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每個「熊孩子」背後,可能都有一個素養缺失或教育錯位的「熊家長」!

作者 法制日報記者 趙麗 實習生劉雪妍

最近幾天,媒體報道了發生在廣東省深圳市的一起孩子誤食老鼠藥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在深圳市一家舞蹈培訓機構,學跳舞的小朋友軒軒從自己書包內拿出一大袋類似零食的物品,並分給小朋友們吃。一名小朋友食用后出現不適癥狀,送醫后發現,軒軒給小朋友分享的零食竟是老鼠藥。更讓人驚訝的事情還在後面。據媒體報道,軒軒的家長知道他將老鼠藥放進了書包,事後還稱「無毒無害」。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經常闖禍的孩子被稱為「熊孩子」。近年來,「熊孩子」的身影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不過,記者調查發現,「熊孩子」背後,往往都有素養缺失或教育錯位的「熊家長」。

「熊孩子」到底有多「熊」?

「熊孩子」可以「熊」到什麼地步?

「我真的無法想象,當孩子對自己的爺爺罵罵咧咧時,孩子的父母竟然還能在旁邊微笑。這樣的孩子做出什麼事都不足為奇。」在北京一所高校上大一的王鶴向記者回憶說,「當時,我正上國中,那個孩子當時剛上國小,是我的遠房親戚。大家一起聚餐的時候,我媽起來給孩子夾菜,可能是菜不合他的胃口,或者他吃飽了。那個孩子直接就把碟子摔了,然後罵我媽,那種帶著父母的髒話……」

在王鶴的印象中,當時參加聚餐的十多個親戚都愣住了。「我奶奶打圓場說孩子小,大家不要和他計較。接著,那孩子在包廂里跑來跑去,跑到我身邊時,先是拽我的衣服,後來抓下我的眼鏡扔在地上。當時,我把他的肩膀按住,笑著說讓他把眼鏡撿起來,誰知那孩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更沒想到的是,在孩子罵自己的爺爺、罵我媽媽時一言不發的孩子父母,此刻竟起身罵我沒有家教,非要我向孩子道歉」。

杜鑫是北京市的一名幼教工作者,說到「熊孩子」,她向記者介紹了班上的一個孩子,「我師傅帶教20年,也說沒遇到過這樣的孩子」。杜鑫是這樣形容這個「熊孩子」的表現的:只要你轉過身沒看著他,他走路就是能飛起來的速度,然後用膝蓋滑行一段距離到達目的地;從來不坐在椅子上,不是趴在地上就是跪在地上;別人從他身旁走過,他會伸出腳去絆別人,伸出手打別人。如果你告訴他不應該這麼做,他會說「我說過對不起了」。

「我後來發現,孩子變成這樣,與家庭關係很大。這個孩子差點胎死腹中,是提前剖腹產出來的,所以家長對他極其溺愛,尤其是他的外婆。其次,這個孩子的家庭比較富裕,有錢有權。他一輩子的讀書、工作基本都可以由他外婆解決,完全不用發愁。有時候,幼稚園老師說了這個孩子幾句,他外婆就會來鬧。時間長了,這個孩子更加猖狂,他知道就算做了壞事,外婆會來找老師,老師也拿他沒有辦法。」杜鑫對記者說,「作為老師,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證他和其他孩子的安全。這是最基本的了,平平安安送走這班孩子,是我現在最大的心愿。不過,這個孩子喜歡看書和唱歌,我也儘可能挖掘他的潛力。雖然現在是『熊孩子』,但也是聰明孩子,說不定哪天就不『熊』了呢?現在只能每天跟他鬥智斗勇了」。

「熊孩子」的家長都在做什麼?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每每談及「熊孩子」,往往都會涉及「熊家長」。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每每談及「熊孩子」,往往都會涉及「熊家長」。

「我一直認同一個觀念,沒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長』。」家住北京市大興區一小區的韓女士對記者說,她居住小區的電梯里經常有人小便,物業多次張貼通告禁止這種行為。有一次,一個在電梯撒尿的孩子被她當場「逮住」,沒想到隨後來到的孩子爺爺卻質問她一句「那孩子憋不住咋辦」。

杜鑫告訴記者,每個孩子的天性都是善良的,就算「熊」也並非一天養成,「熊孩子」的背後一般都有「熊家長」。

「當孩子做錯事時,有的家長不是好好教育,而是馬上站出來為孩子辯護,動輒就說還只是個孩子,為什麼要對一個孩子如此苛刻?這樣的處理方式,孩子從中接收到的信息是自己犯錯沒什麼大不了,應該被原諒,無論做什麼都不需要遵守規則,也不用負什麼責任。」杜鑫說。

然而,真的不用負責任嗎?在北京一家樂團工作的胡楓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

「有一次,我們在國家大劇院演出。一個目測三四歲的男孩坐在觀眾席第二排。在我們演奏的時候,這個孩子不停地大聲說話,身子扭來扭去,但他身旁的大人一直沒有制止。我們準備演奏第二首樂曲,當指揮剛要下棒時,這個孩子突然叫喚起來,於是指揮和我們就在台上靜靜地看著他鬧,男孩的母親試圖捂嘴不讓他出聲,但是男孩依然繼續喊叫。」胡楓說,「我們沒法演奏,突然觀眾席一個男低音出現『不聽就出去』,然後很多人開始附和。接著,工作人員過來把這對母子請了出去。觀眾鼓掌,演出繼續。在被轟走的過程中,男孩一邊嗷嗷大叫一邊大喊『我不出去』。不知道那位母親以後會不會好好教育下寶貝兒子,在公眾場合遵守規則,免得以後再次在眾目睽睽之下被趕出去」。

為何出現「熊孩子」現象

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程平源:

「熊孩子」的養成首先反映出的是目前幼兒教育理念的問題。一個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模式決定了他的行為模式,現在的幼兒教育是以家長為中心,代際之間的教養是以成人的態度為中心來教養孩子。現在,家長以自己的需要來教育孩子基本上成為一種全民現象。

實際上,孩子的教育應該按照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徵來進行,孩子的心理需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如果缺少必要的愛護,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導致孩子做出一些偏激行為;二是對秩序感的需要,孩子其實是特別渴望被管教的,但很多家長沒有這個概念,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經常以成人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管教的失當也很容易導致「熊孩子」出現。

家庭教育應當如何進行

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程平源:

這其中還涉及教育的問題。孩子教育的源頭應該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建立孩子的道德品格,但我們目前的所謂家庭教育基本上是對學校課程教育的補充和配合。此外,還有社會環境的問題。不僅「熊孩子」會有破壞規則的行為,很多成年人也會有破壞秩序的行為,他們缺乏秩序、文明、規則的概念。從社會的角度看,「熊孩子」只是這種現象的一個幼兒版本,文明並不僅僅是個人道德修養的問題,也需要外部的制度保障。

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

一個家庭如何去教育孩子是一個多樣性的問題,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包括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的價值認同以及習俗習慣等。我覺得,這樣一種多樣性的本身就是有價值的。「親職教育」是西方國家上世紀三十年代所倡導。俄羅斯學者稱之為「家長教育」。「親職教育」似乎有一個標準,規定了家庭教育怎麼教育才叫好,規範地只能按一種方式來教,這個假定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我認為,對於家庭怎麼教育孩子這個問題,可以在技術層面和操作層面提供一些基本規則。

教育家長的重點是什麼

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

有業內人士認為,需要從立法層面對「親職教育」作出一些規定。比如目前,《武漢市未成年人保護實施辦法(修訂草案)》面向社會徵求意見。根據該修訂草案,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嚴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或者放任未成年人有違法犯罪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依法納入強制親職教育名單,督促其接受親職教育。

從法律層面來講,目前開展「親職教育」也缺少可以作為依據的法律法規,所以也存在一些問題。我之前提到,家庭教育的主要責任就是孩子的父母,政府部門在其他方面介入太多,這本身就是不對的,政府部門也不可能做到那麼多。我認為,這裡面最關鍵的是讓家長有整體的了解,推動家庭教育理性化科學化發展,要避免家庭教育走進煽情。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 唐曉芳 張博

投稿的小夥伴,請發到這個郵箱:[email protected]等你!

責任編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