也相對落後。2015年,學校藉助1270萬元的全面改薄項目資金,建起了一棟5層的新教學樓。同時,電腦室、多媒體教學設備、課桌、飲水器等設施都按照標準化學校的要求配置。

在安定區的「全面改薄」項目2014年至2018年的規劃中,中央、省級以及市區資金規劃投入3.37億元。這些資金優先保障鄉鎮國中、中心國小等農村學校校舍建設和設施配套,力求讓農村學校在辦學水平上上一個台階。

農村學校條件差,但城區學校在義務教育發展中同樣面臨著校舍擁擠的情況。近年來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安定區城區人口急劇增長,據安定區副區長郭海蓮介紹,僅近三年安定區就流入學生2600餘人。

這些學生的就學給安定區城區學校帶來很大壓力。在無條件接受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前提下,安定區開始通過新建小區配套建設學校、老城區學校擴容等方式加大城區學校的承載量。2011年以來,全區在義務教育階段新建1所國小、1所國中,1所九年制學校,擴容8所學校。曾經近80人的超大班額不見了,現在安定區城區國小班額平均控制在48人以內,國中班額控制在52人以內。

郭海蓮說,除了中央以及省市級資金,安定區財政每年要投入近2000萬元用於義務教育階段的校舍新建改造。現在全區所有的義務教育學校均為標準化學校,城鄉學校的硬體設施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有些農村學校要好於城區學校,我們提倡的「教育公平」,首先從硬體公平上體現。

推進教學質量一體化

提到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的差距,很多人也許會說,硬體提升僅是一方面,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才是當務之急。

同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學點和中心校的教學質量有差距,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有差距,要想縮小甚至消除這些差距,安定區想了很多辦法。

學區化管理是安定區為提高農村偏遠學校教學質量的一種做法。在同一個學區中,中心校和教學點師資統一管理、教學統一實施、評價統一進行。這樣,偏遠的教學點不再「孤立無援」。

杜雲舉是安定區內官營學區校長,在他所在的學區,教師資源統一配置,哪個教學點缺哪門課的教師,他可以通過統一排課的方式,安排中心校的教師到教學點去上課。

教學中,教師以學區為單位進行備課、教研活動統一安排,對教師和學生統一評價,最大程度縮小校與校之間的教學差距。

杜雲舉說,「實施學區化管理以來,我們通過教師走教、網路課堂同步、教師共同備課等多種辦法縮小校與校之間教師的差距。近幾年,從學生成績的合格率和優秀率上可以看出差距正在縮小,以往中心校各科成績一家獨大的情況已經不再出現。」

學區管理,把農村學校納入了一個盤子,但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之間的差距更需要縮短。

黑山國中是安定區的一所農村國中,李曉軍是這所學校的物理老師。雖然學校距離城區比較遠,可是李曉軍卻覺得自己在教學上與城區老師距離並不遠。

黑山國中與公園路中學同處在一個「城鄉研訓聯盟共同體」中。在這個共同體里,由教學質量較好的公園路中學牽頭,石泉、高峰、內官營5個鄉鎮學區的農村學校加入其中。共同體里的教師互動頻繁,教學交流、課程研討、教學觀摩每學期都會在各校之間開展,藉助網路、公開課等形式,城鄉教師不再局限於自己的學校,課程設計可以互相借鑒,教學問題可以相互研討。

李曉軍說,在安定區的教育資源平台上,一些城區教師優秀的課件會上傳網路,我們可以直接下載這堂課,再根據自身的實際進行修改。經過這樣的二次備課,等於在一個成熟的課程設計上進行再創作,這樣的備課事半功倍。

在安定區,像這樣的共同體有20個,覆蓋城鄉所有中國小。也就是說,每一所農村中國小,都有和自己「結對子」的城市學校;每一位農村教師,都在自己的教學科目上有可以相互交流研討的城市學校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的同步推進,是安定區推進教學質量城鄉一體化的重要一步。

安定區教體局局長南俊武告訴記者,安定區把提升師資質量作為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在加強城鄉師資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推動城鎮學校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僅2016年秋季學期,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就有24名教師輪崗到鄉村學校,11名學區校長等進行了輪崗交流。此外,城鎮學校新招聘的教師,首先要安排到農村薄弱學校交流任教3年以上,以求把優秀師資送到農村學校去。

豐富內涵提升助力均衡發展

在硬體提升和師資提升的基礎上,安定區的每一所學校都在通過不同的活動,豐富著自己的校園生活。

據安定區教體黨工委副書記汪建平介紹,在義務教育階段,安定區無論城鄉學校,都在推進書法、武術、藝術、經典誦讀等活動進課堂。目的就是想在課業學習之外,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學校和學生的內涵。

先鋒國小是一所只有72名學生的農村小規模學校,別看學生少,但是學校在豐富學生課餘生活,倡導學生個性發展方面卻是有很多想法。

校長朱菊萍說,我們學校現在每個教室都有多媒體的教學一體機,課堂上可以接觸到和城市學校一樣的教學資源。但是學生身處農村,在眼界和環境上肯定不如城市學生。

於是,先鋒國小打造了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讓學生們享受快樂,樹立自信。在每天下午的活動課上,高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輪滑和觸式橄欖球對抗活動,低年級的學生滾輪胎、打乒乓球等等,看了學生們的活動場景,你會覺得這裡的孩子自信而又陽光。

在城區的公園路中學,學校有24個各類興趣社團,每到周二、周三下午,都有兩節課是屬於社團的活動時間。校長趙紅霞告訴記者,我們是「一生一藝體」的示範校,每個學生都有一項藝術和一項體育愛好,每周都會加入到相關的社團活動中。

黑山國中同樣也是農村學校,在校長何耀宏的眼中,國中正是學生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他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強調學生的自我管理。

在這所學校,月考沒有老師監考、打水沒有人收水票,宿舍樓里的文具超市沒人收錢,所有的一切都憑學生自覺。何耀宏說,在我們學校提倡學生自我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

這樣的嘗試進行了很多年,從最初提倡不摘校園裡的果子,待到成熟召開嘗果會;到後來無人監管自覺打水交票;再到考試沒人監考,黑山中學的這條自我管理之路走得一步一個腳印。

吳嘉芝是這所學校九年級的學生,三年的國中生活讓她收穫頗多,「我們平時考試沒有老師監考,自習時間沒有老師監督,這樣一來大家反倒抱著對自己負責的心理,認真遵守學校的紀律。」嚴格的管理也讓黑山中學備受附近家長的認可,甚至有家長捨近求遠從幾公裡外的鎮上送孩子來這裡上學。

南俊武介紹說,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無論是硬體、師資還是學校的內涵,安定區都提倡城鄉共同推進,通過多種辦法讓義務教育在城鄉間、校際間實現均衡發展,讓教育實現教書和育人統一。(記者 溫 波 李欣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