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山裡 三位大學生建起綠色養殖基地

本報記者 趙云云

地處晉中祁縣東南部的峪口鄉杜家莊村,資源匱乏、交通不便,村裡僅有50餘戶人家。據村支書胡鳳山講:「十多年了,村裡沒有出過一個大學生,大學生返鄉創業,對於杜家莊來說更是一種奢望。」

2014年,杜家莊來了個小夥子,他叫胡克軍,畢業於太原理工大學。一天,他找到村支書胡鳳山,說想要到杜家莊搞養殖。胡鳳山幹了多年村支書,還是第一次有人主動找他在杜家莊投資。

消息一傳出來,杜家莊立馬炸開了鍋。村民曾經懷疑他是「飛鴿牌」,周圍人也曾說他是在「瞎折騰」。一時間,「大學生要在村裡搞養殖」成為杜家莊老百姓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

可誰知,從2014年到現在,三年間胡克軍不僅自己沒有離開,還把大學時最好的兩個朋友袁永效和李曉斌也引到了杜家莊。

相識於大學校園

胡克軍、袁永效、李曉斌,都是太原理工大學2005屆畢業生。雖然大學期間,他們不是一個班也不是一個系,但他們三個卻是非常好的朋友。

上大學時,三個人都是院學生會幹部,由於工作關係,三個人經常有交集。大一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聚在一起發現,三人都來自運城河津。「我們是老鄉,又是同一屆的,聯繫自然會更多一些。」胡克軍說。

「不僅如此,我們還有共同的愛好——打籃球。課餘時間,我們三個經常相約球場,來一場球賽,增進友情的同時,還能鍛煉身體。」袁永效說。

「在一起時間長了,或許就會心有靈犀,有時候打球,甚至都不需要電話聯繫,固定的時間,我們三個都會在那一時段出現在球場。」李曉斌說。

胡克軍回憶說,大學期間,每天除了完成學業,也沒有太多的想法,畢業后在一起創業,更是從來也沒有想過。

2005年大學畢業后,胡克軍進了一家超市做採購,袁永效到了富士康做技工,李曉斌則在醫療器械公司做起了業務員。

「畢業后,大家聯繫的少了,每天就是為了生計奔波。偶爾打個電話,也是簡單聊幾句,聚餐都很少。畢竟大家的收入都不高。」袁永效回憶說。

雖然大家都找到了一份糊口的工作,但是每個人幹得並不是十分開心。偶爾電話里聊天,大家會調侃說:「想想我們一起幹個啥吧!」

聚首深山同創業

2015年12月,畢業10年後的一個飯局,三兄弟重聚。這一次,他們將為了同一個項目、同一個目標、同一個夢想聚集在祁縣峪口鄉杜家莊村揮灑熱血。

談到項目成立的初衷,胡克軍坦言:「2013年,我丈母娘患上了癌症,全家人悲痛欲絕。」

胡克軍話音剛落,袁永效說:「我和曉斌也是單親家庭,我的媽媽和曉斌的爸爸也是因為病魔早早地離開了我們。」

「病從口入!」胡克軍說,大多數疾病都和吃的食品有著緊密的聯繫。

2013年,胡克軍隨朋友在杜家莊附近的楊尖寨玩耍,周圍茂密森林植被、碧波蕩漾的水庫、淳樸的民風、清新的鄉村空氣,讓他流連忘返。從小生活在農村的胡克軍彷彿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返回太原后,胡克軍開始往杜家莊村動腦子,「這裡離太原近,空氣好,我到這裡搞養殖,養一些雞,種一些菜,不僅能滿足自己家人吃,估計還能從中賺一些錢」。

經過一番調研,胡克軍決定先從養殖開始。2014年年初,胡克軍註冊220萬元成立了山西磐石部落農業種植有限公司。

起名「磐石部落」,他希望,他的精神堅若磐石,產品質量堅若磐石。

彼時,他已經是某飲料公司的區域代理,收入相當可觀。但為了全身心投入到他的新事業中,他毅然決然地放棄幹了近10年的飲料銷售。

很多人對他的行為不理解:「太原理工大學的高材生,怎麼也得到太原、北京那樣的大城市去闖蕩,去貧窮偏遠的農村創業有什麼前途?」

「我家就是農村的,我就想在農村干一番事業。」胡克軍說。

自從走進那個偏遠的小山村,胡克軍心裡的這個理想就沒有變過。

2015年年關,胡克軍和袁永效、李曉斌在一起聚餐,聊天的過程中,胡克軍把發展綠色產業的理念和思路告訴了袁永效和李曉斌。

「現在由於食品問題引發的病症真的是很多很嚴重,所以必須要把有機食品供應這塊做成功。」他的想法引起了兩位同學的共鳴,三人一拍即合。

彼時,磐石部落已經發展了近一年,胡克軍已經投入了上百萬,但發展資金捉襟見肘,成為制約他發展的主要問題。

「當時,聽了胡克軍正在創業,而且項目是搞綠色食品,我和曉斌就非常感興趣,當即決定入股加入他的項目。」袁永效說,其實也沒想的將來能賺多少錢,就想著不賠錢,自己能吃上新鮮的綠色無公害食品就好。

有了袁永效和李曉斌的加入,胡克軍幹勁更足了。「我不想辜負他們兩個人對我的信任。」胡克軍表示。

創業發展遇波折

創業是艱辛的!起初,胡克軍在山上養羊,因為缺乏專業技術,再加上那幾年低迷的市場行情,一下子就賠進去二十多萬。但是,他們沒有灰心,選擇了繼續,選擇了堅持。

「大學生缺乏經驗,這下又賠了錢,估計快走呀!」那段時間,這是村民對胡克軍等人的評價。

「賠了錢不說,村民還說三道四。」胡克軍說,如果說不心疼錢、不在乎別人的評價那肯定是假的。為了能幹出個樣子,我強忍淚水,相信實踐出真知,努力一定能改變現有的一切。

「養羊不行,那就轉變思路,養雞吧!散養的雞,下的蛋有營養,一定能扭轉目前的困局。」胡克軍說。

為此,胡克軍和袁永效、李曉斌經過商量后,決定把目光轉向養雞行業。

「祁縣養雞的不少,轉型不能盲目。確定養雞前,我也走訪了好多個養雞場,祁縣有個養殖戶圈養了30萬隻雞,規模很大。如果我也圈養,肯定不行。所以我們三個人定了調子:散養。」李曉斌說,「我們養的雞都是遵循自然規律,自然產蛋,確保每一顆雞蛋都是綠色無公害食品。」

2016年春,「磐石部落」投入30萬元購買了2000隻雞。他們想建設一個綠色養殖基地,生產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基地。

兩個月後,雞開始產蛋,正當他們滿心喜悅準備收穫的時候,一場大雨再一次把他們燃起的自信心澆滅。

去年7月,杜家莊經歷了50年不遇的大雨,房子塌了,近600隻雞被大雨拍死,「這就是散養雞的弊端。」

一場大雨又賠進去10萬餘元,看見死了雞,胡克軍等人陷入了沉思,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項目是選得不對,還是運氣太差。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們?」袁永效說,「那段時間我們的思想都開始出現波動,大家都在考慮是否應該再堅持下去。」

此時,胡克軍、袁永效、李曉斌前前後後已經投了130多萬元。

「放棄吧,實在是不甘心,堅持吧,又感覺未來一片迷茫!」李曉斌說。

一段時間以來,接踵而至的困難,讓這個曾經信心滿懷的大學生迷失了方向。

一周后,平復了內心的憂傷和焦慮,他們選擇了繼續堅持!

袁永效覺得,就這樣放棄太可惜了,年輕人就要有不服輸的勇氣,雞死了可以重新再買,人的拼勁沒了,可就全完了!

隨後,他們又補了600隻雞苗,並且在山上種植果樹、開發了農田、種上了綠色無公害蔬菜,只要買雞蛋還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各有決策引分歧

「一隻雞一個月吃9塊錢飼料,2000隻雞,一個月光雞的生活費就得18000元。」胡克軍說,去年收入僅能維持現狀。因為雞都是散養,一個月的產量只有900斤左右,有的雞三天才下一顆蛋。

「能維持現狀就不錯了,不賠錢,我們就能穩步向前謀發展,賠錢賠怕了!」李曉斌坦言。

由於「磐石部落」的收入不足以養活三個人,胡克軍專職經營磐石部落,袁永效和李曉斌為了生計只能兼職。

「遇到什麼大事,我就打電話和他們兩個人商量,小事我自己就決定了。」胡克軍說,有時候,也覺得挺不好意思,把自己最好的朋友帶到這裡,一年多了,還沒有讓他們見到利潤。

目前,胡克軍、袁永效、李曉斌三人現已投資了140萬,他們想讓磐石部落早點營利,他們想讓更多的人早點用上吃上他們產的良心雞蛋。

今年4月,李曉斌召集胡克軍、袁永效三人商量磐石部落今後的發展方向。

「光養雞不行呀,還得多元發展,我建議在山上建珍禽博物館,購買20種不同種類的珍禽,一般地方看不到,這樣,顧客不僅可以體驗式消費,還能教孩子識別各種鳥。」李曉斌說。

然而,李曉斌的建議並沒有獲得胡克軍和袁永效的認同。在他倆看來,建立珍禽博物館一方面投入大,另一方面見效慢,風險太大。「磐石部落真的賠不動了!」

但是,李曉斌堅信自己的創意能帶動銷售,還能培養一批忠實客戶。

一時間,三個人因為意見談不攏,陷入僵局。

回想那段時間,胡克軍覺得非常無奈。「我每天在山上經營磐石部落,沒有利潤,心裡也著急。李曉斌的建議不可行,但我也暫時沒有好的辦法。」他說。

「團隊不和這是大忌。」為了打破這個僵局,袁永效找胡克軍,先表面答應李曉斌的建議,等過段時間再落實,「拖住再說。」

一個月後,山西省衛計委通報稱,山西省確診1例人感染H7N9病毒病例。這讓磐石部落再次陷入危機。

「我們一個月的產量也不高,只有200斤,即使這樣,遇到了禽流感,也賣不出去。」胡克軍說。

山西剛發布禽流感消息時,磐石部落200多斤雞蛋賣不出去,他們只能送給杜家莊的村民或親戚朋友,那一周損失5000餘元。

「現在回頭想,我也挺感謝禽流感,如果不是禽流感,在我的執意堅持下,說不准我們就投資建立珍禽博物館了,那我們損失更慘了。」經歷了大風大浪,面對眼前的困難,三個人反而多了一些從容,多了一份樂觀。

做真正的杜家莊人

「禽流感的影響,畢竟是暫時的,相信這些困難肯定是暫時的。」胡克軍說,經歷了太多失敗后,他們覺得不能把精力、成本都放在一個品種上,換句話說,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假如這籃子雞蛋碎了,這也就做不下去了,所以就要多元化發展,這邊不掙錢,那邊掙點錢,也可以存活下去。

「雞蛋銷售不好,我們就想其他辦法。長遠發展,也不能單靠養雞,多元化發展,可以幫助企業抵禦風險。」袁永效說。

經過調研,他們一方面想擴大養殖,購買30頭肉牛,通過放養、圈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肉牛養殖。同時,他們還想充分利用杜家莊水庫進行垂釣旅遊項目;利用「抗日村長劉生茂」、「小延安」下庄、「朱德夫人康克清在上庄」等紅色故事,建設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利用「小北京」上庄村被住建部等7部委批准為國家傳統村落的機遇,建設農家樂,打造上庄溝「一帶一路」的鄉村旅遊模式。

下一步,磐石部落還準備建設大棚,種植草莓、蔬菜等,通過認領方式吸引廣大市民前往。

藍圖繪就,但一個現實的問題又擺在他們面前,從峪口到杜家莊,有4公里左右的山路,交通極其不便,加上水利不同,這些問題又成了制約他們發展的新難題。

正當他們憂心忡忡、無可奈何的時候,《走遍祁縣》採風活動給他們帶來了新轉機。

《走遍祁縣》採風活動組,路過杜家莊,把他們紮根深山創業的故事推薦到了祁縣新聞辦,新聞辦撰寫成文在當地電視台、報紙刊發。

消息刊發后,祁縣縣委書記吳文勝高度重視,先後四次到杜家莊詳細詢問、關懷指導,並表示,要在道路硬化、水利基礎建設(水管、蓄水池)等方面給予他們支持幫助,鼓勵他們堅持夢想,創業成功。

前不久,峪口鄉政府還為盤石部落免費提供了1000餘株的楊樹、柳樹、松柏樹苗,幫助他們美化環境,做大做強。

「水」和「路」兩大難題解決后,「我們就可以大刀闊斧的謀發展了!」

當然,在發展的道路上,胡克軍等人一直沒有忘了當地的老百姓。平時,他會給杜家莊70歲以上的老人送一些雞蛋和蔬菜,過年,會給杜家莊的貧困戶買一些米面油。

「等以後發展好了,我們還可以每年給貧困老人一些錢,幫助他們安享晚年。」胡克軍說,「我們從小在農村長大,知道村裡的老人不容易,所以,幫助他們,是我們三個人共同的心愿。」

「他們的一舉一動,老百姓都看在眼裡。三個小夥子真的很不容易,他們能在紮根杜家莊創業,是所有老百姓的福氣。」胡鳳山說。

漸漸地,對於三個大學生,村民的質疑少了,讚賞多了。

「現在走在村裡,村民都會跟我打招呼,有時也會邀請我一起吃飯,甚至幫我乾乾農活。」這樣的時刻,他們覺得自己是真正的杜家莊人了。

本版攝影 本報記者 康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